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川  耿利 《中国药业》2007,16(13):45-45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门阻断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自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并行手术切除(常温下肝门间歇阻断切肝法)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术前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后行保肝治疗,其中A组(n=60)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mg静脉滴注(1次/d,共7d),B组(n=60)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mg静脉滴注(1次/d,共3d)及400mg口服(3次/d,共4d),于术后第1,7天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手术后TBil,ALT均明显升高,经保肝治疗1周后趋于恢复正常。两组内术后第1,7天TBil,ALT值有显著性差异,而组间TBil,ALT恢复速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门阻断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急性肝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单独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剂型及口服片剂序贯使用疗效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林川  耿利 《中国药业》2007,16(13):45-45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门阻断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自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并行手术切除(常温下肝门间歇阻断切肝法)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术前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后行保肝治疗,其中A组(n=60)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 mg静脉滴注(1次/d,共7 d),B组(n=60)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 mg静脉滴注(1次/d,共3 d)及400 mg口服(3次/d,共4 d),于术后第1,7天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 手术后TBil,ALT均明显升高,经保肝治疗1周后趋于恢复正常.两组内术后第1,7天TBil,ALT值有显著性差异,而组间TBil,ALT恢复速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门阻断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急性肝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单独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剂型及口服片剂序贯使用疗效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0年2月原发性肝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精准肝切除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肝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h血丙氨酸转氨酶( 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水平,手术病死率,住院时间,术后1、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年、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组术后24h血ALT及AST水平、手术病死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精准肝切除联合术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切除和不同范围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12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52例,比较肝切除组、无肝切除组以及不同范围肝切除组手术后的结石残余率、治疗优良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肝切除组术后残余结石率、优良率优于无肝切除组(P〈0.05),但肝切除组术后的并发症(伤口并发症不计)与无肝切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在肝左外叶的结石,肝左外叶切除术后无残余结石患者。但对于结石超过左外叶时,左、右半肝切除以及肝段切除残余结石率、优良率优于左外叶切除术后(P〈0.05)。左外叶切除并发症(伤口并发症不计)低于左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P〈0.05)。结论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优于不进行肝切除,对于超出左外叶的肝内胆管结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术治疗效果优于仅仅左外叶切除。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术后谵妄 (POD) 的相关危险因素, 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118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 女37例, 年龄 (55.0±10.3) 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POD组 (56例) 与非POD组 (62例)。收集患者术前、 术中、 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 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POD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与非POD组相比, POD组患者饮酒、 有脑血管病史的比例升高, 术后早期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的比例升高, 粒细胞/淋巴细胞、 停循环时间和术中用血量均明显升高, 发病至手术时间短, 但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 (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术中用血量增多 (OR=1.733, 95%CI: 1.409~2.129)、 术后早期电解质紊乱(OR=10.500, 95%CI: 2.930~37.622) 是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 (OR=0.157, 95%CI: 0.050~0.635)、 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 (OR=0.871, 95%CI: 0.808~0.943) 则是保护因素。结论 早期识别POD的危险因素, 积极干预对减少POD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疗效最佳,但手术后的复发率仍然较高,故术后经常需要作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胆囊炎症、坏死是介入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讨论胆囊切除在肝癌术后TACE中的作用。临床资料原发性肝癌77例取之于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87年11月至2000年11月住院病人,其中男性71例,女性6例,年龄17~66岁,平均45.6岁。均行不规则肝切除术,A组20例,手术同时切除胆囊;B组57例,仅作肝叶切除,未切除胆囊。77例中肿瘤位于肝IVb段11例,V段18例,V和VI段21例,IVb和…  相似文献   

7.
