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MEG3是否参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形成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及瘤旁正常视网膜组织标本中MEG3的表达水平;通过转染pcDNA-MEG3或siRNA-MEG3上调或干扰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SO-RB50及HXO-RB44中MEG3的表达水平,随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凋亡率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MEG3的表达较瘤旁正常视网膜组织出现显著下降(P=0.014).转染了pcDNA-MEG3的SO-RB50细胞MEG3表达显著增加(P =0.002),转柒了siRNA-MEG3的HXO-RB44细胞MEG3表达显著减少(P=0.004).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EG3表达上调后的SO-RB50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干扰MEG3表达后的HXO-RB44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了pcDNA-MEG3的SO-RB50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转染了siRNA-MEG3的HXO-RB44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MEG3的表达下调,且MEG3可能通过促进P53蛋白的表达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凋亡,从而影响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因子生存素(survivin)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O-RB50中的表达。方法收集培养的SO-RB50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O-RB50细胞中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O-RB50细胞中可检测到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survivin在SO-RB50细胞核和细胞浆中均有表达。正常视网膜组织中未见survivin表达。结论Survivin参与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HIF1A-AS1(lncRNA HIF1A-AS1)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对长春新碱(VCR)耐药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建立人RB VCR耐药细胞株SO-RB50/V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SO-RB50与SO-RB50/VCR细胞lncRNA HIF1A-AS1表达; 在SO-RB50/VCR细胞中抑制lncRNA HIF1A-AS1表达或同时过表达HIF-1α,检测SO-RB50/VCR细胞对VC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细胞增殖、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

结果:与SO-RB50细胞相比,SO-RB50/VCR细胞中lncRNA HIF1A-AS1与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 在SO-RB50/VCR细胞中抑制lncRNA HIF1A-AS1表达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吸光度(OD450)值显著降低,VCR对细胞的IC50值及HIF-1α、MRP、P-g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过表达HIF-1α可减弱下调lncRNA HIF1A-AS1表达对SO-RB50/VCR细胞耐药性的抑制作用。

结论:lncRNA HIF1A-AS1在SO-RB50/VCR细胞中高表达,抑制lncRNA HIF1A-AS1表达可通过下调HIF-1α表达,降低SO-RB50/VCR细胞对VCR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miR-101-3p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RT-PCR检测miR-101-3p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receptor 1,TGFβR1)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01-3p与TGFβR1的靶向关系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行验证。将Y79细胞分为Control组、miR-101-3p mimic组(转染miR-101-3p mimic)、pcDNA-TGFβR1组(转染pc-TGFβR1)及miR-101-3p mimic+pc-TGFβR1组(共转染miR-101-3p mimic和pc-TGFβR1),MTT检测细胞增殖速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TGFβR1、Ki67、Bcl-2、Bax、cleaved Caspase-9、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Smad2及p-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miR-101-3p的表达为0.35±0.05,明显低于正常视网膜组织(P<0.01);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中miR-101-3p的表达为0.24±0.04,明显低于视网膜上皮细胞株ARPE-19(P<0.01);与Control组相比,miR-101-3p mimic组miR-101-3p mRNA水平显著升高、TGFβR1 mRNA水平显著降低(均为P<0.01);miR-101-3p与TGFβR1之间存在连续结合片段。与Control组相比,miR-101-3p mimic组TGFβR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增殖速率及细胞中Ki67表达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Bax及cleaved Caspase-9表达显著升高、Bcl-2表达显著降低,侵袭细胞数目和划痕闭合率显著降低,MMP-2、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GFβR1、p-Smad2和p-Smad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为P<0.01)。