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吸入一氧化氮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情复杂,围手术期处理棘手,预后严峻。低浓度吸入NO可选择性地降低肺循环阻力(PVR)和肺动脉压(PAP)的同时,不影响体循环(SVR),对治疗心脏外科术后肺动脉高压极有价值。我们自1998年8月~2000年5月,对12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给予低浓度(10~50ppm)NO吸入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吸入NO期间的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情复杂,围手术期处理棘手,预后严峻[1].低浓度吸入NO可选择性地降低肺循环阻力(PVR)和肺动脉压(PAP)的同时,不影响体循环(SVR),对治疗心脏外科术后肺动脉高压极有价值[2].我们自1998年8月~2000年5月,对12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给予低浓度(10~50 ppm)NO吸入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吸入NO期间的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监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监护。方法总结9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监护中呼吸道及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和监护情况。结果除2例死亡,病死率为6%外,其余康复出院。结论先心病伴肺高压患者通过在围手术期加强肺高压及呼吸道护理,保证有效供氧,可以降低手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正>先心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出现的体外循环(CPB)后肺损伤,常导致肺动脉压力上升、肺部渗出和肺间质水肿,影响肺脏的气体交换,出现低氧血症,极易诱发肺动脉高压危象等并发症,明显增加手术风险。为减轻CPB对肺脏造成的损伤,我们设计、利用肺保护液在CPB期间对PH患者进行肺动脉盐酸戊乙奎醚低温灌注,以期减轻术后肺脏的损伤和保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素E1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诚  顾瑞华  陈红 《天津医药》2001,29(5):303-304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围术期降低肺动脉高压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本研究通过在先心病患儿术前及术后静点前列腺素E1(PGE1),观察其对肺动脉压力和体动脉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0.6%-0.8%,我国每年新出生约10-15万先天性心脏病,其中50%以上为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重症肺动脉高压是指平均肺动脉压PAP〉50 mmHg,或肺动脉收缩压(Pp)/系统动脉收缩压(Ps)〉0.8,肺血管阻力(PVR)〉300 dyn·s·cm-5。随着小儿先心病诊治技术的提高,手术治疗的年龄趋于低龄化。除单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造成长期左向右分流引发肺动脉高压,多水平左向分流先心病(房间隔缺损伴室间隔缺损,或伴动脉导管未闭等)和早期发生肺血管病变的先心病占有一定的比例(如完全性房室通道,主动脉缩窄,右室双出口,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等)。此类患儿早期会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长期肺高血流量引起的肺微血管的内皮受损,内皮分泌的内源性内皮舒张剂(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环素)和血管收缩剂(内皮素)失调是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1]。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在心脏外科病人中较常见。肺动脉高压的存在,影响心肺功能,使术后护理工作难度增大,尤其是呼吸道的护理极为重要。现总结6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手术后呼吸系统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专科医院肺动脉高压的住院构成、分类、分级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2月至 2017年 3月就诊于安徽省胸科医院 101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分类方法是按 2013年肺动脉高压病因分类和亚型病因分类,分析两种分类法的异同、其住院病因种类与临床表现。结果 101例肺动脉高压病人中, 48例(47.52%)是低氧血症相关的肺动脉高压以及肺部疾患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27例(26.73%)是左心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12例(11.88%)肿瘤等混合性肺动脉高压, 9例(8.91%)是慢性肺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5例(4.95%)是特发的肺动脉高压。亚型病因中最多的是左心疾病相关的(舒张期和收缩期疾病)肺动脉高压 27例(26.73%)和慢阻肺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24例(23.76%)。肺动脉收缩压(SPAP)按超声分级,重度 43例(42.57%)轻度 37例(36.63%),中度 21例(20.79%)。肺动脉高压合并呼吸衰竭有 3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肺动脉收缩压的准确性。方法5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儿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与右心导管法测定进行比较。结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与右心导管法测定的值高度相关。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评估可靠,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吸人伊洛前列素(万他维)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一组先心病患儿术前用口含器或面罩吸入万他维,剂量为25~30 ng·kg-1·min-1,以2 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通过PARI Junior BOY N压缩机压缩雾化吸入,每3小时给药一次,吸入60 min、120 min、180 min后采用连续多普勒超声波技术,测量左右心每搏心排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在用药前和后60 min、120 min、180 min,除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变化,还发现用药后左、右心排血量增加,用药后再行手术的患儿,呼吸机带管时间缩短,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吸人伊洛前列素可以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提示该方法治疗先心病并肺动脉高压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
