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安徽省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特征,探讨重症病例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输入性疟疾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到2017年4月18日安徽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并分析。结果安徽省输入性疟疾发病人群主要为境外务工的青壮年男性。全省79%(83/105)的县、区有输入性病例发生。共收集到686例病例,其中重症62例,占9.04%,死亡4例,病死率0.58%。年龄、学历、初诊单位、初诊结果、发病到就诊时间、就诊到诊断时间是重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输入性疟疾病例中重症比例较高,要进一步提高监测敏感性,增强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识、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云南西双版纳疟疾暴发区疟疾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疟疾暴发区疟疾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预先设计的问卷表收集人口学信息、疟疾知识、蚊帐使用、化学预防和流动史等信息.
结果共调查66例病人和57例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了33个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6个因素与疟疾发病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2个独立的因素.男性疟疾发病的几率低于女性(OR=8.53,95%
CI 0.97~74.24) ,日落后从劳作地回村者的疟疾发病危险度低(OR=0.06,95% CI
0.01~0.68). 结论在暴发流行区,仅有几个因素影响不同人群的的疟疾发病.日落后从劳作地回村者的疟疾发病危险度低,提示控制措施应重点放在控制和预防村内感染和传播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991~1993年每年5~8月份,在我省中缅、中老边境社区,对937例出境回归人员感染疟疾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平均感染率8.86%。通过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未服预防药、经济收入低于200元/人年、流行季节出境及出境后居住>10d等四项为感染疟疾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0年12月~2011年10月期间报告的丙肝病例中,按地区分层抽取222例病例,根据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444名非丙肝病例作为对照,调查一般情况、丙肝危险因素等。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有外出打工史(OR=3.00)、与丙肝病人或抗体阳性者一起生活(OR=2.84)和有手术史(OR=1.84)等3个因素与丙肝病例的发生增多有关。结论有外出打工史、与丙肝病人或抗体阳性者一起生活和有手术史可能是延边地区丙肝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广东省惠州市大肠癌的患病相关危险因素,为制订本地区大肠癌的监测与筛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于结肠镜检查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对大肠癌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把可能的危险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某些有意义的因素后,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年龄≥45岁、排血便或黏液血便、排便次数增多(≥2~3次,天),摄食水果少。结论惠州地区大肠癌的发病与年龄、进食水果、排便性状及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6.
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2004-2005年北京及沈阳城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初步估计和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方法 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426例,以性别和年龄为匹配因素,为每位患者匹配健康对照1例.结果 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纳入了8个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大量吸烟、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豆类摄人较少、心理压力较大、海鱼摄入较少、文化程度较低及6个月内曾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其OR值依次为3.170、2.835、2.243、2.243、2.138、1.740、1.572和1.515;ARP值依次为71.53%、58.33%、54.05%、40.81%、56.85%、41.53%、48.62%和54.00%;PARP值依次为38.79%、10.40%、4.69%、33.72%、36.03%、24.96%、29.56%,14.83%.结论 2004-2005年,对我国北京和沈阳城市居民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危害最大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大量吸烟、心理压力较大、豆类摄入较少、文化程度较低、海鱼摄入较少、6个月内曾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糖尿病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邳州市灭疟后期疟疾残存病例的发病因素。方法按1:1匹配,对50例疟疾确诊病例和50例对照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预先设计的问卷收集人口学信息、疟疾知识、使用蚊帐、输血史和流动史等信息。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防蚊设施、使用蚊帐、露宿习惯、输血史、外出疟区史、家人发热等6个因素与疟疾发病有显著关系(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本市疟疾残存病例的发病因素有使用蚊帐、露宿习惯、输血史、外出疟史、家人发热5个方面,其比值比分别为0. 41、3.67、1.21、1.13、1.43。结论疟疾控制措施应重氖放在献血人员和流动人口管理、发热病人血检及野外住宿人员的个人防护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共59例,设为病例组;按1︰1配对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对照组,匹配的对照者为相同入院诊断、相同性别、年龄相近(±5岁)、APHACHEⅡ评分相近(±5)、住院期间未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且住院时间>48 h的患者,对两组入选患者的研究因素进行条件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我院住院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感染率是0.