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统计分析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急性复杂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寻求术前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所有患者术前都测体温、作腹盆腔彩超检查,然后做阑尾切除术,术后行病理检查确诊,比较观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急性复杂型阑尾炎患者体温〉39℃的发生率、腹肌紧张发生率、阑尾粪石嵌顿发生率、阑尾周围积液发生率和游离腹盆腔积液发生率。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有92例,占24.3%,急性复杂型阑尾炎有287例,占75.7%,急性复杂型阑尾炎的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组体温〉39℃的发生率、腹肌紧张发生率、阑尾粪石嵌顿发生率、阑尾周围积液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急性复杂型阑尾组(P〈0.05);两组的游离腹盆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出现〉39℃的发热和腹肌紧张,发现阑尾粪石嵌顿和(或)阑尾周围积液,那诊断急性复杂型阑尾炎的可能性大,出现游离腹盆腔积液不是鉴别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急性复杂型阑尾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阑尾切除术残端行传统处理与结扎后电灼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急性阑尾炎患者11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灼组和传统处理组各5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感染率、肠粘连发生率、肠瘘(粪瘘)发生率。结果电灼组阑尾残端处理时间(2.5±0.5) min,较传统处理组的(10.4±3.1)min明显缩短(t=18.85,P<0.01);两组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感染率、肠粘连发生率及肠瘘(粪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阑尾切除结扎后电灼处理阑尾残端安全、可靠,且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与正常阑尾的CT影像特点及其临床诊断分析。方法 回归性分析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将同期90例正常阑尾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腹部CT检查,对比两组的阑尾影像学基本特点、阑尾周围影像学特征,将观察组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统计病灶位置、CT分型及与临床病理分型的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阑尾层数、阑尾直径、管壁厚度均大于对照组,粪石、阑尾肿胀/增粗、管壁水肿/增厚等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阑尾周围脂肪条带、周围炎性渗出、周围脓肿形成、周围淋巴结肿大等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回肠前位、回肠后位、盲肠后位、盲肠下位、盲肠外侧位、盆位等与病理结果基本一致;阑尾结构完整可辨型、阑尾结构难辨型、阑尾结构不清型、团块型的CT与病理符合率均较高;CT对急性阑尾炎漏诊1例(1.11%)、误诊1例(1.11%)。结论 急性阑尾炎CT影像特点与正常阑尾存在显著差异,急性阑尾炎呈增大、肿胀状,周围伴有渗出或脓肿,对病灶位置、分型等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素波 《云南医药》2011,(1):101-103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的常见病之一,正常阑尾超声检查不易显示,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对诊断急性阑尾炎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阑尾腔内粪石阻塞合并阑尾肿大时,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0年4月阑尾腔内粪石合并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的28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小平 《安徽医药》2014,18(1):100-102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分析该院在2010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1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他们分别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组,n=80)或开腹阑尾切除术(开腹组,n=80)治疗.结果 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疼痛持续时间、镇痛剂使用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率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 〈 0.05),但是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以作为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临床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螺旋CT表现对照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阑尾增粗60例,阑尾粪石33例,阑尾周围脓肿25例,阑尾穿孔伴积液10例,阑尾周围炎性渗出75例。结论螺旋CT能显示急性阑尾炎本身及周围组织改变,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临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 45例,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 82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结果 手术操作时间:LA组及OA组的分别为(35.5±2.8)min及(38.1±3.4)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3.1±1.5)d及(7.2±2.5)d;术后并发症:LA组及OA组的分别为0.04%和0.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如病例选择得当,比传统阑尾切除术在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征象,提高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方法对两医院收治的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93.1%)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阑尾周围炎症48例(82.8%),阑尾增粗47例(81.0%),右侧腰大肌和/或右侧髂肌前缘模糊24例(41.4%),阑尾粪石22例(37.9%),盲肠末端肠壁增厚19例(32.8%),阑尾腔内积液18例(31.0%),盆腔积液10例(17.2%),局部淋巴结肿大9例(15.5%),蜂窝织炎8例(13.8%),阑尾周围脓肿7例(12.1%)。结论急性阑尾炎可出现多种CT表现,熟悉这些表现有助于提高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奉孝荣  何志清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880-1880
1.1 一般资料:回顾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诊治的阑尾炎736例,送检标本病理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39例(伴粪石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7例),慢性阑尾炎211例(伴粪石的慢性阑尾炎77例),坏疽性阑尾炎66例,病毒性阑尾炎2例,阑尾粘液囊肿1例,高分化腺癌1例,正常阑尾16例(男性4例,女性12例,其中妇科疾病10例,未找到原因6例)。  相似文献   

