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利用Mimics软件3D可视化分析钩骨形态及其骨内血管走行,为钩骨骨折治疗及其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用成人新鲜上肢标本12例,灌注后行Micro-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钩骨及其血供。 结果 钩骨有3个非关节面。背侧和掌侧表面呈三角形,掌侧面尺侧向掌侧延伸形成钩骨钩。钩骨钩分为顶部,中部及基底部。钩骨远端关节面与第4、5掌骨基底部形成腕掌关节,桡侧与头状骨形成关节,尺侧与三角骨形成关节。在背侧非关节面由微小动脉网分支成数根滋养血管进入钩骨体内,并在各方向分支营养钩骨体。在掌侧非关节面钩骨体钩骨钩移行处,即钩骨钩基底部桡侧1-2根滋养血管直接或分支进入骨内,并分别向钩骨体及钩骨钩内走行。部分标本钩骨钩基底部尺侧出现滋养血管由此进入骨内并向钩骨钩内分支走行。钩骨钩顶端有单独的小血管进入并在骨内分支。钩骨钩基底部桡侧滋养血管骨内分支分别与由钩骨体背侧及钩骨钩顶端滋养血管骨内分支相互吻合。 结论 钩骨体和钩骨钩内血供丰富,较难发生缺血性坏死。钩骨钩骨折保守治疗不愈合可能是由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较大导致。  相似文献   

2.
背景:Mimics软件是一种基于CT扫描数据的三维图像处理和编辑工具,可以将CT、MRI以及超声人体扫描后得到的数据及图像经过专业化处理重建成三维图像,并在计算机屏幕上立体显示,从而帮助临床医师直观的了解骨折的类型及周围组织的三维结构关系,对骨科手术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在Pilon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拟行内固定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排序随机分为三维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检查以及多排螺旋CT扫描,对照组结合检查结果开展内固定治疗,三维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利用Mimics Ⅴ 10.0 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重建后开展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治疗后随访时的功能疗效情况。 结果与结论:三维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三维组治疗后6个月功能疗效评价为优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功能疗效评价为差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三维组治疗后6个月的功能疗效总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在Pilon骨折围手术期应用 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可全面评估骨折情况,优化和完善术前计划,降低了风险,从而促进内固定治疗顺利完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三角骨微血管的灌注及观察,明确三角骨滋养孔的位置分布、骨内血管的走形,同时对三角骨微结构进行进一步分析。 方法 利用明胶粉末和Pb3O4的混合灌注液,对12例标本进行灌注,灌注成功后通过Micro-CT进行扫描,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血管的重建,对三角骨滋养孔的分布、骨内血管的走形、血管直径及骨微结构进行测量及分析。 结果 三角骨近端掌侧、体部尺背侧以及远端背侧可见较恒定的滋养孔,其中近端掌侧为(1.42±0.51)支,体部尺背侧为(1.58±0.51)支,远端背侧为(3.25±0.87)支;近端掌侧的滋养孔直径较粗为(0.52±0.07) mm,其余依次为(0.48±0.11) mm及(0.48±0.12) mm;近端掌侧、体部尺背侧及远端背侧滋养孔直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角骨近端掌侧的滋养血管向骨内的延续较深,维持一定骨内直径的同时与三角骨长轴平行;三角骨远端背侧的滋养血管较多,但延续入骨内的血管短浅。 结论 (1)三角骨近端掌侧、体部尺背侧以及远端背侧有恒定的滋养孔及滋养血管存在;(2)近端掌侧的滋养血管为三角骨的主要血供来源,其次是体部尺背侧的滋养血管;(3)三角骨背侧骨小梁的稀疏与背侧撕脱性骨折可能有相关性,但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月骨滋养血管灌注的Micro-CT扫描数据,研究月骨血供的解剖学特征,探讨月骨缺血坏死的解剖学机制。 方法 选用成人新鲜腕关节标本12例,红色氧化铅造影剂灌注血管后截取腕关节行Micro-CT扫描,并应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月骨血供,测量滋养血管解剖参数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月骨掌侧滋养孔径(0.62±0.11)mm,血管入口处直径(0.59±0.17)mm,较背侧(0.59±0.13)mm、(0.61±0.1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骨掌面滋养孔平均数(3.67±2.74),背侧面为(2.4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型与II型月骨的平均滋养孔数、孔径及血管入口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月骨内滋养血管分布有3种模式,Y形50.0%(7例),I形35.7%(5例)和X形14.3%(2例)。 结论 月骨掌面血供丰富,损伤后容易发生月骨缺血坏死;月骨掌面尺侧近端的滋养孔分布集中,术中应尽量减少干预该区域的韧带和软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月骨滋养血管灌注的Micro-CT扫描数据,研究月骨血供的解剖学特征,探讨月骨缺血坏死的解剖学机制。 方法 选用成人新鲜腕关节标本12例,红色氧化铅造影剂灌注血管后截取腕关节行Micro-CT扫描,并应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月骨血供,测量滋养血管解剖参数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月骨掌侧滋养孔径(0.62±0.11)mm,血管入口处直径(0.59±0.17)mm,较背侧(0.59±0.13)mm、(0.61±0.1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骨掌面滋养孔平均数(3.67±2.74),背侧面为(2.4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型与II型月骨的平均滋养孔数、孔径及血管入口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月骨内滋养血管分布有3种模式,Y形50.0%(7例),I形35.7%(5例)和X形14.3%(2例)。 结论 月骨掌面血供丰富,损伤后容易发生月骨缺血坏死;月骨掌面尺侧近端的滋养孔分布集中,术中应尽量减少干预该区域的韧带和软组织。  相似文献   

