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在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将52例单耳突发性聋伴眩晕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完善纯音测听、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 impulsive test,VHIT)、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两组患者根据不同类型听力曲线进行相应药物治疗,同时研究组进行前庭康复治疗,通过DHI量表评估眩晕改善情况。结果 52例突发性聋伴眩晕,34.62%为轻中度听力下降,65.38%为重度及极重度听力下降;71.15%患者有半规管功能减弱;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同组内分别与治疗前比较(t 研究组=18.42,t 对照组=11.55,P 均<0.05);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同组内分别与治疗2周时比较(t 研究组=6.34,t 对照组=6.76,P 均<0.05)。两组间治疗2周时比较(t =6.07,P <0.05)和两组间治疗4周时比较(t =12.14,P <0.05)DHI评分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突发性聋伴眩晕的听力损失以重度及极重度为主;前庭功能可表现为正常或减退;前庭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加快眩晕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Brandt-Daroff习服法,以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BPPV复位成功患者,将其中复位后仍存在残余头晕患者75例随机分3个组,对照组(倍他司汀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法)和联合组(Brandt-Daroff习服法联合倍他司汀),每组25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和训练组(P<0.05),对照组和训练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联合组DHI评分低于训练组及对照组(P 均<0.05),训练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后,联合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训练组(P 均<0.001),训练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Brandt-Daroff习服法联合倍他司汀能显著减轻BPPV成功耳石复位后残余的头晕症状,单用Brandt-Daroff习服法和常规内科药物倍他司汀有相似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确诊为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药物组、前庭康复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2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并记录各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2、4、6周时,联合组DHI评分均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和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联合组HADS T评分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和药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药物组(χ2=3.511,P<0.05)和前庭康复组(χ2=2.38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BPPV患者的残余症状,并且降低了眩晕复发率,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复发和非复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温度试验特点。方法 收集同期就诊79例BPPV患者,随 访后分为复发组26例和非复发组53例,均采用冷热温度试验检测一侧减弱(unilateral weakness,UW)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复发组UW19例(73.08%),非复发组UW26例(49.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1,P<0.05)。复发组温度试验UW正常或轻度减弱10例(38.46%),非复发组37例(69.8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11,P<0.01)。后半规管BPPV患者UW31例(56.36%),外半规管BPPV患者UW14例(58.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2,P>0.05)。45例温度试验异常的BPPV患者中,减弱侧和病变侧不一致率高(57.78%)。两组优势偏向(directional preponderance,DP)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6,P>0.05)。结论  复发组UW发生率高于非复发组,且复发组UW程度较非复发组严重。温度试验为BPPV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法(CRP)治疗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OL)的变化。方法:采用中文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汉化英文版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对86例施行CRP的BPPV患者(治疗组)和1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QOL的调查与评估,并将2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SF-36和DHI评估显示,BPPV患者治疗前SF-36的维度计分均低于对照组,DHI各条目计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PPV患者治疗后3个月SF-36和DHI量表得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RP可明显改善BPPV患者的QOL;SF-36和汉化DHI量表能有效评估BPPV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临床上常见的四种前庭性眩晕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眩晕残障程度等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四种前庭性眩晕提供依据。 方法 搜集确诊为前庭性眩晕的患者,分别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性偏头痛(VM)、梅尼埃病(MD)及前庭神经炎(VN)四种疾病,记录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完善耳科学检查并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眩晕残障量表(DHI)测定。 结果 纳入前庭性眩晕患者121例,其中BPPV47例,VM31例,MD29例,VN14例,四组患者焦虑/抑郁阳性率分别为BPPV 31.9%、VM 71.0%、MD 75.9%、VN 42.9%;轻度、中度及重度眩晕残障程度分别为BPPV 58.9%、19.8%、21.3%,VM 19.4%、25.8%、54.8%,MD 6.9%、24.1%、69.0%,VN 38.6%、21.4%、40.0%。焦虑与抑郁评分之间线性相关(r=0.570,P<0.05);DHI与HAD评分之间线性相关(r=0.804;P<0.05)。 结论 前庭性眩晕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且焦虑和抑郁有一定的相关性;VM和MD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VM、MD及VN患者眩晕残障程度高于BPPV患者。