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FI)在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彩色多普勒图像。结果:26例患儿中,肿瘤原发于肾上腺20例(左12,右8),来源于椎旁交感神经节6例,肿瘤超越腹正中线者8例,肿瘤包绕大血管、周围脏器和血管推挤受压6例,侵犯肾脏2例,肝转移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9例。21例术前做出正确诊断,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80.8%,术后证实的23例肿瘤内钙化中,超声检出20例,检出率87.0%。20例行1-4次随访复查。结论:超声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 CT 检查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 CT 表现特征。结果:23例神经母细胞瘤中来源于肾上腺13例,腹膜后7例,纵隔3例;15例肿瘤形态不规整,5例肿瘤呈椭圆形或类圆形,3例呈分叶状;肿瘤内部多呈混杂密度,20例瘤体内伴多发钙化灶,15例内伴囊性坏死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后,17例瘤体呈明显强化,4例呈轻中度强化,2例未见明显强化;11例瘤体包绕大血管;CT 正确诊断20例,诊断准确率为87.0%。结论:CT 检查是诊断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及治疗后随访观察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T增强检查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2个月到7岁,平均3.15岁。分为术前组(10例)和术后组(34例)。所有患者化疗前后均行增强CT检查,对比分析化疗前后的CT图像。结果:CT增强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原发肿瘤的体积及肿块内钙化的变化,了解肿瘤推挤临近器官或包绕大血管的情况;帮助判断原发肿瘤部位有无复发、残留;明确有无远处转移及其变化。结论:无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化疗,CT增强扫描均是帮助评价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对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26例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不规则肿块,肾脏呈受压改变;肾母细胞瘤为肾内肿块,表面相对较光整,增强扫描后残存肾组织具有的"边缘征"较具特征性。结论 CT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术前定性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常见恶性肿瘤 ,确诊时多数病情较晚 ,一期手术肿瘤完全切除率不高。有的病例虽经术前化疗后延期手术 ,但因肿瘤包绕大血管或重要器官而难以切除 ,影响患儿远期疗效[1] 。我院用化疗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X 刀 )治疗 1例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病  例患儿男 ,患病时年龄 15个月。腹部肿块 ,发现 1周 ,MRI检查显示腹膜后巨大肿块伴右肾积水 ,1996年 6月剖腹探查。术中见肿块 15cm× 12cm× 10cm ,包绕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肠系膜下动静脉及右输尿管 ,无法切除 ,取组织活检后关腹。病理诊断 :…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CT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坤  齐永海  孙昊  金征宇 《癌症进展》2018,16(5):587-590
目的 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GN)的CT影像学特点,以加深对腹膜后GN的认识和了解.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腹膜后GN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腹部增强CT检查,研究腹膜后GN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增强后病灶的强化方式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15例腹膜后GN患者的平均病灶长径为(5.5±2.7)cm,边界多光整,多数呈楔形或锥形,较大病灶可见钻缝样生长,平扫多数呈较低密度,平均平扫CT值为(29.5±11.8)HU.15例腹膜后GN患者中,有钙化灶者3例(20.0%),无钙化灶者12例(80.0%).病灶多呈轻度均匀强化,15例腹膜后GN患者中,呈延时强化者8例(53.3%),静脉期出现峰值者3例(20.0%),动脉期出现峰值者2例(13.3%),各期强化均不明显者2例(13.3%).较大病灶可对周围结构产生推挤,病灶对相邻血管包绕或推挤的患者共有12例(80.0%),血管管径未见明显狭窄,管壁无毛糙受侵样改变.结论腹膜后GN的CT影像学特点为平扫密度较低且均匀,多无钙化,静脉期或延迟期强化较明显,周围血管受肿块包绕而未受肿块侵犯.结合腹膜后GN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钙化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对60例63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CT钙化特征进行分析,单个钙化的最大直径<4 mm者描述为斑点状,>4mm者描述为斑块状.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以眼压升高、白瞳征、眼底黄白色隆起性肿块和新生血管等为主要眼征.钙化率为93.6%,不规则斑块状钙化46眼,其中>4 mm、<10 mm的不规则斑块状钙化33眼;散在及孤立的小斑点状钙化13眼.结论CT提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钙化表现较为特征,对于非典型者,CT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监测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7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资料,分为手术组19例和非手术组8例,所有患儿于化疗前、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观察2-48个月,对比化疗前后的超声图像变化。结果:手术组19例患儿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瘤复发4例、手术后残留3例。