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3月8日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并估计其潜伏期,为进一步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规律和制定区域性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安徽省及其各个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资料,采用空间自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全局及局部聚集性分析,揭示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根据病例的暴露和发病时间,估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分布特征。 结果 安徽省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990例,死亡病例6例,粗病死率为0.61%。自安徽省首例确诊病例以来,确诊人数迅速增多,2月6日出现单日最多确诊病例74例,而后逐渐下降。确诊病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91岁,主要集中在31~60岁(65.19%),男女比1.16∶1,具有一定的聚集性,1月22日至1月29日期间,具有湖北省暴露史病例占比高达75%,随后明显下降。截至3月8日,安徽省16个地市均有确诊病例报告,其中合肥、阜阳、蚌埠为本次疫情受影响较大的地区,病例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1月31日前,病例增长以湖北省输入病例为主,本土病例散在发生,随后逐渐转向本地接触传染扩散为主。Gamma分布拟合潜伏期效果较好,以此估计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5.64(95%CI: 5.11~6.22)d。 结论 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特征与其他省份基本一致,前期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的推进,需巩固疫情防控成效,积极防治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湖南省郴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新发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定义监测指标评估事件监测报告质量。结果 截至2020年3月4日郴州市共报告17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均为未分级事件,聚集性疫情波及人口的罹患率为2.00%~83.33%。9起事件已结案,其中1起事件中出现出院病例核酸复检阳性。报告时效值为(0.56±0.44) h,监测敏感值平均为4.54 d,信息完整率和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新冠肺炎突发事件均报告及时、信息报告完整且准确,但是监测敏感性滞后;事件进程中要根据疫情进展,及时、准确评估疫情并对事件定级。事件中末例病例出院后随访至少28 d,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再对事件进行结案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惠州市2020年1—2月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惠州市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1—2月惠州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19起,发生聚集性疫情起数较多的为惠东县(8起),博罗县(3起)、惠阳区(3起)。19起事件涉及病例59例,其中确诊病例46例,无症状感染者13例,男女性别比0.84∶1,年龄1~85岁。19起事件均为输入性病例引起,其中武汉输入13起(占68.4%),湖北省除武汉外输入3起(占15.8%),其它省市输入3起(占15.8%)。一代病例的事件为13起(占68.4%), 发生二代病例的事件6起(占31.6%)。事件暴露场所多样,3起(占15.8%)单纯的家庭暴露;13起(占68.4%)共同暴露、家庭暴露;1起(占5.26%)共同暴露、家庭暴露、聚餐暴露;1起(占5.26%)共同暴露、家庭暴露、公共场所(酒店)暴露;1起(占5.26%)集体单位(工作场所)暴露。结论 惠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均以输入性病例引起,绝大多数发生在家庭内部,由家庭共同生活共同就餐引起。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等人员增加,应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典型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SPSS软件对西安市典型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分析病例的代际传播和潜伏期。结果 西安市截至2020年3月31日累计报告COVID-19典型聚集性疫情8起,涉及确诊病例53例、无症状感染者15例,死亡1例;以聚餐聚会引起的疫情为主,占37.50%,总体罹患率为14.21%。疫情累计持续时间中位数 27 d,5个区的24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有聚集性病例,男性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均略多于女性,无症状感染者平均年龄(54岁)大于确诊病例(46岁)。疫情一代病例与二代病例的代际间隔平均为6.8 d(95%CI: 5.8~7.5),中位数为 5.6 d。由3起疫情推算的潜伏期平均为7.9 d。结论 西安市典型聚集性疫情以聚会聚餐型为主,应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自我防护和隔离,避免密切接触等措施,以减少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达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达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年1—2月达州市报告的42例新冠肺炎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达州市7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人群以30~<50岁为主,无未成年人确诊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在2020年1月26日—2月5日,临床症状以发热(59.52%)和咳嗽(64.29%)为主,早期CT检查肺部异常率90.48%;19例输入性病例中18例有武汉旅居史或停留史;患者发病到住院、确诊到出院和持续排毒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5 d、18.5 d和7.0 d,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5.5 d、8.0 d和 6.0 d。结论 达州市1月份以输入性疫情为主,2月份本地病例不断增加,2月下旬疫情逐渐控制;将发热、咳嗽作为新冠肺炎临床筛查指征,CT检查可作为早期筛查手段;患者住院时间和持续排毒时间较长,应做好长时间治疗准备及治疗过程中心理疏导,提高患者配合度;达州市聚集性疫情程度较重,基层工作有差距,新周期需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工作,严防因境外输入引发本地病例。  相似文献   

6.
