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返校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开展有效的情绪疏导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首批返校的2 697名大学生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等。  结果  首批返校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1.8%,焦虑检出率为1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产生抑郁情绪的风险是男生的1.28倍;因疫情致家庭损失的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风险是无家庭损失的1.30倍;外向性格(OR=0.62)、中性脾气(OR=0.55)及温和脾气(OR=0.46)、每周体育锻炼次数适中(1~2次:OR=0.73;3~4次:OR=0.65)与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呈负相关;早餐次数较少与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呈正相关。独生子女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风险是非独生子女的1.61倍;因疫情致家庭损失的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风险是无家庭损失的1.45倍;中性脾气(OR=0.67)及温和脾气(OR=0.56)、每周体育锻炼1~2次(OR=0.67)与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呈负相关;从来不吃早餐(OR=2.03)与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呈正相关。  结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首批返校大学生群体抑郁检出率较高。学校应针对有因疫情所致损失经历、独生子女、具有不良早餐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的学生及时开展有效情绪疏解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在线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6—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皖南地区医学与非医学高校各1所,对其中3 781名医学与非医学大学生进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的网络问卷调查。  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压力情绪检出率(30.03%,31.05%,14.50%)均低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44.49%,46.22%,2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49,88.26,63.08,P值均 < 0.05)。2所院校大学生线上学习期间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以中度为主(18.43%,20.68%),压力以轻度(9.41%)和中度(5.29%)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医学生、父母关系差、与父亲关系差、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线上教学不满意的大学生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值分别为1.84,1.28,1.63,1.75,1.24)、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1.79,1.22,1.65,1.77,1.19)和压力负性情绪(OR值分别为2.09,1.41,1.58,1.29,1.48);女生相比较男生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0.82)和焦虑症状(OR=0.74);居住地在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OR=1.27);高年级学生更容易感到压力的存在(P值均 < 0.05)。  结论  在线学习期间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与压力负性情绪检出率较高。家庭和学校应及时关注大学生线上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并针对不同特征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局部暴发期间封闭式管理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应急状态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症状群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对1 816名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兰州某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大学生抑郁的发生率是38.76%,其中轻度抑郁和中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1.33%和7.43%;焦虑的发生率为16.36%,其中轻度焦虑和中重度焦虑发生率分别为13.33%和3.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困生(OR=1.29)、作息情况(基本规律OR=0.33、规律OR=0.18)、网络教学适应度(一般适应OR=0.45、很适应OR=0.25)、担心自己及家人感染(有些担心OR=1.73、非常担心OR=2.09)、男生(OR=0.78)、隔离方式(OR=1.70)等6个因素是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听音乐情况(有时OR=0.44、经常OR=0.41)、作息情况(基本规律OR=0.36、规律OR=0.19)、网络教学适应度(一般适应OR=0.42、很适应OR=0.28)、担心自己及家人感染(有些担心OR=1.87、非常担心OR=3.27)等4个因素是大学生焦虑状况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局部暴发校园封闭式管理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况检出率高,高校和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精准措施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4.
分析不同运动量的体育活动持续状态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轨迹之间的关联,为更好认识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焦虑、抑郁发展情况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东省某综合性大学2017级1 265名学生进行5次随访,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潜在类线性混合模型识别焦虑、抑郁评分变化轨迹,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5次调查小运动量的体育活动持续状态与焦虑和抑郁评分变化轨迹之间的关联.结果 每次均为小运动量者940名(74.3%),每次均为中等或大运动量者325名(25.7%).焦虑评分变化轨迹被分为低水平组、高水平-下降组、高水平组,分别为686(54.2%)、144(11.4%)、435(34.4%)名;抑郁评分变化轨迹被分为低水平组、中水平-下降组、高水平组、中水平-上升组,分别为604(47.8%)、170(13.4%)、177(14.0%)、314(24.8%)名.以中等或大运动量学生作为参照,持续为小运动量状态会增加焦虑保持在高水平的风险(OR=1.78)、使抑郁评分在中等水平继续降低的可能性降低(OR=0.67)、增加抑郁评分从中等水平继续升高(OR=1.79)和持续保持在高水平的风险(OR=1.97)(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持续小运动量状态会增加焦虑、抑郁高水平的风险.应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关注日常体育活动量较少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陈功  徐济达  卢佳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2):1851-1855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返校大学生的焦虑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期间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采用群体横断面调查,2020年5月2-9日调查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3所医药类高校共4 750名学生,采用Zung焦虑自评测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学生的心理焦虑情况进行测量,采用自制问卷对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药类高校返校大学生中20.0%有轻度焦虑情绪,6.5%为中度或重度焦虑.