定期化疗后4例(21.1%)病情好转,8例(42.1%)病情稳定,7例(36.8%)病情恶化;非手术组8例患儿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5例瘤体体积缩小,4例瘤体内钙化明显增多、密集分布,6例瘤体内血流减少,定期化疗后6例(75%)病情缓解,2例(25%)病情恶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无电离辐射、可重复检查等特点,能清晰对比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前后原发病灶、腹部器官转移及大血管等情况的变化,是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监测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探讨超声结合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进行超声及螺旋CT检查并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对影像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螺旋CT与超声比较,病理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螺旋CT与超声或者螺旋CT比较,病理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出29例结肠“假肾征”样肿块,2例索条状肿块,5例不规则形肿块,3例有不规则坏死液化,1例弧形强回声。肿块内有彩色血液。漏误诊9例。螺旋CT诊断出结肠软组织肿块(包括8例坏死,5例钙化)23例,肠壁增厚伴肠腔狭窄12例。漏误诊6例。术前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7例,与手术病理诊断(23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13例,与手术病理诊断(23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19例,与手术病理诊断(2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结合螺旋CT可提高结肠癌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少见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CT特征、临床表现、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以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治要点.结果:11例病例中,5例因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其余6例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9例病变体积较大,最大径约5~15cm,其余2例最大径约2~3cm.CT平扫肿瘤均呈囊实性,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其中2例可见多发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6例病变实性部分呈条絮状轻中度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及包膜轻度强化.病理证实11例病变均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经手术完整切除后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极少见,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CT平扫结合增强检查显示腹膜后巨大囊实性肿块与隐匿的临床表现不匹配时需考虑到良性神经鞘瘤的可能,在与腹膜后其他常见肿瘤仔细甄别后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小儿腹部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提高小儿腹腔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例腹腔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情况、生物学特性、临床、病理诊断及手术原则进行讨论。结果术前经B超、CT检查,2例分别诊断神经母细胞瘤和腹膜后肿瘤;1例考虑节细胞神经瘤。3例均手术切除肿瘤,2例为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1例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8年,患儿健康,无肿瘤复发。结论小儿腹部节细胞神经瘤临床少见,平均发病年龄6岁左右,除腹部包块外,一般情况良好。B超、CT可了解肿瘤的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对于诊断和指导手术有帮助。确诊有赖病理。完全切除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CT特征,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评估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密度及强化特点等。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者3例,仅行CT平扫者2例,仅行增强扫描者3例。结果:本组8例均为女性,年龄41~80岁不等,平均(56±12)岁,均为单发性胃神经鞘瘤,位于胃体、胃底者分别为3例、5例。肿瘤边界清晰,向腔内外双向生长者5例,腔内生长者2例,腔外生长者1例;病灶多呈类圆形或卵圆形,仅1例呈不规则浅分叶状;病灶大小不等,最大直径1.4~9.1 cm,平均值(4.94±2.32)cm;CT平扫病灶多表现为均匀等低密度,其中2例可见颗粒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多呈渐进性均匀强化,仅1例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结论:胃神经鞘瘤CT平扫常表现为胃黏膜下的类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呈渐近性强化,这些特征有助于该病的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 )是起源于交感神经嵴细胞的良性神经母细胞瘤。以后纵隔及腹膜后最常见,发生于肾上腺者少见。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adrenal ganglioneuroma,AGN)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偶发瘤,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多为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而发现,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术前诊断多依靠影像学检查。本文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肾上腺节细胞瘤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16例女性患者术前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了解肿块的形态、边界、包膜及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组织浸润、纵横比等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特点,将肿块分为良、恶性,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良性符合率92.1%,恶性符合率为95.2%.结论 根据乳腺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可提高术前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常见的实体肿瘤,有65~75%发生在肾上腺髓质或腹膜后。确定腹部神经母细胞瘤及其扩散范围,大多数采用CT 检查,很少采用超声检查。本文介绍超声检查神经母细胞瘤的图象、诊断标准和处理。