结论 miR-101-3p通过靶向下调TGFβR1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O-Rb50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观察其干扰效果及对细胞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体外化学法合成针对人Survivin基因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和对Survivin基因无沉默效果的阴性对照siRNA,利用转染试剂分别将siRNA转入SO-Rb50细胞株,通过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对SO-Rb50细胞中Survivi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iRNA对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改变,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对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 Survivin特异性siRNA转染细胞24 h后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对照组中其表达则无明显改变.MTT法结果显示Survivin特异性siRNA浓度为35、70、100 nmol/L时均对SO-Rb50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且具有剂茸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Survivin特异性siRNA组出现凋亡亚二倍体峰,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较对照组增加了8.11%,G2/M期细胞比例减少了5.75%,S期细胞仅减少了2.26%.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部分细胞出现染色质浓缩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 针对Survivin的RNA干扰技术可有效地下调SO-Rb50细胞中Survivin基因表达,进而抑制SO-Rb50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miR-37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RB Y79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373在RB细胞系RB Y79、SO-RB50和人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系ACBRI-181中的表达水平,并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R-373 抑制物(miR-373抑制物组)和阴性对照(NC组)分别转染至Y79细胞,Transwell实验检测Y7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Y79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qRT-PCR 结果显示,RB细胞系Y79、SO-RB50中miR-373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21±0.34、5.40±0.38,明显高于人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系ACBRI-181中miR-373的相对表达量(1.02±0.04)(均为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miR-373抑制物组迁移细胞数(74±13)个,明显低于NC组(180±17)个(P<0.05),miR-373抑制物组侵袭细胞数(51±9)个明显低于NC组(113±14)个(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373抑制物组E-Cadherin蛋白的表达(0.40±0.08)明显高于NC组(0.20±0.06)(P<0.05),Vimentin蛋白的表达(0.17±0.06)也明显低于NC组(0.51±0.10)(P<0.05),N-Cadherin蛋白的表达(0.12±0.06)也明显低于NC组(0.33±0.08)(P<0.05)。结论 miR-373在RB细胞中表达异常增高,降低miR-373的表达能够通过调控EMT抑制RB Y7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为RB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iR-370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Lipofectamine TM 2000将miR-370-mimics、miR-370-NC及miR-370-inhibitor转染至Y79细胞内,分别建立miR-370过表达组(mimics组)、对照组(NC组)和抑制组(inhibitor组),三组转染24 h、48 h、72 h和96 h时,均使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转染48 h后,RT-PCR检测各组细胞内miR-370表达;Annexin V-FITC/PI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I3K、P-AKT、FoxM1蛋白表达。结果 mimics组细胞miR-370 mRNA表达远高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inhibitor组细胞miR-370 mRNA表达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自转染48 h起,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而mimics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这种趋势一直持续至转染后96 h。mimics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均为P<0.05),而inhibitor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在三组中最低(P<0.05)。mimics组细胞内PI3K、P-AKT、FoxM1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而inhibitor组细胞内PI3K、P-AKT、FoxM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结论 miR-370能够抑制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降低PI3K/AKT/FoxM1信号通路的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王永晶  李娜 《眼科新进展》2018,(11):1033-1036
