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2011年7月7日因头痛、无力、口干、咽喉痛等症状来院就诊.既往史:冠心病、心肌梗死.服药史: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bi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 mg,bid;非诺贝特片0.1g,bid;阿司匹林片50 mg,qd.否认过敏史.查体:T 37.5℃、咽部明显充血.诊断:上呼吸道感染.2011年7月9日予红霉素肠溶片[西安利君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10528-4,规格:0.125 g(12.5万u)/片]0.5g,po,q6h.2011年7月11日清晨患者诉耳部不适,感觉耳鸣,听力下降.随即做纯音电测听听力检测,检测结果:左耳,频率500 Hz、1 000Hz、2000 Hz平均骨导为25 dB,平均气导为25dB.右耳,频率500 Hz、1 000 Hz、2000 Hz平均骨导为25dB,平均气导为28.33 dB.耳鼻咽喉科检查:鼓膜标示正常,无内陷.患者服用红霉素肠溶片4次,服药间隔时间均为6h,累计总量为2.0g.即停药观察.患者停药后5h耳部症状明显减轻,12 h后听力基本恢复正常.再做听力检测,结果:左耳,频率500 Hz、1 000 Hz、2000 Hz平均骨导为10 dB,平均气导为10 dB.右耳,频率500 Hz、1 000 Hz、2 000 Hz平均骨导为10 dB,平均气导为13.33 dB.24h后再服红霉素肠溶片1次,患者服药50 min后感到头晕,听力费劲.即停服红霉素肠溶片.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7岁。患者于1990年5月无明显诱因发生左侧偏头痛,并逐渐出现左耳鸣、左耳听力下降,10月份出现双眼复视,于1991年3月27日入院。检查见左侧鼓膜内陷明显。右侧鼓膜稍有内陷,音叉检查左耳气导消失,骨导重减,右耳气导、骨导轻减;视力右0.6×(-1.00DS)=0.9,左0.5×(-1.00DS)=1.0,左上睑轻度下垂,结膜无充血.左眼球向颞颞运动受限,左眼内斜约15°,左眼瞳孔与右眼同圆等大,约0.2cm,对光反射存在,眼底检查未见特殊。头颅正~侧位片、颅底平片及CT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脑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中耳炎治疗中内镜下骨膜置管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内镜下骨膜置管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气骨导差、气导听阈水平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前,研究组患者的气骨导差为(27.6±10.3)dB,对照组为(27.4±11.1)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4,P=0.934>0.05);研究组患者的气导听阈为(45.6±10.6)dB,对照组为(46.1±11.1)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6, P=0.837>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气骨导差为(7.5±1.6)dB,对照组为(15.3±2.1)dB;研究组患者的气导听阈为(20.4±5.6)dB,对照组为(31.2±6.1)dB;研究组患者的气骨导差以及气导听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86、8.249, P=0.000、0.000<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耳炎患者治疗中内镜下骨膜置管术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药物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气骨导差以及气导听阈的改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后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华清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21-2022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盾板重建修复、自体骨制作臼柱或枪柱状听骨、鼓索神经弹压置入听骨、可吸收网片作隔离物预防再粘连等多种技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100例(110耳),并连续观察随访。结果110耳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39.60±11.70)dB,术后为(16.28±11.89)dB(P<0.01)。术后气骨导差小于20 dB的成功者为77耳(70%),小于10 dB接近闭合的最佳效果为44耳(40%),其中胆脂瘤组21耳(48%),根治后组11耳(25%),其他组12耳(27%)。110耳术后气导听阈小于40 dB实用水平者83耳(75%),术后气骨导差缩小达30 dB以上的显效者33耳(30%)。术后气骨导差缩小大于15 dB或气导听阈小于40 dB的有效者为95耳(86.3%)。气骨导差减小少于10 dB,气导听阈大于40 dB的无效者为7耳(6%)。结论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张×,女,19岁,因左耳流脓5年于1980年3月19日入院。局部检查:无眼震,无面瘫,左外耳道后壁有针头大瘘管开口,探针可伸入,并有脓溢出,有胆脂瘤气味。左鼓膜完整。瘘管试验阴性。电测听检查左侧气导平均损失25dB,骨导平均损失20dB。左乳突侧、轴位X线摄片及碘油造影显示左上鼓室及鼓窦明显扩大。诊断左颞骨先天性胆脂瘤。3月22日在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探讨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14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耳内镜下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并测定患者术前和术后第6个月末时气导听阈和气骨导差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气导听阈为(56.1±8.6)dB,术后第6个月末气导听阈为(41.2±7.2)dB,患者术后气导听阈显著降低(P〈0.01);患者术前气骨导差为(32.5±5.8)dB,术后第6个月末为(21.3±6.3)dB,患者术后气骨导差也明显低于术前(P〈0.01)。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戈晓光  乔华银  李炅  高嵩 《淮海医药》1996,14(2):F003-F003