材料和方法1975~1981年用超声检查了21例在C.S.Mott 儿童医院治疗的神经母细胞瘤病人。使用手臂或静止B超声仪(探头频率3.5~5.0MHz)和机械实时扇扫超声仪(探头频率3.5~5.0MHz),14例在治疗前检查,7例治疗后检查,诊断经肿瘤活检和骨髓穿刺检查证实。病人为1~5岁儿童,15例确诊时不满2岁,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CT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前纵隔9例,中纵隔1例,最大径为6.5~18.2 cm,平均12.3 cm,肿瘤均为软组织密度肿块,未检出囊腔及房性结构,亦未检出脂肪样密度、钙化或水样密度,肿瘤中心低密度9例,包绕大血管、心包7例,胸壁受累2例,纵隔或(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4例,肺部改变5例,双肺转移1例,胸腔积液4例,心包积液5例.结论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绝大多数位于前纵隔,体积较大,呈无钙化或脂肪的实性肿块,中心常呈低密度,部分侵犯周围结构,在CT上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超声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对患儿的超声表现进行归纳分析,探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基本特征。结果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多数集中在肾上腺区。50例患儿检出原发灶50处,其中38例位于肾上腺区,男23例,其中左侧10例,右侧13例;女15例,左侧9例,右侧6例。8例位于脊柱前方、胰周及大血管旁,其中男4例,女4例。2例位于骶前间隙,1例位于纵隔,1例位于右侧侧颈部。所有肿瘤位置较固定,不随呼吸、体位改变而移动。50例神经母细胞瘤直径为2. 0~21. 0cm,肿瘤最大直径为21. 0cm(上至剑突,下到盆腔),最小直径为2. 0cm;其中男性患儿的直径为2. 6~21. 0(12. 0±4. 1) cm;女性患儿直径为2. 0~19. 1(13. 2±4. 9) cm。男性患儿肿瘤平均体积为(123. 1±12. 1) cm3,女性患儿肿瘤平均体积为(132. 2±11. 9) cm3。肿瘤直径≥5. 0cm的有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肿瘤直径≥10. 0cm有12例,其中男6例,女6例,直径<5. 0cm的8例,男4例,女4例。48例患儿肿瘤内部呈现低回声区,男29例,女19例,2例呈现稍高回声区,男1例,女1例。34例肿瘤内部出现点片状或者斑片状高回声,男23例,女11例; 16例显示不规则无回声区,男7例,女9例。35例患儿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边缘为分叶状或者融合状。分叶状中,男14例,女16例,融合状中,男2例,女3例; 15例患儿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其中男14例,女1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0级6例;Ⅰ级16例;Ⅱ~Ⅲ级28例。CT检查示:神经母细胞瘤48例,肾母细胞瘤1例,畸胎瘤0例,肝母细胞瘤1例。所有肿瘤在手术后病理检查表明均为神经母细胞瘤。50例神经母细胞瘤累及周围脏器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受压变形、移位或受侵表现。15例右肾上腺区肿瘤明显压迫排挤右肾,其中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右肾积水,1例肿瘤包绕右肾动、静脉,5例肿瘤推挤肝脏。12例左肾区肿瘤明显压迫左肾,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左肾积水,4例肿瘤包饶左肾动静脉,1例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导致脾脏升高。3例肿瘤压迫双肾肾门,引起双肾积水。15例出现腹膜淋巴结肿大,1例出现右侧胸腔积液。结论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超声基本特征为:肿瘤多位于腹膜后和肾上腺区,以低回声为主,边界大多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钙化及液化并见,血流信号较丰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44例颈部神经鞘瘤均行手术切除.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结果]B超诊断符合率为72.7%(32/44).普通CT诊断符合率为81.9%(36/44),CTA诊断符合率为94.4% (17/18),诊断性穿刺活检阳性率为80.0%(12/15).44例术后随访3个月~9年,39例无复发,1例位于锁骨上三角的肿块3年后复发.1例术后出现霍纳综合征,3个月后消失,1例术后出现声嘶.[结论]颈部神经鞘瘤术前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摘除,术中尽可能保护神经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浅表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超声检查初步诊断为神经鞘瘤36例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超声肿块的检出率为1000%。36例患者中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24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67%(24/36)。瘤体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1例为多发病灶,其余均为单发;内部回声为低回声18例,囊实混合性回声6例;18例探测到鼠尾征;Adler分级法:0级4例,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3例。结论 超声诊断浅表神经鞘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操作简便,无创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影像学征象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提高对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44例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均位于从膈肌下至盆腔腹膜后间隙内。其中,良性36例,恶性8例;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瘤9例,节细胞神经瘤17例,副神经节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4例;肿瘤生长在肝肾隐窝、脾肾隐窝及双侧肾上极区17例,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间或旁4例,肾前间隙及肾内缘12例,双侧腰大肌前缘及前外侧7例,骶骨前缘及盆腔内2例,其它部位2例;肿瘤外形呈圆形或类圆形30例,不规则形14例。结论: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征象有其一定的特征性,通过对病理类型与肿瘤CT征象的关系分析,能提高CT检查对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并在临床有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