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我们采用双标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用CD34来标记观察结直肠癌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MVD),用特异性的淋巴管标记物D2-40标记肿瘤组织内的微淋巴管密度(MLD),分析MVD、MLD与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MVD、MLD与ETS-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增殖状态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淋巴管特异标记podoplanin对96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以CD34标记血管检测微血管密度作为对比,并分别与Ki-67进行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淋巴管和血管增殖活性,结合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分析。结果结直肠癌中心及浅表部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结直肠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51.2±25.5)及较正常结直肠组织(29.4±9.0)和肿瘤其他区域显著性增高(P<0.01),并且其淋巴管内皮Ki67指数(0.23±0.17)也较其他区域显著性增高(P<0.05)。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管受累、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且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区,癌周围淋巴管密度增加与癌细胞转移相关,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对评估其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胸苷磷酸化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对50例结直肠癌标本及21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P法测定癌组织中TP的表达情况;通过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中的MVD。结果:结直肠癌细胞的TP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P<0.01);TP阳性组中局部淋巴结转移率高TP阴性组;TP阳性组的MVD高于TP阴性组;它们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中高、中、低分化癌组之间的T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癌细胞中TP的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化学级别无关。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间质和上皮细胞CD10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中CD10的表达,同时用α-SMA标记结直肠癌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间质和上皮细胞均无CD10的表达,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在间质和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和26.7%。结直肠癌中CD10阳性的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在高、低级别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质细胞CD10阳性在侵及肌层者高于侵及浆膜层者(P〈0.01),而CD10阳性的上皮细胞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表达CD10与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CD10阳性间质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低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上皮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间质细胞与α-SMA阳性间质细胞分布一致。结论结直肠癌中间质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化可阻止肿瘤的转移,而肿瘤细胞表达CD10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溶解而促进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肝转移灶、原发癌灶、癌周正常粘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探讨二者之间关系。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伴肝转移32例作为实验组,不伴脏器转移33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原发癌灶、肝转移灶、癌周正常粘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癌周正常肠粘膜、肠原发灶、肝转移灶ERα表达分别为(23/32,14/32,5/32),对照组正常肠粘膜、肠原发灶表达分别为(21/33,13/33)。实验组肠原发灶(68.53±24.26)与对照组肠原发灶(62.98±25.71)微血管密度(MVD)均高于实验组正常组织(43.19±41.17)、对照组正常组织(51.32±21.82)和实验组肝转移灶MVD(29.53±9.27)。结论雌激素受体为对抗结直肠癌进展转移的保护性因素,在原发灶中的表达与MVD呈负相关,但在肝转移灶中MVD受ER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D)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病例,其中乳腺癌61例,乳腺增生症2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VEGF-D、MVD和MLD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VEGF-D蛋白阳性率为62.30%,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15,P<0.05);乳腺癌组织中MVD和MLD分别为(17.70±7.10)和(2.41±0.85),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00、t=8.795,P<0.05);VEGF-D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χ2=0.394、0.032、0.244,P>0.05);MVD和MLD密度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无明显差异(χ2=0.081,0.126,0.219,0.196,P>0.05);VEGF-D、MVD和MLD密度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相关(χ2=13.076、23.892、10.082,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递增,VEGF-D、MVD和MLD密度明显增高;MVD和MLD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中密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2.481、5.791,P<0.05).结论 VEGF-D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MVD和MLD与乳腺癌肿瘤分化、转移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CD105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 CD105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微血管密度(MVD- CD105)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D105和CD34单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105、CD34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40例喉癌组织CD105标记的MVD(14.90±7.40条/0.5mm2)显著高于正常组织(00.00±0.00条/0.5mm2),Ⅲ、Ⅳ期喉癌组织的MVD(27.15±9.36条/0.5mm2)显著高于Ⅰ、Ⅱ期(9.52±7.28条/0.5mm2),颈淋巴结转移组平均MVD(27.24±8.12条/0.5mm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04±7.25条/0.5mm2),复发组MVD(26.34±8.21条/0.5mm2)显著高于未复发组(13.62±7.11条/0.5mm2)(P﹤0.05)。