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深圳市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评价防控效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4—2018年深圳市所报告登革热病例的个案信息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病例信息,采用office 2010和SPSS 11.5对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 2014—2018年深圳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825例,发病率为0.26/10万~4.21/10万,本地病例499例,其中男性312例(年均发病率0.97/10万),女性187例(年均发病率0.70/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P<0.001);输入病例326例,男性199例(年均发病率0.61/10万),女性127例(年均发病率0.48/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发病高峰期为9—11月(688例,83.39%)。2014年和2018年波及范围较广(波及街道比分别为68.66%和37.31%)。以工人(252例)、家务及待业(197例)和商业服务(142例)为主,合计占71.55%。 结论 2014—2018年深圳市登革热主要流行于9—11月,青壮年为高危人群。因此在疾病高发季节前加强以杀灭成蚊和清除蚊媒孳生地为主的综合病媒控制措施、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防蚊宣传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登革热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防控提供对策。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2014年广东省所有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0—2014年广东省共报告177起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病例44 437例,发病率为9.22/10万,死亡5例,病死率为0.011%。报告高峰在9—10月,占总数的63.84%(113/177)。19个地市报告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全省的90.47%(19/21),报告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最多的地市为广州市。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环境类型以城区居民区为主(57.29%,110/192)。结论广东省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起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报告地域不断扩大,登革热疫情已从之前的散发、偶尔暴发变为全省流行。防控登革热应注重尽早发现病例、及时落实防控措施、积极调整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商丘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截至2020年3月4日商丘市报告的9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同时对临床特点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商丘市9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输入性病例44例(48.35%);发病年龄以18~59岁为主,占83.52%;人际传播主要在家庭中发生;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占65.93%;治愈率96.70%,病死率为3.30%;经两次及以上核酸检测确诊者占15.39%;治愈出院后核酸复检阳性4例(4.55%)。结论 商丘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外防输入是今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北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8—2018年北海市手足口病病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部分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2008—2018年北海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75 211例,年均发病率431.09/10万;其中手足口重症185例(占0.25%),死亡14例,病死率18.61/10万; 2008—2018年,北海市手足口病实验室共检测手足口病样本2 846份,阳性2 222份(阳性率78.07%)。轻症病例病毒分型以其它肠道病毒通用型为主(占37.18%),而重症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占90.32%)。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6月,9—11月有一个次高峰;海城区报告发病率最高,病例主要集中在1~3岁年龄段的散居儿童。 结论 2008—2018年北海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占据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主要位置,该病2-3年为一个流行周期的现象仍将长期存在。防控重点主要是在发病高峰来临前提前介入,加强5岁以下重点人群特别是散居儿童的宣教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姜从兵 《中国校医》2023,37(1):14-17
目的 分析2006—2020年睢宁县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睢宁县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睢宁县2006—2020年疟疾病例的信息,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分析疟疾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情况。结果 2006—2020年睢宁县共报告疟疾病例230例,其中间日疟214例(93.04%)、恶性疟15例(6.52%)、三日疟1例(0.44%)。本地病例212例(92.17%),输入性病例18例(7.83%),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非洲(17例)和南亚(1例)。发病均为散在分布,除2011年和2017年外各年均有病例发现,以4 —10月为主,7— 9月为高峰期;人群感染以男性为主(男∶女=1.74∶1);年龄集中在30~40岁(44例)和60岁以上(46例)两个年龄段,占39.13%;职业以农民为主,有162例(70.43%);除古邳和刘圩外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官山镇、李集镇、朱集乡为睢宁县报告前三的乡(镇)。结论 2010年后无本地病例出现,本地疟疾病例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需加大监测和宣传力度,防止出现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湖南省岳阳市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为巩固岳阳市消除疟疾成果和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为资料来源,收集整理2010—2020年岳阳市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2010—2020年岳阳市共报告疟疾病例69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11/10万。报告的疟疾病例以恶性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5.51%。全市10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1—12月均有报告,但在1—3月和6—8月出现两个发病高峰,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务工人员为主;省级机构报告14例,占20.29%;市级机构报告46例,占66.67%;县级机构报告7例,占10.14%。乡镇级医疗机构报告2例,占2.90%。发病-诊断的间隔时间0~33 d,中位数4 d。 结论 加强对赴境外务工人员等高风险人群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提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降低疟疾发病是今后岳阳市防疟工作的重点。持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疟疾诊治知识培训,提高早期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是防控输入性疟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重庆市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重庆市2008—2018年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重庆市2008—2018年共报告9种肠道传染病863 342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30.35~475.94/10 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8.934,P=0.003);死亡171例,死亡率为0.05/10万。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细菌性痢疾,占肠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的96.77%。