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途径之一 ,反复多次的静脉给药可使血管内膜损伤 ,弹性下降 ,管径缩小 ,严重者可影响下一疗程治疗。而许多化疗药物常导致静脉炎 ,若渗漏皮下又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我们自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对4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lnsertedcentralcatheter ,PICC )注入化疗药物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患者均经细胞学和 (或 )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 ,按美国癌症 (AJCC)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均属Ⅲ~Ⅳ期 ,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行鼻饲联合放疗治疗重度进食梗阻食管癌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共60例有重度梗阻症状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30例经鼻饲联合放疗,另一组30例单独放疗同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在放疗过程中营养状况的变化、放疗导致疼痛的耐受程度、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鼻饲组较非鼻饲组,营养状态好、放疗所致疼痛症状轻、住院时间短且费用少。结论:鼻饲联合放疗对进食梗阻症状明显的食管癌患者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王岚 《癌症进展》2009,7(5):552-555
目的观察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联合PF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常规组(A组)31例采用常规照射方法,6/8MV高能X线,总剂量60—70Gy;调强组(B组)31例放疗均采用6/8MV—X线。总剂量66~70Gy。两组均放疗第1天配合PF方案化疗,21天1个周期,连续2个周期。结果常规组和调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19%和93.55%(P〈0.05)。常规组毒副作用大于调强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调强放疗联合PF方案治疗食管癌较常规放疗联合PF方案有很好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显著减轻,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黄再捷 《肿瘤防治研究》2010,37(9):1070-1072
目的 探讨适形调强放疗(IMRT)联合PF方案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77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两组研究。A组采用适形调强放疗+PF方案化疗,共37例。B组采用常规放疗+PF方案化疗,共40例。A、B两组均采用PF方案化疗,在放疗第1、5周使用DDP每天30 mg/m2,5-Fu 每天0.5 g/m2,静脉滴注3天,放疗不间断。两组放射剂量均为DT 66Gy,6~7周完成。结果 A组有效率(CR+PR)89.2%,B组有效率65.0%;A组的1、2、3年生存率为83%、65%、51%,B组的1、2、3年生存率为72%、53%、32%,A、B两组差异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18和5.53,P均<0.05。两组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等不良反应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05)。但两组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8.99,P<0.01)。结论 在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常规放化疗联合相比较,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患者容易耐受等特点,调强放疗在不增加放疗不良反应的同时,能提高靶区的剂量及局控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对总生存率的提高亦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98例接受PICC置管的食管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分为血栓组(108例)及无血栓组(19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98例患者中,同步放化疗患者180例(60.4%),单纯放疗患者118例(39.6%)。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108例(36.2%),其中症状血栓26例(8.7%),无症状血栓82例(2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栓组中具有高脂血症史、置管长度﹤45 cm、同步放化疗、血管超声检查次数≥3次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无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是食管癌放疗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同步放化疗可能增加食管癌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加强血管超声检查有利于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监测及诊断,有助于及时进行抗栓治疗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 ,PICC)置管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 1999年~ 2 0 0 1年 6月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 37例病例 ,对导管的护理及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护理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 37例病例均成功安放PICC ,成功率 10 0 %。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 7例 (18 9% ) ,其中出血和血肿 3例 (8 1% ) ,伤口感染 1例 (2 7% ) ,静脉炎 1例(2 7% ) ,导管阻塞 2例 (5 4% ) ,无感染性败血症发生。结论 采用PICC导管置管方法简单 ,成功率高 ,护理方便 ,并发症少 ,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颈段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首程治疗为IMRT联合同期化疗的颈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均采用IMRT,化疗方案为紫杉醇+顺铂(TP方案)或5-氟尿嘧啶+顺铂(PF方案),治疗后观察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 1、2、3 a生存率分别为82.5%、60.0%、42.5%。急性毒副反应可耐受,远期毒副反应不明显。结论 IMR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颈段食管癌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未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60例未手术老年食管癌患者资料,以单纯采用调强放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剂量模式为60~63 Gy/30次/6周,试验组30例则在此基础上同期口服替吉奥。