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索体内不同浓度的铅负荷对男性工人氧化应激及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
  方法  以某蓄电池厂工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血铅与氧化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130名蓄电池厂男性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铅组(血铅> 300 μg/L)34人,中铅组(200 μg/L ≤血铅≤ 300 μg/L)51人,低铅组(血铅值< 200 μg/L)45人。与低铅组比较,中铅组人群的SOD水平升高(P < 0.05),其余各组之间的MDA、SOD、GSH-Px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铅组人群TNF-α水平高于低铅组、中铅组(P < 0.05);其余各组之间的IgG、IgA、IgM、C3、C4、IL-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人群中从低铅组到高铅组,ZPP的水平逐渐升高(P < 0.05)。血铅浓度和外周血TNF-α(rs=0.213,P < 0.05)、ZPP(rs=0.513,P < 0.01)呈正相关,其余指标与血铅浓度之间无相关性(P > 0.05)。
  结论  随着血铅浓度的升高,铅可能对机体有一定的氧化损伤和免疫损伤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中度铅中毒儿童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住院治疗的60例中度铅中毒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试验组家长进行多种形式铅中毒防治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观察对比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及2个月两组患儿血铅水平、生活习惯纠正、营养干预及其家长铅中毒知识知晓等情况。
  结果  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个月试验组患儿家长对于铅中毒知识知晓的得分分别为(17.00 ± 1.78)分、(16.77 ± 2.3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3.43 ± 2.01)分、(12.03 ± 1.73)分(P < 0.05);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个月试验组患儿血铅水平分别为(152.93 ± 22.06)μg/L、(154.50 ± 24.72)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71.60 ± 38.02)μg/L、(178.70 ± 39.72)μg/L。经过多种形式健康教育,试验组患儿家长对于铅中毒知识知晓得分、血铅水平在随访期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患儿生活习惯、营养素的补充情况在随访期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度铅中毒患儿家长对铅中毒防治知识的了解及掌握,使得患儿的不良行为得到改善,血铅水平下降明显,对预防儿童铅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血铅与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117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和住院排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105名正常人为健康体检组,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两组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分析血铅水平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铅中毒组网织红细胞(RET)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接铅正常组及铅吸收组(P < 0.05);三个研究组弱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LFR)均高于健康体检组,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均低于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铅中毒组强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低于接铅正常组和铅吸收组(P < 0.05)。血铅水平与RET呈正相关(r=0.477,P < 0.01),与血红蛋白(HGB)计数呈负相关(r=-0.203,P < 0.05),与白细胞(WBC)计数呈负相关(r=-0.203,P < 0.05),与血小板(PLT)呈负相关(r=-0.192,P < 0.05)。
结论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对患者的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存在一定影响,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可作为铅中毒患者的早期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唐山市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方法  通过“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2009—2018年唐山市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健康监护汇总,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唐山市2014—2018年私营和国有企业体检数平均增长速度为22.36%、21.74%,实检人数平均增长速度为34.61%、1.55%,较2009—2013年增长速度减慢。私营企业疑似职业病人数处于上升趋势,国有企业疑似职业病人数呈先上升后波动状。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接害率均显示为2009—2013年下降,2014—2018年上升的趋势特点。2009—2017年私营企业实检人数与唐山市GDP呈强正相关,(rs = 0.950,P < 0.01),国有企业与其无相关性(P > 0.05)。私营企业粉尘疑似职业病主要以矽尘所致为主,占65.38%,国有企业以煤尘所致为主,占84.28%;两种类型企业中不同类别危害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和禁忌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私营企业中粉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最高(0.29%),物理因素禁忌证检出率最高(1.20%);国有企业中粉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最高(0.32%),物理因素禁忌证检出率最高(1.12%)。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微型企业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均以小微型企业最高。