结论 CD105是肿瘤新生血管的标志,其标记的MVD的测定可作为预测喉癌患者复发转移及评估预后的重要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淋巴管生成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胰腺癌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分布特征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检测42例胰腺癌和12例癌旁胰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肾小球足突细胞黏蛋白(Podoplanin)的表达。结果42例胰腺癌组织VEGF—C阳性率为61.9%,12例癌旁胰腺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58.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050,P〉0.05)。VEGF-C阳性率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x^2=4.822,P〈0.05),而与胰腺癌大小、组织学分级、神经浸润及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可见明确的Podoplanin阳性淋巴管,其数目和分布具有明确的异质性。肿瘤边缘组织中淋巴管数最多,其次为肿瘤表浅部,而肿瘤中心区最少;在形态上,肿瘤边缘可以见到较多管腔扩张的淋巴管,而肿瘤中心及表浅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或点状。癌旁胰腺中Podoplanin阳性淋巴管分布在呈慢性炎症的胰腺组织周围,多数呈扩张状态。42例胰腺癌组织中LVD为7.67±1.25,12例癌旁胰腺组织中LVD为7.85±0.93,二者差别无显著性(t=0.639,P〉0.05)。胰腺癌组织中LVD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t=7.076,6.803,P〈0.01),而与胰腺癌大小、组织学分级和神经浸润无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LVD间呈正相关性(r=0.509,P〈0.05)。结论胰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中VEGF—C高表达,促进淋巴管增生,可能是临床上胰腺癌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中内皮抑素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ndostatin、MVD在50例胰腺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endostatin在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8%,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表达强度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2)胰腺癌中MVD均值(33.74±11.44),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17.40±4.74)(P<0.01),Ⅲ~Ⅳ期胰腺癌MVD均值(40.89±10.33)高于Ⅰ~Ⅱ期(25.35±5.38)(P<0.01),淋巴结转移组MVD均值(40.84±10.70)高于未转移组(26.64±6.90)(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3)生存分析提示endostatin及MVD与胰腺癌的预后有关(P<0.01)。结论endostatin及MVD在胰腺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对胰腺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和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同时探讨COX-2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6例胃癌中COX-2的表达,同时标记CD34和D2-40,分别检测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 46例胃癌中COX-2表达的阳性率为80.43%(37/46),COX-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P<0.05);COX-2表达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组(P<0.05);COX-2表达阳性组的MVD和MLD明显高于COX-2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COX-2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的血管和淋巴管形成而参与了胃癌细胞的浸润转移,导致胃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血管内皮细胞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染色,然后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MVD与患者性别、肿瘤生长部位、大小无明显相关;不同病理组织学级别间MVD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级别越高,MVD越大;瘤周水肿程度不同的星形细胞瘤之间,MVD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患者MVD高于未复发患者(P<0.01)。结论:星形细胞瘤MVD与病理级别、术后复发及瘤周组织水肿关系密切,可作为一项有意义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星形细胞肿瘤中PTEN蛋白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不同恶性程度星形细胞肿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72例星形细胞肿瘤和非肿瘤脑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并对肿瘤MVD计数 ,分析其意义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PTEN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 ,肿瘤总阳性率为 5 4 17% (39/ 72 ) ,其中Ⅱ、Ⅲ、Ⅳ级者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1 82 % (18/ 2 2 )、42 86 % (15 / 35 )和 37 5 0 % (6 / 15 )。星形细胞瘤PTEN表达率明显高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P <0 0 1) ;星形细胞肿瘤MVD计数 ,72例肿瘤平均MVD为 38 2 2 ,其中Ⅱ、Ⅲ、Ⅳ级者MVD分别为2 8 81± 9 42、41 17± 13 96和 5 3 11± 15 85 ,肿瘤组各级别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星形细胞瘤以窦状扩张型血管、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以芽状或条索状血管为主 ,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部分以球状血管丛为特征 ;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中MVD呈负相关 (r =- 0 5 11,P <0 0 1)。结论 :PTEN基因突变或缺失在星形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与肿瘤恶性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PTEN表达的检测结合MVD与形态的测定有助于提高评估患者术后生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脑星形细胞瘤MMP-9、Flt-1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星形细胞瘤中MMP-9、Fit-1和CD34的表达,并通过CD34免疫组化结果测定肿瘤组织中MVD。结果MMP-9、Flt-1在各型脑星形细胞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不同组织学类型,其阳性表达的强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WHO分级中Ⅲ-Ⅳ级脑星形细胞瘤MMPO的阳性表达为(76.52&#177;3.38)%,Fit-1为(72.90&#177;2.64)%,MVD为87.00&#177;4.18;Ⅰ-Ⅱ级MMP-9的阳性表达为(27.90&#177;2.53)%,Fit-1为(29.67&#177;2.87)%,MVD为48.62&#177;4.05。Ⅲ~Ⅳ级MMP-9、Flt-1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P〈0.01);三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MPO、Flt-1表达和MVD与脑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学类型及恶性程度相关,有可能做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出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血流情况的差异,并分析二者与肿物病理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对79名女性乳腺肿物患者共88个病灶(良性48个、恶性40个)进行SMI及CDFI检测,参照Adler分级标准,应用上述两种成像技术分别观察同一病灶的血流情况,Kappa分析以评估其一致性。