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燕  孟璇  侯丽 《肿瘤学杂志》2018,24(7):704-709
摘 要:[目的] 研究XB13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141例卵巢恶性组织及100例良性组织中XB130的蛋白质表达强度及表达位置;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术后新鲜卵巢恶性组织40例及良性组织40例中XB130的蛋白质表达程度。采用χ2或者t检验来检测XB130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结果] 免疫组化方法显示XB130主要位于细胞质中,在卵巢恶性组织中的阳性率达78%,明显高于良性组织的39%(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XB130在卵巢恶性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2.8200±1.1747,明显高于良性组织2.1075±1.0884(P=0.027)。XB130表达程度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性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腹膜种植无明显关系(P>0.05)。XB130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低于XB130阴性患者(P<0.05)。[结论] XB130表达水平与卵巢组织良恶性有关,XB130阳性患者的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XB130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肺癌中脆性三联组氨酸Fhit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癌中脆性三联组氨酸(FHIT)基因产物Fhit蛋白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Fhit蛋白抗体和枸橼酸-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肺癌标本(非小细胞肺癌NSCLC 52例,小细胞肺癌SCLC 40例)中Fhit蛋白表达状况,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与分类、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Fhit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2.0%(57/92),而正常肺组织仅为4.3%(4/92),其差异有显著性(P=0.000)。NSCLC癌组织Fhit蛋白表达强度较正常肺组织高者有4例(7.7%),较正常组织低者28例(53.8%),其中24例为阴性(46.2%);与正常组织基本相等者20例(38.5%)。Fhit蛋白抽失者在组织学分级中的分布为I级癌25.0%(2/8),Ⅱ级癌42.3%(11/26),Ⅲ级癌83.3%(15/18),I-Ⅱ级癌(28.3%,13/34)与Ⅲ级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3)。Fhit蛋白缺失者在伴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的分布为70.8%(17/24),而在未伴淋巴结转移病例中为39.3%(11/28),其差异有显著性(P=0.029)。Fhit蛋白缺失者在组织学分类中的分布为鳞癌68.6%(24/35),腺癌23.5%(4/17),其差异有显著性(P=0.003)。SCLC癌组织Fhit蛋白表达缺失者有33例(82.5%),与正常肺组织基本相等者7例(17.5%)。结论:Fhit蛋白表达状况可能与NSCLC组织学分级和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SCLC的发生和演化有关,提示Fhit表达降低可能对肺癌的演化和进展具有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MLB)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方法:对9例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EnVision法)。结果:8例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1例为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以中心或中心母细胞为主,伴浆样分化,大多围绕血管排列。结论: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其独特性,脑淋巴瘤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大肠癌组织中FAP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法检测145例大肠癌组织中FAP的表达。结果:FAP半定量计数、表达浓度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2,P=0.01),即在临床分期高的肿瘤组织中,FAP表达的量及浓度都显著增高;FAP染色与肿瘤分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FAP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浸润生长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20例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Vimentin、SMA、desmin及S-100等6种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间质瘤中,女性11例,男性9例,平均年龄59·82岁(27~80岁)。发生部位:胃8例(40%),小肠4例(20%),大肠2例(10%),食管1例(5%),肠系膜4例(20%),大网膜1例(5%)。肿瘤镜下主要由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组成,有栅栏状、交叉束状、漩涡状及巢状等多种排列。CD117、CD34、Vimentin、SMA、desmin及S-10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19/20),75%(15/20),100%(20/20),40%(8/20),5%(1/20)及25%(5/20)。临床症状以腹部包块、腹部不适及消化道出血为主。良性3例(3/20),潜在恶性4例(4/20),恶性13例(13/20)。恶性间质瘤中的核分裂>5/50HPF、肿瘤细胞坏死及细胞密集比良性和低度恶性者常见(P<0·05)。结论:间质瘤多发生于老年人,无性别差异,胃肠道是其好发部位,细胞排列多样,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免疫组化证实部分GIST具有不完全的平滑肌、神经单向或双向分化特征。核分裂>5/50HPF、肿瘤细胞坏死及细胞密集是重要的恶性指征。CD117及CD34是其较特异及敏感的抗体,免疫组化在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意义。方法对356例乳腺癌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组织分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病例进行PR、ER及CerbB-2染色。结果356例乳腺癌中,41-50a年龄组人数最多,占40.73%(145/356)。组织学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占87.64%(312/356)。ER阳性率59.27%(211/356),PR阳性率46.07%(164/356),CerbB-2阳性率66.85%(238/356)。CerbB-2随临床分期的递增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其阳性率随之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B-2表达与ER、PR状况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与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型和免疫组化等有密切关系。因此,积极普及乳腺癌防治的宣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1例原发于胰腺体部的淋巴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l例原发性胰腺淋巴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排列密集,弥漫分布,核深染,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规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肿瘤细胞表达LCA、CD20、CD79ct、Vim.entin,不表达CIM5RO、CK、EMA、NSE、Syn、CgA、CD99、CD3。结论:原发性胰腺淋巴瘤极为罕见,临床诊断应排除其他部位淋巴瘤的转移或白血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1例原发于胰腺体部的淋巴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原发性胰腺淋巴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排列密集,弥漫分布,核深染,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规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肿瘤细胞表达LCA、CD20、CD79α、Vimentin,不表达CD45RO、CK、EMA、NSE、Syn、CgA、CD99、CD3.结论:原发性胰腺淋巴瘤极为罕见,临床诊断应排除其他部位淋巴瘤的转移或白血病.  相似文献   

11.