目的 探讨miR-194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RT-PCR检测miR-194在正常视网膜上皮细胞系ARPE-19及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SP6.5、M23及OM431中的表达。取SP6.5、M23及OM431细胞分成两组,miR-194过表达组(miR-194组)及阴性对照组(NC组),经LipofectamineTM 2000分别转染miR-194 mimic及阴性对照序列scramble。CCK-8实验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测定叉头盒蛋白A1(forkhead box,FOXOA1)、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视网膜上皮细胞系ARPE-19中miR-194的相对表达量为1.03±0.04,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SP6.5、M23及OM43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5±0.02、0.37±0.02及0.47±0.03,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SP6.5、M23及OM431中miR-194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视网膜上皮细胞系ARPE-19(均为P<0.001 )。转染0 h、24 h、48 h、72 h、96 h后,miR-194组和 NC组A值分别为:0.23±0.02、0.21±0.03(t=0.960,P=0.391),0.38±0.02、0.37±0.03(t=0.480,P=0.656),0.75±0.04、0.78±0.06(t=-0.720,P=0.511),0.87±0.09、1.59±0.12(t=-8.313,P=0.001),1.53±0.14、3.05±0.22(t=-10.096,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iR-194组细胞凋亡率为23.30%±2.10%,NC组为2.47%±0.30%,miR-194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C组(t=17.007,P=0.000)。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miR-194组细胞划痕愈合率为25.3%±3.5%,NC组为72.9%±6.4%,miR-194组细胞划痕愈合率低于NC组(t=-11.302,P=0.000);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200倍视野下,miR-194组侵袭细胞数为(188.6±20.7)个,NC组为(352.9±32.8)个,miR-194组侵袭细胞数少于NC组(t=-7.337,P=0.001)。miR-194组FOX A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9±0.03,NC组为1.03±0.06,miR-194组FOX A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NC组(t=-19.106,P=0.000);miR-194组裂解型PARP蛋白相对表达量为2.87±0.24,NC组为1.03±0.06,miR-194组裂解型PARP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t=12.882,P=0.000)。结论 miR-194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中低表达,上调miR-194表达可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抑制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OX A1及上调裂解型PARP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croRNA145(miR.145)对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分为四组:miR-145干预组、阴性miRNA对照组、空脂质体组、空白对照组。脂质体转染法将miR.145转入Y79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48h成熟miR.145的表达:CCK.8法检测转染48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V/PI免疫荧光双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各组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成功将miR.145转染至Y79细胞;荧光定量PCR显示:miR.145干预组成熟miR.145表达(79.06±3.45)明显增加,与阴性miRNA对照组(1.06±0.03)、空脂质体组(O.93±O.02)和空白组(1.0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9.853,P〈0.05);miR-145干预组的增殖抑制率(21.64%)明显高于阴性miRNA对照组(2.57%)、空脂质体组(3.97%)(F=34.130,P〈0.05);miR.145抑制Y79细胞周期于G1期:AnnexinV/PI免疫荧光双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显示miR.145干预组AnnexinV阳性和AnnexinV/PI双阳性细胞明显增多,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34,P〈0.05)。结论miR-145可以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王怡琛  李彬  赵博文  张浩  高飞  张志豹 《眼科》2012,21(2):121-126
目的 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mRNA、蛋白产物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RB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可能关系。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石蜡包埋RB组织20例,RB细胞系4株(Y79、SO-Rb50、SO-Rb50/VCR、WERI-RB1)。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检测20例石蜡包埋RB组织及4株RB细胞系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一步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印迹确认MGMT mRNA、蛋白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性别、发病年龄等),并对RB组织标本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判断组织病理学特征(如肿瘤侵犯范围、虹膜新生血管等)。主要指标 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MGM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20例石蜡包埋RB组织标本中,12例(60%)MGMT启动子区为部分/完全甲基化,余8例(40%)未甲基化,甲基化与未甲基化组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指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Y79、SO-Rb50、SO-Rb50/VCR 3株RB细胞系MGMT启动子区为部分甲基化;WERI-RB1细胞系MGMT启动子区为未甲基化。