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机拍照提交电子作业的形式是否能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方法 将安徽医科大学 2015 级国际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 3 组,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中分别提交纸质作业、电子作业以及纸质和电子作业。 以观测 25 个寄生虫标本为期末考试,分析三组学生的成绩。 结果提交纸质作业组、提交电子作业组以及提交纸质和电子作业组 3 组学生的成绩分别为(83. 07±5. 09)分、(82. 55±4. 52)分和(85. 66±4. 4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3. 83,P<0. 05)。 三组学生的显微镜下观测成绩分别为(58. 33±5. 91)分、(57. 69±5. 27)分和(60. 69±5. 0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2. 62,P<0. 05);三组学生的原虫样本观测成绩分别为(33. 25±2. 98)分、(33. 60±2. 85)分和(35. 29±2. 1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5. 06,P<0. 05)。 结论 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中同时提交纸质和电子作业可以提高学生实验课成绩,尤其是需要显微镜下观测的标本的答题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竞赛了解我省基层寄生虫病防治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蠕虫检测能力,从而推动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方法 将参赛选手按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和来源单位是否承担血吸虫病防治任务进行分组,对各组选手的蠕虫检测总成绩及制片和渎片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来自全省16个市和广德、宿松县18支参赛队伍的72名选手蠕虫检测平均总成绩为28.31分,未达及格线,最低成绩0分,及格人数不到1/3.制片平均成绩较优,为8.57分,平均得分率85.69%,及格人数占93.06%;读片平均成绩较差,为19.74分,平均得分率仅为39.47%,及格人数仅占约1/5.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和单位级别参赛选手之间的蠕虫检测各项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单位承担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的选手蠕虫检测各项成绩均优于来源单位未承担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的选手(P<0.05).结论 我省基层寄生虫病防治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蠕虫检测能力不甚理想,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抽取 2018 年 4-7 月在本站医院集中救治的 52 例出院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6 例)。 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及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照延续护理模式进行护理,6 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分别为 88. 46%(23 / 26)和 46. 15%(12 / 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 95, P<0. 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状态功能 4 项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 23. 411~ 62. 682, P均<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 96. 15%(25 / 26)和 65. 38%(17 / 26),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 03,P<0. 05)。 结论 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了解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方法于2013年在江苏省组织各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对参赛选手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56名参赛选手,理论成绩为88.86±15.56分,及格率为91.1%;技能操作成绩为69.16±16.01分,及格率为67.9%。技能操作成绩中,疟原虫镜检成绩为16.54±8.09分,及格率为50%;加藤片厚涂片镜检成绩为34.27±10.66分,及格率为67.9%。分层分析,31~40岁组及血防高流行区选手的理论成绩相对较高(F=5.10、6.39,P均0.01)。血吸虫病、疟疾、包虫病和其他等4方面得分率分别为91.07%、90.94%、85.83%和90.93%,包虫病得分率较低(χ~2=19.17,P0.01)。雷达图显示,加藤厚涂片制作技能与镜检读片、疟原虫血片制片染色技术及疟原虫其他镜检读片得分率均较低。结论江苏省参赛选手理论成绩较高,但技能操作较低,尤其是寄生虫虫种鉴定仍是薄弱环节;参赛选手操作技能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南、湖北省省部联动县级血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血清免疫筛查检测能力。方法考核湖南、湖北2省竞赛选手制作标准血清标本,间接血凝试验(IHA)的操作技能;制定统一评分细则与标准,分析检测人员操作规范性、IHA定性和定量结果判读得分情况,并对2省检测人员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省检测人员IHA检测技术成绩无差异,总体成绩均值较好,操作规范性和定性结果判读2方面得分均值较高,但定量结果判读得分均较低;不同性别、职称及年龄的参赛选手之间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省部联动县级技术人员IHA定量结果判读能力均较弱,检测技能培训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湖南省岳阳市城区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行为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小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岳阳市城区洞庭湖湖畔学校和中心城区学校各2所,每所再从五、六年级分别抽取2个班的学生,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血吸虫病相关知识、预防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湖畔小学353人、中心城区小学363人,两组学校小学生年龄、性别、年级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4,χ2性别=1.615,χ2年级=2.152;P均>0.05)。