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腹泻患儿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耐药状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儿童沙门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0年收集兰州地区哨点医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49株沙门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脉冲场电泳分型。结果 腹泻患儿感染沙门菌以夏秋季为主,1~3岁幼儿居多,占59.73%。149株沙门菌分为33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30.87%和28.19%。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9.87%,多重耐药率为78.52%,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率分别为80.95%、76.09%。经PFGE分子分型将肠炎沙门菌分为20个带型,包含2株及以上的带型有6种;鼠伤寒沙门菌分为30个带型,ST1带型包含2株菌。结论 兰州市腹泻患儿中沙门菌以非伤寒沙门菌为主,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严重,肠炎沙门菌PFGE分型同源性较高,鼠伤寒沙门菌带型呈多样性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贵州省2017-2018年非伤寒沙门菌(NTS)的血清型分布、耐药情况与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分离自贵州省临床病例的191株非伤寒沙门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191株非伤寒沙门菌分出18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45.5%,87/191)和肠炎沙门菌(29.3%,56/191)为主要血清型。对所测抗生素产生耐药的菌株占96.8%(185/191),对磺胺异恶唑、链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耐药率较高,均超过60.0%。对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9%(15/191)和13.1%(25/191)。多重耐药率为84.3%(161/191),共有69种耐药谱,主要耐药谱型为氨苄西林+链霉素+磺胺异恶唑+萘啶酸和氨苄西林+氯霉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四环素+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87株鼠伤寒沙门菌共分为60种带型,优势型别为JPXX01.GZ0047(12.6%,11/87)。56株肠炎沙门菌共分为21种带型,优势型别为JEGX01.GZ0005(23.3%,13/56)。结论 贵州省NTS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PFGE带型总体呈多样性,部分带型与耐药表型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3-2014年贵阳市腹泻监测病例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别分布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特征,为贵阳市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贵阳市4家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的432份粪便标本,对其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PFGE分型。结果 432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共检出沙门菌35株,检出率为8.10%(35/432),男女检出之比为1.5: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各季度间沙门菌检出率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35株沙门菌分成9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11株(占31.43%)和鼠伤寒沙门菌9株(占25.71%),其次克勒肯威尔沙门菌6株(占17.14%),斯坦利沙门菌3株,德尔卑沙门菌2株,阿贡纳沙门菌、婴儿沙门菌和病牛沙门菌血清型各1株,1株未分型。经XbaⅠ酶切后11株肠炎沙门菌分成8种PFGE型,优势型为JEGX01.CN0007;9株鼠伤寒沙门菌分成9种PFGE型,总体型别呈多样性分布。结论 贵阳市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PFGE型别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2014年临床常见沙门菌耐药特性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分离的84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选取不同菌株来源、血清型和耐药谱的51株沙门菌,按照美国PulseNet标准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确定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84株菌分为20种血清型,沙门菌前3位血清型构成比从高到低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占42.86%(36/84)、肠炎沙门菌占15.48%(13/84)、斯坦利沙门菌占8.33%(7/84)。本次分离沙门菌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达84.21%以上,对于环丙沙星与氯霉素的敏感性在66.67%以上,对于甲氧苄啶与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在50.88%以上,但仍存在多株多重耐药现象。51株沙门菌经过聚类分析可分为 42个PFGE型,表现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结论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沙门菌耐药谱与 PFGE分型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015-2017年聊城地区主动监测哨点医院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病原学分析,了解沙门氏菌的感染现状及血清型分布、分子分型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5-2017年分离自腹泻患者的41株沙门氏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相似度,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菌株耐药性检测。结果 腹泻患者中沙门氏菌总分离率为7.16%,且不同年龄段分离率存在差异。分离的沙门氏菌共有8个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分别为18株和7株,为优势血清型;PFGE分析发现41株菌共产生了34种不同的PFGE带型,相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的PFGE带型比较相近,不同血清型的PFGE带型具有多态性,未发现菌株成簇存在现象。测试菌株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73.17%,多重耐药率达68.29%,发现6株携带不同耐药基因类型的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 聊城地区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血清型及遗传的多样性,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病例及环境联合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深圳地区腹泻患者沙门菌的感染特征和耐药性情况,为沙门菌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深圳市3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收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对7家医院上送的住院病人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4 847份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92株沙门菌,检出率为4.0%。