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外耳道骨瘤和外生骨疣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06年手术治疗的19例外耳道骨瘤和外生骨疣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和病理学诊断外耳道骨瘤16例;外生骨疣3例,手术切除后均无复发。1例合并中耳乳突炎者同期行乳突根治术。术前听力减退者12例中11例听力改善。结论外耳道骨瘤一旦确诊,宜及时手术。外生骨疣导致外耳道阻塞或听力减退时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合并中耳乳突炎及鼓膜穿孔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40例外耳道胆脂瘤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疗情况。术后随访半年-1年。统计学分析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分别检验中耳乳突炎和鼓膜穿孔手术处理方式的差异性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140病例均无胆脂瘤复发;2改良乳突根治术对合并中耳乳突炎的愈合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p=0.375);3鼓室成形术对合并鼓膜穿孔患者的鼓膜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p=0.426)。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合并中耳乳突炎及鼓膜穿孔者可先行胆脂瘤取出术,术后随访观察,如无治愈二期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和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并发中耳乳突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10例临床诊断为Ⅲ期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均在静脉全麻下经耳内镜取出外耳道胆脂瘤及肉芽,未行鼓室成形术。术后给予氧氟沙星地塞米松混合液耳浴,每周2次在耳内镜下清理残余胆脂瘤上皮,持续15天~1月,并发真菌感染者给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随访2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外耳道宽大、清洁,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复查颞骨CT提示鼓室及乳突软组织影消失。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合并中耳乳突炎患者可先清除胆脂瘤,一期不予手术治疗,给予局部对症处理并随访观察,如无治愈二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科自1970年以来,对乳突骨质破坏范围大的中耳乳突炎伴外耳道细窄或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引起颅内或颅外并发症的87耳,采用耳内-耳后联合切口行乳突根治手术。联合切口使用方便,术野暴露充分,故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建立术腔的通畅引流及,期完成手术治疗的效果。现将联合切口的方法介绍如下。 1 方法  相似文献   

5.
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耳甲腔成形并一期鼓室成形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对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或骨疡型)患者行耳后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耳甲腔成形、WullsteinⅢ型鼓室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耳后切口对37例(3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或骨疡型)病人施行耳后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及耳甲腔成形和Ⅲ型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听力平均提高16dB,26耳平均听力达35.8dB,9耳平均听力达25dB.跟踪随访2-4年,术腔均上皮化好,外耳道无痂皮堆积.26例鼓膜形态完全正常,5例鼓膜疤痕内陷,3例鼓膜穿孔但干耳,干耳率91.9%(34/37);3耳仍有间断性流脓,经再次手术干耳,2例胆脂瘤复发,复发率5.4%(2/37).干耳时间在5-9周,平均6.5周.结论耳后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耳甲腔成形并Wullstein Ⅲ型鼓室成形术能使术腔迅速上皮化、易干耳,术后听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切除儿童中耳胆脂瘤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为该类疾病的处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处理的20例中耳胆脂瘤患儿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岁,平均年龄为(7±0.5)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评估,病变范围均在中耳范围内,手术方案为耳内镜经耳道径路中耳切除胆脂瘤,对于听骨链破坏者同期行人工听骨链重建。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结合病史、耳内镜检查、术前CT及术中发现,20例患者中18例(90%)为先天性胆脂瘤,其中Potsic II期3例,Potsic III期15例。;2例(10%)为后天继发性局限性中耳胆脂瘤,病变主要位于上鼓室。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均干耳。19例(95%)患者无复发。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34±8)个月,1例(5%)III期先天性胆脂瘤复发,再次行耳内镜经耳道径路手术,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37.3±9.3)dB,术后平均气导听阈(29.8±6.3)dB,术后听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 儿童中耳胆脂瘤以先天性胆脂瘤常见。