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贫血和贫血程度与胃癌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外科3 69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索术前贫血和贫血程度对胃癌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结果:3 692例患者中,男性2 889例(78.3%),女性803例(21.7%)。贫血患者1 493例(40.4%),年龄20~86岁,中位年龄58.5岁。术前贫血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T分期、N分期、TNM分期与术前未贫血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前贫血组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术前贫血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贫血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41,95%CI:1.018~1.280,P=0.024)。在术前贫血组内,轻度、中度、重度贫血患者的生存无明显差异。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贫血会增加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术前贫血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后随访监测、防治复发转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内初次根治手术治疗的1039例直肠癌病例资料,分析术后复发转移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期间发生复发344例,占33.2%;常见的复发形式依次是局部复发(13.6%)、肝转移(6.9%)、肺转移(6.0%).单因素分析显示:围手术期输血、病理大体类型、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脉管瘤栓、癌结节、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M分期是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肿瘤位置、脉管瘤栓、瘤结节、T分期、N分期是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存在好发复发转移部位和与复发转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是降低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胃癌患者预后因素及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6年7月至2006年7月间行胃癌根治术的435例老年胃癌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联合切除、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组、联合切除、T分期、N分期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手术方式、肿瘤大小、术后化疗在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不同。   结论   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在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影响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将老年胃癌患者分为不同年龄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的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陈亮  王佩  车航 《肿瘤学杂志》2018,24(2):160-163
摘 要:[目的] 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60例直肠NET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肠镜下电灼术3例,行经肛根治术15例,行经肛局部切除术41例,另1例肝转移患者行姑息性直肠病灶切除术。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直肠NET的淋巴结转移受肿瘤G分级、T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影响(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OR=45.997,95%CI:4.032~526.128,P=0.001)。肿瘤G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均与直肠NET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M分期是直肠NE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95,95%CI:1.482~3.528,P<0.001)。[结论] NET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T分期密切相关,预后受肿瘤的M分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初诊结直肠癌肝和/或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年至2015年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并伴有肝和/或肺转移的患者共21 845例,分为肝转移组、肺转移组以及肝和肺转移组。比较不同分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肝转移组、肺转移组以及肝和肺转移组的基线特征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21、11个月。多因素Cox显示:患者的年龄≥65岁、种族(黑种人vs白种人)、婚姻状况(单身/丧偶vs已婚)、肿瘤原发部位(横结肠/右半结肠vs左半结肠)、肿瘤分化等级(Ⅱ/Ⅲ/Ⅳ vs Ⅰ)、T分期(T4 vs T1)、N分期(N2/Nx vs N0)、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性质阳性、原发部位未手术、未接受放疗以及化疗、转移位置(肝和肺vs肝)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P<0.05)。结论:转移位置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好。根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来预测疾病进展趋势,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256例。经术前CT检查、术后病理活检证实胃癌肝转移患者98例,胃癌无肝转移患者158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胃癌肝转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大小(χ2=59.552,P<0.001)、分化程度(χ2=56.215,P<0.001)、TNM分期(χ2=47.744,P<0.001)、浸润深度(χ2=46.806,P<0.001)、有无脉管癌栓(χ2=10.022,P=0.002)、有无淋巴结转移(χ2=46.640,P<0.001)、血清CEA水平(χ2=55.163,P<0.001)、血清AFP水平(χ2=40.760,P<0.001)与胃癌发生肝转移相关。性别、年龄、原发病灶部位、组织学类型与胃癌肝转移无关(P>0.05)。二元Logist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大小(P=0.037)、分化程度(P=0.013)、TNM分期(P=0.027)、有无脉管癌栓(P<0.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46)、血清CEA水平(P=0.039)是胃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合并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的胃癌患者进行有针对的排查,可提高胃癌肝转移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阴性淋巴结数目预测胃癌术后生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腾  华东  郁皓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101-103
