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食源性疾病的基本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全区2016年各哨点医院全年监测符合病例定义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以及病原学检测结果。 结果 2016年全区共采集2 769份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对其中1 029例进行病原学检验,总检出率为7.58%,以致泻大肠埃希菌属和诺如病毒最为严重。8月为发病高峰;1岁以下年龄组、25~34岁年龄组及45~54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可疑食品中蔬菜类及其制品所占比例最大;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占首位。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仍需进一步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能力,同时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点,需要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发季节,尽快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济南市4种主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2017—2019年济南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和标本检测信息。结果 2017—2019年共纳入济南市2家主动监测哨点医院1 686份食源性病例和样本检测信息。287份检出细菌病原体,阳性率17.02%,病原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占77.35%。不同月份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细菌检出率不同(P<0.01),6月份最高为24.17%(87/360)。不同年龄段食源性疾病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均不同(P<0.05),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以36~49岁检出率最高,沙门氏菌以≥65岁检出率最高;混合细菌以7~17岁检出率最高。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阳性病例可疑暴露食品以肉及肉制品居多,占18.12%(52/213)。不同可疑暴露食品的加工及包装方式细菌阳性检出率不同(P<0.01),以餐饮服务业食品居多,占26.50%。结论 济南市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以夏季流行为主,高检出食品为肉及肉制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泰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现状,为预防和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导出泰安市2014-2016年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收集的1 352份病例中,男性774例(57.2%),女性578例(42.8%)。4-9月为食源性疾病高发期,监测报告例数有1 159例(85.72%)。0~<5岁(58.10%)和20~<30岁(12.13%)年龄组为高发人群。阳性检出率为28.8%,其中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177株(13.1%)、诺如病毒174株(12.8%),沙门菌76株(5.6%),副溶血性弧菌18株(1.3%),志贺菌2株(0.1%)。可疑食物分类中肉与肉制品(8.73%)、粮食类及其制品(14.13%)、水果类及其制品(11.76%)、婴幼儿食品(25.37%)较多。 结论 夏季为泰安市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儿童及青年人是主要高发人群,致泻大肠埃希菌是致病的主要微生物,诺如病毒是夏秋季致病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讨潍坊市奎文区食源性疾病发生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2021年,选取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的潍坊市奎文区食源性疾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软件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1 年,潍坊市奎文区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主动监测报告 14 042 例食源性疾病病 例,18~40岁为主要发病人群,可疑进食场所、可疑暴露食品、食品加工或包装方式分别以家庭、水果类及其制品和散装为 主;从925份食源性疾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140份,检出率为15.14%,以沙门氏菌和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阳性标本年龄 分布以 0~6 岁人群为主,病原检出主要集中在家庭、水果类及其制品、散装食品,急性胃肠炎病例检出最多。结论: 2015—2021年,潍坊市奎文区食源性疾病以急性胃肠炎为主,主要发生在家庭场所,水果类及其制品、散装食品较易引起致 病菌污染,沙门氏菌和诺如病毒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东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2013—2015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总体年均发病率为3.97/10万,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为第3季度(37.57%,4 803 / 12 785),年均发病率最高地市为珠海市(97.61/10万,4 727/ 1 614 200),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占61.35%,7843/2785)和20~34岁(占14.23%,1 819/12 785)为主,20~34岁发病人群中进食场所为餐饮服务业及集体食堂的比例占42.70%(231/541),食源性致病菌以沙门菌为主,总体阳性率16.10%(1 460/9 069),聚集性病例主要以家庭式小型暴发为主(占60.45%,81/134),主要的可疑致病食物是肉与肉制品及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占30.60%,41/134)。结论 广东省食源性疾病仍以细菌性感染为主、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建议监管部门重点关注20~34岁人群、肉与肉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徐州市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了解该地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徐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的病例信息,并对部分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3年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7 548例,其中25~45岁年龄组占比最高(26.81%);6—9月为发病高峰;肉与肉制品(20.72%)为主要的可疑暴露食品;可疑食物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80.49%);农民(26.75%)和散居儿童(24.95%)病例构成比较高。共采集1 835份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4.69%)。结论 徐州市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6—9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家庭,肉与肉制品为主要暴露食品,感染患者集中在>25~45岁年龄组,诺如病毒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株洲市哨点医院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评价控制效果和探索高效率的工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7年株洲市26家二甲医院以上的哨点医院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3 197例,男女比例为1∶1.09;主要集中在6—12月(74.38%);病例年龄集中在小于14岁(27.15%)组和25~34岁(15.67%)组;可疑食品依次为肉与肉制品、蔬菜及蔬菜制品、水果及水果制品和粮食类及粮食制品;可疑进食场所主要发生在家庭,食品来源主要以家庭自制食品为主;采集128份合格样本做病原学检测,其中56份检测出致病菌阳性(阳性率43.75%),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最多。结论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是早期发现食品风险的有效方法;应加强食品监管,对广大居民宣传正确的食品选择、处理、保存、加工方法,并探索统筹共享监测数据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十堰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针对性措施。方法收集并分析2013—2018年十堰市太和医院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结果共分析1742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全年发病出现两个高峰,分别为5~8月及10~11月;学龄前期儿童(≤6岁)为高发病人群,病例职业以托幼儿童及散居儿童为主;可疑暴露食物中以粮食类及其制品占比最高,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共检测样品1217例,检出阳性92例,其中沙门氏菌检出71株,占比最高;学龄前期儿童及老年人(≥66岁)为高检出率人群;可疑暴露食品中婴幼儿食品检出率最高。