6.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具有内容多、概念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学生难以全面掌握,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人体血管3D可视化,结合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成果,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的人体血管各个层次的计算机模型,展示人体微血管与器官周围诸结构相互关系,为解剖学教学提供形象生动的三维立体模型,从而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喙锁韧带的形态特点及其对骨隧道建立的指导意义。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480例肩胛骨MRI扫描数据,在斜冠状位和斜矢状位图像上测量4个角度和7个距离,并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 结果 在斜冠状位图像上,肩锁关节中点到锁骨钻孔点的距离男性平均值大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斜矢状位图像上,男性的喙锁韧带锁骨附着处中心到喙突附着处中心的距离,喙锁韧带锁骨附着处中心到喙突尖端的距离,锁骨上表面的中点到喙突下表面最远端的距离,喙锁韧带锁骨附着处直径平均值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这些解剖参数能够完整地描述喙锁韧带的解剖学特征,指导骨隧道的准确建立,利于对肩锁关节脱位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属于医学形态学范畴,是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在整个医学知识的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学生对解剖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对其后续的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1]重的影响。众所周知,解剖学内容繁杂、医学术语抽象、难以理解而且容易遗忘,这对于刚刚步入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难以适应,而且目前全国的医学院校尸体标本资源匮乏,导致学生观察尸体标本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Mimics三维重建软件结合CT穿刺弹簧圈定位在肺小结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肺小结节病例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试验组术前实施Mimics软件三维重建且弹簧圈定位。采用肺功能测定仪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引流量、楔形切除肺组织体积、闭合器钉仓数量、住院总费用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FVC、FEV1和MVV均升高,且试验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小结节患者术前行Mimics三维重建软件结合CT穿刺弹簧圈定位可为手术提供精准导航,提高手术安全性,提高患者肺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头状骨的形态和血供模式,探讨头状骨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机制,为临床上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Kienb?ck病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取12例新鲜腕关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经Micro-CT扫描,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图像,观察头状骨形态和主要血供来源,测量头状骨和月骨的长度、宽度、厚度及近端关节面的直径、弧长和弧高,记录头状骨滋养血管孔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F型头状骨75%(9例),S型头状骨25%(3例);(2)头状骨血供来源于掌侧和背侧,以背侧为主;(3)比较头状骨和月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及近端关节面的直径、弧长和弧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4)头状骨滋养血管分布于距基底部2.2 mm处,其远端滋养孔数多于近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头状骨的近端是以远端逆行供血为主,这是导致头状骨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Kienb?ck病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Mimics软件在诊断齿状突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18例齿状突骨折上颈椎基于64排螺旋平扫得到连续薄层二维图像,数字化三维医学影像交互式控制软件系统(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软件)分别重建颅骨、寰椎体、枢椎的三维可视化结构。结果根据骨折部位按Anderson and D’Alonzo分型,将齿状突骨折分为3型:Ⅰ型为尖端骨折,2例;Ⅱ型为基底骨折,12例;Ⅲ型为枢椎椎体部骨折,4例。结论 Mimics软件对诊断急性或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及确定骨折类型具有重要价值,为齿状突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D-T2W-FFE、3D-STIR-TSE、DWIBS三种序列腰骶丛神经显示、影像解剖和3D重建效果。 