每年呈现两个高峰5—7月和10—12月;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主城区(523.36/10万);病例以男性居多,男性发病率(299.26/10万)高于女性(233.01/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占75.36%),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1.88%)。暴发疫情主要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事件。结论 重庆市肠道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苏省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状况和疫情变化特点,为制订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2011—201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登革热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7年江苏省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86例,以轻型病例为主,无死亡病例,总体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P=0.016)。有明确输入来源81例,除广东省输入3例外,其余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主要以亚洲为主(68例,占83.95%)。全年均有病例输入,6—11月为高峰(占71.4%);报告地区以南京、常州、苏州等地为主;男女比为3.56∶1,20~49岁年龄组占84.88%,职业以工人(20例,占23.3%)、农民(14例,占16.3%)、家务及待业(13例,占15.1%)较多。临床诊断5例,实验室确诊81例。结论江苏省登革热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应贯彻"早发现、早评估、早预警、早行动"原则,减轻登革热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郑州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疟疾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郑州市2008-2018年疟疾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郑州市2008-2018年共报告235例疟疾病例,2例为本地病例,其余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病例;11年间发病率为0.20/10万~0.32/10万,平均发病率为0.27/10万,病例中恶性疟占74.89%,间日疟占17.02%;输入病例中183例(占77.87%)来自非洲国家感染,50例(占22.13%)来自中国以外亚洲国家。金水区、荥阳市、中原区3个县(区)分别为60例(占25.53%)、27例(占11.49%)和24例(占10.21%),占全部病例的47.23%;发病呈全年分布,5-7月份报告病例较多,占37.87%;病例中男性214例,女性21例,男女性别比为10.19∶1,年龄3~65岁, 20~40岁占57.45%;病例职业以工人为主,占47.66%(112/235),其次为农民(占22.98%,54/235)。结论 郑州市疟疾发病率均在较低水平,近年来报告病例均为输入性,防治效果稳定,,今后必须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川区所有中小学、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部门预警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2012—2017年中小学、托幼机构学生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重庆市南川区2012—2017年累计报告学校传染病病例2 328例,平均发病率为352.86/10万,发病涉及9个病种。发病前3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963例)、水痘(719例)、手足口病(313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1.37%、30.88%、13.45%。每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消化道传染病。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15%。托幼机构以手足口病为主,占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0.79%。学校传染病发病时间分布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春季和冬季。结论 重庆市南川区近6年学校传染病总体情况可控,但形势不容乐观。中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以流行性感冒、水痘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托幼机构防控的重点是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尤其要加强乡村小学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南昌市2011—2019年登革热流行特征,为本地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南昌市2011—2019年登革热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9年,南昌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28例,其中输入性病例67例,本地病例61例,平均发病率0.026 8/10万;除湾里区没有病例报告外,其它8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个县区报告本地病例;除1、2月份外,全年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报告高峰时间为6—10月,占所有病例数的91.41%;病例输入的高峰为6月和8月,占所有输入性病例数的83.58%;本地病例报告高峰为9月,占所有本地病例的78.33%;患者年龄最小4岁,最大84岁,中位数39岁,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69.53%;男性75例,女性53例,男女性别比为1.42∶1;职业以家务及待业者最多,达48例(37.50%);其次为农民22例(17.19%),商业服务10例(7.81%),工人8例(6.25%)等;境外输入病例70.18%来自柬埔寨。血清型主要以登革I型为主(97.37%),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南昌市登革热疫情主要以东南亚输入并引起本地暴发流行;加强来自东南亚疫区入境人员的健康教育和本地区媒介伊蚊的监测和控制,对控制登革热疫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1—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步调整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9年广州市报告登革热的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比较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的时间、空间与人群分布差异。结果 2011—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43802例,累计报告发病率为35.37/10万。本地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至12月,输入病例一年四季发生。广州市登革热病例排名前4的行政区分别为白云区(27.50%)、海珠区(13.93%)、越秀区(11.16%)和荔湾区(10.38%)。境外输入来源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38.56%),境内输入来源以广东省内其它城市为主(49.78%)。本地病例中女性占比高于输入病例;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 20~39岁的青壮年,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占比本地大于输入;本地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输入病例中商业服务占比高于本地。 结论 2011—2013年广州市登革热病例呈上升趋势,2015年大幅下降,随后发病频率与流行强度明显增加,2019年再次出现登革热流行高峰。广州市本地登革热疫情波及范围近年来呈现市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趋势,流行特点发生变化,需进—步调整登革热防控策略,加强广州市蚊媒监测系统,提高边境检疫部门应急处置工作,在登革热疫情初期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2005-2010年广东省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广东省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从国家传染病监测网络报告系统和各地市收集2005-2010年广东省报告的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所有个案的时间、空间、人群分布以及临床特征.