李沙  张猛  朱雄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8):760-763
目的 回顾分析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CT影像学、血常规和核酸检测结果,为COVID-19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5日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临床和实验室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资料,分析疑似病例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分布情况。 结果 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中,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24例,SARS-CoV-2核酸阳性率为11.2%。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确诊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排除的疑似病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确诊病例中,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23例(占95.8%),呼吸道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CT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磨玻璃样密度影或双侧浸润等。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确诊,在综合考虑其流行病学史和相应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仍需依靠病原学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郴州市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发病确诊过程,探讨新冠病例早发现、早报告以及病例诊断和隔离观察解除的策略依据。 方法 对该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结果 利用大数据比对监测,在转送监测对象至集中场所隔离医学观察时发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何某华,由此发现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何某的5名密切接触者中有3人发病确诊(包含1名重症病例),其中重症病例黄某第7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进而确诊,密切接触者中胡某有流行病学史、血常规白细胞下降和肺炎影像学改变,但是5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未确诊。 结论 大数据比对监测对发现传染病有积极作用;早期对有流行病学史人员单独隔离医学观察对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有重要意义;将2次核酸检测阴性作为新冠肺炎病例的排除标准和将核酸检测阳性作为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必备条件,值得探讨,这都可能放走传染源,导致新冠肺炎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口岸防控措施效果,为构建科学有效境外输入疫情防控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北京市2020年2月29日—2021年10月29日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从诊断类别、临床分型、人群分布、时间分布、来源国分布、诊疗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436例,其中确诊病例297例,无症状感染者139例。确诊病例中轻型126例,普通型171例,无重型、危重型病例,无死亡病例。境外输入病例男女比例1.32:1,年龄中位数28(22,38)岁,以20~<40岁261例,占59.86%。病例来源国分布在48个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台湾、香港),前三位分别为英国(91例,占20.87%)、西班牙(48例,占11.01%)、菲律宾(41例,占9.40%)。境外输入病例入境到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4 (1,28) d,确诊病例入境到诊断时间间隔短于无症状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P=0.032)。境外输入病例诊断至治愈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7(12,28)d,确诊病例诊断至治愈时间长于无症状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8,P<0.000 1)。结论 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肺炎病例具有较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外防输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口岸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荆州市132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32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发病444例,死亡13例。单起疫情病例数范围为2~26例,平均3.36例。疫情起数居前三的是沙市区(32起)、公安县(20起)、洪湖市(20起)。疫情起数、病例数在1月26—28日达到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02∶1;年龄中位数为51岁;职业以农民为主。71.96%的聚集性疫情有明确武汉市暴露史,61.71%的病例为本地感染病例。疫情暴露场所多样,86.36%为家庭暴露。疫情发生至发现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8.05 d,间隔时长中位数随周次逐步变短。结论 荆州市聚集性疫情规模较小,以家庭为主。疫情流行期,应积极做好个人防护,不聚餐,生活起居尽量独立。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继续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避免聚集性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惠州市一起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COVID-19疫情防控积累经验。方法 对该起疫情所有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鼻咽拭子、咽拭子、肛拭子和血液标本,对一般接触者采集咽试子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和胶体金法检测IgM抗体和IgG抗体。结果 本起疫情共有1例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源可能是具有武汉居住史的无症状感染者C,并较大可能通过密切接触方式传染给无症状感染者B,由B传染给确诊病例A,但不排除由C先后传染给B和A; A是该起疫情的指示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SARS-COV-2核酸检测以及血液标本IgM、IgG检测判定,本疫情为一起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导致本地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疫情。结论 家庭聚集性疫情以密切接触方式传播为主,加强对家庭的个人卫生防护宣传;家庭聚集性疫情中如果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其传染具有一定隐蔽性,是社区扩散的重要风险点,应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特别是对无症状感染者儿童应重视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特征与时空聚集性进行分析,为河北省疫情防控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河北省2020年1月22日至2月27日COVID-19疫情数据,揭示该省疫情的流行特征;采用时空扫描的方法对疫情的聚集性进行分析。 结果 2020年1月22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报告首例COVID-19确诊病例,截至2月27日全省共报告COVID-19病例318例,其中包括湖北(含武汉)输入病例80例(25.16%),武汉输入病例69例(21.70%);全省病例男女比例为1.06∶1,30~69岁(70.76%);2月5日至2月10日为疫情高峰期,2月7日单日最高确诊24例,随后确诊病例逐渐下降,截至3月12日已连续14 d无新增确诊病例;河北省11个地市均发现COVID-19疫情,疫情覆盖范围达河北省82个区(县)(82/175,46.86%),其中疫情最严重的区(县)为唐山市迁安市(30例);11个地市均发生了聚集性疫情,共发现聚集性病例239例,其中110例(46.03%)是家庭聚集性传播导致。