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治疗前后咽鼓管测压(tubomanometry,TMM)对预测OME预后的价值.方法 66例(98耳)OME患儿(中耳炎组,其中单耳34例,双耳32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正规药物治疗后1月内进行声导抗和TMM测试,记录鼓室导抗图类型及咽鼓管评分(eustachian tube scores,ETS)值,并比较二者之间关系,以单耳患者的正常耳(34耳)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中耳炎组ETS平均值(2.27±1.98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14±0.98分)(P<0.01),鼓室导抗图B型耳的ETS平均值(1.70±1.68分)低于C型耳(3.02±2.11分)(P<0.01).治疗后中耳炎组ETS平均值(3.62±1.85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鼓室导抗图B型耳的ETS平均值(3.58±1.69分)与C型耳(3.98±1.4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型耳的ETS提高值(1.84±1.7分)高于C型耳(0.72±0.03分)(P<0.05).无论B型耳还是C型耳,有效组治疗前后ETS平均值及治疗前后ETS差值均高于无效组(P<0.01).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耳治疗后ETS值提高,咽鼓管功能改善;治疗前鼓室导抗图B型耳的ETS值较C型耳低,治疗后B型耳的ETS提高值高于C型耳;TMM可为临床评估儿童OME预后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采用经咽鼓管插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00例,采用单盲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100耳,男60例,女40例,12~60岁,平均36岁,病程2个月至30年,平均15.09年;对照组100例100耳,男58  相似文献   

3.
1996年5月至1997年12月,我们用山东医科大学研制的新型咽鼓管导管[1]经口插管注药、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自动咽鼓管吹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的OME患儿325例(486耳),男177例,女148例,年龄3~8岁,病程25~86 d。根据患儿在随访期间除观察等待外,是否使用自动咽鼓管吹张器将其分为两组,其中...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o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变性疾病,是儿童和成人常见听力下降原因之一.本病病因至今尚不明了,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等有关.目前,临床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应用抗生素、促纤毛运动及黏液溶解药物、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置管等.近年来我们采用He-Ne激光照射后给予咽鼓管吹张加注药治疗OME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 ,探讨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 ,分析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生化成分和活性变化 ,同时观察给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 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组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减少 ,磷脂酰胆碱 (phosphatidylcholine ,PC)和磷脂酰乙醇胺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分别是 (19 9± 1 7) %和 (36 8± 2 7) % ,而正常组的PC和PE分别是 (2 5 7± 2 1) %和 (43 7± 3 8) % ,P值均 <0 0 0 1。模型组最低表面张力 (minimumsurfacetension ,γmin)为 (18 5± 2 4 )mN/m ,比正常组 (7 6± 0 8)mN/m升高 ,P <0 0 0l。给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 ,PC和PE增高 ,分别为 (2 3 3± 2 2 ) %和 (42 5± 3 6 ) % ,γmin降低 ,为 (11 8± 2 3)mN/m。结论 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生化成分明显减少 ,活性减弱 ,给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1资料和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92例,采用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本组92例(174耳),男48例(92耳),女44例(82耳);年龄4~14岁,平均年龄7.5岁。病程1月~3年,病程<3月23例(39耳),病程>3月69例(13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形态学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相关性。方法:72例(144耳)正常人为对照组,89例(151耳)SOM患者为SOM组。用纤维鼻咽镜观察对照组和SOM组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及SOM组咽鼓管咽口周围形态改变。结果:①对照组和SOM组成人咽鼓管咽口形态中三角形及缝隙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对照组和SOM组儿童咽鼓管咽口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成人SOM咽鼓管咽口周围形态改变与儿童不同。结论:①成人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在SOM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相关性,为探索成人SOM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②在SOM组儿童中发现所有患儿咽鼓管咽口周围主要是鼻咽部炎症,次之是腺样体肥大和咽鼓管扁桃体肥大。③本研究采用纤维鼻咽镜直接观察咽鼓管咽口及鼻咽侧壁,对于明确SOM的病因和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咽鼓管置管术与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71例(8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6例,44耳)与对照组(35例,42耳)。实验组在鼻内镜直视下行咽鼓管置管术,每日;中洗后鼓室注药治疗;对照组行鼓膜切开并置管。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21耳(47.73%),显效19耳(43.18%),无效4耳(9.09%)。对照组治愈12耳(28.57%),显效17耳(40.48%),无效13耳(30.9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9.05%(P〈0.05),实验组治疗后平均听阈为20.95dB,显著好于对照组28.25dB(P〈0.01)。