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特征,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使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使用Arima模型对四川省未来3年的血防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结果 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52个区县达到血吸虫病除标准,2011—2019年四川省无新发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病例,目前四川省现存1 526例晚血病人,2016—2019年全省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2011—2019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存在钉螺面积扩散、疫情反复等潜在风险,控制钉螺扩散、晚血救助和预防控制新发病例仍是未来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江苏省溧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结果,为制定巩固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2015—2019年在溧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畜血吸虫感染、螺情和野粪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对溧阳市本地人群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检测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3%和0.79%,粪检阳性率为0%;流动人群IHA和DDI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和0.90%,粪检阳性率为0%;5年监测期间,仅2018年查到钉螺。该监测点2015—2019年均未捡获到野粪。结论 溧阳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极低流行状态,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尚未彻底消除。今后应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螺情监测,采取精准血防措施,早日彻底消除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长沙市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和变化趋势,评估当前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查找薄弱环节,为制定全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7—2016年螺情监测、人群监测、家畜监测、防治措施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对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7—2016年长沙市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存栏耕牛数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和存栏耕牛数分别较2007年相比下降93.07%、58.12%、43.70%,人群查病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未发现感染性家畜,累计药物灭螺6 113.07 hm2、环改灭螺2 519.44 hm2、累计消灭钉螺面积641.03 hm2结论 为实现2025年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长沙市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控策略,加大环改灭螺力度,强化巩固监测体系,继续做好重点人群查治病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东台市历史有螺环境分布现状,为消除达标阶段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市历史有螺环境进行现状调查,记录历史螺情信息和既往查灭螺情况。对所有已经核实登记的环境,进行现场螺情核实,记录环境演变情况。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Google Earth进行地标文件标注管理。结果 东台市历史有螺环境分布在14个镇场 224 村。现存历史有螺环境39 133个,历史有螺面积22 284.99 hm2,其中环境数和面积最大的均为头灶镇,数量12 297个,面积8 080.856 4 hm2,分别占全市总数的31.42%和 36.26%。环境演变以Ⅱ类、Ⅲ类为主,环境数、环境面积占总数的97.68%、61.38%,环境类型以沟渠、堰塘为主,环境数及面积分别占总数的88.59%,27.48%。发现历史有螺环境复现12处,面积2.4 hm2,为5~25年的历史有螺环境复现。其中沟渠11个和堰塘1个,不同环境类型钉螺复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4,P=0.192)。结论 东台市历史有螺环境面积较大、分布较广,且大多数仍以适合钉螺孳生的环境存在。血吸虫病消除地区仍需要加大进一步环境改造力度,彻底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同时螺情及病情监测仍应作为该地区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英德市1995~2004年血吸虫病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英德市消灭血吸虫病后的疫情动态.方法 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 1995~2004年共查钉螺地面积894 248m2,均未发现活钉螺.复查历史病人756人次;检查外来人口883人,阳性者9人(1.02%),调查7~14岁人群25 518人,皮试阳性者34人(0.13%);阳性者均粪检复查未发现血吸虫病人.检查耕牛3 408头次,未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的牛只.结论 英德市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仍须加强监测,特别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安徽省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变化,为制订符合当地实际的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芜湖市设立国家级和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每年对监测点内人畜病情、螺情及野粪污染情况开展监测,对逐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查82 932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2%~3.29%,本地居民血检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218.218,P<0.01);血检阳性者均接受了病原学检测,未发现阳性。