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徐瑶  彭聪  邓晓杨 《现代肿瘤医学》2017,(11):1773-1775
目的:探讨宫颈癌化疗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我院158例宫颈癌化疗患者,按是否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成VTE组(n=40)与无VTE组(n=118),记录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史、病例类型、肿瘤分期、血小板计数、血黏稠度、D-二聚体以及治疗措施.结果:VET组Ⅳ期:90.00%,血黏稠度增高:67.50%,D-二聚体增高:70.00%;无VTE组Ⅳ期:70.34%,血黏稠度增高:46.61%,D-二聚体增高:49.15%(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分期、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黏稠度与宫颈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高度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例宫颈癌化疗合并VTE患者2例并发大出血死亡;其余经溶栓、抗凝治疗后19例治愈,4例好转,总有效率为57.50%.结论:宫颈癌肿瘤分期晚、D-二聚体水平高以及血黏稠度高与宫颈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高度相关,为宫颈癌患者并发VTE的高危因素;及时评价宫颈癌化疗患者合并VTE的高危因素,及早抗凝治疗,可预防及减少并发VTE,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风险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新收住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7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初诊3个月内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VTE组(32例)和非VTE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不同治疗方式患者、不同静脉血栓风险分层患者的血浆D-D值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浆D-D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相关VTE发生的风险评估效果。结果:VTE组的血浆D-D值水平显著高于非VTE组(P<0.05),且随着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增加和静脉血栓风险分层的增高,该现象更加显著。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化疗、手术、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和血浆D-D水平是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值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血栓风险分层相关;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D值水平的检测,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初诊3个月内VTE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及PF1+2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性。[方法]1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117例无VTE的患者为非栓塞组,33例发生VTE的患者为栓塞组。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前及第2、第4、第6个疗程化疗后第7d至第10d期间检测血浆中D-dimer和PF1+2的含量。[结果]随着化疗的进行患者血浆D-dimer、PF1+2呈上升趋势,且栓塞组高于非栓塞组(P〈0.05);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Ddimer和PF1+2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3,P〈0.05),而D-dimer、PF1+2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dimer、PF1+2是化疗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接受抗凝治疗是化疗后VTE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浆D-dimer、PF1+2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VT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接受化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采取适当的抗凝治疗预防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已日益受到肿瘤临床各科的广泛关注。恶性肿瘤患者易并发VTE,溶栓后易复发,根据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特点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手术和化疗中常规预防VTE非常重要。本文简要介绍恶性肿瘤患者中VTE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病理机制、诊断及辅助检查的若干进展,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标志物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150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4周,其中发生VTE者30例(血栓组),未发生VTE者120例(无栓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宫颈癌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VTE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VTE的发生和介入手术化疗有关。2例(6.7%)血栓栓塞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前,28例(93.3%)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后,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7例,合并肺栓塞(PTE)2例,DVT合并PTE 1例。22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血栓可能为肿瘤病人的首发表现,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抗凝治疗对于血栓栓塞症疗效确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口服避孕药、口服甲地孕酮、介入手术与VTE的发生几率可能有关。分期晚,远地转移的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7.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是仅次于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血栓有时可作为隐匿性癌的初始表现。血栓形成参与了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机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栓塞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缩短生存时间。抗凝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治疗血栓,而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有效的和安全的首选药物,其优点包括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推荐在院的及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预防性使用LMWH。LMWH应作为已确诊的和存在再发可能的VTE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病例中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因为活动性咯血而未进行抗凝治疗,随诊发现患者患肢肿胀加重,超声复查提示血栓较前增大。1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因病情危重未来得及行抗凝治疗以及溶栓治疗已经死亡。另1例PTE患者经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接受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复查超声提示静脉血栓较前缩小。其余18例DVT患者经过抗凝治疗后患肢肿胀,疼痛减轻、消失或(和)超声检查提示静脉血栓较前缩小、消失,血流恢复通畅。结论通过分析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高DVT诊疗水平,减少PTE的发生,对防治VTE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宫颈癌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VTE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VTE的发生和介入手术化疗有关。2例(6.7%)血栓栓塞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前,28例(93.3%)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后,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7例,合并肺栓塞(PTE)2例,DVT合并PTE 1例。22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血栓可能为肿瘤病人的首发表现,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抗凝治疗对于血栓栓塞症疗效确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口服避孕药、口服甲地孕酮、介入手术与VTE的发生几率可能有关。分期晚,远地转移的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临床及生存结局信息。采用卡方检验、Log rank检验和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8.0绘制生存曲线,分析VTE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年间共收治新发恶性肿瘤患者11620例,其中合并VTE患者385例(3.31%)。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VTE的比例最大,达到4.78%,其次是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分别为4.40%和4.08%;联合治疗的患者比单一治疗方式发生VTE的比例高;分期越晚的患者合并VTE的比例越高;随访结果显示合并VTE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7.90月(95%CI:10.21~25.5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89%、37.76%、18.8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TNM分期是影响VT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并发VTE,临床上应对高危患者密切观察、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11.
李晓花  何纪恩 《癌症进展》2016,14(9):907-909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肺癌化疗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53例患者(栓塞组)和晚期肺癌化疗未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6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理分型、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及血小板计数上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吸烟史、D-二聚体上升及血黏稠度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筛选出的影响因素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吸烟史、临床分期为Ⅳ期、D-二聚体上升及血黏稠度升高属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吸烟史、临床分期为Ⅳ期、D-二聚体上升及血黏稠度升高作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82例血液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住院资料并作为病例组,以同期100例未合并VTE的血液肿瘤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血液肿瘤并发VTE以急性白血...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guidelines recommend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monotherapy for 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This analysis assessed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VT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Methods.

