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羽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4):299-3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 ,因新生儿 (日龄<1周 )的脑膜屏障功能不健全 ,严重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发生胆红素脑病[1] 。本文利用以茵陈为主的中药汤剂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日龄大于 2周 ,黄疸明显 ,经皮测胆红素水平大于 8mg/dl,一般情况良好的新生儿黄疸者 80例(其中排除胆道不通、胆汁淤积及肝炎因素 )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 6 0例 ,对照组 2 0例 ,两组性别、日龄、黄疸程序程度 ,黄疸性质相似具有均衡性 (见表 1)。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予… 相似文献
2.
80 %的新生儿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新生儿的听力 ,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增加了新生儿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新生儿科医师所关注的问题。本院近 10年来用“茵陈汤”协议处方防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如 :母乳性黄疸 ,胆汁瘀积综合症 (ICP)病例的治疗等。另外新生儿出生后 2 4h内即开始服用茵陈汤 ,监测胆红素出现的情况 ,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全部研究对象来自于本院产科及儿科门诊。1.2 随机抽样各 10 0例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4.
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4(3):165-16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多种原因引起的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我们根据胆红素的代谢机制,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黄疸茵陈颗粒口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4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7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诊断标准:按照《实用儿科学》新生儿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成药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出生15天至28天的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20.6μmol/L(12.9mg/d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及光疗(浙江戴维医疗器械公司生产),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黄疸茵陈颗粒(甘肃金维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上海浩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NJ33型)测定胆红素水平,观察胆红素下降水平、体重、大便次数、小便次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蓝光治疗,治疗组在蓝光治疗基础上加双歧杆菌三联散剂(培菲康)及中药茵陈汤口服,5 d后复查血清胆红素。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茵陈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患儿家长易接受,不良反应少,能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减轻加重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退黄洗液泡浴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120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细及观察组各60例,两组口服药相同,观察组辅以退黄洗液泡浴,各组治疗期间如病情加重达到光疗指标者给予光疗。结果在出生〈48h,48-71h、≥72h不同适龄黄疸患儿的治疗中,对照组中转光疗的病例33例,占55.0%,观察组4例,占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62,P=0.000);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三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光疗因素,对照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治疗后上升值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退黄洗剂泡浴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缓解病情,减少蓝光治疗。因用药简单方便和无毒副作用,适用于病情较轻的初生新生儿黄疸的选择性治疗和居家使用。 相似文献
8.
9.
思密达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及早有效的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高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将7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酶诱导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思密达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下降明显.结论思密达明显增强了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作用,缩短新生儿黄疸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茵陈汤能否降低高危孕妇所生婴儿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方法 将孕期愿意服用茵陈汤至少1个月的177例孕妇列为研究组,拒绝孕期服用茵陈汤的293例高危孕妇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所生婴儿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情况。结果 去除围产期危险因素后,两组孕妇围产期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产前肝功能主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流产和(或)死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孕期予以茵陈汤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中医药在孕期的预防性用药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除外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K将48例新生儿黄疸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即b组/四磨汤组26例)和对照组(a组)。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口服四磨汤,每次1/3支,每日3次;对照组不予四磨汤口服。定时测定TCB,以TCB降至80mmol/l以下不反弹为标准。结果:统计结果应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不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治疗组口服苯巴比妥+新生儿退黄洗液药浴4 d;对照组口服苯巴比妥+加味茵陈汤治疗4 d,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有光疗指标的转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光疗率及未行光疗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治疗组光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去除光疗因素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采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效,可降低胆红素水平,达到缩短病程、预防核黄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我科自2005年1月-2007年11月应用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经皮测疸仪筛查住院确诊的9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选用新生儿黄疸传统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将肝酶诱导剂改为3~5 mg/kg肌内注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2小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测血清胆红素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肝酶诱导剂在配合蓝光照射前30分钟肌内注射可有效减轻黄疸,增加患儿依从性,经皮测疸仪使用安全、有效、无创、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较常见的症状,对病理性黄疸临床治疗一般为蓝光光疗或蓝光光疗结合使用白蛋白等,但效果不佳。我科自2000年5月至2001年10月采用蓝光光疗加白蛋白同时加用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黄疸25例,结果胆红素下降明显,疗效提高,住院天数缩短。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病 ,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虽然对新生儿影响不大 ,但在一些病理条件下 (如感染、出血 )可加重黄疸 ,引起一系列的黄疸症状 ,而病理性黄疸 ,对新生儿的危害更为严重 ,是新生儿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死因。笔者应用思密达治疗黄疸能缩短疗程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患儿共 80例 ,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4 0例 ,均为我院1998~ 2 0 0 1年小儿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患儿。两组患儿病情、胆红素值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其中男 4 9例 ,女 31例 ,年龄最大 2 8d,最小 2 d(凡外科… 相似文献
17.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虽然对黄疸的治疗近十余年来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1〕,但是光疗仍是我国现今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TB)的主要措施,而光疗的副作用也日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为比较不同光疗方法的退黄效果,探讨既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又能较好减少光疗副作用的方法,笔者对近年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经不同光疗方法治疗的53例黄疸患儿的退黄效果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①为排除孕周、体重的影响,一律选择足月适于胎龄儿。②肝功能正常。③血清胆红素>2052umo…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12月我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6%,且实验组治疗后血MDA及红细胞NADPH水平改善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过敏、心肾功能损伤及皮疹等不良反应,且血常规、尿常规无明显变化。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安全有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黄疸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胆红素日下降平均值为(30.5±15.6)μmol/L,平均黄疸消退时间为(6.57±2.45)d,观察组的胆红素日下降平均值为(42.1±10.6)μmol/L,平均黄疸消退时间为(5.03±1.9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增强临床疗效,缩短患儿病程,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明霞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5):292-292
我院根据胆红素代谢机制 ,在常规治疗同时 ,加用茵栀黄、妈咪爱、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新生儿黄疸 ,疗效较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98例 ,为 1 998年1月~ 1 999年 1 1月期间住院新生患儿 ,分成两组 :治疗组 5 6例 ,男 31例 ,女 2 5例 ,年龄4.5~ 2 7天 ,平均 1 1天。出生体重 2 92 0±2 6 0 g,胎龄 38.1± 4.5周。主要病因 :感染性因素 34例 ,母乳性因素 1 1例 ,血管外因素(头皮血肿 ,颅内出血 ) 6例 ,围产因素 5例。对照组 42例 ,男 2 5例 ,女 1 7例 ,年龄 4.7~2 7天 ,平均 1 0 .8天。出生体重 2 980± 470 g,胎龄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