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晚期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行 2 周期化疗后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化疗毒性 和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 100 例晚期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 例)采用肠内联合肠 外营养同时化疗,对照组(50 例)是普通饮食行化疗,每周期化疗前后检测和评估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毒性反应、生活 质量指标、院内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化疗前和第 1 周期化疗后与对照组各项营养指标、生活质量、院内感染率 相比,均未见临床统计差异。第 2 周期化疗后,治疗组的体质指数和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第 1 周期(19.59±4.05vs18.91±3.36, P < 0.05;109.5±7.55g/Lvs103.10±4.63g/L,P < 0.05)。化疗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8.0%vs70.0%,P < 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22.0%vs52.0%,P < 0.05)。治 疗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vs26.0%,P < 0.05)。结论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在 2 周期化疗后可明显改 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有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针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探索化疗后骨骼肌减少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化疗疗效相关性。方法 连续 选择 35 例晚期肺癌、接受含铂两药化疗患者,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骨骼肌重量,应用 PG-SGA 量表进行营养评估。 分析化疗 2 周期后,患者营养状况变化、并发症发生以及疗效评价等指标,并对比骨骼肌下降> 2% 患者(下降组)与骨 骼肌下降≤ 2% 患者(对照组)相关指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相比于化疗前,对照组患者 2 周期化疗后 PG-SGA 评分显著 降低(5.55±4.01 vs 3.25±2.84,P < 0.05)、前白蛋白显著升高 [(23.62±5.53)g/L vs(27.45±5.26)g/L,P < 0.05];下降 组患者 2 周期化疗后血红蛋白显著降低 [(128.93±14.14)g/L vs(112.53±10.47)g/L,P < 0.05]。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及疗效评价情况,结果发现:相比于对照组患者,下降组患者Ⅰ度贫血发生率显著增高(35% vs 66%,P < 0.05)、Ⅱ~Ⅲ 级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显著升高(35% vs 66%,P < 0.05);此外,下降组 PR 发生率显著降低(35% vs 13.3%,P < 0.05)、 PD 发生率显著升高(5% vs 20%,P < 0.05)。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化疗 2 周期骨骼肌减少> 2% 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紧密关系, 且与预后相关,提示骨骼肌减少> 2% 可能作为一个预测化疗不良反应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倪婷  高红玉  赵丹  王海存 《肿瘤防治研究》2022,49(12):1286-1290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据其营养干预情况分为对照组(36例)和营养干预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4周后血液指标、PG-SG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价SF-36量表评分差异。结果 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PG-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7, P=0.730),而4周后的PG-SG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8, P=0.009)。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除了情感职能这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营养干预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对胃食管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连续采集 2017 年 1 月至2018 年 1 月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的胃食管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常规饮食组, 根据患者进食梗阻程度、营养结构和进食量不同给予营养治疗,同时肠内营养组患者在化疗开始前两天至化疗结束后 1 周 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监测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生化指标、免疫水平及化疗后血液系统和胃肠道毒副反应等。结果 共 56 例患者入组,其中肠内营养组29 例,常规饮食组27 例,男 36 例,女 20 例。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患者 营养状态明显改善,白细胞、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 CD4+/CD8+ 水平显著提高(P < 0.05)。肠内营养组3~4 度血液系 统毒副反应明显减轻(P < 0.05)。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胃食管癌患者化疗期 间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升免疫水平和减少化疗毒副反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由于病例 数较少,需进一步扩大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均采用TP 方案进行化疗。在化疗前应用NRS-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在化疗过程中对营养支持组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营养支持;而对照组则不给予任何营养指导和支持。比较 2 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化疗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61.7%。和对照组比较,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营养支持组患者的BMI、ALB、Hb和PA等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患者仅有ALB有所改善;并且,治疗后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营养支持可明显地改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其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营养干预对晚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营养状况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晚期上消化道肿瘤 患者,采用NRS 2002和PG-SGA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价,根据PG-SGA评价结果将患者的营养状况分为A(营养良好)、 B(可疑/中度营养不良)、C(重度营养不良)三组,根据“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原则”进行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三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体重、能量及蛋白质摄入等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营养良好患者10.98%(9/82),可疑/中度营养不良患者50.00%(41/82),重度营养不良患者39.02%(32/82)。干预后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降低,干预前分别为52.44%和89.02%,干预后分别为35.37%和75.61%。营养干预前后体重比较,营养良好组[(67.88±11.25)kg vs (67.22±10.17)kg,P>0.05]和可疑/中度营养不良组[(63.00±11.50)kg vs(62.58±11.48)kg,P>0.05]患者维持稳定;重度营养不良组[(59.92±9.61)kg vs(59.15±9.46 kg),P<0.05]体重显著减少。