例1,男,52岁。进行性鼻塞2个月,无颅神经席痹,鼻咽部活检诊断为鳞状细胞癌。于1990年接受了鼻咽和两侧颈部的放疗。照射总剂量为61Krad,估计前脑照射量为4Krad。病人在接受照射后22d即出现左眼失明和左耳听力丧失。右耳听力也严重下降,但无耳漏。纯音测听显示左耳气导各频率均在100dB以下,右耳250~4000HZ,损失60~65dB;4000~8000H2损失65-85dB。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耳部因瞬间高强度气流冲击鼓膜引起的中耳及内耳的损伤,采用纯音听力检查来分析中耳、内耳损伤的机理。方法用丹麦MADSEN公司产LTERALL型纯音听力计一台,有按正规纯音测试程序。做双耳气导和骨导听阈测试;德国WOLF公司产鼓室内窥镜一套,镜体外径1.9mm,镜面与镜体的轴线成25°角(PANOVIEW WL:129)。2003年7月-2007年3月对64例因气压伤听力受损的患者进行观察测试,其中鼓膜穿孔的50例,未穿孔的18例。结果气导损失骨导听阈在正常范围内20例,气骨导听阈同时提高(听力损失)44例。气导听力下降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意义。骨导损失穿孔与未穿孔比较P<0.01有显著意义。从骨气导间看穿孔比未穿孔者大,说明伤后穿孔者同时伴中耳、内耳损伤,而未穿孔骨气导间距明显缩小,主要是内耳损伤。结论当鼓膜第一次打击破裂后消耗了部分能量,听骨链的增压作用消失,气流通过鼓膜的穿孔分散到鼓室使卵圆窗压力减少。没有破裂的鼓膜每次表面有压力虽小但保留了听骨链的增压作用,使卵圆窗的压力增大,而多次累积到内耳的能量增大。所以迷路损伤与压力的大小和次数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63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回顾性分析其发病原因,再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和综合组(35例),常规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听力和骨气导差变化、复发率。结果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常因腺样体肥大和慢性扁桃体炎造成。综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29%(33/35)高于常规组的71.43%(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60,P=0.0136<0.05)。治疗后,综合组患儿听力(20.1±2.0)dB HL、骨气导差(8.4±1.7)dB HL与常规组患儿听力(32.5±2.1)dB HL、骨气导差(12.7±1.5)dB H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66、10.5042,P<0.05)。常规组复发率27.86%(5/28)高于综合组的2.8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8,P=0.0438<0.05)。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常因为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造成,给患儿用综合方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听力及骨气导差,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例1 患者女,34岁,头晕、耳鸣2—3年,经治疗无效。又于一周前滑倒,头部受伤,当时没见出血,头晕重两耳聋,右耳尤重。检查:两耳聋,需大声才能听到,两耳有堵的感觉与按压耳壳无关。舌质红、少苔、脉沉细略数。听力检查:左耳气导平均值75—80af;骨导2000赫芝为60af;右耳气导平均值90—100af;骨导2000赫芝为60af。诊断:神经性耳聋。中医辨证:耳聋、心肾阴虚。立法:交补心肾,疏导经气。针刺:肾俞、太溪双补,神门左补,翳风、听宫双泻,每次留针10—20分钟,隔日1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耳内镜下鼓耳道后径路行鼓膜修补术的可行性和预后效果,为鼓膜穿孔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70例鼓膜穿孔患者,行耳内镜下鼓耳道后径路鼓膜修补术治疗,分析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并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气导听阈、骨气导差、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结果术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70/70);治疗满意度为97.14%(68/70);患者术后均无味觉损伤、耳鸣加重、听力损伤等并发症;随访后发现,69例(98.57%)鼓膜愈合佳,无鼓膜塌陷、膨隆,局部鼓膜稍显增厚,鼓膜表面血管纹清晰,1例(1.43%)患者感冒后出现耳内疼痛,检查见鼓膜再次穿孔。术后,患者的气导听阈(24.0±4.5)dB HL、骨气导差(12.5±5.3)dB HL、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28.20±2.2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5.03±3.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9.5±7.2)dB HL、(32.0±3.5)dB HL、(55.60±4.50)分、(55.05±4.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耳道后径路行鼓膜修补术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患者鼓膜愈合情况良好、满意度高,能改善患者的患耳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7例有完整资料且随访1年以上的中耳胆脂瘤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患者资料.结果 24例患者术前语言频率气导听力(54.86±8.84)dB,术后1年以上气导听力(39.17±6.72)dB,术后1年以上总手术成功率为62.5% (15/24),术前与术后言语频率平均纯音听阈(AC)、气骨导差(A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中耳胆脂瘤范围大、术耳乳突气化差的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能彻底清除病灶,提高听力,并较快干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探讨。