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皮侧路镜BEIS技术与TESSY技术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BEIS技术组(观察组)和TESSY技术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并进行6~18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手术时间、术中C臂X光机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以评价不同技术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 结果 60例患者平均随访12月,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BEIS技术组较TESSY技术组手术时间短,C臂透视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使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术后1年患者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有1例术后复发,经二次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经皮内镜BEIS与TESSY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均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BEIS技术操作更易掌握,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透视方面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微创外科是指经非传统手术途径并借助医学影像设备、内镜和显微镜等特殊手术器械和仪器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和方法。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Burgery,MISS)主要包括经皮穿刺技术和内窥镜辅助技术。目前相对成熟的领域是腰间盘疾患的微创治疗,本文就将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明髂间三角区内血管的分布规律,为腹腔镜前路L5~S1椎间盘手术提供安全靶区。方法:31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固定腰椎标本,年龄58.2岁。观测并分析髂间三角内与腹腔镜前路L5~S1椎间盘手术相关的血管解剖数据。结果:L5~S1椎间盘的高度、宽度分别为(1.87±0.21)cm、(5.07±0.60)cm;主动脉杈(AB)与髂总静脉汇合处(CCIV)分别位于L5~S1椎间盘上缘(3.97±1.24)cm、(2.75±1.46)cm处;夹角分别为(52.4±12.0)°、(78.4±22.1)°;骶正中动脉(MSA)存在于所有的标本中,在L5~S1椎间盘上、下缘处的外径分别为(0.16±0.04)cm、(0.14±0.05)cm;上、下缘水平到右髂动脉(RIA)的距离分别为(2.02±0.81)cm、(2.74±0.83)cm。左髂静脉(LIV)到右髂动脉的平均距离为3.60cm,占椎间盘宽度的71.3%(32.3%~124.4%)。结论:髂间三角内的血管解剖能满足腹腔镜前路L5~S1椎间盘手术要求,可作为手术治疗椎间盘疾患的选择靶区。  相似文献   

4.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盛华  刘坤 《解剖与临床》2003,8(3):180-181
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国际上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是指在C型臂X光机监控下,用18G穿刺针穿刺到椎间盘的髓核部分,通过针腔导入纤细的光导纤维,接通激光治疗机,在微电脑的控制下将椎间盘汽化,达到减小椎间盘压力使髓核回纳,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的目的。这一手术采用局麻,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不破坏脊柱稳定性、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好,因而优于非手术治疗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5.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9例应用日本产脉冲式ND.YAG激光治疗仪(波长1064nm)进行治疗,其中68例得到6个月以上随访,男46例,女22例,平均年龄41岁。结果优28例,良27例,差13例;优良率80.88%。结论PLDD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随着年龄增大治疗优良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隐窝置管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侧隐窝置管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其中单侧置管36例,同间隙双侧置管5例,二间隙不同侧置管4例。结果:45例中,44例手术顺利,另1例2周后二次穿刺完成手术。4例获随访。术后3个月时,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组手术疗效标准(1994),本组疗效优29例、良6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90.1%。术后各时段VAS评分低于术前(P〈0.01)。结论:经侧隐窝置管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创伤小,靶位精确,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射频热凝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从2006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射频热凝治疗并得到2年以上不间断随访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患者年龄27岁至65岁,平均年龄51岁;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36例.病变阶段分布:C4-5 31例,C5-6 68例,C6-7 21例,多节段突出8例.采用VAS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不间断随访3个月~5年,术前患者肩部或患侧上肢疼痛评分7~9分,末次随访0~3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按照MacNab评分法:末次随访时治疗优75例,良39例,可10例,差4例,优良率90%,60例复查MRI未见颈椎间盘突出复发,评价为差的4例患者均有间盘再次突出.结论 射频热凝技术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无副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采用TESSYS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采用椎间孔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观察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ODI、JOA评分。结果 6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74.84±18.74)min,平均住院时间(8.52±1.52)d;随访3~6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20±1.14)分、(2.01±0.86)分和(1.13±0.64)分;JOA评分分别为(10.13±2.56)分、(22.57±1.69)分和(23.72±1.27)分;ODI评分分别为(40.46±5.55)分、(11.97±2.52)分和(9.13±1.48)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56例,良5例,可1例。MacNab标准优良率达到98.39%。术后髓核残留1例,发生率为1.61%,术后复发3例,发生率为4.84%,术后神经根性痛觉过敏10例,发生率为16.13%,术后脑脊液漏患者2例,发生率为3.23%。5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无复发。结论 通过椎间孔镜下手术操作后,术后VAS、ODI、JOA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术中出血量较的传统手术有明显下降,微创手术缩短下地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功能恢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镜与常规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椎间盘镜(MED)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其中400例患者采用MED治疗,200例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一年。结果MED治疗优良率在97%左右,常规开放手术治疗优良率在85%左右。结论MED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比常规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同时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本科收治的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患者40例。