干预前后对比,每天膳食平均摄入能量及蛋白质摄入量可疑/中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有显著增加(P<0.05);营养良好组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 营养干预可降低晚期上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减少患者体重丢失,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助于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胃癌患者营养治疗和药学服务的作用。方法拟行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行常规化疗,干预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临床药师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全程干预,两组化疗方案均为XEL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每组各30例,观察治疗结束后两组营养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完成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化疗结束后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干预组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常规治疗组6例患者暂停或终止化疗(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胃癌化疗患者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抗肿瘤治疗顺应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2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差异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重、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总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CD4水平、CD8水平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痛、食欲不振、恶心、进食哽咽、腹胀、黑便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化疗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水平,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口服营养补充(ONS)与普通饮食在进展期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行全胃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7例入组,其中34例接受营养指导,在普通饮食基础上行ONS,为ONS组;33例拒绝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化疗期间肠外营养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自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63例接受化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化疗同时给予肠外营养)36例和对照组(化疗期间未给予肠外营养)27例。观察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平均化疗周期、无进展生存期,检测化疗前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和淋巴细胞亚群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平均化疗周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对照组;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给予适当的肠外营养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患者易于耐受化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维度姑息护理对终末期血液肿瘤患者营养、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核工业416医院住院治疗的终末期血液肿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多维度姑息护理,1个月后采用全面主观营养评定法(PG-SGA)评估营养状况,采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况,采用肿瘤生存质量调查表(QLQ-C30)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PG-SG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1.8) vs (5.5±1.6),P>0.05],干预后观察组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5.6±1.4) vs (6.3±1.6),P<0.05];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AS:(42.0±9.4) vs (46.9±9.7),SDS:(38.8±8.1) vs (45.6±9.1),P<0.05];干预前两组QLQ-C30及FACT-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QLQ-C30总分低于对照组[(70.4±10.7) vs (79.0±11.5),P<0.05],而整体健康状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0.0±1.5) vs (8.9±1.8),P<0.05]。干预后观察组FACT-G总分及功能、社会/家庭和情感3个维度均低于对照组[总分:(76.1±8.3) vs (84.3±8.8);功能:(19.8±3.6) vs (23.1±3.8);社会/家庭:(20.9±3.8) vs (22.9±3.2);情感:(14.6±2.2) vs (16.5±2.4),P<0.05]。 结论:多维度姑息护理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血液肿瘤患者的营养和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足量营养支持对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以及营养状况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03月-2019年03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45例给予足量营养支持,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Piper疲乏评估量表(RPFS-CV)以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对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营养风险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3项指标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情感疲乏、躯体疲乏和认知疲乏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ORTCQLQ-C30评分中功能领域、整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采用足量营养支持能改善其营养状况,缓解癌因性疲乏等症状表现,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化疗周期数对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至2016年2月内一科收治的124例化疗后接受DC/CIK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实际化疗周期分为2周期化疗组(43例)、3周期化疗组(40例)、4周期化疗组(41例)。3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化疗方案相近。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后1~3个月内接受免疫细胞治疗。DC/CIK治疗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D-1的表达。免疫细胞治疗完成后4周,参照RECIST标准和NCI-CTCAE 4.0标准评价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根据卡氏(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QOL)变化。结果:4周期化疗组P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3周期化疗组[(34.65±3.29)% vs (13.94±2.89)%和(25.88±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周期化疗组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RR)27.91%显著高于4周期化疗组(9.76%)(P<0.05)。2周期化疗组疾病控制率(DCR)34.88%显著高于4 周期化疗组(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期化疗组QOL改善率55.81%,显著高于3周期化疗(32.50%)、4周期化疗组(21.95%)(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Ⅲ-Ⅳ级不良反应。结论:化疗周期数可降低DC/CIK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化疗周期数越多病人取得DC/CIK细胞治疗的近期临床获益越小。  相似文献   

14.
