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8-2018年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态势,为进一步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 2008-2018 年陕西省布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8年陕西省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0 007例,年发病率在 1.55 /10 万 ~ 4.08 /10 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2.41/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陕北和关中地区,以榆林市、延安市和渭南市为多发地区,占86.23%,陕南地区病例数较少;全年均有报告,4~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0.1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3.57∶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 89.44%。血清学平均阳性率为4.21%。布病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的中位数是22 d。结论 陕西省布鲁氏菌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流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呈持续状态,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加大布鲁氏菌病监测力度,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9-2015年沈阳地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为制定本地区布病防控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布病监测方法按《全国人间布病监测方案》和《沈阳市人间布病监测方案》进行。2009-2015年人间布病疫情资料来自于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数据库。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布病疫情特征,进一步结合ArcMAP软件分析布病疫情的时空转换特征,绘制沈阳地区布病的时空分布图。结果 7年间沈阳地区共报告布病患者1 356例,其中2014年沈阳市区出现1例死亡病例;布病年均发病率的波动区间为(0.46~4.59)/10万,趋势性检验χ2=541.44,P<0.001,呈逐年递增趋势,而发病率增幅呈逐年递减趋势;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以30~59岁男性农民居多。从时空分布图上看,2009年布病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的都是新民市,而到2015年发病数最高的是沈阳市区;发病率最高的是紧邻市区的法库县;从地理信息上来看,病例高发区由西部的新民市向东部的沈阳市和法库县推移,疫区范围也由2009年的7个地区,扩大为2015年的13个地区。结论 2009-2015年间沈阳地区布病疫情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疫区由局部地区扩展为整个地区, 病例高发区由西部的新民市向东部的沈阳市和法库县推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达州市羊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情况,评估全市羊场布病净化的效果。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5—2018年达州市3 199个场(户)的69 630份羊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与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并以问卷形式对养殖场基本情况、饲养管理、生物安全措施和养殖场相关人员对布病的知信行(KAPs)等进行调查。结果 59个阳性场(户)共检出835份布病阳性血清,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20%(835/69 630),场(户)平均阳性率为1.84%(59/3 199),其中2015—2018年场(户)阳性率分别为6.31%、2.34%、0.85%和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3 199, χ2=66.415,P<0.05),样品阳性率分别为4.55%、1.90%、0.61%和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69 630, χ2=1 121.088,P<0.01),均呈下降趋势;该地区除渠县外,其余6个县(市、区)不同规模的养殖场(户)均检出布病阳性样品,其中存栏量小于50只的场(户)阳性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 199, χ2=0.497,P>0.05),达川区与其他区域场户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3 199, χ2=34.612, P<0.05);问卷调查发现近1年内引羊(OR=9.11,95%CI:1.08~77.29)等3个因素为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2015—2018年,达州市羊布病样品阳性率和场(户)阳性率均逐年下降,从外地引羊,以及业主对生物安全和布病的认知较差是该地区羊感染布鲁氏菌的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6-2017年全国31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布鲁氏菌病(布病)空间、季节性以及年龄分布的变化,为采取布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06-2008年为第1时间段,2009-2011年为第2时间段,2012-2014年为第3时间段,2015-2017年为第4时间段分别计算累积病例数和累积发病率,利用分级地图、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布病空间变化趋势,利用圆形分布法和集中度法分析季节变化,利用构成比描述年龄分布的变化。结果 自2015年来发病率下降;波及省市从28个省市变成31个省市;宁夏和新疆的累积发病率随时间出现了明显提高。4个时间段全局Moran’s Ⅰ指数为0.190~0.377(Z值为2.861-4.368,均有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区位于北方区域内蒙古附近,低-低聚集区位于南方区域。集中度M值和圆形分布R值均从3.38左右递减为2.25左右。4个时间段均以35~54岁组构成比居高,老少组的构成比升高。结论 全国布病的南北差异依然存在,季节性趋于不明显,布病防控既要关注职业人群也要关注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新疆家畜布鲁氏菌病的防制效果,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开展对不同养殖方式状态下的问卷调查,了解饲养、引种、防疫等情况,同时采集血清和流产胎儿等样本带回实验室开展布病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 养殖方式、养殖密度、流动状况与布鲁氏菌病感染有直接关系,其中牛羊规模场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牛羊散养户,牛羊场群感染率规模场高于散养户,羊布鲁氏菌病平均感染率高于牛布鲁氏菌病平均感染率。细菌学和PCR方法共检出羊种布鲁氏菌19株。结论 新疆部分地区牛羊等畜群间羊种布鲁氏菌病呈不同程度流行态势,该疫情在被监测区域可能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种, 该疫情在可控范围内,对布病易感畜未进行布病疫苗免疫接种及未开展系统的检疫净化是易感家畜暴露风险的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处置一起由食用新鲜“羊初乳”导致的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疫情,为科学开展食源性布病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布病个案调查表,对医院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再根据调查线索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进行可疑病例搜索调查和实验室采样检测,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起疫情共确诊6例布病病例,均为同一日在某乳制品公司现场饮用新鲜“羊初乳”的同一参观团人员,罹患率高达50.00%(6/12)。