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开放与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5例开放肾囊肿去顶术和43例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下床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等的差别.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开放手术组和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0.45±3.57)min、(52.12±1.7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13±5.12)ml、(18.42±3.58)ml;术后下床时间分别为(96.14±3.18)h、(40.28±1.42)h;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15±0.16)d、(5.41±0.24)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42.34±2.31)h、(35.13±1.73)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伴呼吸功能障碍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2007年8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伴呼吸功能障碍的结直肠癌患者64例。遵循肿瘤根治原则,3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28例行常规开腹手术。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吸氧时间平均3.5 d,开腹组平均4.6 d(P<0.05);自主咳痰能力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平均21.2 min、开腹组平均23.9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氧饱和度波动范围腹腔镜组略优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肺部感染1例,两组患者均无肺不张、呼吸衰竭及泌尿系感染病例。结论 伴呼吸功能障碍的结直肠癌患者适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多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药使用率、美容满意度评分、炎症-氧化应激指标及卵巢功能指标。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72 h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及镇痛药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观察组的血清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行,较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创伤更轻且美观性更好,更有利于术后康复,且不增加卵巢功能损伤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尼卡地平治疗颅脑肿瘤术后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颅脑肿瘤术后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30例,均给予盐酸尼卡地平治疗,低剂量组患者给予3.0μg/(kg·min)治疗,高剂量组为6.0μg/(kg·min)治疗,观察疗效,比较两种剂量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高剂量组患者血压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0.05),心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低剂量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剂量组不良反应率(26.7%)明显高于低剂量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肿瘤手术后出现高血压的患者可应用盐酸尼卡地平治疗,能快速有效降低血压,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开腹与后腹腔镜术式对肾上腺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ICU转送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肾上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术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后腹腔镜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ICU转送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CU转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腹腔镜术式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可有效减轻医源性损伤程度,促进术后早期康复,且有助于避免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开腹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9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腹腔镜手术)50例和对照组(开腹手术)48例,比较2组近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输血率、术后使用杜冷丁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 WBC、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5 d WBC、ALT、AST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5 d WBC、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创伤小、术中出血量低、使用杜冷丁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GC)对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的影响,以及比较GC诱导骨质疏松模型(GIOP模型)与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OVX模型)对大鼠骨量及骨代谢影响的区别。方法 75只4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五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Sham组,生理盐水灌胃);B组为低剂量GC组(泼尼松龙每天 2.5 mg/kg)灌胃;C组为中剂量GC组(泼尼松龙每天5 mg/kg灌胃);D组为高剂量GC组(泼尼松龙每天10 mg/kg灌胃);E组为卵巢切除组(OVX组)。每天1次,GC组连续灌胃12周。分别于灌胃/去势后第4、8、12周从每组中各随机抽出5只SD大鼠,处死。取股骨干骺端进行不脱钙骨制片;利用显微CT扫描大鼠腰1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静脉血中TRACP、G-ALP、BGP及尿液中DPD。结果 (1)各实验组4周后骨小梁排列渐稀疏,数目开始减少,小梁明显变细,间距加宽。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改变更加明显;(2)骨密度检测:与对照组相比,GC低剂量组骨流失从给药后第8周开始明显(P<0.05),而GC中剂量和高剂量组骨流失从给药后4周就开始显现(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时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等剂量和高等剂量相比,去势组第4周骨量流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1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灌胃及摘除卵巢4周后,C组、D组、E组骨形成标记物(G-ALP、BGP)、骨吸收标记物(TRACP、DP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大鼠骨量的流失可随着糖皮质激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浓度依赖性)。(2)在OVX模型中,骨重建能力上升,而在GIOP模型中,骨重建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肝癌H22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0.2ml d1~d8)、低剂量坎地沙坦组(2mg/kg,0.2ml d1~d8)、高剂量坎地沙坦组(20mg/kg,0.2ml d1~d8)和氟尿嘧啶组(25mg/kg,0.2ml d1~d6),每组12只。第9天处死小鼠取瘤组织,测瘤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表达,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另取40只小鼠以相同条件进行平行实验,每组10只,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高剂量坎地沙坦组及氟尿嘧啶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5.3%和50.6%,均高于低剂量坎地沙坦组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低剂量(5.083±1.240)与高剂量坎地沙坦组(4.083±1.165)VEGF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低剂量(20.633±2.171)与高剂量(17.150±2.713)坎地沙坦组MVD均显著降低(P<0.01),且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5);高剂量坎地沙坦组及氟尿嘧啶组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39.5%和30.6%,均高于低剂量坎地沙坦组的20.4%(P<0.05)。