熊邦文  侯琨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2-13,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486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74例,其发生率为15.23%.依据术后是否出现肝功能衰竭分为衰竭组和无衰竭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和术中出血量为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术前和术后24 h肝功能衰竭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显著高于无衰竭组,肝功能衰竭组和无衰竭组术后24 h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均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围术期的积极保肝治疗,术中尽可能减少出血,对肝切除术后降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可采用相关炎性因子进行肝功能衰竭评估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阻断入肝血流行肝癌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62例患者分为两组:肝门阻断组28例,肝切除时阻断入肝血流;无阻断组34例,肝切除时不阻断入肝血流。比较两种方法对术中失血量、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不阻断入肝血流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术中预测模型并评估前哨淋巴结阳性及全乳切除的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国内三甲医院行全乳切除术的601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建模组221例,内部验证组189例,外部验证组191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挖掘影响建模组患者NSLN转移的风险因素,建立多因素模型并进行内外验证。同时比较本研究模型与现有的3个NSLN转移术后预测模型(MSKCC模型、TENON模型及MDA模型)在本研究人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建模组、内部验证组、外部验证组的NSLN转移率分别是32.6%、32.3%和50.3%。多因素分析显示,建模组中年龄(OR=0.968,95%CI:0.941~0.996)、孕激素受体(PR)状态(OR=0.484,95%CI:0.247~0.951)、肿瘤大小(OR=1.491,95%CI:1.151~1.932)、SLN阳性数量(OR=1.868,95%CI:1.278~2.730)、SLN阴性数量(OR=0.763,95%CI:0.631~0.922)是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指标建立的NSLN转移预测模型在建模组的校准度(Hosmer-Lemeshow χ2=8.309,P=0.404)及区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752,95%CI:0.685~0.819]均较好。该模型在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51(95%CI:0.676~0.825)和0.681(95%CI:0.606~0.757)。本模型和MSKCC模型、TENON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相当,略优于MDA模型。结论 针对全乳切除术且SL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建立的NSLN转移术中预测模型的内外验证结果均较好,准确度与现有术后预测模型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复乐胶囊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用对原发性肝癌Ⅱ期患者生存期预测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诊治的接受TACE治疗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Ⅱ期57例,将其分成联用组(n=27)和非联用组(n=30),随访日期2014年8月31日截止;联用组患者TACE术前1周给予口服肝复乐胶囊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用治疗;非联用组患者给予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运用Kaplan-Meier方法对治疗后的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联用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21.44±1.69)月(95%CI:18.14,24.75)和中位生存期时间(24.00±4.71)月(95%CI:14.78,33.22)高于非联用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5.98±1.82)月(95%CI:12.41,19.54)、中位生存期时间(12.00±1.43)月(95%CI:9.20,14.80),经Log rank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显示联用组患者生存期和累计生存率均大于非联用组(P〈0.05)。结论:肝复乐胶囊与TACE联用对原发性肝癌Ⅱ期患者生存期长于非联用组,肝复乐胶囊对肝癌患者生存期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接受成人脂肪肝供体的肝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ODAT)的关系。方法 对接受成人脂肪肝供体的肝移植术的18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消瘦组5例(BMI<18.5 kg/m2),正常组82例(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65例(24 kg/m2≤BMI<28 kg/m2),肥胖组29例(BMI≥28 kg/m2)。又根据患者有无NODAT,分为NODAT组57例和非NODAT组124例。比较各组受体的一般资料、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脂肪肝供体肝移植NODAT的危险因素,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患者肝移植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肥胖组术前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NODAT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1),肥胖组患者NODAT发生率高于消瘦组和超重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超重(OR=3.423,95%CI:1.410~8.310)和肥胖(OR=16.808,95%CI:6.023~46.907)是脂肪肝供体肝移植NODA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曲线显示,肥胖组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Log-rank χ2=44.998,P<0.01)。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成人脂肪肝供体肝移植NODAT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合理控制患者BMI可显著改善移植预后。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肝移植;糖尿病;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脂肪肝供体肝移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RPC3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3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单纯高血压224例(对照组)和高血压合并LVH 81例(LVH组)。分析2组年龄、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差异。留取外周血标本,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检测技术对TRPC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92232、Rs4995894、Rs4292355进行基因分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LVH的因素。