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东莞市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MDR-TB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东莞市结核病防治所确诊登记的MDR-TB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东莞市结核病防治所累计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例17 950例,其中MDR-TB患者130例,耐药率为0.72%。男性70.77%(92/130),女性29.23%(38/130),男女比例为2.42∶1,各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病例年龄段以26~35岁为主,占比26.15%(34/130),其次为36~45岁年龄组,占比23.08%(30/130)。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最低为4月份,占比3.08%(4/130),最高为8月份,占比13.85%(18/130)。药物试验耐多药种类组合中,异烟肼+利福平耐药者33.08%(43/130)居首位,其次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耐药者22.31%(29/130)。初治耐多药率为0.41%(71/17 191),复治耐多药率为7.77%(59/7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718,P<0.01)。本地户籍耐多药率为0.93%(20/2 161),外地户籍耐多药率为0.70%(110/15 78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4,P>0.05)。结论 东莞市MDR-TB患者以青壮年为主,流动人员肺结核以及MDR-TB在东莞市结核病中占比较大,是疫情控制的难点和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广东省江门市肠道病毒71型(EV 71)灭活疫苗接种水平及接种期间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从“广东省疫苗接种月报表”收集江门市2017—2019年各预防接种单位每月上报的EV 71接种数据并汇总;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提取江门市2017—2019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和哨点监测病原学监测结果,估算EV 71感染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结果 2017—2019年,江门市共报告接种EV 71 456 686剂次,3年估算接种率分别为17.96%、29.33%和30.75%,估算接种率逐年上升(P<0.01)。3年EV 71感染手足口病估算发病率分别为21.21/10万、3.02/10万和0.00/10万,估算发病率逐年下降(P<0.05);3年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呈季节性波动,每年5—7月为手足口发病高峰,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2018年比2017年下降42.17%,2019年比2018年上升54.45%,5岁以下儿童占总报告发病总数的87.24%。 结论 接种EV 71灭活疫苗能有效降低EV 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尤其是重症,对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无锡市梁溪区2012—2019年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2—2019年无锡市梁溪区2型糖尿病病例数据,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发病变化趋势,建立GM(1,1)灰色模型对2020—2022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2—2019年梁溪区2型糖尿病年均粗发病率为157.92/10万,标化发病率为103.32/10万,粗发病率由103.99/10万上升至205.97/10万,APC为8.78%(P<0.01);标化发病率由72.64/10万上升至132.43/10万,APC为7.76%(P<0.01),历年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均P <0.01)。全人群各年龄段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 <0.01),其中<40岁组上升趋势较快(APC=14.39%,P<0.01);GM(1,1)预测模型C=0.238,P=1.000,预测精度较好,2020—2022年发病率依然呈现升高趋势。结论 梁溪区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风险高于女性,低年龄段发病率快速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郊区某镇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更好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09—2018年现住址为上海市郊区某镇的常住居民性传播疾病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特征与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上海市郊区某镇共报告性传播疾病1 925例,年均发病率155.34/10万,2012年发病率最高,为245.48/10万,2009—2018年总体发病率表现“∽”型周期波动。以梅毒和淋病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2.31/10万和43.98/10万。以3、6月报告最多,共401例,占病例总数的20.8%。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81.14/10万,高于女性年均发病率129.91/10万(P<0.01);年龄以30~39、40~49岁为主,共报告病例802例,占病例总数的40.7%;职业以工人、农民及家庭待业为主,分别报告为666、543、215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4.6%、28.2%和11.2%。户籍以本县区户籍为主,共报告1 592例,占总病例数的82.7%。地区分布以农村地区为主,占56.5%,农村地区发病率(222.09/10万)高于城镇(111.70/10万)(P<0.01)。结论 上海市郊区某镇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梅毒发病率较高。应确定重点人群,制定科学的干预策略,大力开展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4—2021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报告发病现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乙肝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理2014—2021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北京市石景山区报告的乙肝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21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共报告乙肝病例552例,年均发病率为11.06/10 万,2019年发病率最高,为22.03/10 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乙肝病例无明显季节分布,全年呈散发状态,3月份累计报告病例数最多为65例(11.78%)。病例数男女比例1.80∶1,年平均发病率男性(15.86/10万)高于女性(9.02/10万);报告病例数最多年龄为50~60岁年龄段,占25.91%;病例数前3位的职业人群为离退人员(40.049%)、家务及待业人员(17.39%)、干部职员(12.86%);不同街道乙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2014—2021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乙肝防控成效显著,无15岁以下病例,应继续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尤其加强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并且应做好50~60岁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海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某试点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实施“计划”的重点监测县抽取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检测及问卷调查。