经皮导管介入伞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是近年来逐渐成熟的方法。该种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国内外已广泛开展。与外科手术一样,对伴有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的患者,伞堵治疗仍有一定限制。国内有学者把严重肺动脉高压视为伞堵治疗的禁忌证,但目前缺乏明确的标准。对于如何判定伴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2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改变,以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意义。一般资料和方法本文22例病人,包括先心病20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2例。年龄6~30岁(13.6岁),其中19例经右心导管检查证实有肺动脉高压,另3例超声造影显示明显的右向左分流,提示有明显的肺动脉高压。2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年龄5.5~21岁(14岁)。在导管检查前一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常规操作获得肺动脉瓣曲线,同步显示心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西地那非联合NO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先心病围手术期相关治疗和预后。结果本组无死亡,无PI危象发生,无气管切开及二次插管;术后并发心律失常3例,低心排综合症1例。随访6—36个月,无远期死亡。心功能Ⅱ级,均可参加中度体力劳动。结论西地那非联合NO能提高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安全,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是小儿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 ,其发病率约占活婴 8‰~ 14‰ ,心内直视术为治疗该病的最佳选择 ,而术后的监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基础。本文对我院 1998— 2 0 0 0年的 116例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的监护进行总结和分析 ,旨在加强与提高对小儿心脏病术后的监护水平 ,提高治愈率。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60例 ,女性 5 6例 ,年龄 4.5个月~ 14岁 ,≤ 3岁者占 3 1% ,体重 4.5~ 5 2 kg,≤ 10 kg占 2 2 %。116例中 ,房间隔缺损 ( ASD) 4 1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 4 7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 ( PH)…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肺动脉高压 (肺高压 )临床较为常见 ,特别是合并重度肺高压时 ,尽管手术纠治心内畸形较满意 ,但术后常会并发肺高压危象而严重危胁患儿生命 ,这也是心外科医护人员感到非常棘手而需潜心研究的课题 ,本文介绍我院近年经手术治疗的 5 2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高压者的术后监护治疗。1 临床资料本组 5 2例 ,男 34例 ,女 18例 ,年龄 4个月~ 10岁 ,平均 4 .8岁 ,其中≤ 2岁者 32例。术前均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8例 )明确诊断 ,单纯室间隔缺损 2 5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8例 ,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诊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对符合入组标准的35例患者,在抗凝、利尿、地高辛和吸氧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西地那非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积分、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35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前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分别为Ⅱ级19例、Ⅲ级12例、Ⅳ级4例,治疗后分别为Ⅰ级9例、Ⅱ级20例、Ⅲ级5例和Ⅳ级1例,治疗后患者肺功能分级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肺动脉高压患者6min步行距离、心输出量、心指数和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增加(P<0.05),心率、Borg呼吸困难积分、右室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三尖瓣反流速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g)、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血肌酐(Cr)较治疗前降低,尿素氮(BUN)升高,其中在RBC、Hbg、WBC和PLT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未发生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异常,不良反应包括头痛5例(14.3%)、面部潮红3例(8.6%)、腹泻2例(5.7%)、头昏2例(5.7%)和耳鸣1例(2.9%)。结论:西地那非可显著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功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作者为9例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患者实施双向腔肺分流手术治疗。其中单心室5例,三尖瓣闭锁3例,右室双出口1例。均伴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平均压>2.6kPa)、肺动脉发育不全及房室瓣关闭不全等高危因素而不适宜改良Fontan手术,手术在体外和非体外循环两种方式下完成,后者于术中建立无名静脉到右心耳之间的临时旁路循环。2例合并左上腔静脉者行双侧腔肺吻合。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平均提高19.5%,3例术后一年行二期改良Fontan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监测护理要点。方法:通过总结分析2005年4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8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术期监测护理过程,评价围术期监测护理措施的合理有效性。结果:128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经本院围术期监测护理,122例患儿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5.3%,围术期死亡6例,占收治患者总数的4.7%。结论:有效的监测护理可以提高医疗效率,降低患儿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常用靶向药物之一。波生坦作为第1个研发并应用于临床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目前广泛应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单药治疗方面,波生坦可以改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血流动力学状态和长期生存率;但其应用于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仍缺乏证据。对于心功能Ⅲ~Ⅳ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初始应用波生坦联合另一种靶向药物治疗可能优于单药治疗,而对于心功能Ⅱ~Ⅲ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目前仍缺少联合用药优于单药治疗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持续静脉注射依前列醇 ( epoprostenol)治疗全身性红斑狼疮 ( SLE)伴发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进行了研究。确诊为 SLE的患者 6例 ,肺动脉高压经右心导管证实 ,并剔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吸入一氧化氮 ( NO)或静注依前列醇无急性肺血管反应 ,根据纽约心脏协会 ( NYHA)的诊断标准 ,肺动脉高压属于 期或 期。患者年龄 2 6~ 34岁 ,发生肺动脉高压前存在SLE病史 2~ 1 9年。经右心导管观察血管扩张剂即刻反应 6例 ,平均肺动脉压降低均未 >1 3% ,但有 2例应用依前列醇后即刻心输出量增加 ,肺动脉阻力( PVR)降低 >2 0 %。其中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