4株RB细胞系均有不同程度MGMT mRNA及蛋白的表达,WERI-RB1 MGMT mRNA表达水平(1.000±0.040)高于其他3株细胞系(Y79,0.617±0.026;SO-Rb50,0.356±0.020;SO-Rb50/VCR,0.389±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RI-RB1 MGMT蛋白表达水平(1.506±0.493)略高于其他3株细胞系(Y79,1.388±0.304;SO-Rb50,1.495±0.212; SO-Rb50/VCR,1.406±0.5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B组织及细胞系中,存在较高的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率,MGMT甲基化状态可影响其产物表达水平。(眼科, 2012, 21: 121-126)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研究证实紫外线B照射是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有关.微小RNA-133b(miR-133b)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LECs凋亡的调控过程,但其是否参与紫外线诱导白内障的发病过程及其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 观察miR-133b对紫外线诱导白内障LECs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将20只8周龄SPF级C57 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内障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白内障模型组小鼠用波长302 nm的紫外线直接照射眼部5 min,照射强度为300 W/cm2,每天照射1次,共照射1周;正常对照组小鼠不给于任何干预.于末次照射后24 h处死各组小鼠并摘出10只眼球以制备全眼球切片.取人LECs细胞系(SRA01/04)紫外线照射25 min,并继续培养4h作为紫外线照射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作任何干预.取紫外线照射模型组细胞接种于96孔板并分为miR-133b模拟物组、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133b抑制物组和抑制物对照组,分别用lipofectamine2000联合50 nmol/L miR-133b模拟物、miR-133b模拟物对照剂、100 nmol/L miR-133b抑制物或miR-133b抑制物对照剂瞬时转染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晶状体组织和不同转染组入LECs中miR-133b mRNA及其预测靶基因BCL2L2mRNA的表达以评估转染效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晶状体组织中LECs和不同转染组人LECs的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晶状体前囊膜LECs排列规则,未发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白内障模型组小鼠LECs排列稀疏,可见凋亡细胞呈红色荧光.紫外线照射组细胞凋亡率为(43.90±9.3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3,P=0.015).白内障模型组小鼠晶状体组织和紫外线照射组细胞中miR-13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和正常人LE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8,P=0.042;t=-6.195,P=0.003).白内障模型组小鼠晶状体组织和紫外线照射组细胞中BCL2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和正常人LE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1,P=0.020;t 12.437,P=0.000).miR-133b模拟物组人LECs中miR-13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miR-133b模拟物对照组,而BCL2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iR-133b模拟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83、-5 927.617,均P<0.01);miR-133b抑制物组人LECs中miR-13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iR-133b抑制物对照组,而BCL2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miR-133b抑制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606.622、17.556,均P<0.01).miR-133b模拟物组LECs凋亡率明显低于miR-133b模拟物对照组[(17.55±4.24)%与(43.62±9.19)%],miR-133b抑制物组LECs凋亡率为(78.23±12.42)%,明显高于miR-133h抑制物对照组的(48.01±9.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62,P=0.011;t=3.324,P=0.029).结论 miR-133b可防止紫外线照射所致的白内障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负性调控BCL2L2基因从而调控LECs的凋亡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研究表明miR-375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凋亡、迁移和黏附,并对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进行调控,进而影响血管的生成,但miR-375是否干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鲜见报道. 目的 探讨miR-375对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IMDM完全培养液培养HRCECs,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Cl2处理组、CoCl2 +miR-375拟似剂组、CoCl2+miR-375拟似剂对照组、CoCl2+miR-375抑制剂组和CoCl2+miR-375抑制剂对照组,待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后用200 μmol/L CoCl2处理HRCECs以制备缺氧细胞模型;制备终浓度为50 nmol/L的miRNA-脂质体复合物和小干扰RNA(siRNA)-脂质体复合物将miR-375和卷曲蛋白4(FZD4) siRNA转染各组细胞48 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情况(A值)并计算增生倍数;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迁移的细胞数目;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VEGF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miR-375 mRNA和FZD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中Wnt通路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变化;采用Matrigel小管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体外形成血管的长度.