目的:评价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区域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术后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方法:选取有明确术后病理资料且术后病理分期为T3N0~2M0、随访资料完整、术后无瘤生存时间超过6 个月的根治术后胃癌患者共485 例,按照不同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单独分组分析。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的因素,Kaplan-Meier 方法绘制术后无瘤生存曲线,并比较各组中无瘤生存率间的差异。结果: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独立影响胃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以及术后病理中阴性淋巴结数目。在T3N0M0 组中,当阴性淋巴结分别为1~4 枚和≥5 枚时,患者2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 和55.6% ,3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0 和24.9%(P=0.025);在T3N1M0 组中,当阴性淋巴结分别为≤3 枚、4~9 枚和≥10枚时,患者2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7.3% 、39.1% 和52.6% ,3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2% 、6.0% 和17.1%(P<0.001);在T3N2M0 组中,当阴性淋巴结为≤7 枚和≥8 枚时,患者2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1.5% 和35.0% ,3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0.8% 和5.0%(P=0.015)。 结论:对于术后病理分期为T3N0~2M0 的胃癌病例,术后病理资料中阴性淋巴结数目可反映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以及评价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性,是影响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基于系统性炎症评分和营养状况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03月至2019年03月我院451例AEG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炎症-营养标志物(NLR、LMR、AGR、ALI、mGPS和PNI)。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截断值并分组,NLR、LMR、AGR、ALI和 PNI的截断值分别为3.76、3.01、1.30、27.55、42.68;COX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患者无疾病生存期(DFS)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T分期、N分期、pTNM分期、血红蛋白、NLR、PNI、LMR、ALI相关(P<0.05),总生存期(OS)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T分期、N分期、pTNM分期、NLR、AGR、PNI、LMR、ALI相关(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脉管癌栓、pTNM分期、ALI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LMR、PNI、pTNM分期则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NI<42.68, LMR<3.01及ALI<27.55患者的DFS和OS均更短(P<0.05)。结论:炎症反应和营养状况与术后AEG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相关,ALI是AEG患者无疾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NI及LMR是AEG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0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296例N0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男性248例,女性48例。中位年龄58岁(28~82岁)。中位肿瘤大小4 cm(0.3~15 cm)。168例患者为TNM I期,126例患者为TNM II期,仅2例患者为TNM III期。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2.3个月(1~73.4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6%、89.2%和83.7%。单因素分析显示切除方式、CEA、CA125、脉管侵犯、T分期和TNM分期为影响N0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然而,仅CEA、CA125、脉管侵犯和T分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0期胃癌患者总体预后较好。CEA、CA125、脉管侵犯和T分期为影响N0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615例中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患者年龄将615例胃癌患者分为中年组(n=403,年龄55~64岁)和老年组(n=212,年龄65~79岁).收集两组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和肿瘤部位等临床特征,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OS)率.影响胃癌患者OS的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预后营养指数(PNI)、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部位和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中年组患者的3年OS率为72.70%(293/403),明显高于老年组患者的61.32%(130/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低分化、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N2~N3期、TNM分期Ⅲ期、PNI﹤40是胃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中年患者不同,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中年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胰腺癌根治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根据ROC曲线结果将其分为高PLR组和低PLR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1年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ROC曲线显示,PLR预测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生存时间的最佳临界值为250.2,按此临界值,高PLR组(PLR≥250.2,40例)和低PLR组(PLR<250.2,46例);高PLR组年龄、肿瘤T分期和肿瘤N分期均明显高于低PLR组(P<0.05);高PLR组中位生存时间、术后1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PLR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T分期和肿瘤N分期、术前PLR与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生存相关(P<0.05);经多元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肿瘤T3-4期、肿瘤N1期、术前PLR≥250.2均是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PLR与胰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T分期和肿瘤N分期均密切相关,且术前高PLR水平是影响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可作为临床上评估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相关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的生存分析。结果:235例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24.3个月,其中早期复发145例(≤2年),晚期复发90例(>2年)。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后化疗与早期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1)、淋巴结转移(P=0.007)、术后化疗(P=0.011)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13)、TNM分期(P<0.0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是胃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预后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碱性亮氨酸拉链核因子1(BLZ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56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BLZF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BLZF1的阳性表达率为52.56%(82/156),低于癌旁组织的95.51%(149/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ZF1蛋白表达与T分期、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N分期均无关(P>0.05)。BLZF1阳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为42.5个月,长于阴性表达者的2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肿瘤大小、TNM分期及BLZF1表达均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BLZF1在胃癌中表达下调,且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推测其表达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胃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淋巴结(lymph node,LN)转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LN转移患者共411例临床资料,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配对后确定最佳治疗策略。