比较2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和2年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治疗前后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1年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18个月和2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未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期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60 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PF方案(5-FU 1.0,d1-3与顺铂40mg d1-3静脉滴注 ,28d为1周期,放疗期间用2周期)加三维适形放疗,与单纯放疗组进行对照.两组放疗剂量相同( DT 66 Gy) .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率为86.7%(26/ 30),对照组为70 %(21/ 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2-3度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反应、恶心、呕吐、便秘与脱发.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PF方案化疗,可明显提高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近期疗效,但放射性食管反应等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肿瘤患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1999年-2001年6月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37例病例,对导管的护理及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护理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37例病例均成功安放PICC,成功率100%。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7例(18.9%),其中出血和血肿3例(8.1%),伤口感染1例(2.7%),静脉炎1例(2.7%),导管阻塞2例(5.4%),无感染性败血症发生。结论 采用PICC导管置管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护理方便,并发症少,患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肿瘤患者定期PICC维护面临着困难,延迟维护可能面临着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堵塞、拔出困难等并发症,本文从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疫情期间患者和医护双方的准备来阐述,未来需加强互联网在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推广医院-社区协同模式,解决患者就近维护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3D-CRT)与调强放疗(IMRT)治疗T4期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170例T4期食管癌接受3D-CRT或IMRT,放疗剂量DT 54~70 Gy.采用前程常规后程3D-CRT者35例,全程3D-CRT者88例,IMRT者47例.SPSS 11.5软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放疗后食管造影评价CR 52例,PR 105例,NR 13例,总有效率(CR+PR)为92.4%(157/170);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2%和25.2%,中位生存期15.4个月.后程3D-CRT、全程3D-CRT和IMRT组1、3年生存率(x2=0.89,P=0.641)和局部无复发生存率(x2=0.24,P=0.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仅有淋巴结转移者后程3D-CRT与IMRT(x2=4.91,P=0.027)、胸中下段癌后程3D-CRT与全程3D-CRT(x2 =4.25,P=0.039)以及后程3D-CRT与IMRT(x2=4.35,P=0.033),亚组间1、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因素3组间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预后COX分析结果显示,仅食管原发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和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MRT与3D-CRT治疗T4食管癌,生存优势不明显;原发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近期疗效影响T4食管癌预后,结果有待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并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6例)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47例)进行肠外营养,根据营养方式进行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d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TP、ALB、TRF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进行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中晚期宫颈癌放疗中分别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5野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陕西省肿瘤医院首程收治112例中晚期子宫颈癌(诊断为Ⅱb-Ⅳa期)患者,随机分为VMAT和IMRT 2组,同步给予铂类增敏化疗及后装治疗,观察2种治疗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当,1年总体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放射性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不良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及肠炎),VMAT明显优于IMRT。结论:两种放疗方法对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相同,但从长远意义上讲VMAT能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有效降低放射损伤,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调强放疗技术(两种不同切线野及近似均分野)在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靶区剂量分布和正常组织受量的优劣。方法:选取10例经我科治疗的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病例。重新设计三组计划:计划A为切线野左右乳腺分别调强;计划B为切线野左右乳腺整体调强;计划C为近似均分野调强。评估3种不同调强技术的均一度和适形度,并评估其肺、心脏重要正常组织受量。结果:三组计划的HI分别为1.10、1.09和1.09;CI分别为0.82、0.83和0.86,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A、B、C三组计划的双肺V20(%)分别为26.74±4.83,34.28±3.75,31.40±9.01;V10(%)分别为40.70±4.56,72.42±5.151, 62.90±11.22;V5(%)分别为57.72±6.17,88.68±5.48, 82.04±5.28;平均剂量分别为13.10±1.89,18.14±1.35,16.38±2.01。计划A的V10和V5较计划B和C低(P=0.000,0.002),平均剂量也较低(P=0.002,0.032)。