结论 坎地沙坦可抑制小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治疗组,60例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腹腔镜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手术切口长度明显更短,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镜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止痛药应用次数均少于开腹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清扫淋巴结总数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总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开腹组(36.67%)(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发生率明显更低,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吻合口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在2组间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疗效佳,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49)和对照组(n=49)。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测量手术开始时、手术1 h、手术结束时血液IL-1β水平,以及术前和术后7 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癌胚抗原(CEA)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1 h、手术结束时血液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前及术后7 d的IGF-1、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0.20%)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创伤小,对免疫系统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过程中肠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多发子宫肌瘤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行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实验组常规麻醉诱导前给予DEX负荷剂量0.5 μg/kg(10 min内输注完毕),常规行静脉麻醉诱导,DEX改为维持剂量0.2 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在麻醉诱导前10 min(T1),气腹解除后1 h(T2),气腹解除后24 h(T3)分别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二胺氧化酶(DAO)含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claudin-1和DAO的变化规律以及使用DEX预处理后对claudin-1和DAO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claudin-1含量T2、T3时刻低于T1时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AO含量T2、T3时刻均大于T1时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患者claudin-1和DAO含量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claudin-1蛋白含量在T2、T3时刻均高于对照组患者T2、T3时刻蛋白含量(P<0.05,P<0.01),实验组患者DAO含量在T2、T3时刻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2、T3时刻DAO含量(P<0.001,P<0.05)。结论:妇科腔镜手术CO2气腹会造成一定的肠损伤;DEX预处理后,通过上调肠上皮细胞claudin-1蛋白表达,增强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使释放入血的DAO含量减少,说明DEX干预对CO2气腹造成的肠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年龄43~65岁,ASA 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n=20):S组(舒芬太尼3 μg/kg+氟比洛芬酯100 mg)、D1组[舒芬太尼3 μg/kg+右美托咪定0.1 μg/(kg·h)]、D2组[舒芬太尼3 μg/kg+右美托咪定0.15 μg/(kg·h)]、D3组[舒芬太尼3 μg/kg+右美托咪定0.2 μg/(kg·h)]。患者行静吸复合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 min连接静脉镇痛泵。镇痛泵药液按上述四组药物配制,容量100 ml。输注设置:输注速率1.5 ml/h,单次按压给药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维持时间48 h。分别记录术后2、4、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在2~48 h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48 h期间,D2和D3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D2和D3组MBP明显低于S组(P<0.05),D3组HR明显低于S组(P<0.05);与S组比较,D2和D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P<0.05),D1组PCIA按压次数较多(P<0.05),D3组过度镇静和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15 μg/(kg·h)]复合舒芬太尼(3 μg/kg)用于肺癌根治术能够获得完善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未见显著心动过缓和过度镇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与肾动脉全阻断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其术侧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患者5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9例,后腹腔镜下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后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对照组27例,后腹腔镜下完全肾动脉阻断后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监测术前及术后即刻、1月、3月血清总肌酐值,并进一步ECT肾动态测定总肾及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56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两组各有2例改后腹腔镜下肾脏根治性切除术。实验组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肌酐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即刻显著升高(P<0.05),术后1月、术后3月有所下降,在正常值范围,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实验组术后即刻血肌酐显著升高(P<0.05),术后1月、3月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各时间节点实验组肌酐值均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术后即刻总肾及术侧GFR显著降低(P<0.05),1月、3月有所回升,但低于术前水平(P<0.05);实验组术后即刻总肾及术侧GFR降低(P<0.05),至1月、3月升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实验组各时间节点总肾GFR及术侧GFR均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随访1~3年,本组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肾功能未出现异常。结论: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肾动脉高选择性阻断较肾动脉全阻断术式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术后对肾功能影响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脑肿瘤切除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的影响以及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河南省肿瘤医院于2017年至2018年期间接收的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脑肿瘤手术的82例老年脑肿瘤患者,ASA Ⅰ或Ⅱ级,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观察组:麻醉诱导10 min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诱导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h),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终止时(T2)的HR和MAP,并监测T0、T2及术后24 h(T3)的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同时记录麻醉药物的用量和两组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T1、T2时的HR、MAP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于T2、T3时的SjvO2比对照组高,CERO2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T2、T3时与T0时比较,观察组的NSE、S100β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麻醉药物的总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在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改善老年脑肿瘤切除术患者的脑氧代谢,减轻脑损伤程度,达到脑保护作用。同时减少了术中麻醉药物(七氟烷、丙泊酚)的用量;还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刘琳  王强  温健  关正  谭敬  申新 《现代肿瘤医学》2018,(22):3633-3637
