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局部T晚期与N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鼻咽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7年11月西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局部T晚期患者102例、局部N晚期患者162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分为两组并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局部T晚期与N晚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2.8%与75.8%(P=0.271)、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73.7%与62.8%(P=0.043),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分别为87.6%与91.6%(P=0.646)、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分别为87.7%与79.5%(P=0.066),两组间P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局部N晚期鼻咽癌患者的DMFS、OS、PFS均有下降趋势,临床上局部N晚期鼻咽癌患者应更强调系统性治疗以及分层治疗的意义,以争取更高的OS并降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
蒋朝阳  张涛  高辉  张伶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0):1019-102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患者伴有颈部及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情况,为颈部淋巴结分区及鼻咽癌N分期的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6月成都军区总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406例,分析伴有颈部及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406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分别是75.0%、63.4%、87.2%和81.8%。伴有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OS、PFS、LRFS、DMFS分别是51.5%、22.7%、90.0%和41.3%。N3期患者伴或不伴有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的3年OS、PFS、LRFS、DMFS分别是43.9%和84.7%(P=0.002)、12.9%和55.4%(P=0.006)、88.9%和80.3%(P=0.649)、33.0%和85.9%(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是影响OS、PFS、DMFS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是影响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  鼻咽癌患者伴有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预后差,且该区淋巴结转移预示患者远处转移的风险增加。建议将Ⅴ区后缘间隙作为头颈部肿瘤一个新的颈部分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MRI的鼻咽癌患者区域淋巴结包膜侵犯的临床特征与鼻咽癌3DRT的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2013年间本院477例采用3DRT初治鼻咽癌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区域淋巴结包膜侵犯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 区域淋巴结包膜侵犯组216例,无包膜侵犯组261例。有包膜侵犯和无包膜侵犯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5个月和39.0个月,3年OS、PFS、LRFS、DMFS分别为81.9%、65.8%、87.8%、80.3%和90.7%、85.0%、95.8%、92.9%(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及淋巴结包膜侵犯是影响鼻咽癌患者OS、PFS、LRFS及DMFS的重要影响因素(P=0.000~0.004),而T分期、TNM分期与鼻咽癌患者OS、PFS、DMFS相关(P均=0.000)。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生存的预测因子,淋巴结包膜侵犯是影响鼻咽癌患者PFS、LRFS、DMFS因素。结论 淋巴结包膜侵犯患者容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患者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已发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可预测鼻咽癌的临床结果。然而,先前关于PLR与鼻咽癌预后的报道不一致。根据Meta分析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方法: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和Scopus数据库确定评估治疗前PLR在鼻咽癌中的预后作用的研究。终点是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提取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根据异质性检验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每个终点的合并HR。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涉及4 655例鼻咽癌患者。Meta分析汇总结果显示,升高的治疗前PLR与鼻咽癌患者较差的OS(HR=1.92,95% CI:1.73~2.14,P<0.01)、PFS(HR=1.56,95% CI:1.19~2.06,P=0.002)及DSS(HR=1.65,95% CI:1.19~2.27,P=0.002)相关,但与DMFS无显著相关性(HR=1.69,95% CI:0.97~2.96,P=0.06)。结论:升高的治疗前PLR可以预测鼻咽癌患者更差的OS、PFS和DSS,而对DMFS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年轻成年鼻咽癌患者经调强放疗( intensity -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 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1 月 ~ 2013 年 12 月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无转移、年龄20-39岁鼻咽癌患者16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共纳入165例患者分析,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65个月(4-96个月)。全组患者 5 年总生存率( OS) 、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DMFS) 、无进展生存率( PFS) 及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LRRFS)分别为85.9%、82.4%、76.4%、9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有EBV-DNA拷贝数(P=0.044)、N分期(P=0.001)、顺铂累积剂量(P=0.039);影响DMFS的有EBV-DNA拷贝数(P=0.011)、T分期(P=0.010)、N分期(P=0.005);影响PFS的是病理类型 (P=0.017)。多因素分析结果示,N分期是影响OS(P=0.011)和DMFS(P=0.008)的独立预后因素;顺铂累积剂量是影响OS(P=0.032)的独立预后因素;3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70.9%)、口腔黏膜炎(46.7%)、吞咽困难(18.2%)、放射性皮炎(17%)和口干症状(6.7%);慢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的口干症状(65.5%)、听力下降(38.8%)、颈部纤维化(17%)、视力下降(9%)等。 