结果 (1)2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尿素、肌酐、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较对照组男性比例降低,而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体质量指数(BMI)升高(P<0.05)。(2)2组Rs4995894及Rs4292355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PC3基因SNP位点Rs2292232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VH组Rs2292232位点TT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332,95%CI:0.181~0.610)、较高24 h SBP(OR=1.035,95%CI:1.014~1.056)、TRPC3基因SNP Rs2292232 TT基因型(OR=2.105,95%CI:1.109~3.995)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TRPC3基因Rs2292232位点SNP与高血压患者发生LVH有关,其中TT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LV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南省信阳市解放军第一五四中心医院 2017年 8月—2018年 8月收集的 74例确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轻症组(58例)和重症组(16例),比较2组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氮(BUN)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SFTS重症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本组患者多为老年人,以农民居多,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纳差、乏力、恶心、全身酸痛、淋巴结肿大。重症组纳差、腹泻、神志不清、胸闷气喘的发生比例高于轻症组(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重症组CK、BUN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纳差(OR=5.207,95%CI:1.039~26.082)、CK≥200 U/L(OR=4.446,95%CI:1.231~16.058)是导致疾病由轻症向重症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纳差及CK水平的升高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预防,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患者术中常规输液,维持中心静脉压(CVP)在5~12cm H2O之间;Ⅱ组患者在肝实质切除前控制输液、适当加深麻醉以及静脉输注硝酸甘油0.02~0.2pg/(kg·min)使CVP在1~5cm H2O之间,同时维持MAP〉70mmHg,肝实质切除后采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D)。分别干开腹后降CVP前(T1)及肝实质完全离断后升高CVP前(T2)抽取桡动脉血样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进行血气分析,测定乳酸盐浓度,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氧代谢率(CER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和脑动-静脉乳酸盐浓度差(D3v—aBL)。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时CaO2和CjvO2均下降(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内;CERO2、Ca—jvDO2和Djv—a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NvO2)、CaO2、CjvO2、CERO2和Djv—a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麻醉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调查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致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185例患者,根据感染病原菌类别分为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 菌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对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185例患者中,58例 (31.35%)为革兰阳性菌感染、127例(68.65%)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患者的GCS评 分、住院时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降钙素原水平、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比较,差异 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相对于革兰阳性菌组,GCS评分<5分(OR=2.024,95%CI=1.067~3.810)、 住院时间>25d(OR=2.647,95%CI=1.393~5.058)、入住ICU时间>10d的(OR=2.011,95%CI=1.126~3.884)、机械通气时间> 14d的(OR=1.995,95%CI=1.105~3.89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OR=2.456,95%CI=1.338~4.132)和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OR=1.918,95%CI=1.165~3.601)是革兰阴性菌致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程度较轻、 入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较短、无慢性疾病病史和碳青霉烯类用药史的患者,抗感染治疗应侧重于革兰阳性菌;入院时GCS评 分<5分、住院时间>25 d、入住ICU时间>10 d、机械通气时间>14 d、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药史时,应 侧重于革兰阴性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的136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继发细菌性肺炎(继发感染组,44例)和非继发感染组(92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疾病转归等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继发感染组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比例高于非继发感染组(P<0.01),入院的氧合指数(OI)<400 mmHg、高热(体温>39 ℃)、重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低蛋白血症、心功能不全比例也均高于非继发感染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操作、激素治疗比例及住院时间均高于非继发感染组(P<0.05)。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OR=4.613,95%CI:1.756~12.118)、激素治疗(OR=2.403,95%CI:1.012~6.422)、入院OI<400 mmHg(OR=6.534,95%CI:2.064~20.691)、低蛋白血症(OR=12.949,95%CI:3.284~51.067)是继发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继发感染与患者入院氧合指数低于400 mmHg、低蛋白血症、激素治疗、基础疾病关系密切,临床尽早干预可预防患者继发感染,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黄敏  陈科宇  杨雪梅 《天津医药》2020,48(9):862-865