对于术前评估为局限性的中耳胆脂瘤患儿(Potsic分期I-III期),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手术可提供清晰广角视野,在少量骨质切除的情况下,能更加微创地处理胆脂瘤并进行听骨链重建,病变残留复发率少,手术效果佳,是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外耳道骨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26例外耳道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物,病理学诊断均为骨瘤。22例术前传导性听力下降者听力恢复正常,2例术前混合性听力下降者气导听力分别平均提高15、20dB。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外耳道骨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诊断可以借助颞骨CT扫描;需与外耳道骨疣鉴别,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手术是外耳道骨瘤的惟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50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有的且为大胆脂瘤)患者进行保存骨桥重建外耳道手术的个人经验。方法:通过耳内切口,用外耳道顶壁皮肤作成Stack Ⅱ型带蒂皮瓣,暴露骨性外耳道后壁并凿孔。根据病变范围,在明视下将凿孔扩大到以能安全除去胆脂瘤或息肉为止,保留骨桥,并将其前后削低至面神经小窝,还应将骨桥削除至鼓室天盖(附图),以清洁鼓室上隐窝的各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道径路全内镜下中耳胆脂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江门中心医院2014年7月~2018年8月采用耳道径路全内镜下切除的30例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19例胆脂瘤局限于中耳鼓室腔,未超越鼓窦入口;11例患者胆脂瘤超越鼓窦入口,侵及鼓窦但未累及乳突腔。结果30例患者术后鼓膜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严重感音神经性耳聋、面瘫、眩晕及脑膜炎等并发症。术后患耳听力改善者27例,听力无改善者3例;术后1个月内干耳者25例,1~2个月干耳者5例。随访至今,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脂瘤复发,无二次手术者。结论耳道径路全内镜下中耳胆脂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该术式具有视野广阔清晰、操作简单、美容、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乳突根治术是传统的治疗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的有效术式 ,但术后遗留残腔 ,致听力重建困难。我们采用乳突根治术后残腔充填髂骨 ,对干耳 ,听力重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3例患者 ,男 17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31岁 ,均为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 ,均无面瘫及颅内并发症。 5例伴有耳后骨膜下脓肿形成。在传统的乳突根治术基础上尽量保留桥 ,取髂骨 ,咬成碎沫状 ;留一较鼓窦入口相应大小的骨块 ,塞堵于鼓窦入口 ,防止骨小颗粒滑入鼓室 ,削髂骨皮质相应大小 ,嵌于上鼓室后壁与面神经嵴之间 ,做成外耳道后壁。此时形成漏斗状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25年来对1540例胆脂瘤中耳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作鼓室乳突手术的经验。大多数病例在清除病灶同时作Ⅰ期鼓室修复术以保存或改善患者听力。硬化型或发育不良型乳突一般都取耳内径路进行手术。改良乳突根治术是中耳乳突病变的基本手术。氏提倡采用所谓“保守的鼓室乳突手术”。文中详细介绍了手术的切口、手术野的暴露、病变清理的步骤和方法。作者认为手术应在显微镜下进行。外耳道皮肤应予保留。术中注意不伤及耳郭软骨。采用高速气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两例成人外耳道骨瘤并发中耳乳突胆脂瘤。因外耳道进行性阻塞,听力减退6~8年继而耳道或耳后流脓而入院。查外耳道被坚硬半球形或椭圆形肿物填满。乳突X线摄片:骨性外耳道内有与骨密质一致的肿物阴影,鼓窦区骨质透亮度增高。在局麻下手术,见骨瘤基底宽,均附着于外耳道后壁,骨瘤压迫使  相似文献   

13.
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外科治疗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评价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外科治疗的合理选择和术式改进.方法对61例(6 2耳)胆脂瘤型和/或骨疡型中耳乳突炎住院病例施行完整骨桥式乳突手术(intact-bridge tympanomastoidectomy,IBM),对原术式进行若干改进.开放上鼓室、鼓窦及乳突,切除骨性外耳道后壁、经面神经隐窝开放后鼓室.保留低位骨桥以维持中耳腔容积,去除不可逆病灶,同期或分期进行鼓室成形术. 结果随访12~38个月,其中51/ 62耳(82.2%)≥2年,干耳时间5~13周(平均6周).术后纯音测听气骨导差(air-bone gap, ABG)≤20dB HL 15/62耳(24.2%),21~30dB HL26/62耳(41.9%),≥31dB HL1 0/62耳(16.1%). 结论 IBM手术将开放式与闭合式技术相结合,兼备二者的优点,符合清除病灶并保存听力的耳外科原则,为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外科治疗提供了又一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外科治疗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探讨并评价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外科治疗的合理选择和术式改进。方法 对61例(62耳)胆脂瘤型和/或骨疡型中耳乳突炎住院病例施行完整骨桥式乳突手术(intactbridge tympanomastoidectomy,IBM),对原术式进行若干改进。开放上鼓室、鼓窦及乳突,切除骨性外耳道后壁、经面神经隐窝开放后鼓室。保留低位骨桥以维持中耳腔容积,去除不可逆病灶,同期或分期进行鼓室成形术。结果 随访12-38个月,其中51/62耳(82.2%)≥2年,干耳时间5-13周(平均6周)。术后纯音测听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20dB HL 15/62耳(24.2%),21-30dB HL26/62耳(41.9%),≥31dBHL10/62耳(16.1%).