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记录其VAS(visual analogue scale)、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矢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等。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前高度增加3.6 mm(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均有改善;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名患者发生融合器下沉。 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路腰椎融合术应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记录其VAS(visual analogue scale)、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矢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等。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前高度增加3.6 mm(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均有改善;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名患者发生融合器下沉。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路腰椎融合术应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孙玉萍 《医学信息》2004,17(6):378-378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或髓核脱出症。多发于青壮年男性。腰椎牵引普遍被认为是治疗该病保守疗法的重要手段。引用周士枋所言,即为“必须清醒地看到牵引并非万能.牵引方法有其应用指征和局限性”。提示在牵引治疗的同时应考虑配合其他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单纯牵引治疗及其结合低频脉冲治疗作一个临床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5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手术所见。结果: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老年人群中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常合并有腰椎退行性改变、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椎间小关节增生内聚、黄韧带增厚、硬脊膜粘连等。结论:了解这些特点并掌握手术的技巧可以提高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应用MIS-TLIF治疗的2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1.4岁(33~71岁)。其中L4/513例,L5/S112例,初次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14例,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11例,复发时间为24.4月(7~72月),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一般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结果,末次随访时行腰椎X线片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25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术中出血平均为(310±50)m L,术后引流量平均为(85±15)m L。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8±2.4)分和(0.9±0.2)分,术前及末次随访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6±1.2)分和(1.1±0.3),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12.25及=26.3,0.05)。术前及末次随访ODI评分分别为(44.2±4.7)分和(12.3±1.4)分,差异有显著性(=32.58,0.05)。末次随访椎间融合均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发生神经根损伤1例,硬膜撕裂1例,对侧一过性下肢疼痛1例。结论对于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MIS-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短期随访疗效肯定,尚需进一步大样本及长时间随访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资料,其中49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67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手术组的术后短期及中长期VAS的评分都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同期的传统手术组.微创手术组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2.5%和85.1%,传统手术组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优良率分别为77.6%和63.3%,2组间疗效的优良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单侧TLIF单边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复发性腰突症患者采用单侧TLIF辅以单边固定治疗,24例为同侧单节段突出,其中L_(4/5)节段18例,L_5/S_1节段6例;1例为对侧双节段突出。根据术前术后JOA评分、满意度指数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疗效,并分析并发症。结果 JOA平均评分由术前9.9分提升至术后26.0分,平均改善率为83.7%(55.6%~100%),对手术的满意度为93.8%。所有节段均获融合,无内固定失效,椎间隙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1例患者出现浅层感染。结论单侧TLIF单边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早中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融合手术对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Modic改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中心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手术治疗的119例合并Modic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于术后1月,半年及1年的时候对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及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了术后即刻改善,随访12~72月,腰、腿痛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4%及84%,ODI指数从术前的(39.5±1.56)改善至术后的(12.04±1.51),改善率69%。按Modic分型,I型、II型之间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终板损伤的患者,无论I型、II型,髓核摘除+后路椎间融合均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所观察的10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50例中,治愈31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4%,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0.05),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0.05)。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方法 分析我院应用PEID治疗的 5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L4/5 30例, L5/S1 26例。采用术前、术后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疗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4 h 、3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 21.43%。3例术中出现颈部疼痛, 通过改变灌注生理盐水压力缓解,1例会阴区麻木,4例腰痛, 2例下肢麻木乏力, 1例硬膜囊撕裂后改为开放小开窗手术,1例神经根不完全损伤, 术后均完全恢复。无感染,无腹膜及腹腔脏器损伤,无马尾神经损伤,无伤口愈合不良,术后1年无复发。 结论 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也存在相关并发症, 术者需熟悉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54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双侧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研究组27例则采用单侧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治疗后观察并随访上述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VAS与ODI评分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组内术后与术前相比较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通过Mac-Nab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节约医疗费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方法 分析我院应用PEID治疗的 5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L4/5 30例, L5/S1 26例。采用术前、术后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疗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4 h 、3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 21.43%。3例术中出现颈部疼痛, 通过改变灌注生理盐水压力缓解,1例会阴区麻木,4例腰痛, 2例下肢麻木乏力, 1例硬膜囊撕裂后改为开放小开窗手术,1例神经根不完全损伤, 术后均完全恢复。无感染,无腹膜及腹腔脏器损伤,无马尾神经损伤,无伤口愈合不良,术后1年无复发。 结论 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也存在相关并发症, 术者需熟悉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性对比评价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与后入路椎体融合术(P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以“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入路椎间融合术”和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anterior to psoas”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19年9月国内外已发表关于OLIF与PLIF对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IDH)、腰椎前凸角(LL),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篇研究共580例患者,其中经OLIF手术276例,经PLIF手术304例。1项随机对照研究,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9项病例对照研究纽卡斯尔-渥太华评分(NOS),其中高质量6项、较高质量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OLIF较PLIF平均手术时间短(WMD=-84.02,95% CI -118.29~-49.74,P<0.01),平均术中出血量少(WMD=-269.12, 95% CI -319.84~-218.41,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WMD=-3.29, 95% CI -4.70~-1.89, P<0.01),术后IDH恢复更高(WMD=1.11, 95% CI 0.44~1.77,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ODI(WMD=0.16, 95% CI -1.98~2.30, P>0.05)、VAS(WMD=0.02, 95% CI -0.52~0.56, P>0.05)、LL(WMD=0.77, 95% CI -0.40~1.94, 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OR=0.91, 95% CI 0.50~1.64, P>0.05),OLIF和PLI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LIF与PLIF应用于椎体间融合术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OLIF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更低,术后IDH恢复更高,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联合对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30例,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联合对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X线暴露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功能评分;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根据Bridwell法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0人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5 mL;平均X线暴露次数26.6次。末次随访时VAS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6.7%。按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本组融合率为100%,平均椎间融合时间为8.6个月。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联合对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能有效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等优点,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急慢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10月应用双侧椎板部分切除减压后行TLIF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急慢性损伤10例共12个节段,男6例,女4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1岁。腰椎退行性变伴神经根管狭窄1例,慢性腰椎滑脱3例,急性外伤性腰椎滑脱伴双侧神经根损伤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4例。结果全部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平均随访10(6~48个月)个月,根据Denis疼痛分级、JOA评分法,术后平均改善率90%。结论 TLIF方法可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获得脊柱的即刻稳定同时完成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用于腰椎间盘急、慢性损伤中、短期随访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导航辅助微创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可以实时精确引导微创套筒下各种操作,安全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等各种内置物,并可以确定减压部位。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是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成功应用的典型代表,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组织损伤轻和恢复快等显著优点。 目的:评价即时三维导航下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与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40例患者分别采用即时三维导航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20例)和开放后路椎间融合(20例)术式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融合时间、融合过程中出血量、融合后引流量、治疗后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腰椎疾患疗效评分、治疗后伤口疼痛及功能情况。 结果与结论:40例均获得平均7.7个月随访,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组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组总的住院时间、治疗后住院时间较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组缩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过程中出血量明显较开放后路椎间融合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引流量也明显少于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与后路椎间融合组比较,内固定后3 d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组腰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腰椎疾患疗效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但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两组腰、腿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腰椎疾患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即时三维导航下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治疗后引流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短期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