结论应根据十堰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加强食品安全宣教并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滨州市2016—202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发现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2016—2020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并对监测到的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6—2020年滨州市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34起,共暴露11 299人,发病1 276人,无死亡病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每年的发生高峰期均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55.13% (129/234);家庭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发生场所,占总起数的50.43% (118/234)。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素的55起事件中由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类引起的占43.64%(24/55);在查明原因食品的221起事件中,可以明确的暴露食品主要归为动物类食品87起(39.37%)。导致暴发的污染环节多是由两种或三种以上因素混合引起的,单纯引发因素以加工不当为主。结论 滨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集中在夏秋季节,高发场所为家庭,重点防控因素为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类。针对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特征,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教工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沂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29.0软件对临沂市2018—2022年上报的2 340例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8-2022年临沂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总检出率为19.49%,其中,细菌感染检出率为8.68%,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为主;诺如病毒感染检出率为9.79%,以GⅡ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检出率为1.03%。不同年份病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9,P<0.01)。食源性疾病发病以夏秋季为主。患者年龄以4~17岁为主,占23.11%。可疑暴露食品居前3位的分别为水果及其制品、粮食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分别占26.32%、15.79%和14.91%。结论:诺如病毒、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是临沂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且存在以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的多重感染,发病以夏秋季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市江宁区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6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2018年6家哨点医院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631例,病例中25~34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35.50%。发病高峰期为7―9月。631例病例中共采集标本302份,检出阳性病原体59份,总检出率为19.54%,其中副溶血弧菌检出率最高,占13.25%。监测的可疑暴露食品以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为主,占29.16%。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25.04%。结论南京市江宁区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第3季度,以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应继续加强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工作,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四川省资阳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资阳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收集2017—2021年资阳市网报数据,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1年资阳市22家监测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3 809例;夏秋季为发病高峰,5—10月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8.04%);男女性别比1∶1.24,25~<75岁年龄段为高发人群(占58.14%);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7.30%);可疑暴露食品前3位为肉与肉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和蔬菜类及其制品;可疑食品暴露场所家庭居首位(占83.52%)。结论 根据资阳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特征,在食源性疾病高发的夏秋季,应加强社区、农村和家庭的食品安全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南省食源性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沙门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湖南省10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共收集到7 506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生物标本,沙门菌检出率为9.75%,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占68.17%),进食场所86.61%为家庭,18岁以下人群沙门菌检出率(占58.41%)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沙门菌检出率有下降趋势(χ2=126.700,P<0.001); 发热、脱水病例的沙门菌检出率高于未发热(χ2=309.088, P<0.001)、未脱水病例(χ2=28.291, P<0.001);食用水果及其制品(χ2=19.798,P<0.001)、婴幼儿食品(χ2=14.344,P=0.038)、混合食品(χ2=5.125,P<0.001)、蔬菜及其制品(χ2=4.316,P<0.001)、豆及豆制品(χ2=11.146,P=0.001)的病例检出率高于未食用病例;不同季度沙门菌检出率存在差异,二、三季度较一、四季度检出率高(χ2=88.926,P<0.001)。 结论 家庭是湖南省沙门菌感染的主要场所,沙门菌确诊病例的暴露食品主要为乳与乳制品、粮食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提示应加强家庭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提高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016-2018年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 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在沈阳市4 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属及诺如病毒的检测。 结果 2016-2018年共采集粪便样本1 365份,检出病原体197株(14.43%),不同年度的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高136株(9.96%),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 49株(3.59%);病原体阳性病例的症状与体征,主要为腹泻(100.00%)、腹痛(57.87%)、恶心(55.84%)、呕吐(48.22%)、发热(48.22%)、水样便(47.72%),25~34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高(24.20%)、职业最多的为家务及待业(23.35%),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是肉与肉制品(21.62%)、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1.17%)。 结论 2016-2018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诺如病毒和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应在人群聚集的用餐场所加强监测与防控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发病时间、发病人群、可疑食物暴露史及病原体检测结果。