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Cl2处理组、CoCl2+mock组和CoCl2+FZD4 siRNA组,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探测miR-375靶基因FZD4的表达. 结果 miR-375处理组miR-375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iR-375拟似剂组细胞中miR-375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miR-375拟似剂对照组,miR-375抑制剂组细胞中miR-375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iR-375抑制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37、8.764,均P<0.01),提示miR-375的转染效率较高.正常对照组、CoCl2处理组、CoCl2+ miR-375拟似剂组、CoCl2+miR-375拟似剂对照组、CoCl2+miR-375抑制剂组、CoCl2+miR-375抑制剂对照组间细胞增生倍数、迁移细胞数、细胞培养液中VEGF和VE-Cadherin含量以及体外小管形成长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324、26.776、14.113、19.225、15.040,均P<0.001),CoCl2 +miR-375拟似剂组细胞增生倍数、迁移细胞数体外小管形成长度及细胞分泌VEGF和VE-cadherin量均较CoCl2+miR-375拟似剂对照组明显减少,而CoCl2+miR-375抑制剂组较CoCl2+miR-375抑制剂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对照组、CoCl2处理组、CoCl2+miR-375拟似剂组、CoCl2+miR-375拟似剂对照组、CoCl2 +miR-375抑制剂组、CoCl2+miR-375抑制剂对照组细胞中β-catenin、cyclinD1、MMP2和VEGF蛋白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753、13.283、16.770、10.334,均P<0.001),CoCl2+ miR-375拟似剂组细胞中β3-catenin、cyclinD1、MMP2、VEGF蛋白表达量较CoCl2+miR-375拟似剂对照组均明显下降,CoCl2+miR-375抑制剂组较CoCl2+miR-375抑制剂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Cl2处理组和CoCl2+mock组细胞增生倍数、迁移细胞数和小管形成长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CoCl2+FZD4 siRNA组细胞增生倍数、迁移细胞数和小管形成长度均明显低于CoCl2+moc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iR-375抑制缺氧条件下HRCECs的增生、迁移以及血管形成能力,其作用机制与miR-375直接靶向FZD4调控Wnt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短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稳定转染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中VEGF表达的作用。方法构建VEGF shRNA表达质粒p4.1CMV—VEGF shRNA,以脂质体介导其转染两种RB细胞系SO—RB50和HXO—RB44,新霉素筛选结合梯度稀释法获得p4.1CMV—VEGF shRNA阳性RB细胞单克隆,继续培养扩增建立p4.1CMV—VEGF shRNA阳性RB细胞,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RB细胞中VEGF基因的表达,并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RB细胞上清中VEGF蛋白的表达;以与哺乳动物基因组无同源性的shRNA表达质粒p4.1CMV—Neg shRNA作为阴性对照,同时以未做任何处理组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成功构建p4.1CMV—VEGF shRNA并获得其表达阳性的RB细胞克隆。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SO-RB50细胞的VEGF基因表达量分别为实验组的5.02倍和6.32倍;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XO—RB44细胞分别为实验组的5.70倍和4.86倍。实验组SO—RB50细胞上清中,VEGF蛋白浓度为(187.69±83.89)μg/L,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822.98±187.98)μg/L和空白对照组(865.76±170.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HXO—RB44细胞上清中,VEGF蛋白浓度为(162.20±66.33)μg/L,与阴性对照组(764.33±164.79)μg/L和空白对照组(828.22±145.94)μg/L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VEGF shRNA表达质粒稳定转染可高效抑制RB细胞中VEGF的表达,靶向VEGF的RNA干扰可作为拮抗VEGF并治疗RB的有效手段。(中华服科杂志,2007,43:493-498)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缺血缺氧损伤是引起大部分视觉系统损害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从根本上缓解缺血缺氧带来的损害.研究发现,微小RNA(miR)-30b有助于减轻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损伤,但其对糖氧剥夺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生存是否有类似的保护作用鲜有文献报道. 目的 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miR-30b转染对糖氧剥夺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出生后24 h的8只SD大鼠眼球,剥离出视网膜组织以进行RGCs的原代培养,将原代培养的细胞分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miR对照组、rAAV-miR-30b拟似物组、rAAV-miR-30b抑制物组和PBS组,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rAAV-miRNA、rAAV-miR-30b拟似物、rAAV-miR-30b抑制物或PBS培养细胞6d,RGCs∶AAV为1∶10 000.