摘要:目的 探讨颈-脑动脉僵硬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因急性缺血性卒中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26例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53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73例)。应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测定患者的颈-脑动脉脉搏波速度(ccPWV),对比2组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资料及脑卒中类型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cPWV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危险因素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冠心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ccPWV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ccPWV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最佳临界值为6.79 m/s,敏感度为83.84%,特异度为76.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NIHSS评分≥6分(OR=6.588,95%CI:2.197~15.342)、ccPWV≥6.79 m/s(OR=2.638,95%CI:1.367~5.647)、高血压(OR=2.146,95%CI:1.079~3.254)、糖尿病(OR=2.014,95%CI:1.403~5.341)、冠心病(OR=5.349,95%CI:3.246~18.298)及年龄≥70岁(OR=2.341,95%CI:1.579~6.241)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cPWV≥6.79 m/s可能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王姗姗  孟玲玲  李玉珠  等. 《天津医药》2016,44(8):943-947
摘要: 目的 分析 2 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 (CVD) 的关系, 并且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 在睡眠障碍影响心血管疾病患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2 型糖尿病患者 586 例, 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 (PSQI) 评估睡眠质量, 根据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 (PSQI 评分≥7 分, n=240) 和非睡眠障碍组 (PSQI 评分<7 分, n= 346)。采用糖基化终末产物检测仪 (DiagnOpyics) 根据荧光光谱测量系统测量 AGEs。以心血管疾病是否患病 (是= 1, 否=0) 为因变量, 分别以 PSQI 评分、 AGEs 水平为自变量, 校正心血管疾病患病的影响因素, 建立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PSQI 评分和 AGEs 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并行 PSQI 评分与 AGEs 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睡眠障碍组心血管疾病比例、 AGEs 和PSQI 评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 (均P<0.05)。PSQI 评分与心血管疾病患病呈正相关 (rs=0.180, P<0.05) ,与 AGEs 水平呈正相关 (r=0.549, P<0.001); AGEs 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患病呈正相关 (rs=0.265, 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AGEs水平随着PSQI评分升高而升高 (β=0.504)。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PSQI评分高 (OR=1.063, 95%CI: 1.019~1.109)、 AGEs水平高 (OR=2.144, 95%CI: 1.430~3.214) 是2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睡眠障碍是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AGEs可能参与介导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随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术后桥血管病变成功行介入治疗患者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的发生情况, 探讨原位血管介入治疗 (NV-PCI) 和桥血管介入治疗 (graft-PCI) 策略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312 例 CABG 术后胸痛症状再发并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 其中 NV-PCI 组 215 例, graft-PCI 组 97 例,平均随访 34 个月。观察患者院外心源性死亡、 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桥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后 MACE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NV-PCI 组无 MACE 生存率、 无 AMI 生存率及无 TVR 生存率均高于 graft-PCI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组无死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长桥龄 [OR(95%CI): 1.011(1.002~1.020), P=0.017]、 糖尿病[OR(95%CI): 2.375 (1.414~3.989), P=0.001]及 graft-PCI[OR (95%CI): 1.873 (1.090~3.219), P=0.023]是影响桥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BG 术后桥血管病变原位血管介入治疗组临床预后明显优于桥血管介入治疗组; 桥龄、 糖尿病及 graft-PCI 是影响桥血管介入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海涛  韦薇  王磊  李岩  冯增斌 《天津医药》2022,50(7):753-756
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TC)水平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发生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OPCAB患者共201例,按照手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发生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不全组,22例)和未发生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组(对照组,179例)。收集患者实验室资料以及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前的临床基线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研究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后患者发生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C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功能不全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糖、收缩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移植血管数量、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及脑梗死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水平升高是OPCAB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OR=11.842,95%CI:4.055~34.580,P<0.01)。TC预测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95%CI:0.954~0.994),敏感度为0.955,特异度为0.922。结论 血清TC能有效预测OPCAB患者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发生,TC水平越高,术后早期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