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 探讨RhoA和Ez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用2008年1月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86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RhoA和Ez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 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hoA的阳性表达率为60.47%,显著高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的20%(P<0.05);Ezrin的强阳性表达率为65.12%,显著高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hoA的阳性表达和Ezrin的强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腋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hoA的阳性表达和Ezrin的强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 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表达RhoA和Ezrin,并在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GF-B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DGF-BB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DGF-BB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7.50% vs 13.75%,P<0.05);PDGF-BB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5)和较高的p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直径、PR、ER、HER-2、有无术后复发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PDGF-B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其预后价值仍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breast cancer 1 BRC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泖1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3例乳腺腺病患者的石蜡标本BRCA1的表达。从病理科的档案提取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表达结果,分析BRCA1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ER,PR,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BRCA1蛋白在IDC组织表达率56.7%(38/67),癌旁组织表达率80.0%(36/45),乳腺腺病组织表达率92.5%(49,53)。阳性细胞定位除细胞核外,也见于胞浆。ID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腺腺病组织比较,BRCA1阳性表达率均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I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137,P〈0.05),与ER、PR、Her-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9,-0.250,-0.363,P〈0.05),与年龄、肿物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BRCA1蛋白可作为估计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z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乳腺纤维腺瘤、腺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zrin表达与IDC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ER、PR、C—erbB-2、MMP-2、MMP-9、E—cadherin等的表达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构建乳腺病变的组织芯片,其中包括IDC101例,乳腺纤维腺瘤29例,腺病8例;采用EnVsion两步法进行Ezrin、ER、PR、c—erbB-2、MMP-2、MMP-9、E—cadherin免疫组化标记;统计分析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分析Ezrin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相应标记间的关系。结果:在91.89%(34/37)乳腺纤维腺瘤和腺病中,Ezrin表达于导管管腔内缘;而在75.25%(76/101)IDC中,却示细胞质内弥漫着色,无一例管腔内缘着色。在IDC组织中,Ezrin表达与肿瘤大小(r=0.277,P=0.005)、TNM分期(r=0.334,P=0.001)、淋巴结转移(r=0.323,P=0.001)、间质细胞内MMP-9(r=0.246,P=0.013)表达呈正相关。而与年龄、分化程度以及癌细胞内ER、PR、C—erbB-2、MMP-2、MMP-9、E—cadherin的表达和间质细胞内MMP-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zrin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和癌组织内的定位有明显差异,可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Ezrin的表达水平增高提示癌组织具有更高的浸润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5.
王蕴众 《陕西肿瘤医学》2013,(11):2448-2450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两种蛋白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9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并分析各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79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率分别为64.56% (51/79)和58.22% (46/79),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和Cox-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大小、肿瘤大小无关(P>0.05).在乳腺癌中Survivin和Cox-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Cox-2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breastcancer 1 BRC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3例乳腺腺病患者的石蜡标本BRCA1 的表达,从病理科的档案提取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 表达结果,分析BRCA1 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ER,PR,Her-2 表达的关系。结果:BRCA1蛋白在IDC 组织表达率56.7%(38/67),癌旁组织表达率80.0%(36/45),乳腺腺病组织表达率92.5%(49/53)。 阳性细胞定位除细胞核外,也见于胞浆。IDC 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腺腺病组织比较,BRCA1 阳性表达率均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BRCA1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137,P<0.05),与ER、PR、Her-2 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439,-0.250,-0.363,P<0.05),与年龄、肿物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BRCA1 蛋白可作为估计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7.