2015—2019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9 534人次,各年血检阳性率为0.54%~4.86%,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94.286,P<0.01);所有血检阳性者均接受了病原学检测,仅2015年发现1例阳性。2015—2019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逐年查出的有螺面积为438.17~671.27 h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19.48%、活螺平均密度为0.72只/0.1 m2,压碎镜检法和LAMP法检测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5—2019年在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共捡获野粪907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结论 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呈现低度流行态势,但全市血吸虫病传播的流行因素依然存在。要继续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加强家畜传染源管控,提高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不断完善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和响应体系,推进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十三五”期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效果,为下一阶段调整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十三五”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方案》要求,结合《芜湖市“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对全市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的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及农业、林业、水利、卫生等部门血防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所有调查表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同时收集2016—2020年芜湖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表。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纵向比较5年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结果 到2020年底,芜湖市现有病人数432例,全部为临床诊断晚期病例,5年间无新发现粪检阳性病例报告。人群患病率、血检阳性率为0.027%、0.49%,分别较2016年下降了41.30%(χ2=74.001,P<0.01)和58.82%(χ2=618.351,P<0.01)。耕牛存栏数1 490头,较2016年下降了21.83%,5年间无粪检阳性病牛报告。现有钉螺面积4 320.51 hm2,较2016年(4 521.77 hm2)略有下降,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17.84%(χ2=620.392,P<0.0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48.67%,5年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十三五”末,全市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1个区新达血吸虫病消除,7个县(市、区)新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个县维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十三五”期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到“十三五”末全市范围内已基本阻断血吸虫病传播;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报告百色地区 1997年血吸虫病后期监测结果。在疫区、扩大区及非疫区采用机械抽样与环境抽查相结合的方法查螺 ,累计查螺面积 4133799平方米 ,居民血吸虫抗原皮试阳性率 4.6 8% (118/ 2 5 2 1) ,体检阳性率 0 .2 3 % (4/ 170 7) ,任何一项阳性者进行粪检 ,耕牛检查 6 2 2头 ,解剖野鼠 370只 ,监测结果 :螺情调查未发现活螺 ,粪检查不到病人和病牛 ,野鼠解剖也没有发现血吸虫成虫或虫卵 ,表明我地区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是巩固的  相似文献   

9.
徐红梅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1971-1972,1997
目的了解上海南汇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监测情况和疫情动态,为做好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进行螺情和病情的同步监测。结果1996—2005年10年中共查螺5921027万m^2,发现钉螺面积270m^2,捕捉活螺270只,经解剖没有发现阳性钉螺;检查外来流动人员129877人,阳性205人,阳性率为0.16%;检查外来定居外出(返沪)人员3257人,阳性率为0.18%.7—14岁学生调查14547人,皮试阳性92人,阳性率为0,63%,经环试追踪,没有发现阳性病人;调查耕乳牛38683头,没有发现血吸虫病牛;但通过被动监测,在2005年发现1例输入血吸虫病例。结论南汇区的血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血防成果得到了巩固,但需要加强输入钉螺和输入传染源的监测。才能防止血吸虫病的再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咸宁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与疫情,并评价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与效果。方法调查2005~2009年咸宁市血吸虫流行情况、综合防治措施及其投入情况,综合分析血吸虫防治成本效益。结果 (1)综合防治措施效果突出,流行县市的血吸虫病疫情、螺情和耕牛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基本达到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2)部分血防措施效果不明显,如两个县市在水利血防投入分别占总费用的39.24%、51.48%,但有螺面积仅下降了2.71%和7.53%。结论咸宁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具有积极的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及时调整防治费用的投入方向,加强水利血防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实施垸内钉螺孳生地综合治理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常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及消除血吸虫病的措施,评价实施效果,为制订下阶段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9—2018年常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及2004—2018年相关部门血防综合治理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评估防治措施效果。