10.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诊断可以根据病人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病史。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存在治疗时间长且易复发的缺点,而手术治疗则存在手术并发症多的缺点,故目前阑尾周围脓肿的适宜治疗方法存在争议。本文将对阑尾周围脓肿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急性阑尾炎的CT资料并与病理对照。结果30例急性阑尾炎中,单纯性阑尾炎2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例,阑尾脓肿4例。主要CT表现:20例单纯性阑尾炎CT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CT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阑尾周围炎性改变;4例阑尾脓肿CT表现为回盲区软组织包块,其内密度不均,右髂窝及盆腔积液,其中2例并发小肠梗阻;30例中7例可见阑尾粪石。结论CT是显示急性阑尾炎较好的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岳莉  苏畅  吴迪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435-436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意义。方法对88例因血象高腹痛,申请探查阑尾区的患儿腹部进行彩色超声的检查。结果患儿阑尾区异常回声64例,其中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其余患儿经抗炎治疗后,复查超声阑尾区异常回声也逐步缩小、消失。结论超声检测小儿急性阑尾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儿急性阑尾炎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儿197例,平均年龄(4.9±2.9)岁。按阑尾标本病理结果分为坏疽性阑尾炎组及化脓性阑尾炎组,术中采集腹腔内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2组不同病理类型间细菌检出种类及检出率有无差别。结果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中51.3%为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除美罗培南外耐药性明显增加。不同病理类型间细菌检出种类及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杆菌仍是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对临床常用抗菌素有明显的耐药性,腹腔内脓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抗菌素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中心静脉置入设备(CVAD)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的疗效。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合并CVAD相关性UEDVT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42例和利伐沙班组42例。2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比较随访90 d内2组导管功能失用率、静脉血栓复发率、D-二聚体水平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随访期间2组导管功能失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 vs. 4.8%,χ2=0.623,P>0.05);Kaplan-Meier分析提示2组间累积静脉血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 vs. 2.9%,Log-rank χ2=0.249,P>0.05),2组间D-二聚体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4周、第12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累积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 vs. 12.1%,Log-rank χ2=0.574,P>0.05)。结论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恶性肿瘤合并CVAD相关性UE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依从性差,利伐沙班口服方便,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和婴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降低临床误诊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我院1993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岁以内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资料,按照年龄划分为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87例,其中新生儿组31例,婴儿组5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切除治疗后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新生儿组腹胀、拒乳及反应差、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腹壁红肿、肠鸣音减弱发生率均高于婴儿组,而呕吐、烦躁哭吵、右腹股沟包块/腹部包块发生率均低于婴儿组(P均<0.05)。在病理类型中,新生儿组以坏疽性阑尾炎为主,而婴儿组以单纯性阑尾炎为主。新生儿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长于婴儿组(P<0.05)。结论:新生儿急性阑尾炎住院时间长,易穿孔,临床表现以腹胀、拒乳及反应差、腹壁静脉显露、腹壁红肿、肠鸣音减弱等表现为主,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漏诊。当患儿出现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且腹部体征提示腹腔内有炎症时,需高度警惕。可有效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腹部超声,必要时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CR-GNB)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使用多黏菌素B为基础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CR-GNB感染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1)按照标本采集送检时间至开始使用多黏菌素B时间分组,分为早期组(≤7 d,30例)和推迟组(>7 d,18例)。(2)按照多黏菌素B治疗的持续用药时间分组,分为≤7 d组(16例)和>7 d组(32例)。(3)按照多黏菌素B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的用药方案不同分组,分为替加环素组(23例)、碳青霉烯组(9例)和其他药物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依替米星等,16例)。比较各组患者细菌总清除率、治疗有效率、28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1)早期组治疗后细菌总清除率(76.7% vs. 44.4%,χ2=5.107,P<0.05)和治疗有效率(73.3% vs. 44.4%,χ2=4.006,P<0.05)均高于推迟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 vs. 38.9%,χ2=0.400,P>0.05)。(2)治疗持续时间>7 d组治疗后细菌总清除率(78.1% vs. 37.5%,χ2=7.696,P<0.01)、治疗有效率(75.0% vs. 37.5%,χ2=6.400,P<0.05)、28 d病死率(21.9% vs. 56.3%,χ2=5.672,P<0.05)较≤7 d组明显改善。(3)多黏菌素B联合治疗用药方案中,替加环素组、碳青霉烯组和其他药物组之间的细菌总清除率(69.6% vs. 66.7% vs. 56.3%,χ2=0.823)、治疗有效率(69.6% vs. 55.6% vs. 56.3%,χ2=1.051),28 d病死率(26.1% vs. 33.3% vs. 43.8%,χ2=1.390)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CR-GNB感染致脓毒症患者,多黏菌素B应早期、足疗程地与其他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以利于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7.