Ets-1、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ts-1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Ets-1和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Ets-1和VEGF蛋白在乳腺IDC组织中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癌组织中Ets-1蛋白表达高于VEGF,且两者呈正相关(r为0.8827,P<0.05);Ets-1和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2)Ets-1 mRNA、VEGF mRNA在乳腺IDC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Ets-1mRNA水平明显高于VEGF mRNA (P<0.01),且两者正相关(r=0.984,P<0.01);Ets-1 mRNA、VEGF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ts-1和VEGF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表达,两者表达间均呈正相关;两者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簇集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 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簇集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簇集蛋白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乳腺增生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0 %(4/20)及71.4 %(50/7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簇集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增生(χ2=17.143,P<0.05)及乳腺癌旁正常组织(χ2=19.048,P<0.05);簇集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χ2=4.667,P<0.05)且与组织学分级(χ2=5.233,P<0.05)及淋巴结转移情况(χ2=4.667,P<0.05)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χ2值分别为0.024、0.406、0.091,均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簇集蛋白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2、-0.290,均P<0.05),与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r=0.129,P>0.05)。结论 簇集蛋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标志物,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其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COX-2、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计数资料的分析运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OX-2 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74.2%(52/70)比30.0%(9/30),χ2=17.31,P=0.00],COX-2 蛋白阳性率也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72.8%(51/70)比23.3% (7/30),χ2=21.14,P=0.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O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7.54,P=0.00;χ2=6.36,P=0.01),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 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71.4%(50/70)比33.3% (10/30),χ2 =12.70,P=0.00],其VEGF蛋白阳性率也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65.7%(46/70)比26.7%(8/30),χ2 =12.89,P=0.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 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8.33,P=0.00),与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VEGF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 mRNA表达与VEGF mRNA表达之间以及COX-2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64,P=0.00;r=0.44,P=0.00).结论 COX-2和VEGF的mRNA及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均上调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因此,COX-2、VEGF可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epsin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乳腺8例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39例中Hepsin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epsi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样本中98例(70.5%)Hepsin高表达,正常乳腺组织未见明显表达或弱表达。病理分期越晚,Hepsin蛋白表达程度越高;组织分化程度与Hepsin蛋白表达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Hepsin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展密切相关,Hepsin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与组织分化程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Ets-1、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 ERCC1)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西南溪山医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确诊的82例中晚期NPC患者,接受顺铂+5FU的基础化疗加放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PC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及其中的34例患者癌旁上皮组织(对照组)中ERCC1蛋白的表达。结果:NPC癌旁上皮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为88.2%,显著高于NPC癌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63.4% (P<0.05)。ERCC1表达与NPC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性别、T分期、N分期、M分期无关(P>0.05)。ERCC1蛋白表达阳性的NPC患者化疗有效率为36.5%,ERCC1阴性患者化疗有效率为6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在中晚期NPC癌组织中低表达,ERCC1表达与顺铂+5FU方案的疗效呈负相关,检测ERCC1表达有助于预测NPC患者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ATR)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理标本,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AT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AT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6%(204/289)。ATR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直径>2 cm组高于≤2 cm组,在TNM分期Ⅱ-Ⅲ期组高于I期组,在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组高于PR阴性组,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组高于HER-2阴性组,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组高于三阴性乳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R的表达与患者发病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雌激素受体(ER)水平、p53状态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ATR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SAP3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配对5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ASAP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SAP3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弹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SAP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0%(82/139),在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2/50),ASA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ASAP3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原发灶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月经状态无明显相关性(P>0.05)。ASAP3与乳腺癌原发灶弹性评分相关(P<0.05)。结论:ASAP3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分子,且与肿瘤硬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正常乳腺组织、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以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相关病理指标及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148例不同乳腺病理组织(28例不典型增生、40例导管内癌及80例浸润性乳腺癌)以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iNOS的表达水平。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iNOS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受累情况、TNM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以及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iNOS在乳腺正常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而在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原位癌组织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5.0%、52.5%及78.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随着临床分期越晚及肿瘤直径越大,iNOS染色阳性率逐渐升高。在原位癌中iNOS染色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61.9%)低于阴性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浸润性乳腺癌中,iNOS染色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63.5%)与阴性组(70.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NOS在乳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不典型增生)即已出现表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与肿瘤直径相关,并影响原位癌患者预后。因此,iNOS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icinoma in situ,DCI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超声及钼靶X线影像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患者(包括62例DCIS患者及98例IDC患者)的超声及钼靶X线资料。结果:161个乳腺病灶中,有62个DCIS病灶(DCIS组)及99个IDC病灶(IDC组)。超声对IDC组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CIS组,两组间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病灶超声表现中形状、边界、边缘特征及血流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在两组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病灶钼靶X线表现形状及边缘特征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DCIS组,超声及钼靶X线病灶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边缘及乳腺腺体内钙化检出率这些方面,两种方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钼靶X线对DCIS腺体内钙化灶诊断率较高,乳腺超声对DCIS病灶检出、病灶边缘特征显示具有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因子4(plateletfactor,PF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05-01-2012-07-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就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3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及对照组血清PF4和VEGF浓度,分析其表达程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表达水平为(0.354±0.198)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25±0.43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VEGF浓度为(15.458±15.81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4±8.30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组中,血清PF4为0.102~1.117ng/mL,VEGF为0.065~80.85pg/mL,PF4浓度随VEGF浓度的增高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01。在健康对照组中,血清PF4为0.195~0.325ng/mL,血清VEGF为6.768~37.226ng/mL,血清PF4随VEGF浓度的增高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677,P=0.001。有脉管瘤栓患者的血清PF4(0.233±0.089)ng/mL低于无脉管瘤栓者(0.396±0.209)ng/mL,P=0.009。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和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及ER、PR和HER-2蛋白表达无关。结论:血管生成相关因子PF4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可以作为新的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Galectin-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IDC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01例乳腺IDC和37例乳腺良性病变中Galectin-3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与年龄、肿块最大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间关系。结果:Ga—lectin-3在乳腺IDC和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强度具有显著差异(P=0.000)。在IDC组,Galectin-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rs=0.337,P=0.001)和TNM分期(0=0.269,P=0.007)呈正相关,而与年龄、肿瘤直径以及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Galectin-3表达水平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明显不同;Galectin-3高表达的乳腺IDC具有更高侵袭性和淋巴结转移能力;对Galectin-3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可能使其成为乳腺IDC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