结论 综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本起疫情为布病暴发疫情,引起原因为生饮未经消毒的羊奶。疫情提示牛、羊等奶制品需加强监管,降低布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街道/乡镇水平上分析广州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下载广州市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发病的学生肺结核患者传染病报告卡个案信息2755条。在街道/乡镇水平上进行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探索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 2014—2018年广州市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率分别为17.14/10万、16.42/10万、15.64/10万、16.57/10万和17.22/10万。发病月份上存在2个发病高峰:2014—2016年分别为3月、4月和9月;2017—2018年分别为1月、12月和9月。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在街道/乡镇水平上,2014—2015年广州市全人群中的学生发病无空间聚集性,呈随机分布[莫兰指数(Moran I值)分别为-0.004和0.023,Z值分别为0.098和1.238]。2016—2018年广州市全人群中的报告学生患者的发病整体呈现空间聚集性(Moran I值分别为0.059、0.172、0.088,Z值分别为2.954、6.706、3.565,P值分别为0.012、0.001、0.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番禺区:小谷围街道、新造镇;海珠区:琶洲街道、官洲街道;天河区:元岗街道、长兴街道。时空扫描统计结果显示,一级聚集区分布在番禺区(对数似然比为360.04,相对危险度为29.28,P=0.000),覆盖2个街道/乡镇,分别为小谷围街道和新造镇;聚集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7月。结论 2016—2018年广州市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在街道/乡镇水平上整体呈现空间聚集性,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高校密度高的番禺区小谷围街道片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自贡市2016-2021年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特点,为非牧区布病聚集性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2021年自贡市布鲁氏菌病暴发进行现场调查,筛查重点及高危人群和涉及牲畜,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及特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结果 2016-2021年共报告4起布鲁氏菌病本地暴发疫情,涉及20例患者。病例共同暴露者筛查阳性率14.67%(11/76),畜间血清学筛查阳性率16.67%(19/114);MLVA分析显示分离到菌株与北京、宁夏分离菌株同源性为90.6%。结论 2016-2021年自贡布病疫情传染源均为病羊,食用未煮熟羊肉、私下引种(交易)山羊及无防护屠宰加工是引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强化国内重点地区牲畜引种、畜产品交易的检疫力度,加强对职业人群的监测工作,开展重点人群的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空间聚集性,为布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2年“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内蒙古地区布病的病例信息,描述病例发病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Arcgis10.8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结果可视化展示,使用SaTScanV9.5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全区布病累计报告78 683例,无死亡病例;发病数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年发病存在1个高峰期即3-8月。主要集中在30~60岁年龄组。2018—2022年各年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差异,全区布病发病率呈现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各年发病率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区”从10个降至6个,存在由内蒙古蒙东地区向蒙西地区转移的现象。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共获得7个聚集区,除第6类聚集区外,其余聚集区聚集时间均持续1年以上。结论 2018—2022年内蒙古布病呈现时空聚集性,布病疫情处于严峻态势,加强高危人群的主动干预,建立布病防治综合体,以有效遏制全区布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和《福建省布鲁氏菌病防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福建省布病重点地区开展监测,对各年度上报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 2012-2017年间,在福建省8个设区市22个监测点共检测布病高危人群血清标本6 713份,检出阳性64份(SAT法),阳性率为0.95%;各类布病职业人群中,以肉类加工和饲养放牧人员阳性率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972, P>0.05);年龄分布看,30~50年龄组检出最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33, P>0.05);性别分布看,男女性别比为1.6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2, P>0.05)。在哨点医院开展主动搜索,共检测人群血清1 815份,发现病例62例,阳性率为3.42%。结论 2012-2017年间,福建省闽南沿海地区疫情较重,并有向内陆闽北山区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我国流行较为严重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畜牧业巨大的经济损失.云南省属于边疆农牧大省,历史上曾有过布病的流行,近年来有关布病的报道越来越多,但目前云南省布病总体流行状况仍不清楚.本文通过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整理了1990-2017年云南省布病疫情的相关文献,对云南省布病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2009-2010年新疆布鲁氏菌病疫情数据为例,探索和分析新疆布鲁氏菌病的空间聚集性特征,为新疆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新疆布鲁氏菌病的时间与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四分位数分级方法,绘制新疆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空间分布地图,计算全局Moran’s I指数,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新疆布鲁氏菌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多发于5-9月),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2.96∶1),职业发病以农、牧民为主(74%),发病人群集中在40~60岁。2010年较2009年,新疆布鲁氏菌病发病范围有明显扩散趋势。2009-2010年新疆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为0.116 4(P=0.017),表明新疆布病发病率水平存在空间聚集性。发病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塔城地区与阿勒泰地区,发病冷点区域集中在喀什地区。