Using administrative data from advanced lung, prostate, colon, 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iagnosed between January 2000 and December 2007 at four HMOs with 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s, patients with an inpatient or outpatient VTE diagnosed within 2 years after cancer diagnosis and an outpatient purchase of warfarin, LMWH, and/or fondaparinux anticoagulant within 7 days of the VTE diagnosis were identified. First-line outpatient VT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and factor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receipt/non-receipt of LMWH monotherapy were assessed.

Results.

Overall, 25% of the 1,089 eligible patients received LMWH monotherapy as primary VTE treatment. The percentage increased steadily over time from 18% among patients diagnosed in 2000 to 31% among those diagnosed in 2007.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MWH monotherapy included VTE diagnosis year, chemotherapy within 60 days prior to VTE diagnosis, history of VTE prior to cancer diagnosis, and invasive surgery in the 90 days following VTE diagnosis. Colorectal and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versus lung cancer patients and stage III versus stage IV patients were less likely to be treated with LMWH monotherapy.

Conclusions.

Adoption of LMWH monotherapy as initial treatment for cancer-associated VTE was low but increased steadily over the study period. Future studies should explore reasons underlying the underutilization of this preferred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as well as 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LMWH versus warfarin-based anticoagulation in real-world cancer patients with VTE.  相似文献   

14.
刘力  宋伟正 《现代肿瘤医学》2019,(10):1724-1727
目的:分析老年颅内肿瘤术中并发非手术区域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开颅切除手术且并发非手术区域血肿的老年颅内肿瘤患者31例作为血肿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行开颅切除手术无血肿的老年颅内肿瘤患者10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造成非手术区域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脑积水、血浆凝血酶时间、术前合并脑萎缩、患者年龄以及肿瘤大小进入回归模型(P<0.05)。对照组患者GOS评分显著优于血肿组(P<0.05)。结论:老年颅内肿瘤术中并发非手术区域血肿对患者术后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术前合并脑积水、血浆凝血酶时间、术前合并脑萎缩、高龄以及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血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救治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冉博  张桦 《现代肿瘤医学》2019,(12):2158-2162
目的:探讨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骨转移瘤患者143例,分析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危险因素。结果:143例骨转移瘤患者中,发生神经功能障碍34例,发生率为23.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平均BMI、原发性恶性肿瘤类型、手术方式、术前放疗、骨科并发症和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术前即有神经损伤、术中神经牵拉和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组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的百分率高于年龄≤60岁、术前没有神经损伤、术中未发生明显神经牵拉和肿瘤进展相对较慢患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神经损伤、牵拉神经和肿瘤进展快速为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受多因素影响,为提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急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急性肠梗阻分为急性肠梗阻组和非急性肠梗阻组,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8例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中,35例(14.11%)发生急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组),213例(85.89%)未发生急性肠梗阻(非急性肠梗阻组)。两组性别、肿瘤直径、胃肠手术史、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肠梗阻组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发生率均高于非急性肠梗阻组(P<0.05),而术后生长抑素使用率低于非急性肠梗阻组(P<0.05);其中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为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急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64、3.149、2.895,P<0.05),而术后使用生长抑素为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急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71,P<0.05)。结论:对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治疗等术后急性肠梗阻高危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在术后予以生长抑素等防治措施,以减少急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形成(VTE)的影响因素,治疗及VTE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收治 的33例合并VTE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栓塞部位,血小板,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生存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例肺栓塞患者4小时内死亡。其余32例患者中,痊愈11例,好转8例,无效14例。恶性肿瘤发生VTE时血浆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且D-二聚体高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80天)远低于低水平的患者(420 天),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后严重影响生存,治疗主要采用抗凝,祛 聚集等。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于VTE诊断及预后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