方法 收集49名志愿者常规腰椎磁共振和腰骶丛神经成像数据,其中3D-T2W-FFE 序列48例、3D-STIR-TSE序列47例、DWIBS 序列43例。计算三种序列神经根和骨骼肌的对比度噪声比(CNRN/M)、右侧骶1神经根直径及神经节体积;分别采用各自4等级评分比较这三种序列对腰骶丛神经的显示效果和3D重建效果。 结果 三种序列的CNR N/M不全相同,其中3D-T2W-FFE序列与3D-STIR-TSE、DWIBS序列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的神经节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0)。三种序列的神经根直径不全相同,其中3D-STIR-TSE序列与DWIBS序列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神经显示评分不全相同,其中DWIBS序列与3D-T2W-FFE、3D-STIR-TSE序列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神经3D重建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25)。 结论 3D-T2W-FFE 序列和3D-STIR-TSE FFE序列神经显示和影像解剖评分无差别,较DWIBS序列好。三种序列神经3D重建评分无差别,其中DWIBS序列重建过程最易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微CT (micro CT)扫描重建获得手舟骨内血管高精度模型,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选取3个新鲜上肢,从肱动脉插管并灌注铅丹造影剂,灌注结束24 h后解剖手舟骨。用micro CT扫描,构建手舟骨血管三维模型以观察手舟骨的骨内及骨外血管分布。结果 手舟骨表面存在一个连续的“Ⅴ”型血管区,自掌侧桡腕关节远端的韧带附着区到达手舟骨腰部桡侧,进一步折返沿背侧嵴向近端尺侧延伸。手舟骨桡侧腰部的“Ⅴ”型折返点和背侧血管较为密集。手舟骨桡侧远端结节内的骨内血管较为丰富,有3~5支骨内主干血管,来自于桡侧腰部和结节周围的骨外血管。而手舟骨近端尺侧的骨内血管只有1~2支主干血管,且行程较长。舟月骨间韧带内的血管没有发出骨内分支。结论 手舟骨表面存在一个连续的“Ⅴ”型的血管区。手舟骨桡侧腰部的“Ⅴ”型折返点和背侧血管较为密集,其骨内分支是手舟骨的主要供血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前臂后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 方法 解剖观测4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局部解剖。观测前臂后外侧皮肤的营养动脉、回流静脉、神经支配。 结果 自桡骨Lister结节及肱骨外侧髁连线中点附近指伸肌和桡侧伸腕肌肌间隙内有一恒定的皮支动脉营养前臂后外侧皮肤,该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神经支配为前臂后皮神经分支,血管蒂长度为(4.12±0.26)cm,血管起始处外径为(0.91±0.07)mm,管径与指动脉相仿。 结论 前臂后外侧可以形成以桡骨lister结节及肱骨外侧髁连线中点附近的指伸肌和桡侧腕伸肌肌间隙穿支为蒂的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皮质骨螺钉轨迹入路,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方法 获取4具下颈椎标本(C3~7)CT数据,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设计椎弓根皮质骨螺钉轨迹,并建立导航模板。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快速成型(RP)和数控机床技术(CNC)制造出两种材质导航模板并测量其在颈椎椎弓根辅助置钉的精确性。 结果 RP、CNC两组在进钉点的水平面上绝对偏差分别为:(0.28±0.24) mm、(0.32±0.23) mm;矢状面上分别为:(0.30±0.20) mm、(0.52±0.44) mm。钉道中点在水平面上分别为:(0.26±0.22) mm、(0.39±0.32) mm;矢状面上分别为:(0.37±0.29) mm、(0.49±0.50) mm。螺钉安全分级,RP组1级螺钉20枚;CNC组1级螺钉19枚,2级1枚。两组的绝对偏差值、安全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NC导航模板经皮质骨螺钉轨迹辅助置钉是可行的,为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提供了一种全新、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联合后处理容积重建(VR)技术显示右肺上叶静脉,对其解剖结构进行分类。 方法 95例患者行肺动静脉造影,应用VR技术显示右肺上叶静脉,研究其分支类型及引流静脉归类概况。 结果 (1)右肺上叶前静脉有多支,95例患者共268支,走形复杂,主要收集右肺上叶前段和尖段血液,有18例走形于右肺水平裂,收集右肺上叶前段和右肺中叶的血液;右肺中央静脉为1支,共95支,走形于右肺上叶前段和尖段支气管中间;右肺上叶后静脉较少出现,共14支,其中5支直接汇入左心房。(2)右肺上叶肺静脉分型中,“前+中央静脉”型最为常见,有81例(85.2 %),“前+中+后静脉”型14例(14.8%),单纯的“前静脉”型和“中央静脉”型本研究未发现。 结论 MSCTA联合后处理VR技术可以真实直观地显示右肺上叶静脉的分支形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3D打印模块辅助创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术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纳入1名年轻女性病例,因交通事故致左膝开放性骨折并左股骨外髁缺损。Ⅰ期清创术后创面闭合2个月,基于患者CT原始数据,三维重建出股骨及股骨关节面的曲面模型,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相应的模块,术中辅助同种异体骨塑形,实现骨结构的修复重建。术后长期随访,通过主观感觉、影像表现、HSS评分等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 术后1个月至8年随访期间,患肢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膝关节屈曲畸形、膝关节不稳定等均呈良性发展,患肢活动功能满足日常需要。部分植骨块吸收,未见其它致残因素及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月、2年、8年,HSS评分分别为44分、58分、83分。 结论 3D打印模块辅助手术能够提供个性化治疗,为创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提高准确性,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