各组细胞分别进行低氧培养箱(37 ℃,体积分数5% CO2、17% N2、3% O2)联合低糖(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 g/L)培养液进行培养以建立原代糖氧剥夺RGCs模型,并与正常培养(37℃、5% CO2)的细胞进行对照.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TubulinⅢ的表达,并计算存活RGCs数目.采用Hoechst/PI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情况. 结果 培养7d的正常成熟RGCs可见1-3条完整的细长神经元突起及其分支.糖氧剥夺后随着时间延长,培养的RGCs逐渐减少和破坏,突起的主干结构破碎.rAAV-miR-30b拟似物组细胞相对活性分别为3.310±0.162,明显高于rAAV-miR-30b抑制物组和rAAV-miR对照组的0.949±0.141和0.900±0.1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08、10.296,均P<0.001).存活的RGCs可表达TubulinⅢ,呈红色荧光.rAAV-miR-30b拟似物组TubulinⅢ阳性细胞数量为(13.800±1.924)/视野,明显多于rAAV-miR-30b抑制物组的(0.600±0.548)/视野和rAAV-miR对照组的(0.800±1.304)/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141、14.912,均P<0.001).rAAV-miR-30b拟似物组、rAAV-miR对照组和PBS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51,P=0.002;F=6.378,P=0.013),rAAV-miR-30b拟似物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rAAV-miR对照组和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氧培养箱联合低糖培养液建立稳定的原代RGCs糖氧剥夺模型;rAAV介导的miR-30b转染可抵抗糖氧剥夺对RGCs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miR-181在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方法:利用Real time q-PCR方法,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模型中miR-181的表达情况;利用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miR-181 mimic 和 inhibitor 调节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iR-181的表达,利用Real time q-PCR方法验证转染效率,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模型组,miR-181的表达显著升高;miR-181 mimic转染组,miR-181的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miR-181 inhibitor转染组, miR-181的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miR-18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呈高表达,miR-181能够促进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miR-181可能成为白内障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新途径,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细胞膜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集50例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及18例RB患者(RB组)外周血,培养、诱导扩增DC。采用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对照组与RB组DC抗原呈递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两组DC细胞膜表面分子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CD54及CD80的表达水平。制备25%(A组)、50%(B组)和75%(C组)的RB细胞上清液,培养对照组DC。培养后第10天,FCM检测不同浓度组DC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MLR检测显示,随刺激细胞数目增多,DC抗原呈递能力逐渐增强。对照组DC抗原呈递能力较RB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RB组DC细胞膜表面分子HLA-DR、CD54及CD80的表达分别为12.14±2.52、34.89±5.12、10.93±3.1和7.33±2.20、25.28±4.54、7.89±3.75;RB组DC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7,3.96,2.59;P<0.05)。A、B、C组DC细胞膜表面分子HLA-DR表达分别为9.95±2.55、6.48±1.82、3.11±1.47;CD54表达分别为34.75±4.92、21.25±3.44、15.41±3.52;CD80表达分别为9.15±2.18、5.05±2.01、2.90±1.10。与RB细胞培养上清液培养前比较,其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并随着上清液浓度的增高,其下降程度更为明显(F=8.96,13.62,20.72;P<0.05)。结论 RB患者外周血中DC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较正常健康者低,DC细胞功能缺陷与其细胞膜分子表达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高糖环境下miR-21介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自噬的影响,以期为DR自噬调控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HRCECs随机分5组,即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补阳还五汤组、miR-21 mimic组、miR-21 mimic+补阳还五汤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于25.0 g·L-1葡萄糖环境中培养,建立高糖损伤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加用5 g·L-1补阳还五汤水提液干预;miR-21 mimic组孵育转染miR-21 mimic的HRCECs; miR-21 mimic+补阳还五汤组用5 g·L-1补阳还五汤水提液干预转染miR-21 mimic的HRCE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LC3蛋白表达。结果 经转染miR-21 mimic后,大部分HRCECs呈绿色荧光,荧光强度为32.708±1.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miR-21 mimic组HRCECs的miR-21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