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以明确该类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提供相关循证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 2019年4月,在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公开发表的研究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AR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原始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9篇临床研究,包含1 3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AR的有效率很高[RD=0.89, 95%CI (0.82, 0.95),P<0.001],术后鼻通气阻力减小[MD=0.33, 95%CI (0.03,0.62),P=0.03],鼻塞症状评分降低[MD=3.30, 95%CI (0.60,6.00),P=0.02],喷嚏症状评分减小[MD=3.21, 95%CI (1.80,4.62),P<0.001],流涕症状评分减小[MD=3.33, 95%CI (0.66,6.00),P=0.01],并发症发生率很低[RD=0.04, 95%CI (0.01, 0.08), P=0.03],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AR有效率约为89%,术后鼻通气阻力和鼻塞、打喷嚏、流涕等症状明显减轻,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4%,因此该术式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AR患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鼻科学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远期临床疗效目的:评估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9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被分为3组,分别进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A组,7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作为一种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避免了切除翼管神经主干,保留了支配泪腺分泌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及支配上腭部黏膜感觉的腭大神经,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可减少眼干、上腭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目前有学者主张鼻内镜下切断鼻后神经取代翼管神经主干来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AR)和顽固性血管运动性鼻炎(VMR)。现就近年来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的相关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检索并选取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纳入试验的质量用Jadad计分表评价,对纳入试验的疗效作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病例对照研究,累计样本量为696例,其中治疗组461例,对照组2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射频消融治疗组在显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RR=2.95,95%CI(1.94,4.48),P=0.07];在总有效率方面也优于对照组[RR=1.33,95%CI(1.20,1.46),P=0.69]。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但需设计更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持续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就诊的伴中重度持续性AR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治疗组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期翼管神经切断术被国内外广泛用于治疗顽固性血管运动性鼻炎以及难治性变应性鼻炎,但是因为其严重的并发症而逐渐被弃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鼻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疗法的兴起,使得内科治疗成为主流,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内科治疗逐渐显示出局限性,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因其优越性被越来越多实践于临床,并发展出诸多不同术式,现就近年来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相关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9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被分为3组,分别进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A组,7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和(或)鼻中隔矫正术(B组,39例)和保守治疗(C组,81例,对照组).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hinoconju...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伴有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伴有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取常规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选择保守治疗。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手术基础上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包括鼻后神经切断术和翼管神经咽支的切断。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Mackay鼻窦CT扫描病变范围评分来对术后随访资料收集分析评估,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随访情况做自身对比,记录治疗前,手术后6个月、1年、2年的数据。 结果 随访2年,对研究终止时随访成功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6例病例进行分析,观察组56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病例治疗前VAS评分为(7.6±2.2)分,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为(2.3±1.2)分,治疗后1年VAS评分为(2.6±1.7)分,治疗后2年VAS评分为(2.8±1.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伴有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总的有效率94.6%(53/5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并发症的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未发生泪液分泌障碍、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后2年观察组的疗效评估结果与手术前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疗效与过敏的严重程度并无明确相关性(P>0.05)。 结论 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是治疗伴有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提高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鼻内镜直视下采用等离子体数字热能系统(DNR)切断翼管神经、筛前神经鼻内支及烧灼下鼻甲黏膜,治疗变应性鼻炎62例。结果 随访6~20个月,显效4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I.9%(57/6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鼻内镜直视下采用DNR系统切断翼管神经、筛前神经及烧灼下鼻甲黏膜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治疗部位准确、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安全可靠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本病已延用多年,因翼管神经还支配泪腺和舌部味觉,切断该神经后会出现眼干、味觉减退等并发症.同时术野狭小,手术难度也较大.我们从1994年尝试在鼻内镜下行筛前神经切断术,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术式简单,不易出现并发症.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揿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揿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1日。由两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数据提取、偏倚风险评估及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9项临床试验,包括2 342例患者。