因此在临床上诊治前庭性眩晕疾病的时候要重视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特别是VM、MD患者,以便更好的治疗前庭性眩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继发于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即继发性BPPV(secondary BPPV,s-BPPV)的临床特征,并与特发性BPPV(idiopathic BPPV,i-BPPV)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SSHL患者和34例i-BPPV患者,筛查出具有同侧SSHL的BPPV,将该组分类为s-BPPV。采集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包括s-BPPV患者听力下降和眩晕症状的发生时间,并对两组受累半规管情况及复位次数进行比较。结果  108例SSHL患者中32例(29.63%)伴有眩晕症状,其中有15例(13.89%)确诊有s-BPPV,占眩晕患者的46.88%(15/32)。15例s-BPPV患者中,同时出现听力损失和眩晕者9例(60%),先出现听力下降后出现眩晕者4例(27%),先出现眩晕后出现听力下降者2例(13%)。s-BPPV和i-BPPV两组均为后半规管受累最多,两组成功复位所需的耳石复位次数无明显差异(t =1.385,P >0.05)。结论 SSHL伴眩晕患者中s-BPPV发病率高,耳蜗症状一般比前庭症状出现早,s-BPPV组复位效果与 i-BPPV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BPPV患者,均采取耳石复位法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综合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为(0.61±0.25)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4.62±2.8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平衡感、眩晕、眼震症状的消失时间分别为(7.61±0.84)d、(7.14±0.75)d、(8.23±0.95)d,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患者期间加强对患者复位期间的综合护理,有助于促进眩晕、眼震等症状的缓解,减少眩晕发作对患者身心影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po-geotropic nystagmus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pogeotropic HSC-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确诊为apogeotropicHSC-BPPV的40例患者,采用汉化的英文版眩晕障碍量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QOL的调查和评估,比较采用不同耳石重置法的两组患者功能、情感、躯体三个方面的得分和总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DHI各项分值和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DHI各项分值和总分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法耳石复位全部成功。结论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改良Nuti法和Gufoni法均能改善患者的QOL,汉化的英文版DHI在BPPV患者QOL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睡眠姿势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SC-BPPV)发病的关系,为临床BPPV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Dix-Hallpike试验,对208例确诊为PSC-BPPV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眩晕的诱发体位、伴随症状、与睡眠姿势的关系及眩晕持续时间等。重点对PSC-BPPV病变耳和睡眠时头部姿势进行调查,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PSC-BPPV诱发体位主要是卧位坐起和躺下,伴随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耳鸣很少,无听力下降,眩晕持续时间很少超过60 s。208例PSC-BPPV患者中125例睡眠时总采取同一姿势(右侧卧85例,左侧卧40例),83例患者睡眠姿势不定。PSC-BPPV病变耳与患者头部睡眠姿势侧别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系数=0.401>0)。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PSC-BPPV病变耳与头部睡眠姿势侧别比较(r =0.203,P<0.05),与年龄比较(r =-0.1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习惯性头部睡眠姿势促使耳石沉积在低位耳的后半规管,是导致同侧PSC-BPPV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原发性BPPV的临床特点,比较两者疗效和转归,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 观察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的突发性聋继发BPPV患者74例,与同期就诊的原发性BPPV患者112例进行比较。观察、比较突聋继发BPPV患者与原发性BPPV患者的临床分型、疗效、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治疗前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数值的差异。结果 原发组中单管管石症80.4%(90/112),高于继发组33.8%(25/7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53,P<0.01);原发组1次治愈率86.6%(97/112),高于继发组50.0%(37/7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467,P<0.01);继发组1次治愈后眼震慢相速度CP值>20%为67.6%(25/37),高于原发组25.8%(25/9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2,P<0.01)。继发组治疗后DHI评分≤30分为31.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耳石症眩晕患者实施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严格纳入排标准,选择80例耳石症眩晕患者(病例收集时间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随机数字表下做分组处理,组别记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应用耳石复位仪治疗,后者实施手法复位治疗,每组均40例;评估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健康调查问卷)并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P<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呈下降趋势,生活质量即SF-36评分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更显著(P<0.05)。结论 耳石症眩晕患者实行手法复位治疗,可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且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中耳石蛋白Otolin-1表达水平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residual dizziness, R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确诊的新发的特发性BPPV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BPPV患者耳石复位治疗成功后,根据随访中是否有RD,分为RD组28例和无RD组41例。收集BPPV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Otolin-1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 69例BPPV患者,其中40.6%(28/69)患者在治愈后有RD。