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绵阳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的疫情,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绵阳市2016—2019年血吸虫病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全市有6个县市区、56个乡镇、359个村曾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有螺面积2 102.58 hm2、血吸虫病人96 078例、病牛28 701头,全市于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016—2019年累计开展人群血检678 776人次,阳性11 919人次,各年度血检阳性率1.01%~2.29%;粪检11 919人次,无阳性发现。4年间全市无急血和新发晚血报告,现存晚血病人49例。累计血检耕牛25 068头次,阳性278头次,年度阳性率0.22%~2.23%;粪检825头次,无阳性发现。2016—2019年,共计查螺16 469.2 hm2,查出钉螺面积105.14~146.98 hm2,未查见感染性钉螺。至2019年末,全市尚有437.76 hm2钉螺面积,分布于6个县市区、52个乡镇、240个村。结论 绵阳市血吸虫病疫情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存在疫情回升的风险。今后应继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加强监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安徽省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变化,为制订符合当地实际的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芜湖市设立国家级和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每年对监测点内人畜病情、螺情及野粪污染情况开展监测,对逐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查82 932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2%~3.29%,本地居民血检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218.218,P<0.01);血检阳性者均接受了病原学检测,未发现阳性。2015—2019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9 534人次,各年血检阳性率为0.54%~4.86%,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94.286,P<0.01);所有血检阳性者均接受了病原学检测,仅2015年发现1例阳性。2015—2019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逐年查出的有螺面积为438.17~671.27 h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19.48%、活螺平均密度为0.72只/0.1 m2,压碎镜检法和LAMP法检测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5—2019年在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共捡获野粪907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结论 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呈现低度流行态势,但全市血吸虫病传播的流行因素依然存在。要继续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加强家畜传染源管控,提高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不断完善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和响应体系,推进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常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及消除血吸虫病的措施,评价实施效果,为制订下阶段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9—2018年常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及2004—2018年相关部门血防综合治理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评估防治措施效果。结果 1999—2018年,常州市累计查病474 978人次,人群血检总阳性率为0.25%(1 110/448 680),无粪检阳性者。1999—2018年,全市累计查出有螺面积153.98 hm2,解剖钉螺13 005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药物灭螺1 129.48 hm2,环改灭螺288.30 hm2。2004—2018年,全市共建造无害化厕所25.01万户,河流治理103.32 km 。2018年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9.73%,家畜圈养率达100%。1999—2018年累计1 000余万人次接受血防健康教育。结论 常州市已通过血吸虫病消除评估,但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仍然存在,今后应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不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评价盐城市2004—2018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8年盐城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并整理分析。结果 2004—2018年,盐城市调查钉螺面积累计110 491.12 hm2,药物巩固灭螺面积累计2 409.08 hm2,现有钉螺面积从2004年的40.03 hm2下降至2018年的1.03 hm2,无阳性钉螺;累计开展血吸虫病人群检查16.45万人,开展血检累计13.55万人,居民血吸虫病调查显示阳性人员1 134例,血检总阳性率为0.84%,无血吸虫病病例;开展粪检34 014例,无阳性人员;发现血吸虫病晚期病例5 248例,无急性期感染病例。开展牛血吸虫病感染检查1.38万头,总检查率为58.72%,无粪检阳性耕牛。2004—2018年全市累计建造无害化厕所 231 345户,圈养家畜2 278头,登记奶牛21 222头,治理河流8 761.59 km,整治土地82.82万亩,修建田间道路工程 3 618.87 km,修建灌、排(渠)、管道8 087.68 km。全市2004—2018年累计发放健康材料超70万份,受血防教育人数累计超过750万人次。2016—2018年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均超过95%。结论 2004年至今,盐城市血吸虫病防治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为实现从传播阻断到消除血吸虫病的终极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长沙市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和变化趋势,评估当前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查找薄弱环节,为制定全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7—2016年螺情监测、人群监测、家畜监测、防治措施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对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7—2016年长沙市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存栏耕牛数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和存栏耕牛数分别较2007年相比下降93.07%、58.12%、43.70%,人群查病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未发现感染性家畜,累计药物灭螺6 113.07 hm2、环改灭螺2 519.44 hm2、累计消灭钉螺面积641.03 