方法选取慢性中耳炎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3413±1.9)岁,慢性中耳炎程度为1~10(1.5±0.5)年,从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理程度的情况等方面来看,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下鼓室成形术,通过对患者的手术前后效果观察对比。结果患者显效25例,显效率为50%,有效为17例,有效率为34%,无效为8例,无效率16%;患者术前气导听阈为(50.2±6.9)dB,术后气导听闻为(40.5±5.5)dB,患者术前气骨导差为(30.2±5.9)dB,术后气骨导差为(21.2±6.5)dB。结论说明采用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不仅能够起到中耳病灶根除的效果,更能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因“左耳鸣伴听力下降20余天”,于2017年5月12日收治入院。患者20余天前在军队训练气枪后出现间歇性左耳耳鸣伴左耳听力下降,休息后无缓解,且耳鸣夜间明显;右耳无特殊不适,双耳无疼痛、无耳道溢液。患者未重视,1周后左耳耳鸣、耳闷及听力下降持续存在未见改善,遂至上级医院就诊,诊断为“左耳感音神经性耳聋”,予左耳膜注射激素治疗,但效果不佳。患者发病以来精神可,食纳睡眠好,大小便无殊,体重无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28岁,于1981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于11天前因患肩关节周围炎连服5片炎痛喜康,每日1片,每片20mg,2~4天后自觉左侧耳鸣如尖锐金属声响,伴眩晕,6天后晨起左耳失听。检查:一般状况良好,步态稳,T36℃,Bpll0/60,无眼震。右鼓膜内陷。左侧鼓膜正常。电测听检查结果:右耳听力曲线呈斜坡型,平均听力损失35~75dB;在耳骨导消失,气导于2000Hz、4000Hz损失85dB呈岛状听力曲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病变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听力的影响。方法 2013年5月~2013年11月本院共收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28例(48耳)患者进行术前音力测试,显微镜下对患者的听骨链病变进行观察。结果慢性中耳炎类型最常见为单纯型、骨疡型以及胆脂瘤型。其中骨疡型、胆脂瘤型中耳炎和鼓膜松弛部穿孔者听骨链多有破坏,松弛部穿孔先破坏锤砧关节,紧张部穿孔先破坏砧镫关节。其中听骨链中断或固定34耳,听骨链完整或活动好14耳。结论中耳炎听骨链破坏多见于骨疡型、胆脂瘤型;其中听力测试语频段气导听阈〈40 dB以内,气骨导〈30 dB的听骨链一般完整,气导听阈〉50 dB,气骨导差〉40 dB的,听骨链多中断。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经单纯的西药治疗其疗程较长,顽固性的更加难治。我们在临床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其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并且对较难治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有更好疗效。1临床资料患者100例(124耳),男女比例1∶1,年龄最小5岁,最大82岁,主诉均有耳痛、耳闷、听力下降,纯音测听检查以气导下降为主,在30~40dB,骨导曲线基本在20dB以上,阻抗测听检查鼓室压图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女,45岁,左耳间断性闭塞感伴听力下降5年,加重1周。改患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生左耳闭塞感伴听力下降,于当地医院就诊单纯行声导抗检查后诊断为左耳分泌性中耳炎,并给予行鼓膜穿刺术,抽吸出淡黄色液体后耳闭塞感缓解,听力好转,但5年来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9.
槌砧骨上鼓室固定又称外侧听骨固定,在传音机构修建术中常被忽视,使术后不能获得预期效果。本病可为单独病变存在,亦可合并鼓室其他病变,听力为传导性耳聋。我院于1981年~1986年2月施行鼓室成形术142例(142耳)中,槌砧骨上鼓室固定共12例(12耳)占8.5%。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例槌砧骨上鼓室固定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均在25~45岁间,干耳时间在1~3年8例,4例在3年以上。右耳7例,左耳5例,鼓膜边缘性穿孔者10例、中等穿孔者2例。术前听力语频平均气导损失均在35dB以上,最高达55dB。全部病例弥补试验听力均无提高。显微手术探查所见:槌砧骨与上鼓室顶、侧和前壁粘连(纤维性固定及骨性固定)者共8例,其中2例在槌砧关节表面复盖有壳状钙化  相似文献   

20.
完桥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胜军 《安徽医药》2012,16(4):487-488
目的探讨并评价保留骨桥乳突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总结分析了2005年7月~2009年7月期间手术、随访至少12月的7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者行保留骨桥鼓室成形术的病例,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不少于12个月,干耳时间4~6周。移植鼓膜一期愈合66例。1例外耳道瘢痕增生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术后纯音测听气骨导间距≤20 dB者占41.1%(30/73),21~30 dB者占30.1%(22/73),≥31 dB者占28.8%(21/73)。语频平均气导听阈15~55 dB HL,平均(27.2±8.9)dB HL,骨导听阈10~35 dB HL,平均(15.2±10.3)dB HL。结论术前颞骨CT的检查结果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乳突病变范围相对局限的病例选择完桥式鼓室成形术,在根除病灶的基础上保存或提高听力,是较佳的优化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