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泸州市急性农药中毒的情况,为采取有效的中毒防控措施,减少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2008—2018年泸州市农药中毒病例报告卡相关数据,纳入生产性中毒(生产性自用、生产性受雇)和非生产性中毒(非生产性自服、非生产性误服引起的中毒)病例,对病例的中毒原因、中毒病例的特点、中毒时间和地区、农药的品种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8年泸州市共报告农药中毒1 017例,其中生产性中毒占6.78%,非生产性中毒占93.22%,自服659例,是误服289例的2.28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P < 0.05)。农药中毒死亡50例,病死率为4.92%,其中非生产性中毒病死率(5.17%)是生产性中毒病死率(1.45%)的3.5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占51.4%,女性占48.6%,但男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数远多于女性。各年龄组中,60岁以上的老年病例最多,占32.35%,且病死率最高(7.29%)。948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中,自服死亡46例,病死率6.98%,误服死亡3例,病死率1.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产性中毒多发生在7—9月,非生产性中毒多在1—3月。报告中毒病例数居前三的为泸县、古蔺县、合江县。杀虫剂中毒病例最多,占65.68%。
  结论  泸州市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应重点关爱留守老人,对有自杀倾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农药使用、储存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及特征。
  方法  收集整理2000-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资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
  结果  宝山区2000-2021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63起, 急性职业中毒病例171例, 死亡36例(病死率21.05%), 事件发生的起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事件涉及14种行业, 7类26种化学物质, 其中发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起, 占17.46%),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10起, 占15.87%),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7起, 占11.11%); 导致急性中毒死亡人数居前三的化学物质依次为氨(18例, 占50.00%)、硫化氢(6例, 占16.67%)、一氧化碳(3例, 占8.33%)。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未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设备为引起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病例病死率(36.96%), 明显高于非有限空间作业(15.20%)(P < 0.05)。
  结论  近年来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情况有所好转, 但仍存在中毒风险, 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为该区预防急性职业中毒的重点。相关部门应继续做好急性职业中毒预防工作, 应重点监管用人单位个人防护设备的配备和佩戴情况, 重视有限空间的职业中毒风险, 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宝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04-2018年期间宝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04-2018年宝山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9起,发病1 009人,死亡42人;除2013年外,事件报告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传染病事件在事件类型中最多(32起,占40.51%),报告病例数最多(632例,占62.64%),波及人数也最多(19 972人);发生时间呈现2个高峰,分别为3、4月份和11、12月份。不同事件的发生月份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工厂企业是事件主要发生地(33起,占41.77%)。死亡人数最多的是急性职业中毒(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3.81%)。
结论 冬春季为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期,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突发事件为主,工厂企业的职业中毒是主要致死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发生情况,分析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增强突发中毒事件防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湖北省2005-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资料,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湖北省2005-2015年共报告突发中毒事件142起,中毒病例3 432人,死亡115人,病死率3.35%.根据事件分类,食物中毒117起,急性职业中毒10起,其他中毒15起;根据事件分级,较大事件63起,一般事件40起,未分级事件39起;家庭是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十堰和恩施地区突发中毒事件占比最高,分别为23.94%和15.49%;毒蕈中毒事件死亡人数最多,沙门氏菌中毒事件发病人数最多;按规定时限报告的事件占所有突发中毒事件的33.10%.结论 毒蕈中毒是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防控重点,应加强源头预防;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报告率偏低,需规范信息报告工作,完善部门间信息互通机制,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上海市普陀区急性酒精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酒精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间普陀区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收治的1 059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从该医院收治的患者分析,普陀区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P < 0.01),患者以男性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1.4%),年龄集中在20~39岁(占病例总数的66.4%),中毒病例以工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34.8%;女性及学生群体例数呈增长趋势,且女性患者年龄较男性低(P < 0.01)。夏秋季患者占比较多。治愈组的毒物暴露时间中位数为3.0(2.0~4.0)h,高于留观组的2.3(1.0~3.0)h(P < 0.01)。