hm2结论 为实现2025年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长沙市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控策略,加大环改灭螺力度,强化巩固监测体系,继续做好重点人群查治病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江苏省溧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结果,为制定巩固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2015—2019年在溧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畜血吸虫感染、螺情和野粪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对溧阳市本地人群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检测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3%和0.79%,粪检阳性率为0%;流动人群IHA和DDI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和0.90%,粪检阳性率为0%;5年监测期间,仅2018年查到钉螺。该监测点2015—2019年均未捡获到野粪。结论 溧阳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极低流行状态,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尚未彻底消除。今后应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螺情监测,采取精准血防措施,早日彻底消除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南京市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钉螺分布特征和钉螺控制效果,为制定钉螺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8年南京市螺情与灭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南京市钉螺面积共计1 511.42 hm2,较2011年钉螺面积下降了37.47%,现有钉螺主要分布在江湖滩地区,占94.88%。在不同类型中江湖滩地区的钉螺分布在边角滩、矮圩内滩和江滩其他环境;内陆地区的钉螺则主要分布在通江河道;山丘地区的钉螺主要分布在溪沟和草滩及渗水滩。2011—2018年活螺密度维持在0.07~0.15只/0.11 m2水平,逐年的钉螺分布面积与有螺环境药物灭螺覆盖率间呈负相关关系(P=0.007)。2018年市级开展灭螺效果评估,结果为钉螺校正死亡率90.53%,活螺密度下降率93.75%。结论 药物灭螺仍是控制钉螺密度的有效手段,但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需强调药物精准灭螺与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好血吸虫病防制与长江保护的关系,提高成效,促进血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十三五”期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效果,为下一阶段调整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十三五”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方案》要求,结合《芜湖市“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对全市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的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及农业、林业、水利、卫生等部门血防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所有调查表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同时收集2016—2020年芜湖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表。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纵向比较5年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结果 到2020年底,芜湖市现有病人数432例,全部为临床诊断晚期病例,5年间无新发现粪检阳性病例报告。人群患病率、血检阳性率为0.027%、0.49%,分别较2016年下降了41.30%(χ2=74.001,P<0.01)和58.82%(χ2=618.351,P<0.01)。耕牛存栏数1 490头,较2016年下降了21.83%,5年间无粪检阳性病牛报告。现有钉螺面积4 320.51 hm2,较2016年(4 521.77 hm2)略有下降,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17.84%(χ2=620.392,P<0.0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48.67%,5年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十三五”末,全市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1个区新达血吸虫病消除,7个县(市、区)新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个县维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十三五”期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到“十三五”末全市范围内已基本阻断血吸虫病传播;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尤璐  杨帆  季文翔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0):1019-1024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血吸虫病领域中文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 HCPs)特征及趋势,旨在为制定传播阻断后血吸虫病科研攻关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血吸虫病、血吸虫或钉螺”为检索主题词,从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10—2019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文章被引频次截至检索日期2020-06-02)。根据普莱斯公式,定义HCPs被引频次阈值,对筛选获得的血吸虫病HCPs被引频次、发表年份、载文期刊、参与作者、研究机构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9 094篇文章,最高被引频次为187次,HCPs被引频次阈值为11次。筛选获得257篇血吸虫病HCPs,总被引频次为6 171次,篇均被引频次为24次。2000—2014年累计发表222篇HCPs(占86.4%),2015—2019年共发表35篇HCPs(占13.6%)。257篇血吸虫病HCPs主要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63篇,63.4%)和《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7篇,6.6%)。血吸虫病HCPs的主要参与机构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等。被引频次居前20位的血吸虫病HCPs研究主题涵盖全国血吸虫病年度疫情通报(9篇)、防治策略(6篇)、监测(3篇)、防治目标与任务(1篇)、灭螺药(1篇),篇均被引频次为104次,其中19篇刊载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被引频次居前20位的血吸虫病HCPs中,周晓农做出了主要贡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是主要贡献单位。结论 2010—2019年血吸虫病领域中文HCPs数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度疫情通报、防治策略和监测类文章受关注和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10.
