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探索其预防和控制方法。方法第一阶段选择45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第1组),分析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建立预先判断牙齿拔除难度的评估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术后疼痛的临床干预模式。第二阶段另外选择45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第2组),术前判断拔牙难度和引起疼痛的危险因素,并实施术后疼痛的临床干预模式(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给予术前用药或牙槽窝局部用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拔牙难度、拔牙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拔牙难度和拔牙时间是与术后疼痛相关最为紧密的因素,手术后期疼痛还与局部感染因素(牙齿龋坏)以及女性月经周期相关。实施临床干预模式后,第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重度疼痛发生率和止痛药服用量均明显低于第1组。结论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实施基于术前拔牙难度判断的围手术期药物的合理控制,可以实现术后疼痛的个体化预防,减轻或避免术后疼痛,有助于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2.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操作复杂,方法众多。随着新技术与相关学科的发展,患者对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有了更高要求。本文综述了可应用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新方法及新技术,并分析了其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3.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直观准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评估方案。方法:选取病例300例,根据牙齿阻生方向、骨及邻牙阻挡程度、牙根变异以及年龄性别设定各参考因素计算分值,由不同年资医生单独完成难度评估,再由一名医生实施手术,观察难度预判准确度。结果:术前评估准确度可达95%~98%,量化的难度预判分值与拔牙时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通过分解分析阻生智齿冠根阻力及个体影响因素,可更有效的判断其拔除难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最佳拔除方法。方法:将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病例235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舌向脱位法、劈牙法、涡轮钻磨牙去骨法拔除患牙,统计平均拔牙时间和拔牙后并发症。结果:舌向脱位法手术时间最短,但舌侧骨板厚的低位水平阻生病例易并发出血和感染;劈牙法手术时间最长,术后易并发肿胀、疼痛、出血和张口受限;涡轮钻磨牙去骨法手术时间可控,术后并发症少且轻。结论:对于舌侧骨板薄的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病例,用舌向脱位法,简单、创伤小;对于舌侧骨板厚的病例,用涡轮牙钻磨牙去骨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张口受限及肿胀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疼痛,张口受限及肿胀与手术难度的关系。方法:收集124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病例,按手术难度分为三组,分别于术后第二日及第七日分析三者之间的疼痛,张口受限及肿胀差异。结果:三组的大部分病例均发生了张口受限,疼痛及肿胀反应,术后第二日及第七日三组间张口受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二日,挺出组疼痛分级程度较其它两组轻,而切开组与去骨组疼痛的分级无差异;术后第七日,去骨组仍有疼痛的比例较高,而切开组与挺出组间则无差异,术后第二日及第七日,去骨组及切开组之肿胀分级均较挺出组为高,在去骨组与切开组间则均无差异。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均有可能发生张口受限,疼痛及肿胀反应,张口受限与手术难度无关,软组织损伤小者。术后疼痛较轻,去骨无加重疼痛,但疼痛缓解较慢,软组织的损伤程度与肿胀的发生及缓解有关联,肿胀与是否去骨并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常引起多种与手术创伤相关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国内书籍文献中缺乏对拔牙创伤控制方面的系统阐述,笔者基于临床实践,综合归纳相关文献,在此撰文供临床医务人员讨论,以期在面对此类病例时能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决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先出根法(出根法)和先出冠法(出冠法)拔除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名双侧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一侧采用出根法拔除、另一侧采用出冠法拔除,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根法和出冠法手术时间分别为:(8.59±1.62) min和(10.49±1.55) min(P<0.05),邻牙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4.5%(P<0.05);两种方法术后疼痛、面部肿胀、术后出血、下牙槽及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采用出根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可减少手术时间及邻牙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马洋  马振  胡开进 《口腔医学》2021,41(11):961-965
牙及牙槽外科是口腔颌面外科的重要分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是牙及牙槽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常见的阻生分类有垂直阻生、水平阻生、近中阻生及远中阻生等.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口内检查评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难度,进行阻力分析,可有效提高拔牙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拔牙并发症.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规范化微创拔除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用涡轮机分段切割法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的第三磨牙的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对481例675颗曲面体层片显示中、低位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用涡轮机分段切割法拔除。其中327颗实施二段切割法;348颗实施三段切割法。结果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均完全拔除;手术时间5~20 min(平均16 min);术后发生短暂下唇麻木症状3例(3颗),发生术后感染15例(15颗)。结论 二段切割法适用于中位近中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三段切割法适用于中/低位近中、水平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切线法阻力分析后推拔除阻生牙的方法与传统阻力分析拔除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甲组以传统阻力分析后分牙拔除方法,乙组按切线法阻力分析后完整拔除阻生牙,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交,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乙组所用时间分别为(22.39±13.13)min和(19.11±13.14)min,乙组(切线法)的拔牙时间短于甲组传统法(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除干槽症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均能顺利地完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后并发症较低。乙组(切线法)有拔牙时间短,干槽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并能完整拔除阻生牙,可为阻生牙移植提供前提条件。故切线法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一种较好的阻力分析及拔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成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 impacted M3M)拔除术后6个月的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 M2M)远中骨缺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拔除阻生M3M的25例患者(37颗M3M)的术前及术后6个月CBCT资料。采用SPSS 25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手术前、后M2M远中骨缺损深度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M2M术后6个月远中骨缺损深度减少,骨高度相比术前改善;年龄、阻生类型是影响M2M术后6个月骨缺损的因素。结论: 年轻患者高风险M3M拔除后,M2M远端的骨高度有所恢复;年龄、阻生类型是其影响因素。当M3M需要拔除时,早期拔除可能对M2M的牙周健康产生有益影响;如M3M为低位阻生,应同期植入骨移植材料,以期获得更好的远中骨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下颌高、中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患者应用无痛口腔局麻仪行牙周膜注射与卡局芯式注射器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50例行双侧下颌高、中使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成人患者,同一患者左右侧随机归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无痛口腔局麻仪行阻生牙牙周膜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应用卡局芯式注射器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患者本人对两种麻醉方式的注射疼痛程度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比较,试验组麻醉注射时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值为2.48±0.98,对照组为6.12±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01,P<0.01).麻醉效果试验组患者自评为“优”者44例,对照组为3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833,P=0.812).结论 应用无痛口腔局麻仪行牙周膜局部浸润麻醉更有利于下颌高、中位阻生牙拔除术中的无痛操作.  相似文献   