不能适应学校封闭管理的大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为52.9%;每天线下课程时间≥6 h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为36.0%;从不进行体育锻炼焦虑情绪检出率为43.5%;不参加线上文体活动焦虑情绪检出率为41.6%;因无法与朋友见面而产生孤独感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为4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对学校封闭管理的适应程度、对校园消杀工作的认可程度、是否参加聚集性活动、每天线下课程时间、每天线上学习时间、对考试紧张程度、规律作息、体育锻炼频率、线上文体活动等是返校后产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返校大学生有少部分存在焦虑情绪,影响因素包括学校管理、学习负担、体育锻炼与健康作息、校园文体活动等方面.学校应采取一定措施,在防控疫情的同时,缓解返校大学生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小学生居家学习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探索居家学习生活方式对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同济心理健康队列”,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2所小学全体二至五年级小学生。第一阶段(T1)于2020年6月居家学习期间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588份;第二阶段(T2)于2020年12月学校重新开放后通过向学校发送纸质问卷,成功随访2 424名小学生。将儿童2次调查的抑郁、焦虑症状结果分别结合起来对儿童的心理结局进行分类。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估计居家学习生活方式与小学生心理症状变化的关联。  结果  T1时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9%,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1.0%;T2时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5.6%,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0.6%。小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加重和持续与其居家学习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上课集中精力(OR=0.63,95%CI=0.45~0.89)、与老师频繁互动(OR=0.74,95%CI=0.57~0.95)、居家期间参加体育锻炼(OR=0.60,95%CI=0.41~0.87)与小学生抑郁症状加重或持续呈负相关。玩电子游戏时长(OR=1.15,95%CI=1.06~1.24)、担心感染新冠病毒(OR=1.83,95%CI=1.39~2.42)与小学生焦虑呈正相关。男生(OR值分别为0.70,0.63)比女生更不容易受到抑郁、焦虑症状的困扰。  结论  小学生结束居家隔离回归学校后,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升高,居家学习生活方式对小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存在一定的影响。应动态关注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探讨空气污染与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关系,为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问卷调查,并记录测试期间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及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室外温度.结果 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61.3%和23.3%;污染物周质量-体积浓度的平均值、中值和最大值对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调查当日PM10浓度与焦虑检出率呈正相关(r=0.9,P<0.05),PM2.5,O3浓度与抑郁检出率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00,-0.953,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较为严重,空气污染与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关联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通过问卷星对1 400名大学生进行匿名式调查,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 294名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21.51%,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3.85%、7.32%、0.34%;焦虑检出率为9.46%,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8.36%、0.91%、0.19%。男生抑郁(44.71±12.88)分、焦虑(40.35±9.28)分,女生抑郁(42.28±10.86)分、焦虑(38.70±7.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 P=0.005;t=2.163,P=0.046)。不同年级大学生抑郁、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98,P=0.221;F=1.021,P=0.362)。结论 疫情期间男女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学校管理部门应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精准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北京市海淀区常住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问卷,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候群量表(PHQ-9),运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海淀区6个街道的2 185名常住居民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疫情期间,海淀区常住居民的焦虑阳性检出率为41.28%,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检出率分别为31.72%、6.22%和3.34%。海淀区居民的抑郁阳性检出率为49.75%,其中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检出率分别为35.47%、10.07%、3.02%和1.19%。抑郁焦虑共病占总调查人数的36.11%(789/2 185)。不同疫情风险等级的焦虑、抑郁及其共病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_(焦虑)~2=28.088,P0.001;χ_(抑郁)~2=11.283,P=0.004;χ_(共病)~2=24.30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风险街道、工作年限、饮酒情况和基础疾病是焦虑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居住高、中风险街道人员发生焦虑的风险高于低风险街道的人员,OR(95%CI)分别为2.034(1.479~2.797)和1.346(1.099~1.647);工作≤5年、6~10年、11~20年人员发生焦虑的风险高于其他年限,OR(95%CI)分别为4.917(2.967~8.149)、4.388(2.655~7.252)和3.643(2.221~5.974);饮酒人员发生焦虑的风险高于不饮酒人员(OR=1.448,95%CI:1.187~1.765);患有基础疾病人员发生焦虑的风险高于无基础疾病人员(OR=2.129,95%CI:1.572~2.884)。不同风险街道、工作年限和饮酒情况是抑郁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居住高风险街道人员发生抑郁风险高于低风险街道人员(OR=1.539,95%CI:1.121~2.112);工作年限在≤5年、6~10年、11~20年人员发生抑郁风险高于其他年限,OR(95%CI)分别为3.503(2.277~5.388)、2.902(1.893~4.449)和2.676(1.748~4.095);饮酒人员发生抑郁风险高于不饮酒人员(OR=1.384,1.113~1.722)。结论 COVID-2019疫情期间,海淀区成年居民的焦虑、抑郁及其共患情况的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改善,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援助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情绪和睡眠状态的相关,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安徽省3所高校556名在校本科生,采用自编体育锻炼调查问卷调查体育锻炼情况,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调查被试睡眠状况、心身健康和情绪状况.结果 在平时学习的时间花费上,锻炼组与非锻炼组分别为(4.16±2.70),(3.66±2.5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锻炼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非锻炼组,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潜伏期分量表明显低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在体育锻炼对情绪状态的预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体育锻炼越积极的大学生情绪和睡眠状况越好.体育锻炼干预可通过影响睡眠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