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与鼻中隔成形+双侧下鼻甲成形术的比较,评估导航引导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 将40例中重度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A组)行单侧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对照组(B组)行鼻中隔成形+双侧下鼻甲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持续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就诊的伴中重度持续性AR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治疗组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以明确该类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提供相关循证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 2019年4月,在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公开发表的研究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AR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原始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9篇临床研究,包含1 3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AR的有效率很高[RD=0.89, 95%CI (0.82, 0.95),P<0.001],术后鼻通气阻力减小[MD=0.33, 95%CI (0.03,0.62),P=0.03],鼻塞症状评分降低[MD=3.30, 95%CI (0.60,6.00),P=0.02],喷嚏症状评分减小[MD=3.21, 95%CI (1.80,4.62),P<0.001],流涕症状评分减小[MD=3.33, 95%CI (0.66,6.00),P=0.01],并发症发生率很低[RD=0.04, 95%CI (0.01, 0.08), P=0.03],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AR有效率约为89%,术后鼻通气阻力和鼻塞、打喷嚏、流涕等症状明显减轻,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4%,因此该术式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AR患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期翼管神经切断术被国内外广泛用于治疗顽固性血管运动性鼻炎以及难治性变应性鼻炎,但是因为其严重的并发症而逐渐被弃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鼻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疗法的兴起,使得内科治疗成为主流,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内科治疗逐渐显示出局限性,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因其优越性被越来越多实践于临床,并发展出诸多不同术式,现就近年来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相关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经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RQLQ)、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成人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通过对16例病例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经统计学分析,术前RQLQ的平均得分为2.23±0.48,VAS的平均得分7.33±1.15;术后6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0.79±0.43,VAS的平均得分为2.51±1.60;术后12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0.95±0.47),VAS的平均得分为2.62±1.72;术后24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1.35±0.50,VAS的平均得分为2.79±1.73,均低于术前平均得分。AQLQ平均得分术后6个月(4.01±0.60)、12个月(3.85±0.68)及24个月(3.66±0.75)均高于术前(2.91±0.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QLQ、VAS及AQLQ的P值均〈0.01)。结论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能有效提高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变席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下微波阻断翼管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时阻断翼管、筛前神经及下鼻甲下缘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鼻内窥镜引导下微波天线分别插入中鼻道后端、鼻顶部鼻骨沟内50mA 3S2次,40mA 2s下鼻甲前端下缘条状凝固。结果:治疗1316例,显效1028例,1年后症状完全控制71.6%。结论:微波同时阻断翼管、筛前神经及下鼻前端下缘是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中-重度AR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鼻内镜下行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并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与否、有无尘螨及花粉过敏、有无鼻息肉及哮喘、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VAS)。评估术后1年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30例AR患者有效率为75.38%(98/130),无效率为24.61%(32/1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鼻息肉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AR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好,合并鼻息肉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行鼻后神经切断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合并下鼻甲肥大患者80例,其中46例同时合并有鼻中隔偏曲,所有患者应用等离子射频行鼻后神经切断术,同时行下鼻甲成形术;对46例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观察手术前后变应性鼻炎症状改...  相似文献   

9.
翼管神经切断术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就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理论基础,手术方法,儿及并发症的献资料进行综述,介绍了翼管的应用解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变应性鼻炎(AR)合并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整理26例AR合并哮喘且均经鼻内镜下行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以及哮喘控制量表(ACT)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年以上,采用SPSS 21.0统计学分析,VAS评分和RQLQ平均得分术后6个月(10.00±4.22、32.58±15.31)、1年(8.35±6.88、28.62±12.06)、3年(7.46±4.22、28.69±5.66)均显著低于术前(24.34±8.66、59.81±21.20);ACT评分术后6个月(22.65±1.52)、1年(22.27±2.27)及3年(22.85±2.38)均高于术前(20.92±2.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AR合并哮喘患者疗效显著且持久,哮喘临床控制水平、用药量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9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被分为3组,分别进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A组,7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和(或)鼻中隔矫正术(B组,39例)和保守治疗(C组,81例,对照组).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hinoconju...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伴有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伴有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取常规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选择保守治疗。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手术基础上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包括鼻后神经切断术和翼管神经咽支的切断。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Mackay鼻窦CT扫描病变范围评分来对术后随访资料收集分析评估,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随访情况做自身对比,记录治疗前,手术后6个月、1年、2年的数据。 结果 随访2年,对研究终止时随访成功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6例病例进行分析,观察组56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病例治疗前VAS评分为(7.6±2.2)分,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为(2.3±1.2)分,治疗后1年VAS评分为(2.6±1.7)分,治疗后2年VAS评分为(2.8±1.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伴有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总的有效率94.6%(53/5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并发症的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未发生泪液分泌障碍、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后2年观察组的疗效评估结果与手术前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疗效与过敏的严重程度并无明确相关性(P>0.05)。 结论 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是治疗伴有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本病已延用多年,因翼管神经还支配泪腺和舌部味觉,切断该神经后会出现眼干、味觉减退等并发症.同时术野狭小,手术难度也较大.我们从1994年尝试在鼻内镜下行筛前神经切断术,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术式简单,不易出现并发症.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型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血管运动型鼻炎患者实施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表(RQLQ)评价术前及术后2年的生活质量。结果按症状积分评价疗效,术后2年的显效37例(82.2%),有效4例(8.9%),无效4例(8.9%)。生活质量表评价显示,术后鼻眼和非鼻眼症状、日常生活及睡眠质量、情感状态都显著改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显著增强。鼻眼症状中改善最显著的是喷嚏和清涕。术后量表总评分下降超过50%的39例(86.7%),总评分下降未超过20%的3例(6.7%)。结论使用鼻炎症状积分或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表对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显示该手术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常年性鼻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6.
翼管神经阻断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下热凝翼管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下利用微波热凝翼管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116例.结果83例随访1年,总有效率92.5%(1月),84.3%(6月),81.9%(1年).结论本疗法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安全,疗效高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以鼻痒、喷嚏、流水滋和鼻塞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率为15%~3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基发病原因主要是变应原所致的I型变态反应,但同时与副交感神经亢进有关,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remmial allergic rhin-nitis, PAR)效果不理想,2003年始我们开展了在鼻内窥镜下应用自制穿刺针行翼管神经电凝术治疗PAR,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总结经蝶窦黏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018年10月~2019年7月间采用经蝶窦黏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鼻窦CT及变应原检查,明确相关并发疾病及鼻黏膜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鼻腔神经切断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科在鼻内窥镜下行选择性鼻中隔筛前神经及鼻跨神经纤维切断,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5例,经过6~21个月随访,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5例,男对例,女14例;年龄19~55(平均31.7)岁。均有常年发作性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多于晨起,温度、气压变化,异味刺激时发病,无家族史。病史1~10年,均经过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肥大细胞膜稳定利、激光、高频电等治疗,疗效不明显,抗原皮试及特异性抗原鼻激发试验阳性。1.2治疗方法患者取手卧位。以1%地卡因10ml+0.1‰肾上腺素1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