结果 1999—2018年,常州市累计查病474 978人次,人群血检总阳性率为0.25%(1 110/448 680),无粪检阳性者。1999—2018年,全市累计查出有螺面积153.98 hm2,解剖钉螺13 005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药物灭螺1 129.48 hm2,环改灭螺288.30 hm2。2004—2018年,全市共建造无害化厕所25.01万户,河流治理103.32 km 。2018年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9.73%,家畜圈养率达100%。1999—2018年累计1 000余万人次接受血防健康教育。结论 常州市已通过血吸虫病消除评估,但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仍然存在,今后应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不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南京市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钉螺分布特征和钉螺控制效果,为制定钉螺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8年南京市螺情与灭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南京市钉螺面积共计1 511.42 hm2,较2011年钉螺面积下降了37.47%,现有钉螺主要分布在江湖滩地区,占94.88%。在不同类型中江湖滩地区的钉螺分布在边角滩、矮圩内滩和江滩其他环境;内陆地区的钉螺则主要分布在通江河道;山丘地区的钉螺主要分布在溪沟和草滩及渗水滩。2011—2018年活螺密度维持在0.07~0.15只/0.11 m2水平,逐年的钉螺分布面积与有螺环境药物灭螺覆盖率间呈负相关关系(P=0.007)。2018年市级开展灭螺效果评估,结果为钉螺校正死亡率90.53%,活螺密度下降率93.75%。结论 药物灭螺仍是控制钉螺密度的有效手段,但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需强调药物精准灭螺与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好血吸虫病防制与长江保护的关系,提高成效,促进血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金湖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所涉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做好监测预警工作.方法 每年春季,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设框法对金宝航道及其一级支流、高邮湖区和新三河的部分滩地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在金宝航道退水闸段开展钉螺监测;采用淘洗法在金湖站对清污机打捞的漂浮物进行钉螺检测.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对金宝航道和高邮湖区域的流行村居民、渔船民和门诊病人进行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检测.同时开展钉螺控制、病人治疗及阳性者化疗、健康教育、粪便管理等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结果 2006-2015年累计调查河道面积443.84 hm2,结果未发现钉螺;调查湖滩面积2 568.19 hm2,结果新发现有螺条块2个,有螺面积20.23 hm2.在金宝航道退水闸段累计打捞漂浮物5 455 kg,投放稻草帘800块,在金湖站检测漂浮物750 kg,均未发现钉螺.完成血清学(DDIA)查病21 398人,阳性407人,阳性率1.90%;门诊人群血检阳性率高于疫区居民和渔船民,渔船民血检阳性率又高于疫区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检8 983人,发现血吸虫病人1例.累计环境改造面积31.24 hm2,药物喷洒灭螺36.75 hm2巩固性灭螺200.79 hm2.2014年起未再发现活钉螺.治疗病人1例,扩大化疗407例.疫区居民和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8.55%、行为正确率为98.02%;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8.95%、行为正确率为98.18%.修建无害化公厕9座.结论 金湖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未发现血吸虫病疫情和钉螺扩散现象,但在毗邻湖区新发现了钉螺和输入性病人,应加强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扬州市新砂滩利用农业生态综合开发消除血吸虫病效果,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走向血吸虫病消除阶段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2005—2016年新砂滩查灭螺、环境改造、查治病、健康行为调查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砂滩有螺面积年平均值从农业生态综合开发前(2005—2010年)194.86万㎡ (1 169.18/6)下降到开发后(2011—2016年)12.13万㎡(72.75/6);血检阳性率从开发前9.28%下降到开发后1.05%,粪检阳性率从2.28%下降到0%;2017年4月调查新砂滩无害化卫生公厕经常使用率为88.1%;开发后每年共产生经济效益约为300万元。结论 新砂滩以农业生态综合开发的治理方式,进一步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巩固了血防成果,提高了人群健康意识,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常州市2008~2012年螺情变化情况,为控制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常州市2008~2012年的螺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州市2008—2012年累计有螺面积43.99万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94万m2,占15.78%。全市共查到有螺环境58个,其中江滩、湖滩、内陆、山丘类型的有螺面积分别为13.60万m2,7.30万m2,2.70万m2,20.39万一,所占比例分别为30.92%,16.59%,6.14%,46.35%。复现有螺环境的原因主要是灭螺效果差和外来输人。5年累计药物灭螺面积155.09万m2,累计历史有螺环境改造面积87.40万m2。结论常州市近5年螺情有波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仍需加强螺情监测。  相似文献   

16.
三峡建坝后因水位泥沙的变化将导致坝下河道河势改变,从而影响长江中游江滩钉螺的消长,通过回顾性调查及现场观测,对监利县在建坝后的河道变化及钉螺消长作出前瞻性预测,结果证明地处下荆江的监利县在建坝20年内,河道以淤积为主,河床将淤高0.26m,河道则淤窄67m,从而使江滩面积较建坝前增加9.04km2,这有可能成为新的钉螺孳生地,为此提出以截弯取直的水利工程和大坝的适时调度,以及江滩综合治理等防治对策,以防止因建坝带来血吸虫病扩散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