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42.60%(305/716),其中,湖畔学校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52.97%)高于中心城区(3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61,P<0.05);学生行为正确率为76.68%(549/716),血防知识知晓组行为正确率(81.31%)高于不知晓组(7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4,P<0.05)。学生血防知识主要来源于老师(47.49%);91.90%的学生愿意了解更多的血防知识,最喜欢的血防知识学习方式是参加课外活动(50.42%)。结论 岳阳市城区小学生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及行为正确率偏低,对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需求较高。建议针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血防健康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血吸虫病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了解湖南省和湖北省县级血吸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血防知识掌握情况, 为当地血防机构的能力建设等 提供参考。 方法 方法 以理论考试的形式调查湖南省和湖北省12个血吸虫病流行县的血吸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理论知识掌 握情况, 并分析得分情况。 结果 结果 共96名血防工作人员接受了调查, 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66.94±11.53分, 最高分为91 分、 最低分为34分, 及格72人 (75.00%)。血吸虫病查治病、 查灭螺、 血吸虫基础知识与法规等3个知识点得分率分别为 68.69% 、 70.54% 和73.19%。不同学历血防人员在查灭螺和血吸虫病基础知识与法规知识点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 (F = 3.337、 4.793, P均 < 0.05), 学历较高者得分高于学历较低者。不同性别、 年龄组、 职称及专业的血防人员理论考 试得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 0.05)。 结论 结论 12个被调查县血防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总体偏低, 需要进一 步加强基层血防人员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前(2013年)及达标后第4年(2017年)武汉市血防专业机构能力建设情况,为武汉市强化能力建设、巩固血防成果提供依据。方法设计调查表、建立数据库,对比分析达标前后全市血防专业机构人员及基本建设情况。结果全市血防人员数量由361人增至385人,13家血防机构中,5家独立血防所人员占比超85%;年龄分布趋于合理,平均年龄由42. 89岁降至41. 29岁,减小1. 6岁(P=0. 000),35岁以下占比由16. 34%升至27. 01%;学历与职称结构有了一定改善,5年来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增加60人,高中级职称人员占比增加,无职称人员由20. 78%降至15. 32%,但2017年区血防机构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之比为1:8. 3:8. 4,职称比例仍处于失调状态;建筑面积明显不足,实验用房面积基本达标,实验室本科学历人才增加,但仍存在仪器配置更新缓慢、人员年龄偏大、技术职称低等问题。结论达标后,武汉市血防专业机构血防队伍较为稳定,人员素质与结构有一定改善,市级机构基本合理;但区级机构与疾控人力资源标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并且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应继续强化能力建设,加快消除血吸虫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武汉市 2019 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资料,掌握疫情动态,为制定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武汉市 2019 年血吸虫病常规监测、监测点监测、风险监测等疫情资料,对人群、家畜、钉螺、野粪以及环境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疫情传播风险进行评估。 结果 武汉市 2019 年血吸虫病疫情网络直报全年零报告。全市 28 个监测点共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检测 15 102 人,阳性 97 人,阳性率为 0. 64%;其中男性阳性率 0. 87%,高于女性 0. 41%( χ2 = 65. 67,P<0. 001);随着年龄增长,血检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χ2 趋势 = 75. 58,P<0. 001);阳性率较高的职业依次为渔船民、农民、工人、离退人员。 粪检 479 人,未检出阳性。 监测点开展流动人口血检 2 655 人,未发现阳性。 牛存栏 197 头,粪检均未发现阳性。 钉螺调查面积 1 875. 33 hm2,查出有螺面积 731. 21 hm2,活螺平均 密度为 0. 018 只 / 0. 1 m2。 野粪采样 11 份,均未发现阳性。 90 个风险监测点投放哨鼠 240 只,采集野粪 14 份,均未发现阳性;区级血防机构共查螺 187 987 框,活螺平均密度 0. 006 5 只 / 0. 1 m2;市级复核查螺 13 877 框,活螺平均密度 0. 003 8 只 / 0. 1 m2,均未发现阳性;风险评估为Ⅲ级(低)风险。 