多组均值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贫血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 2014—2017年共抽取学生2 590人,各年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分别为(138.1±12.0)、(136.4±13.4)、(138.1±12.4)、(138.1±15.4)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来各年贫血率分别为5.4%、5.4%、4.5%、6.7%,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5年初中生贫血率高于小学生(P<0.05),其余年度小学、初中生间,男、女生间贫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学生(OR=6.947)和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缺乏学生(OR=2.030)发生贫血的风险更高。结论 该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改善不明显,少数民族和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缺乏学生是需改善贫血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通辽市急诊病例流行特征及其预后情况,为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急诊患者的病历资料来源于通辽市2家三级综合医院急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急诊病例变化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共接诊311 584例急诊患者,5年间急诊病例数量大致相当,男女性别比为1.16∶1,不同年份间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体以18~29岁所占比例最高(32.18%),不同年份间的月份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25,P>0.05)。整体以7—10月急诊病例数较高,分别占9.32%、10.73%、9.59%、8.65%,2月急诊病例数最少,占5.38%。每日6:00时急诊病例数量开始呈增高趋势,10:00~出现第1个峰值(17 072例,占5.48%)后逐渐回落,至17:00开始再次呈增高趋势,19:00~为第2个峰值(26 464例,占8.49%)。急诊病例就诊的主要科室为急诊外科(150 313例,占48.24%)和急诊内科(63 543例,占20.39%)。急诊病种主要为创伤(130 734例,占41.96%)。出院人数逐年增多(P<0.01),死亡人数和转院人数逐年减少(均P<0.01)。结论 通辽市急诊病例以男性居多、青年人群为主、7—9月为急诊高峰月份、每日19:00~为就诊高峰,急诊的医疗质量和救治水平逐年增高,建议医院通过规范救治流程、整合资源等完善急诊救治体系,提高医院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州市番禺区2015—2019年肺结核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15—2019年现住址为广州市番禺区的肺结核确诊病例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肺结核病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广州市番禺区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年均发病率为48.21/10万。以新发肺结核为主,占94.27%;菌阳病例占42.68%;患者中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05∶1;青壮年为主(21~60岁),占76.23%;未填写职业、家务待业、农民所占比例最高,合计为67.08%;发病后以医院转诊发现(62.70%)和因症到结防机构就诊发现(29.66%)为主;患者发病后不及时就诊延误率为53.70%,确诊延误率为35.55%。结论 广州市番禺区新登记肺结核病例以中青壮年为主,存在发现晚、患者配合管理难等问题,结防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青少年健康教育、重点村居结核病筛查、上门访视方面加强联动,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科学防控肺结核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16—2020年部分类型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找到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和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广州市不同类型公共场所,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和结果评价,采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对8类公共场所17个项目进行监测,共计检测30 470份样品,总合格率为95.01%。各年份检测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先下降后上升,其中2016年总合格率较高(97.93%),2019年较低(92.80%);游泳场所(90.09%)、理发美容场所(90.34%)、图书馆等馆类场所(88.43%)的合格率较低,而文娱场所(99.43%)、商场(96.75%)、旅店业(98.56%)、公共浴室(96.52%)的合格率较高,其中游泳池水、旅店业、理发美容店样品年合格率呈降低趋势(均P<0.01);游泳场所监测项目浑浊度的总合格率最高(99.67%),而游离余氯则最低(65.16%);用品用具监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项目总合格率为100.00%,而细菌总数项目总合格率较低(杯具92.25%、棉织品89.77%、美容美发工具85.19%)。结论 2016—2020年广州市公共场所总体卫生状况较好,样品年合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游泳场所、理发美容场所、图书馆等部分总合格率较低场所卫生状况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川东北地区2016—2020年新发肺癌病例特征,为本地区肺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川东北地区3 146例新发肺癌病例资料来源于2016—2020年南充市2家病历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新发肺癌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新发肺癌病例3 146例中,2016、2017、2018、2019、2020年分别为570、604、591、658、723例,病例数逐年增多。男性病例占53.3%,以60~76岁为主(47.5%)。2016—2020年每年新发肺癌病例性别、病理组织学分类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临床表现均主要有咳嗽(75.08%)、咳血或咯血(31.98%)、胸痛(64.02%)、气短或喘鸣(50.25%)、发热(39.00%)、吞咽困难(20.79%)。病理组织学分类以腺癌为主(1 515例,占48.16%),其次是鳞癌(824例,占26.19%)和小细胞癌(560例,占17.80%),其他分类247例,占7.85%。2016—2020年不同性别的肺癌患者病理组织学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中病理组织学分类主要为鳞癌,女性中病理组织学分型主要为腺癌。2016、2017、2018年不同年龄的肺癌病例病理组织学分类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川东北地区2016—2020年新发肺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以腺癌、鳞癌多见,应根据肺癌病例特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广东省糖尿病的整体死亡情况和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糖尿病死亡情况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5—2015年广东省死因监测系统,计算糖尿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采用χ2检验用于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用于趋势变化APC的判别。