血清Otolin-1水平在RD组和无RD组分别为357.4(313.6,411.4)pg/mL和312(265.3,345.7)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8,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Otolin-1的截断值为330.81 pg/mL时,预测发生RD的曲线下面积为0.739(95%CI:0.622~0.865)。依据Otol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后遗头晕的疗效。 方法 选择BPPV患者耳石成功复位治疗眼震消失3 d仍后遗头晕患者8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前庭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BBS评分、VSI评分及DHI量表评分。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2.09%)(P<0.05)。观察组治疗前BBS评分为7.39±1.24,治疗后为49.81±4.56;对照组治疗前BBS评分为7.61±1.27,治疗后为39.62±3.21,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VSI评分为32.78±2.41,治疗后为24.87±3.28;对照组治疗前VSI评分为32.54±2.39,治疗后为28.46±2.80,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DHI量表总分为76.44±6.57,治疗后为30.81±3.24;对照组治疗前DHI量表总分为76.36±5.82,治疗后为42.36±4.67,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对老年BPPV患者后遗头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行家庭前庭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共计64例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进行复位治疗,复位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护士指导进行家庭自主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SI)、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VSI、DHI、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及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指导进行家庭自主前庭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眩晕程度,提高平衡能力,同时降低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典型主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变位试验阳性和阴性的患者,探讨BPPV自愈性机制及发病机制。方法详细记录2011.122012.4头晕门诊就诊的76例位置性眩晕患者病史、体位试验,45例符合贵阳BPPV诊断标准,31例变位试验阴性,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PPV组平均年龄53.5±13.6,阴性组平均年龄49.7±14.8,两组年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1.076,P=0.286,P>0.05,两组年龄没有差别;BPPV组病程(除外半年以上患者):平均13.5±13.17天,阴性组平均14.2±13.84天,两组病程进行非参数检验,Z=0.429,P=0.668,P>0.05,两组病程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BPPV存在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除了管石症及嵴顶耳石症,可能与耳石器官及球囊与椭圆囊神经病变有关。自愈型BPPV可能和耳石器官的轻微病变有关,因此代偿迅速完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情绪状态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186例原发性BPPV患者作为病例组和18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完成眩晕主观感觉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等评价。结果 (1)病例组伴发情绪异常的比例为男性48.1%、女性46.2%,伴发焦虑的比例为男性35.2%、女性31.1%,伴发抑郁的比例为女性33.3%;对照组伴发情绪异常的比例为男性27.1%、女性23.8%,伴发焦虑的比例为男性14.6%、女性8.3%,伴发抑郁的比例为女性16.7%,患病率均为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2)情绪异常和焦虑与眩晕程度呈低度正相关性(P<0.05)。(3)睡眠和病程是BPPV患者情绪异常和焦虑的影响因素,性别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BPPV患者容易出现情绪异常,睡眠、病程和性别是影响情绪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观察其疗效。方法 观察2012年10月~2014年6月耳 鼻咽喉科收治的36例突发性聋伴发BPPV发病情况,并与同期原发性BPPV患者40例及突发性聋不伴眩晕患者4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伴发BPPV的36例突发性聋患者,受累半规管均与突发性聋发病侧一致,其中水平半规管BPPV 6例,占16.7%(6/36);后半规管BPPV 27例,占75.0%(27/36);混合管BPPV 3例,占8.3%(3/36)。36例患者出现BPPV的时间均在突发性聋发病后数小时至数天(<10天)发生。突发性聋伴发BPPV组1次治愈率明显低于原发性BPPV组,但两种治疗方法的总治愈率均为100%。不伴眩晕突发性聋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伴发BPPV组。结论 伴发于突发性聋的BPPV以后半规管多见,与原发性BPPV经耳石复位治疗后均可取得较好疗效。而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其疗效优于伴发BPPV的突发性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BPPV患者40例为实验组,选取40例无眩晕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两组均收集血管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并测定甲状腺功能5项、甲状腺过氧化物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两组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既往血管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甲状腺相关指标T3、T4、FT3、F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甲状腺自身抗体总阳性率22.5%,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POAb阳性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GAb阳性8例,与对照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TGAb阳性的BPPV患者均为女性。结论 BPPV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女性BPPV患者应注意甲状腺相关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绝经后女性BPPV患者与雌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对研究进行筛选,提取数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 Ottawa Standard,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737例,其中BPPV组374例,对照组3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女性BPPV组和对照组的雌激素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SMD=-1.21,95%CI :-1.57~- 0.84,P <0.05)。结论  雌激素的下降可能是绝经后女性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