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大于7 d、有创通气、动静脉置管、使用广谱抗生素、之前曾感染其他细菌、合并基础疾病、全肠外营养(TPN)、免疫抑制剂/激素使用、伤口引流/植入物,以及手术10项因素是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对筛选出10项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发现5项独立高危因素,分别为入住ICU、基础疾病、引流或植入物、感染前曾有其他菌感染、机械通气(P<0.05)。结论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入住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有基础疾病、使用引流装置/组织植入物(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某医院2003~2005年135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其中医院感染者为病例组,非医院感染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按1︰1配比设立对照,以条件logistic法筛选出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率为7.7%。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住院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作、重症监护等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袭性操作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太仓市胆囊结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石症是江苏省太仓市的常见病,1997年江苏省太仓市人民医院外科手术病例的1/4是胆石症。本文概括胆囊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当地胆石症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基本人群的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太仓市选取5个自然村,作为研究现场。病例通过B超检查获取,共检查35~79岁居民2458例,以受检人群中胆囊结石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照为随机人群,共611例。直接面访被调查者,对研究对象实施同一问卷的询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饮食、行为、胆石症家族史、既往史、女性生理与生育因素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赴非洲返回劳务人员疟疾发病情况,探索阻止输入性疟疾在当地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建立赴非洲务工返回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现症病人、带虫者、既往有疟史者给予不同服药方案的治疗,随访治疗效果与周围当地人群疟疾发病情况,资料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20名赴非洲几内亚务工回国人员,外出期间疟疾患病率90.83%,回国后发病率24.17%。抗疟药物治愈率为:双氢青蒿素哌喹片93.75%,氯伯8d疗法76.46%,青蒿琥酯42.86%。伯氨喹休止期服药有效率90.70%。结论赴非洲劳务人员外出期间疟疾患病率高,回国后复发率高,需加强管理;规范服用抗疟药物治疗效果可靠,休止期服药效果肯定,综合性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输入性病例在当地引起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3~2015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输入性疟疾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安徽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三间分布、来源及诊治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3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我省共报告475例输入性疟疾病例,重症25例,死亡3例,病死率0.63%。输入性病例中462例来自非洲国家,占97.26%,13例来自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占2.74%;发病人群主要为境外务工的青壮年男性,平均年龄40.27±8.80岁;每年春节期间和5~7月份报告病例数相对较多;全省各市均有病例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外出人员数量较多的合肥市;发病到就诊的中位时间为1(0,3)天;发病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0,3)天。 结论 安徽省输入性疟疾病例中重症比例较高(5.26%),且时有死亡病例发生,因此必须做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早诊早治工作;要及时处理输入性间日疟病例,避免其作为新的传染源在本省引起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报告的疟疾死亡病例,并总结死亡原因。 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15年间河南省疟疾死亡病例的个案信息、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及住院病历,汇总分析。 结果 6年间河南省共计14例疟疾病例死亡,均为非洲感染的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青壮年男性,有明确的疟疾流行区生活史,回国后均有发热症状,其中12例辗转多家医疗机构得以确诊,从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6.5 d。14例患者均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而死亡。 结论 就诊不及时和误诊、误治是造成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故加强宣教力度,强化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疟疾诊治水平是防止输入性疟疾病例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Yu-Fang Wang Qin Ou-yang Bing Xia Li-Na Liu Fang Gu Kai-Fang Zhou Qiao Mei Rui-Hua Shi Zhi-Hua Ran Xiao-Di Wang Pin-Jin Hu Kai-Chun Wu Xin-Guang Liu Ying-Lei Miao Ying Han Xiao-Ping Wu Guo-Bing He Jie Zhong Guan-Jian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WJG》2013,19(11):1827-1833