计划A的心脏受量亦较低,但与计划B、C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切线野分别调强并整合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可明显减低正常肺组织的受照射剂量,特别是减少双肺低剂量区及双肺平均受照射剂量,进而降低放射性肺炎这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胸中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旋转调强放疗(IMAT)3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差异。方法 选取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5例,以Varian Eclipse 8.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DCRT、IMRT、IMAT 3种放疗计划,其中3DCRT采用5~8个共面射野,IMRT采用7个共面射野,IMAT采用2个弧度。比较3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IMRT、IMRT的靶区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95 % 计划靶体积(PTV)体积剂量均优于3DCRT,全肺V5、V20、V35、心脏V30受照剂量低于3DCRT(t=2.531,P<0.05),而在全肺V10、V15、V25、V30、全肺平均、心脏平均、脊髓Dmax剂量之间三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25,P>0.05)。结论 IMAT与IM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靶区体积剂量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相似,二者均优于3DCRT。IMAT的机器跳数和照射时间均少于IMR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与顺铂及紫杉醇(UT)化疗方案联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案.方法 选取40例接受UT化疗方案与普通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40例接受调强放疗与UT化疗方案联合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3年内生存率以及临床不良反应,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后观察组食管癌患者有效率和生存率均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和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食管癌患者治疗后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可溶性MHC-I分子链相关基因A(sMICA)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胞因子(CRP、sMICA、IL-6和IL-8)水平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 调强放疗与UT化疗方案联合治疗能够提高食管癌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间的剂量参数差异,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所有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及调强放疗的文章,应用RevMan 5.2软件对所有满足条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17篇文献纳入本次研究.食管癌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比,能显著降低双肺的K0(MD=4.63,95% CI:1.69 ~ 7.56,P<0.01)及K0(MD =4.21,95%CI:1.48 ~6.94,P<0.01),且有更好的适形指数(MD=-0.14,95%CI:-0.2 ~-0.07,P<0.01)及均匀指数(MD =0.04,95%CI:-0.01 ~0.07,P<0.01);双肺V5、V10、心脏V40及脊髓最大受量Dmax两种放疗技术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食管癌IMRT与3D-CRT比较能明显降低肺的V20及K30,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IMRT)自动计划和人工计划的剂量学差异,评估自动计划在NSCLC放疗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本院确诊的NSCLC患者28例做回顾性分析,通过Pinnacle3 v9.10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人工IMRT计划和自动计划设计。利用SPSS v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种计划的靶区D2、D98、Dmean、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危及器官全肺、心脏、脊髓的剂量学结果以及机器跳数(monitor units,MU)、计划优化时间。结果:自动计划和手动计划靶区均能满足临床要求,自动计划CI优于人工计划,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D2、D98和HI均无显著差异(P>0.05)。危及器官方面,自动计划全肺的V5、V10、V15、V20、V30、Dmean均小于人工计划,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而V40结果无显著差异(P=0.139)。心脏V30、V40结果为自动计划小于人工计划,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而Dmean结果无显著差异(P=0.326)。此外,自动计划较人工计划MU减少约29.8%,计划优化时间减少约39.91%。结论:NSCLC自动IMRT计划在达到与人工计划相同靶区剂量的同时,能进一步降低肺、心脏、脊髓等危及器官的剂量,也可缩短计划设计时间,降低机器跳数,提高计划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杨健  刘琦  刘颖  王吉凯 《现代肿瘤医学》2019,(15):2758-2760
目的:分析6野的动态调强 (dIMRT)与双弧的容积旋转调强 (VMAT)两种不同的照射技术在左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接受放疗的左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20例,采用Monaco 5.11计划系统分别设计6野(140°、100°、60°、20°、340°、310°)dIMRT与VMAT(双弧,140°~0°~300°,300°~0°~140°)两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 f。比较靶区(锁骨上区、胸壁)和危及器官(心脏、肺)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种计划均能满足靶区临床剂量分布要求。在dIMRT和VMAT计划中,左侧胸壁的平均剂量分别为5 319.64 cGy和5 288.21 cGy(P=0.041);左肺V10、V20、V30分别为38.96%和36.68%、25.38%和23.64%、17.79%和16.61%(P=0.004、0.001、0.002);右肺V5、V10、Dmean分别为36.24%和22.79%、6.67%和3.44%、472.6 cGy和386.9 cGy(P=0.001、0.019、0.002),心脏的平均剂量:1 394.6 cGy、1 233.7 cGy(P=0.017),总Mu:696.2、1 054.9(P=0.000)。结论:dIMRT与VMAT均可满足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临床要求,VMAT可以明显减少高剂量照射,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并且显著减少肺的高剂量受照体积和心脏的平均剂量,但治疗的Mu增大,对于心肺功能差的患者使用VMAT技术可减少心肺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