  结论  唐山市私营和国有体检企业数、实检人数增长速度趋缓,接害人员在增多,唐山市仍需加强职业健康检查,重点关注私营矽尘和小微型企业、国有煤尘、采矿业,以及噪声的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职业性急性二硫化碳中毒病例特点。
  方法  基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收集、筛选国内外职业性急性二硫化碳中毒病例,并将其分为二硫化碳中毒组与二硫化碳、硫化氢混合中毒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72例职业性急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步态蹒跚等症状,检出率分别为94.8%、79.7%、69.8%、41.3%。三颤试验、共济失调阳性率较高,其检出率分别为29.1%、27.9%。辅助检查主要为脑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心肌缺血),其检出率分别为9.9%,9.3%。二硫化碳中毒组与混合中毒组三颤试验、脑电图检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二硫化碳急性中毒可导致中枢神经、心血管系统及周围神经损害,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某煤矿破产企业接尘作业人员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损害,为员工后续的健康保障提供依据。
  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和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对2020年辽宁省某煤矿破产企业2 008名离岗接尘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常规、心电图、肺功能、DR胸部正位片;调查其职业史、接尘工龄、工种等,并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 008名人员均有接尘史。检出其他疾病或异常1 381人(占68.77%),DR胸部异常检出率25.20%,肺功能异常检出率3.98%,心电图异常检出率37.31%,血压异常检出率47.98%。男性DR胸片、肺功能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随接尘工龄的增加,DR胸片异常检出率也随之升高(P < 0.05)。随年龄的增加,DR胸片、肺功能、血压异常检出率均随之增加(P < 0.05)。检出疑似职业性尘肺病21人(占1.05%),均为男性,1人诊断为尘肺病。疑似尘肺样改变主要集中于接尘工龄11年以上、年龄45岁以上、一线员工中,后勤人员无人检出疑似尘肺样改变。
  结论  小微型煤矿接尘离岗工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一线作业人员存在尘肺病发病的可能,必须做好后续的随访观察及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京市铅作业工人的血铅水平, 保护工人健康。
方法 收集南京市全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参加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1 097名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史以及血铅检查结果, 并按照企业规模、经济类型、所在地区和行业进行分类比较。
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17.0~60.0(32.8±9.3)岁, 工龄0.6~40.0(10.3±9.0)年。作业工人的血铅水平M (P25, P75)为33.0(18.0, 50.0)μg/L, 血铅超标检出率1.82%。未见慢性铅中毒患者。血铅>100 μg/L占9.0%。血铅水平与年龄、工龄呈弱的正相关关系(r年龄=0.25, r工龄=0.12, P < 0.05)。男性铅作业工人的血铅水平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血铅水平均高于其余8个行业, 六合区的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高于其余4个区, 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型、小型、中型、大型企业工人血铅水平依次下降, 私营、外商投资、国有企业工人血铅水平也依次下降, 以上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南京市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高于普通人群。要特别重视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微型和小型企业以及私营企业铅作业工人的铅危害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液中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职业性铅中毒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180例职业性铅中毒患者(中毒组)、120例有职业性铅接触但血铅水平正常的工人(正常组)和100例未接触铅且血铅水平正常的体检人群(对照组),检测其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胱抑素C(CysC)、β2-MG和尿液mAlb、β2-MG、Cr、α1-MG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组人群反映肾功能的血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组与正常组尿mAlb、β2-MG和α1-M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正常组与对照组尿β2-MG和α1-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毒组3项指标联检的阳性检出率(82.78%)高于单一指标的阳性检出率(36.67%,45.00%,23.33%)(P < 0.05)。
