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ICU住院患者363例,分离培养AB并进行药敏试验。收集所有患者住院信息分析其发生AB的危险因素。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51例。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ICU入住时间>7d、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抗生素使用≥3种、激素、糖尿病、白蛋白<25g/L是ICU患者感染AB的独立危险因素。该院ICU患者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其中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占39.2%,广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XDRAB)占37.3%,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占2%,敏感菌占21.6%。对多粘菌素B、美满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敏感率依次为92.2%、45.1%、58.8%。结论:AB耐药率逐年升高,合理使用抗菌素、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控制AB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发生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其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2013年本院住院诊断为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生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混合细菌感染,APACHEⅡ>20,深静脉留置,抗生素应用天数≥2周,年龄>60岁,抗生素应用种类数量≥3,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226、3.517、3.354、2.428、1.771及1.123。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严格掌握碳青霉烯类的适应证,可预防和减少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ICU收住的肺部感染患者158例,根据痰液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为PDR-Ab组(n=43)和NPDR-Ab组(n=115),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PDR-Ab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R-Ab组入住ICU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在神经系统疾病、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使用碳青霉烯类者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长于或高于NPDR-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入住ICU时间、气管切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碳青霉烯类是发生PDR-Ab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9、1.153、0.816、2.135,P<0.05)。结论入住ICU时间、气管切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碳青霉烯类是发生PDR-Ab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PDR-Ab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正确的护理对策.方法 针对全院2009年1月-12月鲍曼不动杆菌感染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临床分布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对病房环境、物品消毒情况进行采样调查,结合日常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查找感染途径.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抗生素、较长的住院时间并伴有基础性疾病等有关.结论 通过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使感染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
ICU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ICU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10年3月~2011年1月感染PDR-Ab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采用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对死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2例PDR-Ab感染的患者死亡率为50%,APACHEⅡ评分、ICU治疗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脏器衰竭数目≥2为死亡危险因素,APACHEⅡ评分和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PDR-Ab感染患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其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豪  刘丁  陈萍  王政  成瑶 《重庆医学》2011,40(36):3665-3667,3670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06~2009年的创伤患者330例,采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ISS)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GC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0例创伤患者中感染鲍曼不动杆菌3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较高的ISS评分(P=0.02)、较低的入院时GSC评分(P=0.03)、较长的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P=0.000 01)、机械通气时间(P=0.000 01)、内固定术(P=0.003)等,以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与内固定术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病死率,病死率高低与ISS及GCS评分有关。结论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与内固定术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并不影响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徐世成  罗世林  李勇 《西部医学》2011,23(4):684-68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6例并发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根据药敏试验分析其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几乎均为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66.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形成多重耐药;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复合群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重点是加强预防,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重庆市4所医院2000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140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均为医院感染,感染病死率为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为主。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病情轻重、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使用、抗生素使用种类。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多重耐药,故应尽可能控制该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至2007年3年间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耐药谱变化、感染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性逐年增加;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在机械通气、介入导管的置入、激素及第3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方面与普通病房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为防止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应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介入导管置入,加强护理,减少激素用量,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521例。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组(n=287例),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组(n=234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并进行危险因素排序。结果 最终纳入应用抗生素的种类(OR=1.538)、使用抗生素的时间(OR=1.024)、感染前ICU入住时间(OR=1.125)、气管插管/切开(OR=2.837)、使用导尿管(OR=1.842)、三代以上头孢菌素(OR=3.956)进入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模型公式=0.425×应用抗生素的种类+0.024×使用抗生素的时间+0.115×ICU入住时间+1.034×气管插管/切开+0.616×使用导尿管+1.388×三代以上头孢菌素-2.875。本研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62,0.918],灵敏度=0.452,特异度=0.980,Youden指数=0.432。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检出前ICU入住时间、三代以上头孢菌素、应用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气管插管/切开、留置导尿管。