目的:评价地佐辛在围术期不同时间应用对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手术患者80例,年龄65~8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四组:D1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2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D2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2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D3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2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N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2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驻留时间、拔管后10 min 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及躁动发生率。记录术后1 h(T1)、2 h(T2)、4 h(T3)、24 h(T4)的VAS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结果:D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N组在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和20 min的MAP、HR均明显升高(P<0.05)。与D2、D3组相比,D1组在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和20 min的MAP、HR均明显升高(P<0.05)。N组在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和20 min的Riker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N组在拔管后30 min、1 h、2 h、4 h、6 h和24 h的VRS评分明显升高,且D1组在拔管后30 min、1 h、2 h的VRS评分明显高于D2、D3组(P<0.05)。结论:地佐辛于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前分次给药效果最佳,既不延长拔管时间,又可使拔管期间生命体征更平稳,术后镇静评分高,镇静良好,VRS痛觉评分低,镇痛良好,是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肾脏肿瘤手术中可以推荐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全麻对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前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稀释成10 ml在10分钟内泵注完;对照组予以10 ml生理盐水10分钟内泵注完。入室后两组均予以面罩8%七氟烷+高流量氧气(6 L/min)麻醉诱导,保持自主呼吸气管插管,患儿仰卧行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术中3%~4%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镇静评分和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清醒拔管(T5)各时间点的MAP、HR、BIS;记录两组苏醒时间、清醒拔管后5 min(T6)及拔管后10 min(T7)的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诱导前镇静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的MAP、HR、BI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拔管后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全麻应用于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可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防止患儿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7.
余岚  王晓军 《现代肿瘤医学》2019,(16):2917-29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0 min予以0.5 μg/kg右美托咪定稀释后在10 min泵完,随后以0.4 μg/(kg·h)持续泵注至术毕前40 min;对照组以同样方法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镇痛均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于给药前(T1)、手术结束时(T2)、手术后2 h(T3)和术后24 h(T4)对炎性因子(IL-6、TNF-α)及肠道通透性指标(DAO、D-LAC)进行监测。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T2、T3、T4时,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在T2、T3、T4时,观察组血清DAO、D-LA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和肠黏膜损伤,促进肠道功能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以反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98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围手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啶情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研究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使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前(T0)、手术结束时(T1)及术后第三天(T2)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右美托咪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及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T1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免疫功能均明显低于T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免疫功能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可以为右美托咪定在肿瘤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改善肿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QLB2)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7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全麻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QLB2组(Q组)和对照组,各53例。Q组于全麻诱导后行QLB2,对照组只行全麻。比较两组瑞芬太尼的总用量、罗库溴铵追加剂量、补救性镇痛次数及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苏醒指标、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2 h、4 h、8 h、12 h、24 h两组 静态和动态时VAS评分;比较给药前、术毕、术后4 h、24 h(T1、T2、T3、T4)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Q组瑞芬太尼用量、罗库溴铵追加剂量小于对照组(P<0.05);Q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Q组患者补救性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2 h、4 h、8 h、12 h、24 h时,Q组静态和动态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组苏醒、自主呼吸恢复、拔除喉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在T2、T3、T4时,Q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Q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Q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QLB2复合全麻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能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有效减少促炎因子的分泌和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肾癌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其预后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肾癌患者,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术前以及术后2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肾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术后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肾癌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肾癌组术后2周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水平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CD3+>48%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3+≤48%患者(P<0.05)。CD4+>30%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4+≤30%患者(P<0.05)。CD8+>25%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与CD8+≤25%患者生存情况无差异(P>0.05)。CD4+/CD8+>1.0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4+/CD8+≤1.0患者(P<0.05)。结论:老年肾癌患者存在广泛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手术治疗后能够有效去除瘤负荷而从一定程度上逆转免疫功能,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可反映患者预后情况,免疫功能状态越差的患生存情况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