对术后病理标本进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MVD表达,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分析MVD表达与两种模式的Adler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技术方法对所有病灶血流丰富程度的一致性不佳(κ=0.67);对恶性病灶血流丰富程度的二者检测一致性差(κ=0.39);而SMI和CDFI对良性病灶血流丰富程度的检出一致性较好(κ=0.79)。相比较CDFI,SMI与MVD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82、P<0.01)。结论:SMI对乳腺恶性肿物的微血管检出效果更佳,与病理MVD相关性较好,可作为术前无创性评估乳腺恶性肿瘤微血管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与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4例肺癌组织中MMP-9、TIMP-1和CD34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MMP-9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小细胞肺癌和腺癌显著高于鳞癌(P<0.01)。肺癌MMP-9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5)。肺癌组织TIMP-1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肺癌MMP-9表达阳性者微血管密度高于MMP-9表达阴性者(P<0.01)。结论MMP-9促进肺癌血管生成,与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患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否发生了氧化修饰及其对血凝的影响。方法:对2l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与2l例年龄性别相近的正常人的血脂、脂质过氧化物进行了分析。用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VLDL、LDL及HDL,测定这三种脂蛋白的234nm光吸收、相对电泳迁移率(REM)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分别将这三种脂蛋白加入由正常人新鲜混合血浆构成的反应系统中,按试剂盒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IT)。结果:内源性HTG患血浆TG含量平均升高2.73倍,HDLC下降l.7l倍,同时LPO升高1.22倍;HTG组VLDL、LDL及HDL的REM、234nm光吸收值、TBARS含量均较对照组显增加(P<0.01),表明内源性HTG患血浆VLDL、LDL及LDL均发生了氧化修饰生成Ox—VLDL、Ox-LDL.PT及APTT在分别加入HTG组的VLDL、LDL及HDL后均比加入相应正常组脂蛋白明显缩短(P均<0.05)。相关分析表明,HTG组血浆VLDL及HDL相对电泳迁移率(REM)与PT呈负相关(P<0.01)。结论:HTG患血浆VLDL、LDL及HDL发生了氧化修饰,并使PT及APTT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 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研究分为健康对照组(50例)、肿瘤组[48例,其中24例再行他莫昔芬(TAM)组治疗].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线BMD.肿瘤组术后均进行辅助化疗,其中24例(TAM组)化疗后继续使用TAM行内分泌治疗.用DEXA测量腰椎和左髋部位的BMD,比较肿瘤组化疗前、后以及TAM组行内分泌治疗8个月后BMD变化.结果 肿瘤组化疗后腰椎部位BMD(0.87±0.15)g/cm2比化疗前(0.93±0.15)g/cm2明显降低(P<0.05);TAM组行内分泌治疗8个月后腰椎BMD(0.90±0.04)g/cm2和股骨颈(0.74±0.05)g/cm2等左髋部位的BMD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 化疗可能导致绝经后乳腺癌患者BMD的下降,而TAM治疗能缓解化疗引起的BMD降低.  相似文献   

18.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clinical problem which has proven difficult to study because of a lack of noninvasive investigative modalities. Here we show that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scanning provides clinically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atus of metastatic bone lesions in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palliative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of 21 patient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etastatic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was confirmed in prostate (n=14) relative to breast (n=7) cancer pati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prostate cancer cohort, further increases in lesional BMD were evident in all evaluable patients in whom biochemical progression occurred; conversely, lesional BMD declined in patients who had a partial response to therapy. BMD of uninvolved bone decreased with all types of 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regardless of whether patients responded or relapsed. We conclude that BMD changes in both lesional and uninvolved bone are readily detectable in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and propose that DXA scanning represents a promising new approach to monitoring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therapeutic course of this diseas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与红细胞CR1 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及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 和Hind 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 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变化,同时用ELISA 和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测定红细胞CR1 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CR1 基因型点突变比率(43-6 % ) 明显上升,与正常人(20 % )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原发性肝癌患者3 种CR1 基因型的红细胞CR1 活性都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01 或 P<0-05) 。活性变化也不同。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CR1 活性及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下降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原发型、获得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相互关系及其在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口腔鳞癌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MMP-7及CD34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MVD。结果:MMP-7在口腔正常黏膜中不表达,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0.78%。口腔鳞癌组织中的MVD较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致密,分别为38.91±12.74和10.37±4.65。口腔鳞癌中MMP-7表达和MVD均与其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结论:MMP-7和MVD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侵袭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抑制MMP-7的活性将为口腔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