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持续下降,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但钉螺孳生环境依然复杂、高危人群血防意识薄弱、垸内钉螺压缩困难、有螺地带野粪污染等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应持续强化监测预警,及时消除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竞赛了解我省基层寄生虫病防治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理论知识水平,从而推动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方法 将参赛选手按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和不同寄生虫病防治任务进行分组,对各组选手的理论知识总成绩及血吸虫病、疟疾、其它寄生虫病和综合知识部分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来自全省16个市和广德、宿松县18支参赛队伍的72名选手理论知识平均总成绩未达及格线,及格人数占54.17%。对各部分成绩进行分析,仅血吸虫病和其它寄生虫病部分平均成绩勉强达到及格线,其它寄生虫病和综合知识部分不及格人数均超过50%。不同性别、年龄和职称参赛选手之间的理论知识总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级机构选手理论知识平均总成绩优于县级机构选手(P<0.05);不同寄生虫病防治任务组选手之间的理论知识总成绩和各部分成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我省基层寄生虫病防治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理论知识水平较薄弱,需要进行继续教育和加强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发适宜小型船舶的粪便无害化卫生厕所,并对其杀灭血吸虫虫卵的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 利用三格式厕所原理研发适宜小型船舶的粪便无害化卫生厕所,结合微生物菌剂能分解粪便形成强酸性环境的作用,对两者结合杀灭血吸虫虫卵的效果进行现场模拟试验。 结果 小型船舶无害化卫生厕所结合微生物菌剂能完全杀灭血吸虫虫卵,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05)。 结论 研发的小型船舶无害化卫生厕所不需电源、使用简便、节能环保,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 7959-2012)规定的血吸虫病卫生要求,对湖区小型船舶改厕工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江苏省基层血吸虫病防治队伍建设情况,为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和提升队伍防治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选取江苏省承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任务的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电话采访、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血吸虫病防治专业人员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职称、业务能力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全省基层在职血吸虫病防治人员共有274人,平均年龄(43.19 ± 9.47)岁,30 岁以下人员比例最低(12.77%,35/274),41 ~ 50岁人员比例最高(36.86%,101/274);从事血防工作年限< 10年人员比例最高(43.07%,118/274);本科学历人员比例最高(62.04%,170/274);中级职称人员比例最高,达40.88%(112/274)。结论 江苏省已经建立起一支学历和职称水平较高的基层血吸虫病防治队伍,但仍需通过吸引年轻人参与、因地制宜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队伍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江苏省基层血吸虫病防治队伍建设情况,为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和提升队伍防治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选取江苏省承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任务的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电话采访、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血吸虫病防治专业人员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职称、业务能力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全省基层在职血吸虫病防治人员共有274人,平均年龄(43.19 ± 9.47)岁,30 岁以下人员比例最低(12.77%,35/274),41 ~ 50岁人员比例最高(36.86%,101/274);从事血防工作年限< 10年人员比例最高(43.07%,118/274);本科学历人员比例最高(62.04%,170/274);中级职称人员比例最高,达40.88%(112/274)。结论 江苏省已经建立起一支学历和职称水平较高的基层血吸虫病防治队伍,但仍需通过吸引年轻人参与、因地制宜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队伍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云南省血防专业机构人员队伍和能力建设现状,收集了云南省各级血防专业机构人员队伍及基本建设资料进行分析。云南省有县级以上血防专业机构20家,总在编人员411人。其中独立法人机构11家,人均建设面积为69.83 ㎡;机构编制人员数为382人,实际在编人员360人,缺编22人。省、市、县级机构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41.6、44.1岁和42.4岁,其中市级机构无30岁以下人员。在职人员中,专科及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分别占45.76%和54.26%;高级、中级、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分别占总人数的16.55%、24.57%和39.90%,平均年龄分别为49.10、44.37、38.36岁。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血防专业机构存在人员缺编、年龄老化、学历和素质偏低等问题。全省需进一步加强血防机构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以适应血防工作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云南省血防专业机构人员队伍和能力建设现状,收集了云南省各级血防专业机构人员队伍及基本建设资料进行分析。云南省有县级以上血防专业机构20家,总在编人员411人。其中独立法人机构11家,人均建设面积为69.83 ㎡;机构编制人员数为382人,实际在编人员360人,缺编22人。