AIM:To evaluat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UC) in China.METHODS:A total of 1308 patients with UC and 1308 age-matched and sex-matched controls were prospectively studied in China.The UC cases were collected from 17 hospitals in China from April 2007 to April 2010.Uniform questionnaires wer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risk factors including smoking,appendectomy,stress,socio-economic conditions,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oral contraceptives,diet,breastfeeding,infections and family sanitary conditions.Group comparisons by each factor were done using sim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for multivariate analysis.RESULTS:By univariate analysis,the variables predictive of UC included feeling stress,light and heavy alcoholic drinking,spicy food,sugar consumption and infectious diarrhea,while heavy tea intake and tap water consumption were protective against UC.On multivariate analysis,the protective factor for UC was tap water consumption [odds ratios(OR) = 0.424,95%CI:0.302-0.594,P < 0.001];while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UC were heavy sugar consumption(OR = 1.632,95%CI:1.156-2.305,P < 0.001),spicy food(light intake:OR = 3.329,95%CI:2.282-4.857,P < 0.001;heavy intake:OR = 3.979,95%CI:2.700-5.863,P < 0.001),and often feeling stress(OR = 1.981,95%CI:1.447-2.711,P < 0.001).Other factors,such as smoking habit,appendectomy,breastfeeding,a history of measles,rural or urban residence,education,oral contraceptives,and NSAID use have not been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C in the present study.CONCLUSION:Our study showed tap water consumption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UC,while spicy food,heavy sugar consumption and often feeling stress were risk factors for UC in this Chines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福建省共诊断输入性疟疾病例68例。其中病原学确诊28例(间日疟18例,恶性疟9例,混合感染1例),临床诊断40例;境外输入性疟疾62例,以非洲国家输入为主,占79.03%(49/62);大多数病例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未出现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估计各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方法应用1:1匹配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收集RA患者及对照各165例,收集的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既往疾病史、家族史、吸烟、饮酒、饮茶等生活习惯和嗜好、居住和工作环境,以及女性月经史、生育史。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RA危险性增加有关的因素有阳性家族史、未受过高等教育、既往结核病史、中度及中度以上劳动强度和既往腮腺炎病史(OR=2.10~5.41),女性第一次生育后哺乳史(OR=2.25)及初潮年龄晚(OR=2.17)与RA危险性的增加也有关,饮绿茶(OR=0.27)可降低RA发病的危险性。结论阳性家族史、未受过高等教育、既往结核病史、中度及中度以上劳动强度、既往腮腺炎病史和女性第一次生育后哺乳史、初潮年龄晚是RA发生的危险因素,饮绿茶对RA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安徽省蔬菜种植人员钩虫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人体钩虫感染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自然生态功能区划分,2018—2019年随机选择安徽省7个县(市)共计1 179例蔬菜种植人员进行调查。采用自制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蔬菜种植方式及施肥情况、家庭种植农作物类型、动物饲养、卫生及劳动习惯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检查钩虫感染。采用Bayesian 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蔬菜种植人员钩虫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79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钩虫感染者46例,钩虫总体感染率为3.90%。无业/待业者、务农者、专职菜农和其他职业者钩虫感染率分别为10.07%(15/149)、5.32%(31/583)、0(0/377)和0(0/70),不同职业研究对象钩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7,P<0.01)。Bayesian 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人粪施肥[相对危险度(RR)=18.25,95%可信区间(CI):(4.31,77.17)]、赤脚下地劳动[RR=2....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对我国恶性疟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近14年来我国恶性疟流行情况的变化,研究流动人口对该病流行的影响。方法分析2004、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恶性疟病例的年龄组成,推定近年来我国恶性疟的原发地区;分析1992-2005年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病例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流动人口在各地恶性疟疫情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分析2004、2005年各地恶性疟病例年龄分布,说明我国恶性疟的原发地区集中在云南和海南,其他地区的病例为输入性病例,且与云南的恶性疟流行动态在年度和季节两个尺度上显示密切关系,而与海南流行的关系不大。输入性病例主要集中在云南周边的一些省份,如四川、广西、湖南、贵州等省(自治区)。输人性病例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从199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所占比例从2%上升至8%左右。结论云南与近邻省份流动人口的增加,会影响相邻省份输入性恶性疟的发病数;而云南的恶性疟流行又和缅甸的恶性疟流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