结果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7 582例,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90.05/10万、90.41/10万和110.66/10万,呈上升趋势(P0.05)。25~35岁报告病例数最多,1 346例占17.75%;职业以农民、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为主,4 769例占62.90%。夏季(5—8月)和秋季(9—10月)高发,4 728例占62.36%。有可疑食物暴露史6 078例,占80.16%,以肉与肉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和水果类及其制品为主,2 283例占37.56%。明确可疑食物暴露来源场所6 054例,占79.85%,以家庭、餐饮服务场所和集体食堂为主,5 138例占84.87%。共送检粪便标本6 682份,检出致病病原体858株,检出率为12.84%。检出诺如病毒319株,检出率为4.77%,以GⅡ型为主要血清型,225株占70.53%;检出沙门菌261株,检出率为3.91%,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90株占34.48%;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75株,检出率为2.62%,以O3∶K6为主要血清型,63株占36.00%;检出志贺菌2株,检出率为0.03%;未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结论 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夏秋季高发,25~35岁为重点监测人群,家庭为重点监测场所,肉与肉制品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诺如病毒是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分析宁波市北仑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了解食源性疾病发病趋势,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以及 保障北仑区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北仑区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分 析。结果:2017—2021年北仑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2 264例,其中,男性占53.2%,21~40岁占41.8%,农民、民工和工人占 74.6%。6—8月发病率较高,占全部病例的38.9%,其中7月发病率占全部病例的14.2%。可疑暴露的主要食物分别是水产品 类 (32.6%)、水果类 (15.8%)、肉类 (10.2%)。病例主要症状有腹泻 (92.1%)、腹痛 (45.1%)、恶心 (37.9%)。共采集 1 191份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样本,病原体总检出率9.99%。沙门氏菌在第2、第3季度检出率较高,副溶血性弧菌在第3季度 检出率较高。结论:北仑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水产品类食物、气温相对较高的季节有关,病原体以水产品易产生的副 溶血性弧菌和水果、肉类易产生的沙门氏菌为主,建议监管部门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食物加强安全监测,在食源性疾病高 发季节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绵阳市食源性疾病病例中主要致病微生物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绵阳市2家监测医院上报的2018—2020年所有开展病原学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采集1 631份病例标本,检出病原体阳性病例184例,总检出率为11.28%;不同年份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27,P<0.001);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9.26%,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占68.21%;三季度病原体总检出率最高为18.74%;男女病原体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784);各年龄段病原体总检出率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的婴幼儿(64.67%),各年龄段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87,P<0.001);可疑暴露食品以蛋与蛋制品最多占21.20%,其次是肉与肉制品占17.93%和水产及其制品占15.76%;可疑食品进食场所以家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绵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8年绵阳市报告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8年绵阳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206起,发病1 257人,死亡4人,平均每起发病6.10人,罹患率为9.57%,病死率为0.32%。食源性疾病事件集中在3季度;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总事件数的64.56%;致病因素以毒蕈和沙门氏菌污染为主,分别占总事件报告数的39.81%和18.93%。毒蕈和亚硝酸盐中毒成为绵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头号健康危害因素,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75.00%和25.00%;引发事件因素主要为误食误用。结论 哨点医院在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监测预警作用,应继续增加哨点医院的数量。同时加强对餐饮场所、农村宴席和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开展野生蕈及亚硝酸盐中毒等食品卫生相关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是提高本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敏感性,开展针对性防控,降低食源性疾病负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武汉市食源性疾病病例中主要病原微生物感染分布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和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武汉市监测哨点医院的19436例病例数据,采集5919份生物样本,分析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情况。结果 食源性疾病明确的致病因素中病原微生物污染占比最高(36.91%)。5917例样本中,肠道细菌的检出率为7.15%(423/5917),其中沙门菌5.12%(303/5917)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77%(105/5917)检出率最高。病毒检出率0.15%(9/5917),均为诺如病毒Ⅱ型。男性病原检出率10.20%(258/2530)高于女性7.39%(176/2383)(〖XC小五号.EPS;P〗=12.049,P<0.01)。检出率最高的年龄段为5~17岁和0~4岁。沙门氏菌检出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上报的可疑食品中占比最高的依次为:乳与乳制品31.58%(18/57)、肉与肉制品24.56%(14/57)、水果类及其制品12.28%(7/57)。结论 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武汉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乳与乳制品、肉与肉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易受病原微生物污染,沙门氏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发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宁波市北仑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了解食源性疾病发病趋势,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以及保障北仑区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北仑区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分析。结果:2017—2021年北仑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2 264例,其中,男性占53.2%,21~40岁占41.8%,农民、民工和工人占74.6%。6—8月发病率较高,占全部病例的38.9%,其中7月发病率占全部病例的14.2%。可疑暴露的主要食物分别是水产品类(32.6%)、水果类(15.8%)、肉类(10.2%)。病例主要症状有腹泻(92.1%)、腹痛(45.1%)、恶心(37.9%)。共采集1 191份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样本,病原体总检出率9.99%。沙门氏菌在第2、第3季度检出率较高,副溶血性弧菌在第3季度检出率较高。结论:北仑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水产品类食物、气温相对较高的季节有关,病原体以水产品易产生的副溶血性弧菌和水果、肉类易产生的沙门氏菌为主,建议监管部门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食物加强安全监测,在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