结果:入选患者随访1、3及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81.09%、40.66%、28.14%;随访1、3及5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54%、41.20%、33.27%;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7.0个月[(24.5~31.0)个月]、23.0个月[(21.0~27.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长度、T分期、N分期及治疗策略与术后LN转移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性别、T分期、N分期及治疗策略与术后LN转移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肿瘤位置、T分期、N分期及治疗策略均是术后LN转移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影响因素(P<0.05);性别、肿瘤位置、T分期及N分期均是术后LN转移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独立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可能影响因素纳入倾向性得分匹配法配对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和治疗策略是术后LN转移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独立影响因素(P<0.05)。倾向性得分匹配法配对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放疗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者(P<0.05);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术后辅助放疗及术后辅助化疗者(P<0.05);同时N1期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显著高于N2、N3期(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个数和治疗策略与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LN转移患者远期预后密切相关;术后放化疗应作为首选辅助方案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肿瘤浸润深度及大小的TTS评分系统对可切除胃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根治性切除的23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和肿瘤大小构建TTS评分系统,分为TTS 0级、1级、2级,代表肿瘤侵袭性逐渐升高。通过Cox多因素模型分析TTS评分系统作为预后判断工具的可行性。结果:T1-T4期患者肿瘤的平均大小分别为(3.3±2.7)cm、(4.1±3.1)cm、(6.6±3.1)cm、(9.4±4.9)cm。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淋巴浸润和血管浸润显著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45 mm为肿瘤大小的最佳界值,可有效区分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62。综合肿瘤大小的临界值和肿瘤浸润深度,构建TTS评分系统,TTS 0级、TTS 1级和TTS 2级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83.3%和70.2%,两两比较后发现,不同TTS状态患者的生存率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Cox多因素分析发现,TT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和大小构建了TTS评分系统,并证明了TTS评分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的危险因素,并探讨PPC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5月至2020年04月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96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PPC的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PPC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6例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有24例出现PPC,PPC的发生率为12.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5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 kg/m2、长期吸烟史、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开腹手术、术后胃管留置时间≥5 d与老年胃癌患者PPC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是PP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291,P<0.05)。结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胃癌患者PP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罹患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老年胃癌患者,应采取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减少PP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144B(ring finger protein 144B,RNF144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我们的研究一共纳入了105名患者,记录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水平、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指标并记录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RNF144B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一般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应用Cox回归模型评估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RNF144B进行生存相关性分析,随后利用临床数据进行验证。结果:RNF144B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03 9),RNF144B高表达组的患者CEA水平、Ki67阳性率、临床病理分期、T分期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而分化程度差于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RNF144B高表达、肿瘤分化程度低、临床病理分期高均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Kaplan-Meier法分析得RNF144B高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6.06%)低于低表达组(29.69%)(P<0.01)。结论:RNF144B在胃癌中高表达并标志着更差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价值。方法 构建含202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KM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PKM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4%(126/202),高于癌旁组织的14.4%(29/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PKM2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与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M2表达阳性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2.9个月,短于阴性表达者的78.4个月(χ2=23.119, P<0.001),且PKM2阳性表达情况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结论PKM2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是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Latexin(LX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43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LX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LXN的阳性表达率为60.1%(86/143),低于癌旁组织100.0%(14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XN蛋白表达与N分期(P=0.005)和组织分化(P=0.023)有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分期、TNM分期无关。全组患者的中位OS为56.0个月;LXN阳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为79.5个月,长于阴性表达者的 27.0个月(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大小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8)。结论 LX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胃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