结果 2005—2015年广东省因糖尿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从1.40%下降到1.30%(APC=-1.09%,P<0.01);糖尿病死亡率由7.13/10万下降到6.26/10万(APC=-1.69%,P<0.01);糖尿病标化死亡率从10.37/10万下降到7.79/10万(APC= -3.15%,P<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从0.47%下降到0.32%(APC=-4.11%,P<0.01);广东省21个地市的糖尿病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呈逐年降低趋势(均P<0.01)。结论 广东省糖尿病总体死亡情况虽呈下降趋势,但依旧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须进一步持续实施全民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08—2017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精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广东省2008—2017年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7年广东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28起,中毒人数5 520例,死亡62例,罹患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P<0.01)。9月报告事件数最多(38起),4月份病死率最高(5.81%)。细菌性食物中毒报告事件数最多(占54.82%),致病因子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33.6%)。病死率最高是真菌性食物中毒(占42.55%)。食物中毒罹患率较高的是粤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均为0.68%),各地级市中珠海市罹患率最高(4.74%);病死率最高的是云浮市(66.67%)。罹患率最高的场所是集体食堂(占58.33%),家庭的病死率最高(占13.82%)。结论 各地应在高发季节提前发布食品安全预警,珠三角地区要加强对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管,粤北地区应加强居民居家烹饪安全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王荣  杨晨  苗瑞芬  许可  丁松宁  李晨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1):1470-1473
目的 分析南京市≥65岁老年人肺结核病例特征,为制定老年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11—2019年登记的现住址为南京市的≥65岁老年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9年南京市老年活动性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76.61/10万,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30.05%,但老年病例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老年肺结核男女比例3.12∶1,病例数以65~69岁年龄组最多,年均报告发病率男性以80~84岁组(164.88/10万)最高,女性以85岁及以上组(40.88/10万)最高。农民(40.36%)和离退休人员(39.85%)位居老年患者职业前2位,老年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地区分布上,高淳区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154.87/10万),中心城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病原学阳性率、就诊延迟率呈上升趋势(均P<0.01)。结论 南京市老年结核病防控应关注老年男性及老龄化程度高的农村地区,加强主动筛查、治疗管理和医疗保障,加大健康宣教,减少就诊延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东省实施单剂含流腮成分疫苗(MuCV)免疫策略后2010—201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为流腮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来的2010—2019年广东省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广东省累计报告流腮病例282 444例,年均发病率为26.42/10万(15.04/10万~52.22/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1);广东省21个地(市)每年均有病例报告,深圳、广州、佛山报告病例数占48.50%;每月均有流腮病例发生,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期,11月至次年1月出现小高峰;5~9岁报告病例占41.11%,5、6岁组儿童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98.88/10万、288.41/10万。结论 2010—2019年广东省流腮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流腮主要流行在珠三角地区,以5~9岁为主,季节性双峰分布时间与学生在校时间吻合,建议加强珠三角地区学校疫情防控及为4~6岁的学龄前儿童引入第2剂MuCV接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05—2019年报告的戊型肝炎(戊肝)发病情况,探讨影响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戊型肝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模块,按发病日期导出2005—2019年戊肝报告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戊肝发病特征进行分析,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对戊肝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戊肝病例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1),报告发病率波动于1.27/10万~5.69/10万。60~69岁是发病高峰,发病例数占比最高的职业是农民,占35.98%;农村报告发病率高于城市(P<0.01),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用海鲜类(OR=1.794)、食用河鲜类(OR=1.826)、喝生水(OR=1.798)、经常外出就餐(OR=1.774)和传染源接触史(OR=11.807)是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老年人、男性、农民是戊肝的主要发病人群。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食用海鲜、河鲜、喝生水、经常外出就餐以及传染源接触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5—2019年巴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及其变化趋势,为巴中市恶性肿瘤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Excel 2010和SPSS 17.0对2015—2019年巴中市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汇总分析,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和死因顺位等指标对巴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巴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共报告22 136例,年均死亡率为117.60/10万,男性报告13 950例,年均死亡率为141.96/10万,标化死亡率144.76/10万,女性报告8 186例,年均死亡率为90.99/10万,标化死亡率89.11/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χ2=519.300,P<0.01);巴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5位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和肛门癌;白血病在0~14岁和15~39岁人群中恶性肿瘤死因构成比最高,分别为40.66%、19.42%;肺癌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恶性肿瘤死因构成比最高,为25.48%。