陈勇  张世清  高岚  张戎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0):941-946
目的 分析2020年洪涝灾害对芜湖市钉螺分布的影响,为制定芜湖市“十四五”血防规划和精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调查芜湖市历史有螺环境、现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环境钉螺分布情况,对捡获的钉螺压碎镜检,了解钉螺死活及血吸虫感染情况,统计活螺密度等指标。结果 芜湖市历史有螺面积为14 475.24 hm2,现有钉螺境面积为4 588.72 hm2,其中湖沼型及山丘型有螺面积分别为4 210.32 hm2和 378.40 hm2。全市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14.59%,平均活螺密度为 0.50只/0.1 m2。全市钉螺孳生环境 2 745处(块),其中湖沼型和山丘型分别为491处(块)和2 254处(块),分别占17.89%和82.11%。现有钉螺面积主要分布于滩地和沟渠环境,分别占现有钉螺面积的92.51%和6.29%,还有部分钉螺分布于塘堰、水田等环境。在全部历史有螺环境中,以Ⅱ类、Ⅲ类环境(目前仍具备钉螺孳生基本条件)居多,共1 739处(块)(占63.35%)。全市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268.21 hm2结论 芜湖市钉螺分布点多面广,钉螺多分布于滩地,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本次调查在3个县(市、区)的30处(块)滩地环境出现钉螺扩散。要加强灾后螺情监测,并将Ⅱ类、Ⅲ类环境作为螺情监测的重点区域,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降低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防治进程的影响,促进血吸虫病消除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在高原峡谷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 通过在西甸和新庄两个行政村实施健康教育、查治病和化疗、粪水管理、禁牧、查灭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观察和考核防治效果.结果 西甸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分别由2006年的6.43%和1.68%下降到2011年的0.00%,2008年起没有发现新感染病人和14岁以下病人;2011年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等螺情指标分别较2006年下降68.11%、79.44%、84.14%、85.32%、72.22%,2008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新庄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分别由2006年的3.45%和0.49%下降到2011年的0.00%,2007年起没有发现新感染病人和14岁以下病人,2008年以来没有发现家畜血吸虫感染;2011年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等螺情指标分别较2006年下降76.60%、19.51%、64.10%、63.80%、74.23%,2007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鹤庆县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应用效果良好,防治成绩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云南省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畜感染率和钉螺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的基本情况和2001~2011年查灭螺、查治病的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1年全县尚有钉螺面积96.3273万m2,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0.003%。2001~2011年鹤庆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钉螺面积、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阳性钉螺面积、感染螺平均密度等6项指标无相关性,但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钉螺自然感染率存在相关关系。2001~2011年的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与钉螺面积、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钉螺自然感染率等4项指标无相关性,而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与活螺平均密度、阳性钉螺面积、感染螺平均密度等3项指标有相关性。2001~2011年的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家畜感染率无相关关系。结论对血吸虫人畜感染率与螺情指标的相互关系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于指导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2007-2012年芦山县综合治理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7-2012年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的人畜病情资料、螺情资料、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了人畜查病化疗、易感地带灭螺、硬化便民路和机耕道、整治沟渠、建沼气池、新建供水工程、购机补贴、建血防林、下湿田改造、水改旱和鱼塘灭螺等综合治理项目。结果 2007-2012年该县血防综合治理效果表现为各年均无急性血吸虫病感染者发生,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24%-0之间,2011、2012年连续2年为0,与2007年人群感染率相比各下降100%;各年均无病牛发生,耕牛感染率均为0;各年阳性螺数均为0,活螺平均密度由2007年的0.06%下降到2012年的0.05%,下降幅度为16.67%,但实有钉螺面积由2007年的15.84 hm2回升到2012年的52.12 hm2。结论 2007-2012年该县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整体推进良好,实施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当地血吸虫病疫情,但也应注意到该县实有钉螺面积的控制还存在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清远市血吸虫病防治(下简称血防)中钉螺螺情变化,掌握清远市近年来血防工作的落实情况。方法按照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清远市2002-2009年开展血吸虫病钉螺螺情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通过8年的监测,在原血吸虫流行区共查荒地2712017.9秆,水沟112661m,螺框244211框;设假螺点查可疑地区103618m2,设标记螺点3359框,查获2312框,标记螺点查获率为68.83%;放标记螺15083粒,查获8240粒,标记钉螺查获率为54.63%;水下诱螺对34526m,可疑水沟投放稻草框3736框,回收3156框,回收率为84.48%,回收杂螺78105粒,平均24.75粒/框。以上监测均未发现活钉螺。结论清远市在原疫区未发现有残存的活钉螺及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显示清远市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