结论 年轻成年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模式下可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及总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轻、可耐受;其治疗失败以远处转移为主,N分期及顺铂累积剂量是主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 月至2013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89例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及388 例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家族史组与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组鼻咽癌病例相比较,性别、年龄、TNM 分期、病理类型、放疗前Hb、放疗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恶性肿瘤家族史组患者3 年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较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组长,分别为91.6% 、85.5%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11)。 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 分期、N 分期及TNM 分期是鼻咽癌患者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的重要影响因素(P < 0.05)。 然而恶性肿瘤家族史及鼻咽癌家族史对鼻咽癌3 年OS、PFS 、无局部复发生存期(locoregional relapse-free survival ,LRFS)、DM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恶性肿瘤家族史鼻咽癌患者3 年OS较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组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T分期、N 分期越晚的鼻咽癌患者预后不佳。恶性肿瘤家族史对鼻咽癌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敏  朱婧  张菊 《现代肿瘤医学》2021,(7):1134-1139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例(lactate dehydrogenase to albumin ratio,LAR)与患者治疗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06月至2018年12月之间收治入院的296例初治Ⅲ/Ⅳa,b期(AJCC第7版分期)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周血中LAR中位值3.633为阈值对所有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LAR与总生存(O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的相关性。结果:高LAR组(≥3.633)与年龄大(P=0.000)、死亡(P=0.000)相关;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LAR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OS、LRFS、DMFS三者均存在相关性,LAR越高,预示着更差的OS、LRFS、DMFS。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LAR水平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可用于风险分层及指导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MRT同期化疗对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单纯IMRT和IMRT同期铂类药物化疗的 251例Ⅲ期鼻咽癌患者,分析相关预后因子和探讨IMRT同期化疗作用。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 10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88.6%、81.1%、68.8%和75.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鼻咽肿瘤体积是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期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PFS和OS (均 P<0.05)。T3N0-1期患者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各生存指标均相近(10年LRFS为93.8%∶93.2%,P=0.933;10年DMFS为80.9%∶86.8%,P=0.385;10年PFS为70.6%∶77.7%,P=0.513;10年OS为71.8%∶83.6%,P=0.207);T1-3N2期患者同期放化疗的LRFS、PFS和OS优于单纯放疗(10年LRFS为87.3%∶66.7%,P=0.016;10年PFS为70.2%∶41.0%,P=0.003;10年OS为78.5%∶51.7%,P=0.008),DMFS有提高趋势(10年DMFS为80.3%∶66.4%,P=0.103)。结论 IMRT中同期化疗的加入有助于改善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在N2期组获益较为明显,需要根据患者治疗失败风险予以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咽后淋巴结(RLN)转移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搜集行鼻咽及颈部MRI检查的未经治疗并具有完整复查资料的新发NPC患者151例,总结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将病例分为咽后淋巴结转移组(100例)与无咽后淋巴结转移组(51例)、单侧咽后淋巴结转移组(46例)与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组(54例),采用Kaplan-Meier计算两组病例1年、3年、5年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总生存率(OS)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NPC颈部淋巴结转移以Ⅱ区(96.69%)最常见,其后依次为Ⅲ区(75.50%)、咽后组(66.23%)、Ⅰ区(54.30%)、Ⅳ区(41.60%)、Ⅴ区(8.61%)、Ⅵ区(1.99%)。NPC咽后淋巴结转移组与无咽后淋巴结转移组的LRFS、DMFS及OS生存曲线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C单侧与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的DMFS(P=0.039)及OS(P=0.044)生存曲线明显分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数据的LRFS生存曲线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单侧与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DMFS及OS生存曲线明显分开,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预后明显较单侧转移差,鼻咽癌单侧与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应该归为不同分期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鼻咽癌原发肿瘤MRI横截面最大径(MDAPPT)的预后价值。方法 搜集2005—2007年间初治、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且行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的鼻咽癌患者333例临床资料,在MRI上测量最大径,Logrank法单因素及Cox法多因素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T1、T2、T3、T4期患者MDAPPT中位数分别为21.2、30.0、38.0、52.3 mm。