与单纯阳性对照相比,揿针联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4,95%CI(1.16,1.33),P<0.001]、降低症状及体征量化评分[MD=-0.67,95%CI(-1.12,-0.22),P=0.003]、使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下降[MD=-0.62,95%CI(-0.97,-0.28),P<0.001]、减少复发人数[RR=0.58,95%CI(0.41,0.82),P=0.002]、降低鼻阻力[MD=-0.13,95%CI(-0.21,-0.05),P=0.001]、使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评分下降[MD=-4.17,95%CI(-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行鼻后神经切断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合并下鼻甲肥大患者80例,其中46例同时合并有鼻中隔偏曲,所有患者应用等离子射频行鼻后神经切断术,同时行下鼻甲成形术;对46例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观察手术前后变应性鼻炎症状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3月门诊就诊的难治性变应性鼻炎(AR)及血管运动性鼻炎(VMR)并同意行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鼻内镜下双侧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分别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时鼻眼部、哮喘症状评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评分、用药评分的变化,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结束时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35例,术后 1、3、6、12个月时鼻部、眼部症状总评分、哮喘总评分、症状总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用药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例患者术后出现单侧鼻腔出血,另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头痛,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眼干、眼异物感、上腭麻木感、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可以有效改善顽固性鼻黏膜高分泌及高敏感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避免了翼管神经切断术后干眼的缺点,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皮下免疫(SCIT)与舌下免疫(SLIT)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依从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SCIT与SLIT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参照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文献评价项目(Oxford CASP,2004)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筛选和资料提取后,应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中文6篇,英文5篇),包括712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鼻部症状评分方面,SCIT组与SLI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5;95%CI:-0.27~0.38)。在依从性方面,两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1,95%CI:0.98~1.26)。在安全性方面,SCIT与SLIT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荟萃分析中发现,SCI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SLIT组(RR=1.89,95%CI:1.00~3.60)。结论SCIT与SLIT均是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的方法,但SCI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SLIT组。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一些临床医师一直在尝试外科干预作为补充手段来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纠正鼻腔异常的结构,包括鼻中隔矫正术、各种下鼻甲减容手术等;另一方面是降低鼻腔黏膜对各种异常刺激的敏感性,最主要的是神经阻断手术,包括岩翼管神经切断术及鼻后神经切断术等。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临床指南以及我们的实践经验,对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一些外科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与鼻中隔成形+双侧下鼻甲成形术的比较,评估导航引导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 将40例中重度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A组)行单侧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对照组(B组)行鼻中隔成形+双侧下鼻甲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经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RQLQ)、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成人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通过对16例病例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经统计学分析,术前RQLQ的平均得分为2.23±0.48,VAS的平均得分7.33±1.15;术后6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0.79±0.43,VAS的平均得分为2.51±1.60;术后12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0.95±0.47),VAS的平均得分为2.62±1.72;术后24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1.35±0.50,VAS的平均得分为2.79±1.73,均低于术前平均得分。AQLQ平均得分术后6个月(4.01±0.60)、12个月(3.85±0.68)及24个月(3.66±0.75)均高于术前(2.91±0.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QLQ、VAS及AQLQ的P值均〈0.01)。结论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能有效提高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变席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方法。方法:对145例变应性鼻炎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对治疗组85例采用在鼻内镜下Nd:YAG激光翼管神经凝固术治疗;对照组6O例采用微波治疗。结果: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组有效率98.0%,与对照组(66.7%)比较P<0.01。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组有效率94.3%,与对照组(70.0%)比较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5%(82/85)。结论:鼻内镜下Nd:YAG激光翼管神经凝固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治疗部位基本准确,创伤小,安全等优点,无鼻出血、眼干、上腭麻木、鼻孔撕裂及牙疼头疼等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鼻腔神经血管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神经血管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 crhinitis,AR)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行蝶腭神经及其分支和筛前神经黏膜下切断术以及下鼻甲黏膜下血管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65例,术后随访2年。结果术后6月有效率95.38%,术后1年有效率90.77%,术后2年有效率86.1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神经血管切断术治疗AR,治疗部位准确、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Nd:YAG激光凝固翼管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副交感神经活动性增高,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一种重要环节,翼管神经是鼻腔主要副交感神经支配鼻腔及鼻窦黏膜区域3/4的血管舒缩和腺体分泌[1],1998年~2002年11月我科应用Nd:YAG激光在鼻内镜下凝固翼管神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0例,经随访1年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