结果2005 -2010年,广东省分别报告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23、14、27、27、22、37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急性传染病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云南省境外输入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发病日期在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CDC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急性传染病输入病例个案信息,结合临床医生的病例诊断记录,描述输入病例的构成、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共报告急性传染病输入病例13 157例,占边境地区急性传染报告病例数的6.03%(13 157/218 284),病种以疟疾、登革热和手足口病为主,分别占输入病例总数的56.05%(7 374/13 157)、21.82%(2 871/13 157)和4.62%(608/13 157)。输入病例的疟疾占比逐年下降,登革热占比逐年上升。输入病例中,男性占73.22%(9 634/13 157),中国籍占54.91%(7 225/13 157),15~44岁青壮年占67.12%(8 829/13 157),≤ 14岁儿童占19.26%(2 535/13 157),职业以农民(45.23%,5 596/13 157)、民工(21.30%,2 802/13 157)和散居儿童(11.12%,1 463/13 157)为主。每年5月和10月是输入传染病的高峰期,5月以疟疾为主,10月以登革热为主。输入病例主要来源国是缅甸。输入病例数位居前3位的市(县)是中国云南省瑞丽市、腾冲市和盈江县。境外输入病例数占当地报告急性传染病病例数>10%的市(县)有瑞丽市、腾冲市、镇康县和芒市。结论 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急性传染病境外输入疫情较为严重。疟疾、登革热和手足口病是主要病种,输入病例以中国籍、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应加强边境地区的出入境务工人员的急性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温州市登革热和疟疾等输入性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为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登革热和疟疾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收集和分析登革热及疟疾监测资料。结果温州市累计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1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以孟加拉国和新加坡输入为主(8/11);发病以6—11月为主,占81.82%。2010-2012年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4.65、18.43和16.98,6月布雷图指数最高。2004-2012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例322例,其中间日疟242例,恶性疟71例,混合感染9例。疟疾病例中315例为输入性病例,其中境外输入占34.29%,境内输入占65.71%。血检“三热”患者157500例,感染率为0.20%。结论温州市存在登革热和疟疾输入风险及引起本地暴发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监测,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防止登革热和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对阳春市首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数据、蚊媒调查资料以及可能传播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9月5日- 10月3日,阳春市春城街道发生1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19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6例,输入性病例3例,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死亡病例。疫情主要集中在春城街道东门居委会,共报告7例,占36.84%;男女性别比0.73∶1;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6岁,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占47.37%。疫情发生时反映蚊媒密度的布雷图指数最高达56.41,发生登革热传播的风险极高,经采取各项综合防治措施,蚊媒密度快速下降,疫情得到控制。结论 症状不典型的输入性病例容易引起本地登革热疫情,人员的流动性易造成疫情的扩散,快速杀灭成蚊、清除蚊虫孳生地并将布雷图指数控制在5以下可以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北京市近5年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分析北京市出现登革热暴发的风险.方法 采用SPSS软件分析北京市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CO2诱蚊灯法调查北京市蚊类种群构成及其密度.结果 2006-2010年北京市累计报告23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25~59岁病例占95.65%(22/23),男女性别之比为4.75∶1.病例的职业分布以干部职员为主(69.57%,16/23).与2007年相比,2010年白纹伊蚊的构成比增加了25.71倍,密度增加了6.00倍.结论 近几年北京市亚优势蚊种白纹伊蚊密度逐年增加,应继续做好蚊类监测,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宁波市2005-2012年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分析宁波市出现登革热流行的风险。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分析宁波市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CO_2诱蚊灯法调查宁波市蚊类种群构成及其密度。结果2005-2012年宁波市累计报告11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人性病例,其中25~50岁有8例,男女性别比为1.75:1。患者职业分布以商务人员为主(36.37%)。白纹伊蚊是宁波市登革热传播主要媒介蚊种。结论宁波市白纹伊蚊广泛存在,输入性病例逐年增多,存在发生登革热流行的风险。应继续做好蚊类监测,预防登革热流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5-2018年我国登革热暴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和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及病媒生物监测系统上报的登革热发病及媒介监测数据,描述登革热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软件整理数据和分析,采用ArcGIS 10.5软件绘制地图。结果 2015-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登革热暴发111起,共涉及病例12 490例,占全国病例总数的73.7%。暴发集中在广东(77起)、云南(14起)、浙江(8起)和福建(8起)4省份,共累及85个县(区)。暴发集中在5-11月,病例≤ 10例的小规模暴发多于30 d内终止(28/34,82.4%),较大规模暴发多持续数月,于10-11月终止。登革病毒1型和2型为我国登革热暴发的主要流行株。疫情主要发生在人口密度大、卫生环境差的区域。主要暴发省份病例的年龄和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登革热暴发呈地域扩散、甚至向高纬度扩散态势,不同省份暴发特征各异,总体分为口岸型、乡村型和城市型,各省份应针对性调整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016-2018年中国登革热在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浙江省6个重点省份输入性病例的时空模式和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并整理中国南部6省份2016-2018年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的疫情资料,从空间、时间、人群的不同角度,分析6省份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全球输入传播风险强度、时空动态分布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中国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来源于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是东南亚地区,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输入性病例数量多,来源广,而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则几乎局限在东南亚地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在这3年间逐年上升,发病高峰在8-11月,各省之间的时间聚集段稍有差别。海南省输入性病例的年龄[(37.0±19.6)岁]高于东南沿海地区[(36.0±11.7)岁]和西南地区[(32.0±16.3)岁];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和海南省输入性病例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8:1、1.04:1和1.38:1;病例职业分布中,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以商务人员为共同高发人群,此外东南沿海地区以工人、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西南地区以农民为主,而海南省输入性病例数较少,患者分散于各职业。结论 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与海南省3个地区的登革热输入模式存在差异,应在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的防控措施,以实施更加精准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