省、市、县级机构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41.6、44.1岁和42.4岁,其中市级机构无30岁以下人员。在职人员中,专科及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分别占45.76%和54.26%;高级、中级、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分别占总人数的16.55%、24.57%和39.90%,平均年龄分别为49.10、44.37、38.36岁。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血防专业机构存在人员缺编、年龄老化、学历和素质偏低等问题。全省需进一步加强血防机构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以适应血防工作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寄生虫病专业理论、防治实践、实验诊断等水平,为加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分级推荐的方式,2017年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选取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书面答题和现场操作的方法,测评其寄生虫病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分层分类方法,分析和评估不同性别、年龄、职称人员,以及不同流行程度地区防治专业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能力。结果 2017年全国共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24名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测评,测评对象综合平均得分为(125.0 ± 35.2)分,及格者占54.8%。其中男性和女性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20.8 ± 34.2)分和(126.6 ± 35.4)分,≤ 30、> 30~40、> 40岁年龄组人员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25.6 ± 33.6)、(124.9 ± 35.8)分和(119.3 ± 45.9)分,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人员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19.8 ± 35.8)、(136.0 ± 32.5)分和(127.1 ± 40.9)分。参加测评人员的寄生虫病专业理论平均得分为(67.4 ± 15.6)分,及格率为68.5%;技能操作平均得分为(57.6 ± 21.8)分,及格率为46.0%。疟疾流行区和非流行区专业人员对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4.1%、72.8%、57.0%、58.3%和35.9%、46.9%、33.3%、43.8%,流行区专业技术人员对疟原虫的检测能力显著高于非流行区([χ2] = 767.10、462.12、134.97、360.80,P均 < 0.01);血吸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专业人员对血吸虫虫卵的检出率分别为67.4%和36.8%,流行区专业人员对血吸虫虫卵的检测水平显著高于非流行区([χ2] = 817.74,P < 0.01);南方和北方地区专业人员对蛔虫、鞭虫、蛲虫的检出率分别为85.7%、78.6%、91.7%和61.8%、23.5%、74.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 = 622.58、301.70、588.71,P 均< 0.01)。结论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的总体技术能力较高,但技能操作水平相对偏低。因此,需重视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强化寄生虫病防治队伍建设,以满足寄生虫病防控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我国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人力配置需求。方法依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组织编写的2005年版《血吸虫病防治规范》,选择血吸虫病不同流行地区的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2个血吸虫病防治所进行规范模拟运作,记录人时消耗,运用“标杆管理”思想测算人力需求。结果全国地级机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人力配置需要356人,县级机构需要1837人。地级机构人力需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0.9%,县级机构需增加44.6%。结论目前全国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血防人力投入不能满足工作规范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当前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探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十四五”期间血防健教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3个省抽取流行区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中小学生血防知识得分情况,计算血防知识知晓率及行为正确率。结果    共收集学生有效问卷 586 份,满分率为73.5%,不及格率为0.7%,平均分为96.4±8.0。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为95.7%,血防行为正确率为98.2%;男、女生血防知识知晓率(95.2% vs. 96.3%)和行为正确率(97.5% vs. 98.9%)的差异均分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973、8.101,P均<0.05);同时初中生、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98.9% vs. 92.6%)和行为正确率(99.2% vs. 97.1%)差异均分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51、18.443,P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血防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但不同性别和年级存在差距,今后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流行区整体人群防护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