结论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巴中市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 应根据性别、年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恶性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9 年上海市金山区猩红热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9 年上海市金山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430 例,年均发病率为6.25/10 万;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春夏交接期的 4—6 月和冬季11月至次年1月,病例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36.98%和40.70%;人群分布特征为男女比例1.43∶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22/10万,女性为5.2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全部病例中学生282例( 65.58% )、幼托儿童136例( 31.63% )、散居儿童12例( 2.79% );以4~9 岁年龄为主,占92.09%( 396/430 );病例高峰在6~7岁年龄组,占 44.19%( 190/430 )。结论 近年上海市金山区猩红热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小学生、幼托儿童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小学和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猩红热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密接)人群管理情况及效果。方法 收集广州市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接的一般人口学、与病例关系、暴露史、管理及发病情况等信息,比较不同时期(1月21—30日、1月31日至2月8日、2月9日至3月2日)密接人群特征。结果 研究期间广州市累计追踪2 312名密接,男女性别比为1.15∶1,年龄以20~59岁为主,占73.53%;密接集中隔离率96.63%,密接病例比为8.59,密接转病例比例为5.49%,密接占报告病例比例为35.28%,最后接触至发病中位时间为2 d,发病至确诊中位时间为4 d。从第一到第三时期,集中隔离率(91.88%~97.83%,P<0.01)、密接病例比上升(3.86~41.26,P<0.01),密接转病例比例下降(14.06%~1.13%,P<0.01),管理密接占报告病例比例上升(23.94%~54.00%,P<0.01),发病至确诊时间缩短(4~0 d,P<0.01),与关联病例关系为社交活动(16.24%~42.63%)、接触频率为偶尔或一般(42.57%~90.64%)的密接占比增加(P<0.01)。全时期和第三时期密接中,发病组的最后接触至开始管理时间小于非发病组(P<0.01)。结论 广州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接的追踪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并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控制了疫情向社区蔓延,后续可探索根据风险因素分级的密接精准管理模式,指导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桂林市嫖客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现状、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商业性行为状况,为该地区制定艾滋病性病防治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 以2015—2019年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及羁押场所作为常规监测哨点,将自我报告既往曾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成年男性嫖客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嫖客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安全套使用状况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结果 最终纳入1 927名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02%,其中“1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从表面上看出来吗”知识知晓率最高为94.40%,“只与1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知晓率最低为66.06%。商业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者占33.26%;有同行性行为者占5.66%;未做过艾滋病检测者占82.62%。艾滋病性病检测阳性者127人,占6.59%(其中HIV阳性者38人,梅毒阳性者71人,丙肝阳性者21人)。不同人群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艾滋病性病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现为18岁至29岁年龄段,文化程度高者、未婚者检出率高。不同文化程度中未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和商业性行为时未正确使用安全套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婚姻状况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婚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离异或丧偶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不同婚姻状况未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婚者最低,为74.34%。结论 加强对嫖客人群安全性行为的正确引导、宣教和健康干预,有效遏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沈培林  廖俊蕾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32-1535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和幼虫孳生特点,为制定当地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2019年,在深圳市龙岗区11个街道设立监测点,采用布雷图指数(BI)评价伊蚊幼虫密度,诱蚊诱卵指数(MOI)评价伊蚊成虫密度;对不同月份、不同环境蚊媒密度(BI、MOI)及其BI和MO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平均BI为3.52,3年间BI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份BI和不同月份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7、2018年BI高峰为9月份(分别为6.09、5.81),2019年为5月(BI为6.11);不同环境的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区BI最高,为5.00。平均MOI为5.04,3年间呈波动趋势,不同年份M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份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7年8月、2018年9月、2019年6月MOI最高,分别为9.90、8.82、9.83;不同环境的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园MOI最高(5.49)。同期之间BI与MOI呈正相关(P<0.01)。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有明显季节性,加强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蚊虫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