全组MDAPPT≤30、>30~50、>50 mm患者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1.3%、70.1%、51.5%(P=0.000),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1.3%、70.0%、48.9%(P=0.000),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分别为85.5%、 86.5%、67.2%(P=0.000),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率分别为97.7%、91.5%、83.3%(P=0.013)。多因素分析发现MDAPPT是影响PFS、DMFS的预后因素。T3~T4期MDAPPT≤50、>50 mm患者5年OS和PFS及DMFS分别为69.4%、52.2%(P=0.004)和68.0%、49.6%(P=0.001)及84.0%、66.8%(P=0.001)。全组MDAPPT≤30 mm患者中T1、T2、T3、T4期的5年LRFS分别为100%、95.8%、96.3%、100%(P=0.643)。结论 MDAPPT是影响鼻咽癌PFS和DMFS的预后因素,MDAPPT是鼻咽癌T晚期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不同T分期中MDAPPT小的局部控制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以IMRT为基础的不同治疗模式对Ⅱ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23例Ⅱ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81例,同期放化疗42例。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结果 全组5年OS、LRFS、DMFS、PFS分别为96.7%、94.7%、93.1%、87.8%。单纯放疗组与同期放化疗组相比,5年OS (98.7%:92.9%,P=0.569)、LRFS (94.8%:94.5%,P=0.770)、DMFS (94.5%:90.2%,P=0.408)、PFS (90.6%:82.2%,P=0.340)均无明显差异。T2N1期患者两组5年各项生存率仍无明显差异(P=0.929、0.967、0.917、0.492)。急性不良反应方面同期放化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放射性黏膜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0、0.000、0.012、0.010),而两组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823、0.622、0.113)。结论 对Ⅱ期患者同期化疗的加入并未改善患者预后,但急性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坏死的临床特征与鼻咽癌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2009—2013年间粤北人民医院 47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疗前影像学鼻咽部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坏死情况、MRI及CT检查,分析疗前鼻咽部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坏死的临床特征及与3DRT预后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及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疗前有肿瘤坏死者 219例(45.9%),无肿瘤坏死者 258例(54.1%)。有肿瘤坏死与无坏死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与40个月,3年OS、PFS、LRFS及DMFS率分别为78.2%与93.7%、63.8%与86.7%、87.0%与96.3%及79.7%与93.4%(P均=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坏死是影响患者OS、PFS、LRFS、DMFS的重要影响因素(P均=0.000),而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与患者OS、PFS、DMFS相关(P=0.000~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肿瘤坏死是影响4种生存的预测因子(P=0.001~0.022),T分期是影响LRFS、DMFS的预测因子(P=0.016、0.006),N分期是影响PFS的预测因子(P=0.000)。结论 疗前存在肿瘤坏死患者易出现复发或转移,生存期更短。在T分期、N分期基础上参考肿瘤坏死状态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i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51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NPC treated with IMRT alone o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from February 2001 to December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NPC were analyzed and the efficacy of CCRT was assessed. The survival rate was calculated by Kaplan-Meier metho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log-rank test. The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Cox model. Results The 10-year locoregional-free survival (LRFS), 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DMF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for NPC patients were 88.6%, 81.1%, 68.8% and 75.1%, respectivel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N staging and nasopharyngeal tumor volume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s, and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FS and OS (both P<0.05). In T3N0-1 pati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indexes between IMRT alone and CCRT (10y-LRFS:93.8% vs. 93.2%, P=0.933;10y-DMFS:80.9% vs. 86.8%, P=0.385;10y-PFS:70.6% vs. 77.7%, P=0.513;10y-OS:71.8% vs. 83.6%, P=0.207). For T1-3N2 patients, CCR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radiotherapy alone in LRFS, PFS, and OS (10y-LRFS:87.3% vs. 66.7%, P=0.016;10y-PFS:70.2% vs. 41.0%, P=0.003;10y-OS:78.5% vs. 51.7%, P=0.008), whereas there wa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DMFS (10y-DMFS:80.3% vs. 66.4%, P=0.103). Conclusions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can improve clinical prognosis of stage Ⅲ NPC patients, and the most survival benefits are obtained in the N2 group.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ptions should be delivered based on the risk of treatment fail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