结论 新疆各县(区)布病的发病率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应加强对高危地区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6-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发病的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制订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布病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利用ArcGIS 10.8、GeoDa 1.6、SaTScan 9.4.1软件分别进行三维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6-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共报告布病病例1773例,年均发病率为10.40/10万。病例报告以5-8月为主,病例性别比为3.53∶1(1382/391),年龄以45~64岁人群为主(占60.46%),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9.57%)。三维趋势分析显示榆林市布病发病率呈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升高。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6-2020年榆林市布病发病率Moran's I值分别为0.4780、0.4440、0.2890、0.3220、0.2603,局部Moran's I系数检验发现榆林市布病发病有2个“高-高”聚集县区和3个“低-低”聚集县区。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6-2020年榆林市布病发病扫描到1个一类时空聚集区和1个二类时空聚集区,聚集时间为2019年。其中一类聚集区(LRR=57.97,RR=2.49,P<0.001)以米脂县为中心,半径为51.62 km,涉及5个县区。结论2016-2020年榆林市布病呈现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应结合布病发病流行高峰期、发病人群、时空聚集区、羊只存栏量等情况,采取分区域、有重点、人畜同步联防的布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平谷区6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本区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及患者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6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病时间、发病区域、年龄与性别构成、初步诊断、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及诊治等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畜牧业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下简称布病)感染情况和其危险因素,探索宝安区布病防治对策。方法对2005年2 092名职业重点人群(养殖业、乳业、屠宰)中532人采血清作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查。结果职业重点人群感染率0.38%(2例)。结论深圳市畜牧业重点人群布病感染率较低,可作为深圳市宝安区布病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间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下降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积累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人间布病疫情严重且2010年病例数较2009年大幅度下降的市、县、村作为调查点,收集并调查居民畜牧养殖、畜间疫情、人间布病疫情、防疫措施的变化情况,分析人间布病疫情下降原因。结果 2010年人间布病疫情下降与畜牧存栏量减少、户养殖率下降、养殖人口率下降、畜间布病疫情下降和畜疫户率降低等因素有关。畜牧存栏量大幅度减少的原因是2009年11月实施了严厉的禁牧政策,养殖成本增加,居民弃养或减少了家畜存栏数;由于禁牧导致圈养增多,减少了羊群间布病传播的机会,畜间布病疫情减轻。还发现羊是当地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当地居民畜牧养殖行为习惯和健康行为形成不是影响2010年人间布病疫情下降的因素。结论当地人间布病疫情下降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禁牧导致了羊存栏量减少,羊群布病疫情减轻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2021年陕西省陕南地区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暴发疫情的原因,为今后该地区布病疫情防控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2021年7月份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鹿池社区一起布病暴发疫情进行传染源追踪调查和传染途径分析。结果共发现5例确诊病例、6例隐性感染者和1例疑似病例,病例性别比为3∶1,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87~123 d,中位数为119 d,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12例病例血清抗体滴度从1∶50(++)到1∶1600(++)不等;病例感染途径与清理圈舍有关联(OR=6.4,95%CI:1.195~34.285);畜间检测结果显示53只羊和2只犬均为布病阳性。结论该起布病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是未及时清理羊只粪便、未定期对圈舍和生活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导致养殖户及其家人、雇工等相继感染布病,建议畜牧部门调整陕南地区人间布病重点地区的牲畜免疫政策,同时人畜间联合加强圈舍、生活居住等环境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养殖科学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探索高发聚集区域,为猩红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发病情况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利用趋势面分析猩红热的空间分布趋势,采用空间扫描分析猩红热的聚集区域。结果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发病呈缓慢的上升趋势(趋势χ2=195.285,P=0.000),共报告猩红热病例662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08/10万,97.95%的病例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高峰期集中在5—7月和10月—次年1月;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猩红热报告发病总体分布由北向南显著降低,由西向东显著降低;空间扫描结果显示,猩红热报告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聚集区域为西部和中部的部分县(区),2016年开始聚集区域由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结论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报告发病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应将聚集区作为重点防控地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发生的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离鉴定病原菌并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为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提供支持。方法 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血液进行血清学检测及病原学培养,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本起疫情传染源为流产羊只,传播途径为经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感染,2人感染发病。本次疫情分离得到2株羊种1型布鲁氏菌。MLST分型为ST8。MLVA分型为新型,该基因型在陕西省内首次发现。结论 散养户是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首次在陕西省内报道布鲁氏菌新的MLVA基因型,丰富了陕西省布鲁氏菌的基因库,为更好的防控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