唐山市迁西县、遵化市及迁安市的时空聚集性最高,聚集时间为2月5日至2月15日(RR=15.69,LLR=61.75,P<0.01)。 结论 河北省COVID-19疫情为全人群普遍易感,早期以境内省外输入性病例(以下简称“输入性病例”)为主,后期以本地病例为主,全省聚集性疫情占2/3,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国家启动一级响应后,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复工复学的逐步推进和境外输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加,仍需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疫情防控向好态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不同时期的地理空间分布、空间聚集性特征,评价综合防控措施对疫情发展的影响。方法 根据我国各地区采取I级响应措施及复工复产时间将疫情流行分为三个时间段。收集我国内地各省、直辖市COVID-19动态确诊数据,计算每个时间段的周确诊病例数;运用空间自相关法对COVID-19确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第一阶段,疫情呈现以湖北为中心的典型空间正相关(Morans’I=0.144,Z=2.517,P=0.016);局部聚集表现为湖北与周边省份的高-高型和与湖北相距较远省份的低-低型分布。自各地区启动I级响应措施以后,疫情在第二阶段呈现随机分布(Morans’I=-0.017,Z=0.597,P=0.251),局部聚集表现为湖北与周边省份的高-低型和与湖北相距较远省份的低-低型分布。自各地区复工复产后,疫情在第三阶段仍呈现随机分布(Morans’I=-0.055,Z=-0.857,P=0.131);局部聚集表现为广东与江西的高-低型及四川地区的低-低型分布。结论 我国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全国疫情蔓延,目前疫情总体处于散发流行状态,应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确定确诊病例数与地理、人口学因素间的相关性,以便为疫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浙江省2020年1月21日至2月19日的COVID-19确诊病例数据;描述性分析确诊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及暴露史特征;以县区为单位,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并使用层次聚类分析对11个地市进行分类;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确诊病例数与地理、人口学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确诊病例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60岁(848例,占71.44%);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各地市在1月29日前后达到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峰值,在1月30日之后,新增确诊病例以其他地区暴露为主。浙江省各县区确诊病例数存在一定的空间聚集性,聚集热点集中在温州和台州的部分县区。将11个地市划分为4类,温州、宁波分别为一类,杭州和台州归为一类,其他地市归为一类。武汉迁入人口规模与病例数呈正相关(rs=0.93, P<0.001)。 结论 浙江省COVID-19疫情前期以湖北地区暴露病例为主,后期以续发病例为主,病例聚集热点为温州、台州的部分县区,目前浙江省疫情防控已见成效,应继续实行控制措施,防止重点地区出现疫情反弹,积极应对返工、返学带来的疫情风险,并加强对高危地区输入人员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动态,为未来预防和控制COVID-19二次暴发以及其他新发传染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的559例COVID-19确诊病例信息,确定病例的感染日期,基于泊松过程建立传播模型并计算山东省COVID-19疫情期间的基本再生数和瞬时再生数,并对比分析基于顺序贝叶斯和时间-依赖方法的瞬时再生数估计结果。 结果 确诊病例的发病日期与被报告日期的天数之差大致服从威布尔分布。山东省COVID-19开始暴发时,基本再生数R0=2.64(95%CI:1.37~4.51),瞬时再生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且3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均显示出此种趋势。 结论 经过防控措施的干预后,山东省COVID-19的本地流行已经基本结束,但仍需提高警惕,防止疫情二次暴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可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评估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并对湖北省COVID-19疫情进行预测和评估。方法: 考虑COVID-19潜伏期患者不易被有效隔离,且具有较强的传染能力,建立了联合考虑潜伏期传播能力和追踪隔离干预措施的COVID-19 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以2020年1月23日至2月24日的湖北省疫情数据为依据,拟合得到了新建立的修正SEIR模型的动力学参数。通过欧拉数值方法实现修正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求解,对湖北省疫情进行分析,评估防控隔离和集中收治等措施对疫情发展的影响。结果: 修正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对疫情的理论估计与湖北省疫情的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模型理论分析表明,防控隔离和医学追踪隔离等措施对疫情大面积传播有重要抑制作用;集中接收、分层治疗等重要措施对感染人数峰值的迅速回落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个人提高防范意识,采取严格自我防护措施,遏制了感染人数的新增。结论: 修正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可用于COVID-19传播态势分析,以便为制订未来的疫情干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空间分布与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山东省疫情的区域分布特征,为指导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3月1日山东省COVID-19确诊病例数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广义线性模型(GWGLM)分析COVID-19确诊病例数及各影响因素间的空间异质性及其相关关系。 结果 对558例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预算支出、湖北迁入规模占比和距武汉的空间距离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口越密集、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公共预算支出越多,则确诊病例数越多;绝大多数县区的湖北迁入人口规模和距武汉的空间距离与确诊病例数呈负相关。GWGLM的R2为0.363,模型可解释COVID-19确诊病例数总变异的36.3%。 结论 GWGLM能够揭示COVID-19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有助于局域精准施策,应根据各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确诊病例数的局域关系制定不同区域的分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南省狂犬病流行病学特点,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云南省狂犬病疫情资料及狂犬病个案调查表,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全省共报告狂犬病发病死亡108例,病例分布于6个州市20个区县,发病率为0.25/10万。病例中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6∶1;发病人群主要为犬伤农民,发病年龄以儿童和老人为主;潜伏期最短5 d,最长12年,多为1-3个月;病程最短1 d,最长13 d,多为2-4 d;全部病例中,44例被动物咬伤后未进行伤口处理,91例未接种狂犬病疫苗。结论狂犬病在滇东北和滇东南地区广泛分布,犬免疫率低和群众防病意识不强是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该地区犬类的管理和免疫以及宣传教育和规范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延安市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6月19日延安市疾控中心检测确诊的COVID-19病例数据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COVID-19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 共检测送检样本1070例,核酸检测确诊呈阳性者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