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立春   《中国医学工程》2012,(9):97+99-97,99
目的探讨和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进行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因素以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数据统计。结果在治疗结束后和6个月后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和28%。在6个月后对本组患者进行放射性肺损伤的评估,结果显示全组0级216例,1级36例,2级31例,3级17例,无1例4级放射性肺损伤出现。从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等一般因素上分析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无明显相关性,而同步治疗以及放射剂量则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存在相关性。结论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控制放射剂量对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采取相关的药物预防手段同样有着能够减轻此类疾病的发生率和减轻放疗副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肺受量与放射性肺炎(RP)的关系,探讨正常肺组织剂量-体积参数对中-重度放射性肺炎(≥2级R P)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术后放疗的非小细胞癌患者共150例,记录剂量-体积参数V5、V20、V30、平均肺剂量(MLD)及≥2级RP发生率.多因素分析各个剂量学参数与≥2级RP之间的关系,并对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寻找合适的预测界值.结果:150例患者中,2级RP发生率为12%(18/150),3级RP发生率为6%(9/150),4级RP发生率为1.33%(2/150),≥2级RP总发生率为19.33%(29/150).多因素分析显示:V5是≥2级R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经ROC曲线分析,V5预测≥2级RP的合适界值为47.5%.结论:在行术后放疗的肺癌患者中,低剂量-体积参数V5对≥2级RP的发生具有独立的影响作用,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肺受量与放射性肺炎(RP)的关系,探讨正常肺组织剂量-体积参数对中-重度放射性肺炎(≥2级RP)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术后放疗的非小细胞癌患者共150例,记录剂量-体积参数V5、V20、V30、平均肺剂量(MLD)及≥2级RP发生率.多因素分析各个剂量学参数与≥2级RP之间的关系,并对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寻找合适的预测界值.结果:150例患者中,2级RP发生率为12%(18/150),3级RP发生率为6%(9/150),4级RP发生率为1.33%(2/150),≥2级RP总发生率为19.33%(29/150).多因素分析显示:V5是≥2级R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经ROC曲线分析,V5预测≥2级RP的合适界值为47.5%.结论:在行术后放疗的肺癌患者中,低剂量-体积参数V5对≥2级RP的发生具有独立的影响作用,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接受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放疗计划中各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体力状况评分、吸烟情况、肺部合并症和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放疗方式等;收集所有患者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各参数指标,包括不同剂量(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dose:V10、V13、V15、V20、V25、V30、V35、V40、V45)、全肺平均剂量(LMD)、大体肿瘤靶区(GTV)、两肺容积等.分析临床和放疗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30例中11例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5例发生于放疗中,6例发生于放疗后3个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有与无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患者之间,两肺V10、V13、V15、V20、V25、V30及LMD、肺容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未发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因素(P>0.05).结论 评估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肺V10、V13、V15、V20、V25、V30及LMD、肺容积等指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不同观测参数预测急性放射肺炎和临床观测结果对照,探讨分析预测准确性。方法:45 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首次接受适形调强放疗,利用 DVH 的单纯 V20(接受 20Gy 的肺体积)预测,V5、V20、V30 预测和 V5、V20、V30、MLD 等三种方法预测不同放射肺损伤。然后它们与 2-12 个月实际临床观察结果,两两对照分析,试图找到最佳的评价标准。结果: 45 例放疗患者急性肺损伤临床观察结果:0 级 10 例、1 级 18 例、2 级 11 例、3 级 5 例、4 级 1 例。DVH 单纯 V20 预测与观察结果对照,0 级和大于 3 级两者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3 和 P=0.01)V5、V20、V30 预测和 V5、V20、V30、平均剂量两组分别与观察结果 X2检验分析,2 级以下没有统计学意义,≥3 级(X2= 6.43 P=0.001;X2= 3.87 P=0.049,)对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 DVH 预测 NSCLC适形调强放疗具有较大的准确性,但患者治疗前的体质或基础肺功能以及后续化学药物使用对放射性损伤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2011年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行放疗的患者,给予所有患者综合性治疗措施,并分析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观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在放疗结束当时、放疗后6个月分别为8%、28%.评估患者肺损伤情况:0级76例,1级12例,2级8例,3级4例,无4级病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于性别、年龄、病灶位置无关,与放射治疗及其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了解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对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情况采取药物预防,有助于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IMRT和3D-CRT计划,给予DT:64Gy/32f照射,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2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结果:IMRT计划中肺的V20、V30及肺平均剂量低于3D-CRT,而V5高于3D-CRT计划(P〈0.05),V10无差异(P〉0.05)。IMRT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靶区不均匀指数(HI)显著优于3D-CRT,而靶区平均剂量(PTVDmean)无明显差异(P〉0.05),IMRT计划中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较3D-CRT低(P〈0.05),而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V40和脊髓的平均剂量(Dmean)评价在IMRT及3D-CRT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射治疗的计划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同时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射性肺炎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治疗计划系统对46例NSCLC患者实施调强放疗。观察DVH参数中分别接受5、 10、 20及30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百分比(V5、V10、V20及V30)和全肺平均照射剂量(MLD),并对肺受照体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SCLC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7.0%(17/46),其中0级(无放射性肺炎组)29例(63.0%),1级12例(26.1%),2级5例(10.9%),无3、4和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 肺V5、 V10、V20、V30和MLD分别为53.34%、43.12%、24.15%、15.36%和16.02 Gy。放射性肺炎组患者V5、 V10、V20、V30和MLD分别为57.81%、48.91%、31.34%、17.83%和21.71 Gy,无放射性肺炎组患者分别为49.81%、39.78%、21.82%、13.12%和13.71 Gy,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调强放疗治疗NSCLC可以较好地保护肺组织,且DVH 中V5、V10、V20、V30和
MLD等参数能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剂量长春瑞滨(NVB)同步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Ⅲ期或Ⅳ期NSCLC 69例病人分为3组:①同步组20例,采用常规分割胸部放射治疗,2Gy/d,5周,DT60Gy,在放疗的第1、4周的第1、3、5天,放疗前30~60min NVB5mg/m2静脉滴注。②化疗组24例,采用NVB DDP化疗,NVB 25mg/m2第1、8天,静脉滴注;DDP8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一周期,连用2周期。③放疗组25例,常规分割胸部放射治疗,方法与剂量同同步组。结果同步组、化疗组、放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45.8%、52.0%(P>0.05);放射性毒性同步组与放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下降发生率3组分别为10.0%、58.3%和8.0%(χ2=22.494,P<0.05),血色素下降分别为0、20.8%和0(χ2=10.074,P<0.05),恶心、呕吐分别为15.0%、50.0%和0(χ2=16.905,P<0.05),毒副反应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NVB同步常规分割胸部放射治疗晚期NSCLC有较高的局部控制率,毒副反应可耐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 探讨循环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定量检测80例原发性NSCLC患者和4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循环血中IGF-I,分析循环血IGF-I水平与I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循环血IGF-I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NSCLC患者循环血中IGF-I水平在肿瘤直径≥3cm组显著高于直径<3cm组,在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组,在晚期(HI~Ⅳ)组显著高于早期(I~Ⅱ)组.结论 IGF-I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方式促进NSCLC恶性进展.其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水平与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体积大、分期晚、伴淋巴结转移的肺癌能分泌更多的IGF-I.检测循环血IGF-I水平对辅助判断NSCLC的分期可能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