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疗效明显优于鼓膜置管术,联合药物管腔内注入可有效恢复咽鼓管功能,且避免了鼓膜损伤,符合微创原则,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索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3例(78耳)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鼻内镜下,对31例(3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咽鼓管置管术,留管并反复注药治疗;对照组:对32例(40耳)患者使用传统的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术后随访6~9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16耳,占42.1%,好转18耳,占47.4%,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治愈8耳,占20.0%,好转21耳,占52.5%,总有效率72.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术是在直视下操作,通过咽鼓管的自然通道插入导管,不仅避免了损伤鼓膜,也避免了咽鼓管吹张的重复操作,为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提供了一个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视频下,自咽鼓管咽口插入胶管并留置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在鼻内镜视频系统下,经咽鼓管咽口插入鼓室腔,外侧端固定于面颊部,定期抽液,冲洗、注药,痊愈后观察10天拔管.结果 21耳均插管顺利,无不良反应.其中18耳一次插管治愈,占85.7%,3耳经2次插管治愈,占14.3%.总治愈率100%.结论 通过鼻咽部咽鼓管置管术,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无明显后遗症,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漂浮导管扩张咽鼓管治疗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咽鼓管功能,以及漂浮导管扩张咽鼓管治疗该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咽鼓管功能综合检查仪检测21例(37耳)NPC放疗后SOM患者的咽鼓管功能;在鼻内镜直视下将漂浮导管导入咽鼓管内扩张咽鼓管,治疗NPC放疗后咽鼓管阻塞引起的SOM。结果:21例NPC放疗后SOM中,咽鼓管功能为正常型2耳,阻塞型21耳,闭锁不全型8耳,开放型6耳。漂浮导管扩张咽鼓管治疗NPC放疗后SOM,有效率为43.2%(16/37)。结论:NPC放疗后SOM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多以阻塞型为主,应用漂浮导管扩张咽鼓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影响较大,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其明确的发病原因之一。正常状态下的咽鼓管黏膜是咽鼓管实现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中耳腔良好微环境,保持其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咽鼓管黏膜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上的异常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本文综述对比近年来咽鼓管黏膜正常和分泌性中耳炎下的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差异,进一步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以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咽鼓管逆行插管行鼓室冲洗,盐酸氨溴索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2例(17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逆行经咽鼓管插管,37℃生理盐水鼓室冲洗、盐酸氨溴索鼓室注药并留置.观察耳闷、耳鸣症状,鼓膜像,语频区听力恢复情况及与病程的关系.结果 全部病例178耳经1~3次治疗后,治愈119耳(66.9%),有效30耳(16.9%),无效29耳(16.3%),治愈率66.9%,总有效率83.7%.病史小于半年者,治愈率明显高于病史大于半年者,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治愈率和有效率逐渐降低.结论 逆行咽鼓管插管行鼓室冲洗,盐酸氨溴索注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鼻内窥镜直视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60例、400耳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52例,占70%;好转90例,占25%;总有效率95%.治疗前听力平均损失45.4±8.2dB HL,治疗后平均为33.0±8.2dB HL,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鼓室功能曲线治疗前B型320耳,C型80耳,治疗后转变为A型303耳,占75.8%.结论此法操作简单,在直视下进行,患者痛苦小,不破坏鼓膜的正常生理结构,可改善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8.
纤维喉镜下咽鼓管、中耳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鼓膜完整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临床上常采用综合方法治疗,疗效报道不一。我科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以来6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纤维喉镜下咽鼓管、中耳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状态和原因及对治疗的意义.方法动态观察分泌性中耳炎51耳的咽鼓管功能.用鼻内窥镜检查咽鼓管咽口,根据咽鼓管功能状态行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以及局部用药治疗.结果51耳中咽鼓管功能异常36耳,正常15耳.正常组中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8耳,异常组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32耳,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5),咽鼓管功能异常与咽鼓管咽口病变有关;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和局部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结论咽鼓管咽口病变影响咽鼓管的功能,咽鼓管功能检查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分析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患者吸鼻试验结果,探讨咽鼓管闭合功能在OM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56例成人OME患者、16例儿童OME患者、66例健康成年人和20例健康儿童做为研究对象,对4组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及使用咽鼓管功能综合检查仪进行吸鼻试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外耳道压低于基线10 dapa(含10 dapa)定为吸鼻试验阳性.成人OME组吸鼻试验阳性率为64.86%(对照组为9.09%),儿童OME组吸鼻试验阳性率为70.83%(对照组为38.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成人与儿童OME患者吸鼻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9,P>0.05).结论 OME患者吸鼻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咽鼓管闭合功能不全参与了OME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