赵智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0):972-975,990
目的:使用APACHE-Ⅱ评分法对成人单纯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方法的优化。同时,评估保守治疗中,依据说明书用药和超说明书用药针对成人单纯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147例符合《全国医疗机构常见病诊断标准及操作规程(2012版)》中《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的成人单纯急性阑尾炎病患者,按照临床症状的轻、重、缓、急的程度进行分为实验组(n=71)和对照组(n=76),二者在性别、年龄、及人数的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二组患者依据: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腹部体征、病程、发病年龄、CT/B超影像学检查结果等7项指标,参照APACHE-Ⅱ评分法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所得分数的大小,有针对性地来制订适合病情的治疗方案。同时,对实验组中,依据说明书用药和超说明书用药治疗效果比较治疗成人单纯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效果。结果:参照《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中的"疗效标准",实验组采用保守治疗,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71例有65例完成保守治疗,症状消失,6例转手术治疗,随访期间实验组有7例(10.8%)复发,治疗有效率89.2%。对照组行阑尾切除术治疗的76例有67例痊愈出院,有9例发生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阑尾残端脓肿形成、黏连性肠梗阻、切口疝等并发症,治疗有效率为88.2%,二者治疗有效率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发生严重并发症是实验组的3.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实验组65例病例采用保守治疗,其中依据说明书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保守治疗31例,26例完成治疗至症状消失,5例治疗失败转为手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3.9%。超说明书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保守治疗34例,其中32例完成治疗至症状消失,2例治疗失败转为手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4.1%,二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依据说明书用药和说明超说明书用药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而且为一过性反应,在停药后即恢复,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而且超说明书用药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结论:按照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成人单纯急性阑尾炎治疗方法的选择,经医院审批备案超说明书用药保守治疗成人单纯急性阑尾炎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腹部肿瘤术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therapy,IMRT)的摆位误差及重复性.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接受IMRT的患者81例,按照体位固定方式分为3组,每组27例.A组采用后仰卧位体膜固定,B组采用MT-BBCF碳纤维腹板固定,C组采用改良版MT-BBCF碳纤维腹板固定.记录3组治疗前1d、治疗后15、21、30、35 d射野中心点偏差情况.结果 3组在X轴上不同时间射野中心点偏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Z轴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版MT-BBCF碳纤维腹板摆位误差较小,重复性效果佳.  相似文献   

19.
Ultrason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appendicit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cute appendicitis is usually encountered clinically as acute abdomen. Typical cases are easy to diagnose, but it can sometimes be very difficult to make a diagnosis in atypical cases. W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ltrasonography for right-sided lower abdominal pain suggesting acute appendicitis, and assessed the accuracy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The subjects were 202 patients (100 males and 102 females) aged 6-89 years (mean: 33.3 years). From the ultrasonic findings, appendicitis was classified as follows: 1) catarrhal: a clea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appendiceal wall and mucosal edema; 2) phlegmonous: an ill-defined layer structure of the appendiceal wall, moderate enlargement of the apendix, and maximum transverse dimension of > or = 10 mm; and 3) gangrenous: unidentifiable layer structure of the appendiceal wall and marked enlargement to form a mass. The appendix was visualized in 142 of the 202 patients (70.3 %). When the appendix was detecte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ultrasound for making a diagnosis of appendicitis were 97.6%, 82.0 %, 91.5 %, respectively. With regard to assessment of the severity of inflammation, ultrasonic and histologic findings were concordant in 61.2 % of the patients. However, ultrasound was shown to possibly underestimate the extent of inflam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11 of the 60 patients with an undetectable appendix (18.3 %)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as having appendicitis. The pathologic diagnosis was catarrhal appendicitis in 3 patients and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in 8 patients. In patients with an undetectable appendix, the possibility of catarrhal or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should be kept in mi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