5-10月是沙门菌检出的高峰, 5岁以下儿童和6-17岁是感染的主要人群,检出率分别为6.2%和5.3%。192株沙门菌中鉴定出18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和肠炎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3种血清型,另有19株未能分型。77株住院病人分离的沙门菌中鉴定出20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比分别为33.8%、13.0%和11.7%,另有3株未能分型。45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最为严重,自2015年开始出现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和多重耐药菌株,1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多重耐药率为50.0%。结论 深圳市腹泻患者的沙门菌感染以17岁以下儿童为主,5-10月份为感染的高峰期,沙门菌的血清型分散,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是主要的血清型,多重耐药自2015年开始日趋严重,临床上应合理规范用药并且加强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5-2021年西安市腹泻患者沙门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沙门菌引起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2015-2021年西安市感染性腹泻病例的128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测定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128株沙门菌分为23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沙门菌4,[5],12:i:-、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占比分别为34.38%、21.88%和17.19%。111株菌(86.72%)对至少1种抗生素耐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8.91%,其次为四环素(69.50%)、链霉素(67.19%)和萘啶酸(53.12%)。共检出41种耐药谱,菌株的耐药谱相对分散,最常见耐药谱为氨苄西林-四环素-链霉素。多重耐药率高达76.56%,沙门菌4,[5],12:i:-和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PFGE聚类分析得到94种带型,相似度为56.8%~100.0%,共聚集形成13个簇。相同血清型菌株PFGE带型相似度较高,同一血清型带型相同或成簇的菌株耐药谱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西安市腹泻患者沙门菌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9~2011年北京市感染性腹泻患儿中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通过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系统采集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同时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北京市2009~2011年腹泻患儿粪便中共分离沙门菌53株,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阿贡纳沙门菌分别占32.08%、18.87%和13.21%。53株沙门菌株中男、女检出比为1.94︰1,1~岁占39.62%,2~岁占28.30%。53株沙门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96.23%,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94.34%,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92.45%。结论北京市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以1~2岁为主,男性儿童较高发。病原菌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耐药分析显示致儿童腹泻沙门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环丙沙星仍较为敏感,已出现的环丙沙星耐药株为鼠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成都市人源沙门菌的基因组特征, 为监测与预防沙门菌感染提供资料。方法 收集35株成都市人源沙门菌(分离自腹泻患者粪便)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测序数据,进行血清型预测、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预测、毒力因子注释及分布分析。结果 35株沙门菌分离株经全基因组测序,共预测到5种血清型,包括15株I 4,[5],12:i:-沙门菌(13株为ST34、2株为新ST型)、12株鼠伤寒沙门菌(ST19)、5株肠炎沙门菌(ST11)、2株德比沙门菌(ST40)与1株火鸡沙门菌(ST463)。35株沙门菌分离株共预测到10类42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其中氨基糖苷类aac(6')-Iaa携带率为100%(35/35)。I 4,[5],12:i:-沙门菌的耐药基因、质粒及插入序列数目及种类多于其他血清型菌株。I 4,[5],12:i:-、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毒力因子数目大于其他血清型菌株。部分鼠伤寒沙门菌有更高的毒力质粒、质粒编码菌毛和血清抗性毒力因子分布。结论 成都市人源沙门菌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毒力因子分布差异明显,值得在转录组、蛋白组进一步探究其耐药与毒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2017-2020年济南市哨点医院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病原学分析,了解济南市腹泻患者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分子分型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分别利用血清检测试剂盒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来自济南市各医院腹泻门诊病人的的90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分析,酶切电泳图谱导入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40株沙门氏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90株沙门氏菌可分为27个血清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总数的47.78%和17.78%。PFGE电泳后产生的带型具有多态性,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带型最为集中;药敏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2.50%,多重耐药率达67.50%。结论 济南地区沙门氏菌具有血清型多样化和遗传多样性特征,对抗生素的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济南地区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无锡市腹泻人群中分离的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同时比较主要血清型菌株间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差异,为沙门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收集2015年无锡市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分别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血清型分型以及PFGE分型分析。