目前XB130作为一种新发现的接头蛋白,参与了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例如黏着斑激酶(FAK)/SRC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MEK-ERK信号通路等。而且最近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发现XB130高表达,例如甲状腺癌、骨肉瘤、胃癌、食管癌和乳腺癌等,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也日益引起重视。XB130是新发现的肿瘤癌基因,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存活及致肿瘤形成的作用。本文就新型接头蛋白XB130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检测雄激素受体(AR)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6年间101例经病理确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肿瘤组织雄激素受体(AR)表达状况,分析AR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101例TNBC患者中,AR表达阳性患者27例(26.7%),AR表达阴性患者74例(73.3%)。AR阳性TNBC较AR阴性TNBC更多表现为非浸润性导管癌(P=0.015)和较低的组织学分级(I/II,P=0.000)及低Ki-67表达(P=0.010)。AR阳性较AR阴性TNBC患者具有较好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P=0.014,P=0.02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R阴性表达、高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于2 cm与不良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AR阴性表达、高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于2 cm与不良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R阳性表达为判断TNBC患者良好无进展生存期及良好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AR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存在相关性,AR表达对TNBC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AR可能在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肉瘤中Rb2/p130基因表达情况及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b2/p130基因在62例骨肉瘤、39例骨软骨瘤及51例非肿瘤患者正常骨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肉瘤组中pRb2/p130阳性率为27.42%,骨软骨瘤组阳性率为76.92%,正常骨组织阳性率为82.35%,骨肉瘤组与骨软骨瘤组及正常骨组织组中Rb2/p130基因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b2/p130基因在骨肉瘤中以低表达方式存在,它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并且有可能因其低表达而促使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Acuros XB算法和AAA算法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在Eclipse计划系统中建立非均质模型并设计单野测试计划,比较Acuros XB、AAA算法百分深度剂量和离轴剂量的差异。回顾性选取10例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病例计划,分别采用Acuros XB、AAA算法计算剂量,对比两种算法在实际病例中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在非均质模型中,两种算法的百分深度差异最大为11.1%,离轴剂量最大差异为10.96%,在与水的交界处产生剂量突变。病例测试中,Acuros XB算法的危及器官和靶区剂量均略低于AAA算法,危及器官中晶体的差异最大为16%,靶区95%的剂量差异为1.05%。结论:对于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在硬件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选择较为精准的Acuros XB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HLDB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一张包括90对胃癌和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HLDB3的表达,并分析了PHLDB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包括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状态、远处转移和AJCC分期。结果:PHLDB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69)。在胃癌组织中,PHLDB3的表达与患者的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和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PHLDB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提示其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ultiple Castleman disease,MCD)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病因及治疗,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对9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行免疫组化检测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9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例中,透明血管型5例,浆细胞型2例,透明血管浆细胞混合型2例。免疫组化无特征性表现,但可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9例多中心型患者均有完整随访资料,经治疗后其中有1例复发,1例死于心脏疾病,其余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准确的临床分型和病理类型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s,PG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例PGNT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大体切面例1患者切面灰黄,质软,例2患者灰黄间褐,囊实性,质稍软。两例肿瘤镜下表现为扁平和立方状的星形细胞围绕透明变性血管,排列成假乳头状结构,乳头状结构间可见片状分布的神经元细胞及神经节样细胞,部分区域坏死出血,局灶可见少许含铁血黄素沉积。其中一例细胞可见轻度非典型性。两例患者免疫组化结果相同,均显示GFAP、S-100、VIM、NeuN、Syn、olig-2(+),CK、EMA、CD34均(-),Ki-67 LI 1%~2%。结论:PGNT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分类肿瘤,病例报道较少,PGNT在绝大多数病例中是惰性的,对治疗有良好的反应,但罕见的非典型存在具有一定的警示性,需要更长的随访,以进一步阐明其生物学行为。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CD47在输卵管癌和正常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输卵管癌患者标本73例和正常输卵管标本31例中CD4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输卵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CD47以胞膜着色为主,亦有胞浆着色,CD47在输卵管癌高表达率为42.5%,明显低于正常输卵管组织的83.9%(P<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47阴性表达的输卵管癌患者死亡率增高(P<0.05)。结论:CD47表达的减低可指导临床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且其表达减低与输卵管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