结论 本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良好,但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1.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变迁,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爆发流行的原因和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6 - 2009年4年间591例医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谱变迁进行系统性研究.用脉冲物凝胶电泳(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分析,为临床感染的防治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自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包括伤口分泌物、痰、尿等)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科室及对11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耐药性分析,用Vitek32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和纸片法检测耐药性.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干部病房、呼吸科感染患者,11种抗生素中仅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28.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院内感染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尤其在重症监护室,且耐药性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控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先用 χ2 检验比较有或无某因素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筛选出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 ,后用Logistic回归选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患者 3 0 995例中 ,4 41例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 ,感染率为 1.4 2 %。有 14个因素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有显著联系 ,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需从宿主因素、抑制免疫的治疗措施、原发疾病情况、侵袭性操作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集的83例Ab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细菌耐药及预后。结果:83例患者中男60例(72.29%),女23例(27.71%),年龄为(46.23±19.22)岁;混合感染20例(24.10%),基础疾病种类3种以上共60例(72.29%);52例纳入病原菌同源性统计,下呼吸道的比例最高(29例),其次为导管11例,创面分泌物8例,脑脊液3例,腹水1例;危险因素有各类导管插管、严重的原发疾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手术及侵袭性操作等。Ab耐药性极高,以多重耐药菌为主,部分全耐药,对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外的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80%。本组患者好转25例(30.12%), 死亡55例(66.26%),治愈3例(3.62%)。结论:Ab耐药率高,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对基础疾病严重的患者,应缩短住院时间,控制呼吸机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侵入性操作需严格执行消毒,减少血流感染的风险;避免抗生素滥用以减缓细菌耐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连续3年对ICU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了解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学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入住ICU的831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检出情况,并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31例患者中共有15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8.53%,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使用呼吸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抗菌药物使用>20天是ICU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肺部感染患者其临床特征、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预后,探讨其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ICU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肺部感染患者其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细菌耐药性、发病时APACHEⅡ评分、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依据患者28天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8例患者,共分离出11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17株);对美罗培南(88株)、亚胺培南(80株)的耐药率较高。28天病死率54.1%;死亡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OR=38.3,95% CI:1.81~720.10,P=0.019)、高APACHEⅡ评分(OR=3.47,95% CI:1.30~12.81,P=0.043)、高降钙素原水平(OR=2.78,95% CI:1.30~7.02,P=0.023)、APTT延长(OR=1.32,95% CI:1.03~1.71,P=0.037)为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PACHEⅡ评分与死亡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后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601,P=0.000);是否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未明确影响预后。结论 肺部感染并鲍曼不动杆菌分离阳性患者合并冠心病、高APACHEⅡ评分、高降钙素原水平、APTT延长为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合并冠心病及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抗菌药物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的疗效,为临床抗PDR-AB感染治疗提供有效方案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PDR-AB严重感染患者的感染特点、抗菌药物选择及疗效。结果 20例PDR-AB感染患者均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其中7例为大剂量(9~12 g/d)单独治疗,13例分别联合米诺环素或左氧氟沙星治疗;平均疗程(13.3±5.3)d,临床有效率50.0%,细菌清除率35.0%。10例经上述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有5例改为注射硫酸多黏菌素E治疗,平均疗程(16.8±5.0)d,临床有效率80.0%,细菌清除率60.0%。20例患者总临床有效率70.0%,细菌清除率50.0%,病死率30.0%。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大剂量应用或联合米诺环素对PDR-AB感染有一定疗效,是国内治疗PDR-AB感染的首选;多黏菌素E对PDR-AB感染的疗效也较好,可作为治疗PDR-AB感染的有效选择,但国内尚缺乏上市产品。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筛查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连续病例监测的方法收集临床数据,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本院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1 065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 065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8例,总体感染率为5.4%;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分别为9.4%和9.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首位,为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冬春患病、发病年龄大于60岁、有烟酒史、有糖尿病史、住院时间大于20d、意识状态、应用广谱抗生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以及留置尿管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需要综合防治才能有效防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的疗效,为临床抗PDR-AB感染治疗提供有效方案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PDR-AB严重感染患者的感染特点、抗菌药物选择及疗效。结果 20例PDR-AB感染患者均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其中7例为大剂量(9~12g/d)单独治疗,13例分别联合米诺环素或左氧氟沙星治疗;平均疗程(13.3±5.3)d,临床有效率50.0%,细菌清除率35.0%。10例经上述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有5例改为注射硫酸多黏菌素E治疗,平均疗程(16.8±5.0)d,临床有效率80.0%,细菌清除率60.0%。20例患者总临床有效率70.0%,细菌清除率50.0%,病死率30.0%。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大剂量应用或联合米诺环素对PDR-AB感染有一定疗效,是国内治疗PDR-AB感染的首选;多黏菌素E对PDR-AB感染的疗效也较好,可作为治疗PDR-AB感染的有效选择,但国内尚缺乏上市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