结论 尿mAlb、α1-MG和β2-MG联合检测可以作为铅接触人员早期肾损害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及肝功能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保护工人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某铅酸蓄电池公司1 179名体检工人为研究对象。接触组为一线接触铅的801名工人,对照组为该企业行政、后勤类等378名非铅接触者。采用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工人基础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范围为89~463 μg/L,其M(P25,P75)为152.2(65.4,356.7)μg/L,血铅超标率(血铅值≥400 μg/L)为10.2%。铅接触组血铅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接触组血铅升高的风险是对照组的7.321倍(P < 0.01);血铅水平> 200~300 μg/L组、> 300~400 μg/L组及> 400 μg/L组发生肝功能异常的风险为 < 100 μg/L组的1.775倍、2.659倍和3.114倍(P均 < 0.05),10~13年工龄组及5~ < 10年工龄组发生肝功能异常的风险是 < 5年组的1.454倍和1.122倍(P < 0.05);血铅水平> 200~300 μg/L组、> 300~400 μg/L组及> 400 μg/L组发生肝脏B超异常的风险为 < 100 μg/L组的1.650倍、2.219倍和2.658倍(P均 < 0.05),铅接触组B超异常风险是对照组的2.235倍(P < 0.05)。
结论 职业铅接触引起工人血铅水平升高,血铅是肝功能和肝脏B超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应加强工人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比较新版《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 49—2014)与旧版《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49—2007)对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患者诊断结局的差异和一致程度。
  方法  收集42例临床医学观察的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分别应用新版GBZ 49—2014标准和旧版GBZ 49—2007标准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  42例患者平均年龄(42.87 ± 7.38)岁,平均工龄(11.65 ± 7.08)年。根据新版GBZ 49—2014标准诊断,结果为轻度噪声聋23例,中度噪声聋4例,不能诊断15例,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率为64.29%。根据旧版GBZ 49—2007标准诊断,结果为观察对象27例,轻度噪声聋7例,中度噪声聋4例,不能诊断4例,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率为26.19%。新版GBZ 49—2014标准下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率高于旧版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版标准对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值=0.329,P < 0.05),主要表现在轻度噪声聋的诊断不一致。
  结论  新版GBZ 49—2014标准与旧版GBZ 49—2007标准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结局上存在差异,是技术革新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某铅酸蓄电池厂作业工人血铅异常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企业进一步加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20年12月在该厂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2 550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铅浓度,通过统一调查表收集工人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以及职业史等相关信息,同时对接铅工人经常接触铅尘或铅烟的代表性岗位进行空气中铅浓度检测,运用SPSS 2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个常年接铅岗位空气中铅浓度都存在超标现象,合格率为12.5%~62.5%。共246人发生血铅异常,血铅异常率为9.6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其他不接触铅的岗位相比,铸板、涂板、分刷片、包片、装配等岗位发生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风险分别提高到7.800倍、23.996倍、30.893倍、16.380倍以及18.003倍(P <0.01);与接铅工龄<1年的作业工人相比,接铅工龄为1~年、2~年、3~年、4~年、5~7年的作业工人发生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风险分别提高到12.960倍、17.557倍、19.127倍、25.037倍以及29.096倍(P <0.01);吸...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该厂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进行检测,对接触铅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尿铅和血锌原卟啉(ZPP)测定。结果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铅作业工人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160名铅作业工人中19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0.34μmol/L),属于铅中毒观察对象,7人尿铅≥0.58μmol/L,ZPP≥2.91μmol/L,达到慢性轻度铅中毒水平。结论该蓄电池厂的铅作业工人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铅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佛山市三水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健康状况。
方法 将三水区辖区内2015年81家重点监控企业2 961名接触粉尘、噪声、苯、铅的作业工人作为职业健康监护对象, 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受检2 961名工人, 受检率为76.51%(2 961/3 870)。检出疑似职业病者20例, 检出率0.68%;其中疑似噪声聋者18例, 疑似慢性苯中毒者2例; 粉尘和铅作业工人均未发现疑似职业病者。职业禁忌证检出率2.30%(68/2 961);其中粉尘作业禁忌证检出率2.40%(12/500), 噪声作业禁忌证检出率2.32%(54/2 336), 苯作业禁忌证检出率1.95%(2/103), 铅作业未发现职业禁忌证者。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工人、不同规模企业工人、不同经济类型工人、不同风险类别企业工人受检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中尤其以大型企业、私有企业和风险类别严重企业工人的受检率为低。不同规模企业的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以大型企业为最高; 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作业工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以国有企业为最高。