结果 756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32株沙门菌,阳性率为4.23%;检出时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感染人群以老年人为主。药敏试验说明无锡地区的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56.25%;对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均为6.25%。32株沙门菌共鉴定出11种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分别占31.25%和21.88%。对这2种血清型的沙门菌进行PFGE分析,显示肠炎沙门菌所有带型的相似度均在85%以上,鼠伤寒沙门菌的带型各不相同。结论无锡市沙门菌的感染具有明显季节和年龄分布差异性,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无锡市需同时加强对食品和环境中沙门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4-2020年宁夏食品及病例来源沙门菌耐药情况、流行优势血清型及PFGE型别。方法对2014-2020年各类食品及临床病例中分离培养的188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和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肠炎沙门菌在食品及病例中均为优势血清型,病例来源分离76株,占49.35%(76/154),食品来源分离18株,占52.94%(18/34),总构成比为50%(94/188)。188株不同来源沙门菌有182株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176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耐2~4种抗生素101株(55.49%),耐5~8种抗生素52株(28.57%),耐9~12种抗生素23株(6.59%)。将所有分离株经Xbal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93条PFGE带型,相似度为42.1%~97.1%,优势带型为NXSM0065型,其次为NXSM0074和NXSM0069,共41株,占所有分离株的21.81%。结论宁夏地区沙门菌流行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病例及食品来源分离株耐药状况普遍较为严重,不同来源,同一血清型PFGE带型同源性较高,且与耐药谱未体现出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鉴定泰安市腹泻病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耐药性及PFGE分子分型和同源性特点。方法对分离自泰安市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中的31株沙门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其进行16种抗生素敏感试验,利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结果 31株沙门菌分属于10种血清型,肠炎沙门菌占35.5%(11/31)为优势血清型;31株沙门菌对头孢西丁和亚胺培南100%敏感,对磺胺异唑的耐药率为77.42%(24/31);31株沙门菌按照100%的相似度可分为17个PFGE型。结论药敏显示所检测样本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肠炎沙门菌遗传变异在该地区相对较为保守,且存在散发流行的可能,提示应做好肠炎沙门菌传染病的早期预警及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深圳地区感染性腹泻沙门菌耐药状况及分子型别特征,为沙门菌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地区四家医院的137株沙门菌,传统血清学方法鉴定沙门菌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药物敏感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作分子同源性分析。结果 137株沙门菌可分为30种菌型,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是本地优势菌型。菌株对链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耐药最为严重,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呈逐年增高的趋势。49株鼠伤寒沙门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可获得38种带型,相似度65.5%~100%,TY18为优势带型;27株肠炎沙门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可获得9种带型,相似度61.8%~100%,EN7为优势带型。结论感染性腹泻来源沙门菌耐药状况比较严重,菌株PFGE带型多样化,呈高度散发,部分带型与其耐药谱之间具有一定的聚集与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氏菌的药物敏感性,并对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沙门氏菌进行了耐药基因与分子分型研究,为沙门氏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并初步了解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 2014-2017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对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沙门氏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137株沙门氏菌经诊断血清凝集后共分为16个血清型,主要为肠炎沙门氏菌5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47株、其他沙门氏菌39株。 137株沙门氏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为56.93%;其次为四环素,耐药率为34.31%;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及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03%、5.84%及0.73%。对萘啶酸耐药的78株沙门氏菌,进行gyrA基因和parC基因点突变的测定,发现对萘啶酸耐药的沙门氏菌gyrA基因与parC基因检出点突变129个。51株肠炎沙门氏菌的相似度在70.6%~100%, 2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相似度在58.9%~100%。结论 山西省沙门氏菌以肠炎沙门氏菌与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主。本地区沙门氏菌萘啶酸耐药情况最为严重,需要加强对沙门氏菌耐药的监测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罕见菌型—长湾泥沙门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特征,查明感染来源。方法 利用系统生化、血清学和药敏检测对病原菌进行表型特征研究。对患儿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总结并进行病家回访、流行病学调查。对高危因素进行连续病原检索,利用PFGE分型对不同来源长湾泥沙门菌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患儿血中分离病原菌经API 20 E生化鉴定为沙门菌属(id=99.9%),抗原结构为17∶a∶1.5,为长湾泥沙门菌。调查结果显示,本例出血性腹泻,继发菌血症感染,宠物巴西龟为可能污染来源。连续3次病原检索中,4份巴西龟样品中检出长湾泥沙门菌。不同来源菌株的PFGE图谱、生化谱呈现100%一致,耐药谱高度一致,提示巴西龟分离株与患儿分离株来源于同一克隆。5株分离菌株对常见的25种抗生素敏感,对磺胺异恶唑耐药,四环素、头孢唑啉中度耐药。结论 本例菌血症患儿为江苏地区首次检出的长湾泥沙门氏菌感染,并且此次感染与宠物巴西龟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