结论 IBM手术将开放式与闭合式技术相结合,兼备二者的优点,符合清除病灶并保存听力的耳外科原则,为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外科治疗提供了又一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应用于中耳听骨链病变的价值及局限性.方法95例、108耳采用不同方式扫描与重建. 结果95例、108耳中双耳发病26例,95例中102耳患有中耳乳突炎.其中听骨链畸形15例,胆脂瘤69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21例,外耳道癌侵犯中耳3例.结论CT仿真内镜和其它后处理方法能清楚显示听骨链和锤、砧骨的大小、形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能较好地显示听骨链及锤、砧骨的解剖结构畸形、变异,对诊断中耳胆脂瘤及中耳乳突炎等疾病有重要价值,为检查耳部病变及手术前准备影像学资料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合并胆脂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间收治的伴有窦道形成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合并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例(10耳).结果 10耳均有耳后皮肤破溃流脓史,外耳道口直径约2 mm,颞骨CT显示10耳均有外耳道区域骨质吸收缺损,致骨性耳道增宽,增宽的外耳道内被软组织密度影填充.术中见10耳之外耳道内均充满胆脂瘤,且伴有耳道后上壁及下壁骨质压迫吸收.10耳均行外耳道成形术,其中8耳同时行听力重建术.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胆脂瘤组织,未见腮裂囊肿及瘘管组织.10耳术后外耳道均通畅,行听力重建术的8耳,听力改善(听力级)20~35 dB.随访1~3年,未见胆脂瘤复发.结论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胆脂瘤者,其外耳道骨壁极易受累及,从而出现外耳道骨壁缺损及耳后或颈部窦道形成,颞骨CT检查可发现外耳道骨壁缺损及胆脂瘤密度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窦骨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方法:51例鼻窦骨瘤患者经鼻窦X线摄片或CT扫描确诊,均经手术切除骨瘤。其中经眶上眉弓内眦切口42例,鼻侧切开4例,上颌窦根治术切口3例,颅面联合径路2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5年,均无骨瘤复发或鼻窦黏液囊肿发生。结论:鼻窦骨瘤生长缓慢,X线摄片或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合理选择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8.
外耳道胆脂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临床特征,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例手术治疗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E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9例骨质破坏局限于外耳道且范围小者,行外耳道病灶清除术加外耳道耳甲腔成形术;对10例胆脂瘤侵入上鼓室或乳突累及中耳者,采用耳后或耳内进路,行乳突根治术5例,改良乳突根治术5例,病变清除后,均行外耳道成形术。结果:术后听力较术前提高10~20dB9例,无变化10例。随访1~12年,无复发。结论: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耳镜检查及颞骨CT扫描,在EACC的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胆脂瘤和死骨,防止胆脂瘤残留和复发,并根据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耳后瘘管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例以耳后瘘管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胆脂瘤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发病前均无中耳炎病史,鼓膜完整,表现为耳后乳突区皮肤红肿破溃伴有瘘道,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X线及CT检查示中耳乳突炎。均在全麻下行耳后切口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耳后瘘管梭形切除修补及耳甲腔成形术。术中发现胆脂瘤病变主要发生在乳突、鼓窦和鼓室,乳突、筛区和外耳道后壁部分骨质破坏;上鼓室胆脂瘤肉芽3例,面神经垂直段暴露2例,砧骨长突破坏缺失2例,听小骨缺失仅残留镫骨底板1例,乙状窦骨板破坏1例,鼓窦天盖骨质破坏1例。术后所有病例耳后切口I期愈合,瘘管无复发,无面瘫或脑脊液漏。术后听力改善3例(30%),无变化2例(20%),下降5例(50%)。结论先天性胆脂瘤中耳炎多见于儿童,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容易误诊,临床上对鼓膜完整且无中耳炎病史,以耳后瘘管为首诊的病例要高度重视,颞骨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手术治疗是唯一选择,术后听力改变取决于病变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耳后带蒂皮瓣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扩大外耳道腔的疗效。方法 选取16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及2例外耳道闭锁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经耳后径路,术中见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峡部皮肤环状肉芽生长或闭锁,术中扩大外耳道骨管,于耳后切口处取带蒂皮瓣,向前转入耳道,覆盖于耳道后壁皮肤缺损处,扩大外耳道腔。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耳道皮瓣均存活,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耳道形态恢复好,未发生狭窄或闭锁。结论 耳后径路取带蒂皮瓣易于取材,无需新切口,耳道植皮后,因瓣片有血运、不易坏死,减少了耳道再次狭窄或闭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