结论 佛山市三水区应改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监护工作, 将职业健康监护重点放在大型企业以及存在噪声和苯系物等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张宏光 《职业与健康》2012,28(6):665-667
目的了解惠州地区铅酸电池生产铅职业病危害情况,为监管部门整治铅酸电池生产行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通风防尘(毒)设施检测、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检测及对接触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铅酸电池生产工艺落后,工作场所通风防尘设施设计、安装不合理,效果差;工作场所中铅尘超标率达75%,铅烟超标率达100%,最高超标29倍;接触铅作业工人血铅超正常值29人,占14.4%;疑似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6人,占3.0%。结论该铅酸电池组装厂铅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议企业加强对工作场所局部通风设施的改造,提高其控制效果,治理铅酸电池铅职业病危害的根本途径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群发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事故特征。方法 运用工作场所现场调查、空气监测、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等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临床资料分析,阐明2017年东莞市某电子厂一起群发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事故致病途径和发病特征。结果 该公司玻壳车间员工共计87人,血铅检出浓度范围为103.15~755.70 μg/L,中位数为364.0 μg/L。超过诊断值水平(>600 μg/L)4例, 超过生物接触限值水平(400~600 μg/L)24例,共计5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接触水平为<0.001~0.022 mg/m3。其余车间408名员工(对照)血铅检出浓度范围为26.91~184.23 μg/L,中位数为53.82 μg/L;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接触水平为<0.001 mg/m3。玻壳车间员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车间(P<0.01),玻壳车间不同岗位、工龄员工血铅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不同性别员工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壳车间员工该种作业和接触方式下血铅水平逐年升高,接触9年后基本维持在生物接触限值水平。结论 玻壳车间员工为涉铅作业,是一起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低于接触限值,经口摄入致群发性职业性铅中毒,主要为用人单位个人卫生管理缺失,经消化道摄入导致群发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锰接触作业工人职业病知识知晓情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浦东新区1 256名锰接触作业工人的职业病知识知晓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工人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192份,回收率为94.90%。调查对象对职业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80.37%。年龄越大(OR=0.723)、接害工龄或工龄越长(OR=0.662、0.575),工人的知晓率越高(P < 0.05或0.01);婚姻状况(OR未婚 vs. 已婚=1.730)、受教育程度(OR初中 vs. 小学=0.652,OR高中及以上 vs. 小学=0.510)、月收入(OR3 000~8000元 vs.< 3 000元=0.599,OR > 8 000元 vs. < 3 000元=0.484)、企业规模(OR小型和微型 vs. 大型=1.694)、经济类型(OR民营 vs. 国有=2.158)、企业类型(OR造船业 vs. 金属制品业=1.992,OR其他 vs. 金属制品业=2.280)是工人职业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 < 0.05或0.01)。
  结论  应加强低龄、低收入、未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造船业的锰接触作业工人职业病知识培训,提高其知识知晓率,进而保护工人利益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597名作业人员口腔颊黏膜病变特点,更好地掌握职业人群口腔健康情况。
  方法  参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于2018年对108家企业一线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在口腔科检查时,记录受检者既往史、生活习惯,检查口腔双侧颊黏膜。以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线生产工人5 559为接触组,行政、后勤、管理人员873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口腔颊黏膜病变检出情况,分析不同因素对口腔颊黏膜健康的影响。
  结果  108家企业历年工作场所粉尘、化学物、电离辐射、紫外辐射的检测值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声级合格率为27.3% ~ 92.3%。两组人员共检出口腔颊黏膜病变597例,检出率7.23%。检出的颊黏膜病变主要均是颊黏膜水肿、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并水肿三大类。接触组检出率9.70%,高于对照组的6.64%(P < 0.01);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 < 0.01)。接触组中,粉尘组、化学物组、物理因素组、特殊作业组颊黏膜病变检出率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中接触噪声、酸碱的人员检出率较高。
  结论  各种职业因素和环境因素能以不同方式影响职业人群颊黏膜健康。在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同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轻不良因素的刺激,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