程春来  李辉 《现代肿瘤医学》2015,(10):1412-1416
目的:运用患者主观全面评价法(patient generated-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并结合实验室指标对围化疗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营养评价及免疫功能检测,观察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对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于我院诊断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待化疗患者80例,通过PG-SGA评分、NRS-2002评分、体格测量及实验室检测进行营养评价。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以PG-SGA评分作为营养评价指标,将80例化疗前患者分为A组(0-3分)、B组(4-8分)和C组(>8分),分别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其中资料完整的45例化疗患者于化疗6周期后重复上述内容,并观察化疗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PG-SGA评价结果为营养不良者占68.75%,NRS-2002评价结果营养不良者占42.50%。PG-SGA与NRS-2002分别与其他营养评价指标评价结果间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随着营养不良评分的升高,CD4+和CD4+/CD8+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GA评分与CD4+之间的相关系数r=-0.399(P<0.01);PG-SGA与CD4+/CD8+之间的相关系数r=-0.655(P<0.01)。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化疗前。化疗后与化疗前,CD4+/CD8+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营养不良组与营养良好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与无营养风险组相比,存在营养风险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联合运用PG-SGA、NRS-2002和实验室检测指标有助于提高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管理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预后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取连续性方便取样的方法从2019年至2020年纳入于某肿瘤专科医院胸外科门诊就诊的细胞或组织学证实为食管鳞癌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从术前门诊开始就由营养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根据“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原则”进行营养干预,营养干预一直到术后1个月。同时回顾性连续性调查2017年至2018年细胞或组织学证实为食管鳞癌,于胸外科行首次食管鳞癌根治手术的10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vs 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22.56±11.37)天vs(26.98±14.2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nutritional index,PNI)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营养管理可明显降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改善营养状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曹齐生 《现代肿瘤医学》2016,(20):3261-3264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方案在高龄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高龄晚期胃癌患者68例,分为实验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实验组以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对照组以FOLFOX6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经2个周期的化疗,实验组RR(61.76%)高于对照组RR(35.29%),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受益率(61.76%)显著高于对照组受益率(35.29%),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CD3+、CD8+以及CD19+等免疫功能指标与化疗前比较(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CD4+与CD4+/CD8+与化疗前组内比较(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CD4+组间比较(P<0.05),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实验组Ⅰ-Ⅱ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除恶心呕吐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他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方案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耐受程度较差的高龄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评估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影像学疗效。方法:2011年8月到2015年5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鼻咽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调强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化疗,两组都治疗并观察患者4个周期。结果:在客观缓解率方面,观察组达到75.0%,而对照组是57.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血象异常、肝肾功能异常、消化道反应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EA水平分别为(9.99±6.30) ng/ml和(14.29±8.14) ng/m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7.83±11.93) ng/ml和(27.81±10.82) ng/ml,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CEA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19.33±2.78)个月,对照组是(14.98±3.14)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要长(t=6.482,P<0.05)。结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能提高患者的影像学评估效果,促进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下降,不会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耐受性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86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放疗中断率、化疗完成次数及放疗剂量达40Gy时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营养干预组的放疗中断率为2.3%(1/43),对照组为18.6%(8/43),P=0.03;营养干预组完成化疗周期数为4.0±0.98,对照组为3.3±1.28,P=0.005;放射剂量达40Gy时两组患者QOL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营养干预能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耐受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