  结论  普陀区的酒精中毒现象有加重趋势。对青少年和成年人全面开展酗酒或酒精中毒危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上海虹口区某医院近年中毒病例情况,探讨中毒病例的特征,为今后预防中毒的发生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上海市虹口区某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急诊收治的629例中毒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病例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中毒患者的流行特征。
  结果  中毒患者以男性为主(占68.04%),中毒年龄以15~64岁为主(占91.5%),中毒原因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酒精中毒525例(占83.47%)、药物不良反应80例(占12.72%)、自杀12例(占1.91%)。男性酒精中毒占比高于女性,女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占比高于男性(P < 0.01)。毒物种类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酒精527例(占83.78%)、药物83例(占13.20%)、农药12例(占1.91%)。各年龄组的滥用酒精、药物不良反应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滥用酒精构成比15~39岁组>40~64岁组>65岁以上组(P < 0.05);65岁以上组药物不良反应构成比高于15~39岁、40~64岁组(P < 0.01)。
  结论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毒原因及毒物种类不同,开展健康教育时需重点关注男性和青壮年的滥用酒精以及女性的自杀、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生活中毒发生情况及特征,构建松江区生活中毒谱,为制定生活中毒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7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 351例中毒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1 351例中毒病例中男性占56.2%,女性占43.8%;中毒病例的年龄集中在21 ~ 40岁(共568例,占42.0%);中毒好发职业是离退休230例(占17.0%),技术工人212例(占15.7%)、商业或服务业职员205例(占15.2%);三大中毒原因是环境暴露、滥用酒精、自杀;50.4%(681例)的中毒发生在7 ~ 10月;中毒患者中共有1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致死率1.0%。
  结论  松江区应根据中毒谱,在高危时节,针对高危人群加强相关危害毒物的宣传教育,切实保护和促进当地居民的健康。应充分发挥中毒病例监测在掌握当地中毒谱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中毒预防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上海市严重精神障碍应急事件特征,为严重精神障碍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梳理上海市2012—2018年10 620起经应急处置的严重精神障碍应急事件,分析不同患者、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应急事件的分布特征。
  结果  2012—2018年上海市严重精神障碍应急事件共10 620起。其中男性5 745起(占54.09%),女性4 875起(占45.91%);年龄为16 ~ 98岁,平均年龄(52.38 ± 13.08)岁;贫困人员占3 243起(30.54%),非贫困占7 377起(69.46%)。10 620起突发事件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引起为主(8 315起,占78.30%),36 ~ 59岁患者最多(6 368起,占59.96%)。应急事件以病情复发或先兆(4 304起,占40.53%)、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安全的行为或风险居多(3 899起,占36.71%)。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安全的行为或风险方面,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纪轻的患者比例高于年长患者,偏执型精神病、未确诊患者比例高于其他患者。发生2次及以上应急事件的患者占人数的26.54%,应急事件则占总数的49.23%。对患者的处置措施主要以紧急住院和现场处置为主,处置性质主要以保护性治疗为主,处置效果以“有效”为主。徐汇区严重精神障碍应急事件发生率最高,金山区最低。应急处置突发事件总量从2012—2015年呈逐渐增加趋势,其后基本维持在较高的数量。
  结论  上海市目前对严重精神障碍的应急处置流程发挥了稳定且重要的作用;预防病情复发和危害公共安全是严重精神障碍应急事件防控的重点内容,应加强早期监测、识别、预警报告及其干预;精神卫生防治人员应重点关注既往发生过应急处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综合管理和协同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群体突发过敏性哮喘事件的调查,探索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科学处置此类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2019年9月宁夏各医院就诊的2 709例哮喘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印迹法检测和气象学资料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 709例患者中,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占67.1%),男女比例为2.06∶1。就诊患者发病初期均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鼻痒;大部分有流泪现象,继而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和哮喘,个别患者症状严重,出现发绀和意识模糊。过敏性鼻炎病例数与哮喘样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s=0.63,P < 0.05)。病例组蒿草过敏原阳性占比高于无哮喘症状患者(P < 0.01)。2 655名患者(占98.01%)表示自己的哮喘症状与近几天的天气有关,风起时出现哮喘症状,风停时症状减缓。
  结论  综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描述和气象学分析,判定该起事件是由天气的骤变,气流变化致空气传递矮豚草、蒿草或小麦等植物花粉引起的过敏性哮喘事件。为避免此类事件继续发生,应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异常环境下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根因分析法在急诊急救护理中对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某医院急诊科急诊急救护理人员50名,按实施根因分析法的时间(实施前的2017年1月-12月,实施后的2018年1月-12月),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急诊急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根因分析法实施后,50名研究对象护理质量评分(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7年1-12月间医院急诊急救护理人员共计上报40次Ⅰ级和Ⅱ级不良事件,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8.73%;实施根因分析并做改善措施后,2018年1月-12月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2次,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1.65%;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根因分析法用于急诊急救护理中或可提升急诊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