13.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可能遗留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的牙周组织缺损,其发生及预后受年龄、第三磨牙的阻生状态、术前局部的感染情况、术前邻牙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拔牙时年龄较大、低位阻生、术前存在冠周感染或反复食物嵌塞、邻牙龋坏等因素将使这种牙周骨质缺损加剧且预后不佳. 从预防的角度,尽可能在小于25岁的低龄期拔牙,有利于阻止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加剧;进行骨质移植可以有效促进术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骨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下颌智齿拔除难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下颌智齿拔除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13例下颌智齿拔除病例数据,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下颌智齿拔除难度的因素.结果 在选取15个因素中,描述智齿阻生程度的Pell-Gregory升支分类即根据智齿与下颌支及第二磨牙的关系而进行的分类(P=0.00<0.01)、Pell-Gregory(牙合)平面分类即根据智齿最高点与下颌第二磨牙(牙合)平面间的关系而进行的分类(P=0.00<0.01)和手术因素中的根折、去骨四个变量进入多因素逐步回归模型.结论 Pell-Gregory升支分类、Pell-Gregory(牙合)平面分类、根折和去骨四个变量对下颌智齿拔除难度有显著性影响,通过对该四个变量进行评估,可以分析下颌智齿拔除难度.  相似文献   

15.
为对比微创拔牙术与传统翻瓣劈冠术拔除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将260例下颌智齿阻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翻瓣劈冠法(对照组)和微创拔牙术(微创组)拔除患牙,并比较其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发现微创组拔牙时间明显少于劈冠组,术后疼痛、张口受限、感染和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应用牵引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下颌第三磨牙,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例全景片和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或紧贴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先应用正畸牵引技术牵引,经3~10周的牵引,使牙根远离下牙槽神经后再行拔除术。结果:20例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经牵引拔牙后,无1例发生下唇麻木,术后反应轻微。结论:应用牵引拔牙技术拔除下颌第三磨牙,解决了术后下唇麻木、骨折等高风险并发症的发生,也使拔牙更容易、更快。  相似文献   

18.
涡轮钻法因创伤较小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锤凿法在下颌智齿拔除术中得到提倡和应用.但使用涡轮钻时智齿远中和颊侧的软组织易卷入车针或受气流冲击造成损伤,引起术后肿胀、疼痛等并发症.为此,笔者将口腔局部托盘改装成拉钩,与传统的颊部拉钩相比可将涡轮钻与远中、颊侧软组织完全隔离,以保护软组织避免损伤.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口腔常用材料制作可反复使用的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仿头模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前教学。方法:根据口腔常用材料特点、下颌阻生智齿的解剖特点及拔除的技术特点,设计并制作可反复使用的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模型;将该模型固定于仿头模内,由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医师及实习学生试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使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成功设计并制作出了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模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仿头模模型很好的模拟了临床下颌阻生智齿的拔除。结论:使用口腔常用材料可以成功的制作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模型,有助于临床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反映下颌智齿阻生程度的数字模型,以预测下颌智齿拔除难度.方法 收集356例下颌智齿拔除病例的相关资料.根据Pell-Gregory升支分类、Pell-GregoryNFDC5平面分类和Winter分类三种分类方式将智齿阻生程度进行分类,分别以阻生指数Ri、Oi、Wi表示.下颌智齿综合阻生指数以Ci表示,Ci=Ri Oi Wi.以手术时间表示智齿拔除难度.通过方差分析,研究下颌智齿不同综合阻生指数(Ci)之间拔除难度的差异.结果 下颌智齿拔除手术时间随着综合阻生指数增大而增加,大部分综合阻生指数之间,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下颌智齿综合阻生指数数字模型(Ci=Ri Oi Wi)可以预测智齿拔除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