其中,治疗组21例,应用椎间孔镜BEIS技术行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对照组19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40例均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1年的随访,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的术前、术后1 d、1个月、1年的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评分及冠状位Cobb角的变化,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JOA评分等方面相比于术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术后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冠状位Cobb角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和单纯髓核摘除治疗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人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近,但前者恢复更快,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腰椎畸形恢复更佳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方法 分析我院应用PEID治疗的 5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L4/5 30例, L5/S1 26例。采用术前、术后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疗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4 h 、3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 21.43%。3例术中出现颈部疼痛, 通过改变灌注生理盐水压力缓解,1例会阴区麻木,4例腰痛, 2例下肢麻木乏力, 1例硬膜囊撕裂后改为开放小开窗手术,1例神经根不完全损伤, 术后均完全恢复。无感染,无腹膜及腹腔脏器损伤,无马尾神经损伤,无伤口愈合不良,术后1年无复发。 结论 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也存在相关并发症, 术者需熟悉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方法 分析我院应用PEID治疗的 5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L4/5 30例, L5/S1 26例。采用术前、术后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疗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4 h 、3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 21.43%。3例术中出现颈部疼痛, 通过改变灌注生理盐水压力缓解,1例会阴区麻木,4例腰痛, 2例下肢麻木乏力, 1例硬膜囊撕裂后改为开放小开窗手术,1例神经根不完全损伤, 术后均完全恢复。无感染,无腹膜及腹腔脏器损伤,无马尾神经损伤,无伤口愈合不良,术后1年无复发。 结论 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也存在相关并发症, 术者需熟悉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与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5/S1游离突出型椎间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L5/S1椎间盘游离突出型的患者99例,男45例,女54例;年龄21~65岁,平均(49.95±8.73)岁。病例分别采用PETD(51例)与PEID(48例)治疗,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ETD组与PEID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效果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标准,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TD组手术时间为(89.7±23.4)min,术中透视次数为(27.2±6.5)次;PEID组手术时间为(64.0±18.2)min,术中透视次数为(7.4±2.9)次。PETD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减压神经根支配区麻木加重,1例出现局部痛觉过敏,经保守治疗后好转; 1例患者术后12周复发,行后路融合手术; PEID组,1例复发行椎间盘单摘术,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下肢感觉异常,1例患者术中硬脊膜撕裂,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VAS和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随访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术后末次随访时,PETD组优良率88.2%; PEID组优良率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D与PEID治疗L5/S1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但PEID手术时间短、辐射暴露少,临床中应根据解剖特点、患者症状特征确定入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分析脊柱全内镜微创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下侧方经椎间孔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问盘突出症患者23例,行侧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天及术后1个月、半年的VAS评分分别为(3.7±0.7)、(3.1±0.5)、(2.2±0.8)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8±1.2)分,(0.01)。术后1天及术后1个月、半年的ODI指数分别为(34.2±8.2)%、(20.8±4.2)%及(15.8±6.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56.3±12.1)%,(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11例,可4例,差0例。仅1例患者于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保守治疗3天后症状消失。结论应用PTED技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可靠,并且作为一种新型的脊柱微创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行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腰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行髓核摘除视频消融术治疗,而对照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比较两者疗效。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且JOA评分高,证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之间各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的穿刺及消融过程均顺利完成.对152例患者经历3~24个月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组腰腿痛手术评定标准“,术后疗效优52例,良78例,可16例,差6例,优良率达85.5%,有效率为96%.出现腰椎间隙感染1例,经卧床、抗炎等治疗而愈.结论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种微创手术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外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120例,其中小切口开窗60例,微创通道30例,椎间孔镜30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腰腿痛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定进行比较,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6、12月定期随访,各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病例腰腿痛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而言,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优势,但设备及技术要求高。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医院条件及医师技术选择适当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记录其VAS(visual analogue scale)、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矢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等。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前高度增加3.6 mm(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均有改善;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名患者发生融合器下沉。 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路腰椎融合术应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