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BPH)手术适应证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0例BPH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110例BPH患者中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术后BPH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都得到改善,梗阻得到解除,膀胱功能也得到相应的改善。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测可以判断BPH患者是否存在BOO以及了解逼尿肌及评价膀胱功能,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尿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并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对指导BPH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19例BPH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估(QOL)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19例患者中有4例可疑梗阻,3例无梗阻,7例逼尿肌收缩乏力,105例膀胱出口梗阻(BOO)。BOO患者中伴不稳定膀胱41例(39.05%),低顺应性膀胱19例(18.10%),不稳定膀胱合并低顺应性膀胱16例(15.24%)。根据测定结果选用不同方法治疗,其中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103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2例,膀胱造瘘术7例,保守治疗7例。治疗后4~6个月复查,比治疗前症状明显改善,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BPH患者有无BOO及梗阻程度如何,又可了解膀胱功能和逼尿肌稳定性,为临床鉴别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依据,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皆进行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总结分析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200例患者经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可知有膀胱出口梗阻(BOO)142例、可疑BOO者3例、无BOO者55例,其中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轻微损害者或者基本正常者术后效果理想,而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患者大部分术后1个月就恢复,而且症状消失;术后效果不佳患者有41例,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有8例逼尿肌不稳定(DI)、11例逼尿肌低顺应性、17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5例膀胱出口梗阻。结论对BPH患者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是否有BOO情况,并能评估逼尿肌功能,对于手术方法与治疗时机选择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黄贵书  李家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63-146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306例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半年仍疗效不佳的60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I)13例,逼尿肌低顺应性17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25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5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通过术前尿动力学检查预测、评估其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对156例BPH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其他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6个月仍疗效不佳的31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 I)6例;逼尿肌低顺应性9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13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3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幌并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逼尿肌功能,预测术后疗效。方法对23例合并AUR的BPH患者术前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功能(包括逼尿肌紊定性、顺应性、收缩功能),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23例患者中,16例(70%)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DI),幅度5~168 cm H2O,平均(98±33)cm H2O(1cm H2O=0.098 kPa);20例(87%)可见有逼尿肌随意收缩;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4例(17%)患者术后不能排尿,需要留置导尿。手术前后患者年龄、DI的发生率、DI幅度、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逼尿肌收缩力强弱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AUR的BPH患者留置尿管10 d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可以预测术后疗效。术前尿动力学检查DI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疗效越好;术前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异常增高、无DI出现者术后疗效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由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进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35例患者全部行尿动力学检查,均提示逼尿肌收缩无力,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者8例,伴膀胱内压达40 cm H2O以上,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留置18F尿管,8周后拔除,排尿通畅。27例逼尿肌无力患者门诊留置导尿,2个月后再次复查尿动力学检查,23例提示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压力达60 cm H2O以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愈;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行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经留置尿管后大多数患者膀胱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PK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7患者中,50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症状(BOO)症状,占74.6%,平均残余尿量为(187.5±38.7)ml;17例无BOO症状,占25.4%,平均残余尿量为(71.3±24.1)ml。67例患者中,3例存在低顺应性膀胱,占4.5%;3例存在DI,占4.5%;2例存在逼尿肌活动低下,占3.0%。患者均行TUPKP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无1例患者死亡。行手术治疗后,2例存在术后出血,占3.0%,8例存在排尿异常,11.9%。经针对性处理后,症状有所改善。随访1个月,了解患者排尿状况,50例患者BOO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加强尿流动力学检查在TUPKP中的应用,有利于评估患者BOO状况,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功能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患者排尿功能改变方法 应用国际前列腺症状(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评分表、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t,QOL)评分表,结合尿动力学技术,检查1029例BPH患者的自由尿流率、测定剩余尿量、膀胱充盈期和排尿期压力、膀胱感觉,评估膀胱的稳定性、顺应性及逼尿肌功能.结果 1029例患者中最大尿流率(9.3±5.8)ml/s,膀胱顺应性下降87例(占8.5%);逼尿肌收缩无力43例(占4.2%),不稳定膀胱(DI)762例(占74.1%),膀胱出口梗阻(BOO)841例(占81.7%),膀胱出口梗阻可疑117例(占11.3%),膀胱出口无梗阻者81例(占7.8%),表明BPH可引起膀胱下尿路功能变化.结论尿动力学对判断下尿路功能状况,确定排尿功能障碍原因、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适应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二宝  李解方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49-3550
目的:探讨简易膀胱测压法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前膀胱功能评估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膀胱简易测压装置,测定60例BPH患者的膀胱容量及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初步筛选出适合行TURP的患者.结果:60例患者中不稳定膀胱32例(53.3%),逼尿肌活动低下5例(8.3%),逼尿肌无收缩2例(3.3%),膀胱功能正常21例(35.0%).60例患者中低顺应性膀胱19例(31.7%),高顺应性膀胱2例(3.3%),膀胱顺应性正常39例(65.0%).53例顺利行TURP,5例逼尿肌活动低下,行TURP并术后应用新斯的明治愈,2例无收缩,行永久性膀胱造瘘术.结论:简易膀胱测压法的临床应用,弥补了基层医院无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不足,可为TURP前膀胱功能评估、选择合适的BPH患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BPH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4例单纯性BPH患者(对照组)按照国际尿控协会(ICS)推荐的标准方法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两组的尿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和照组比较,膀胱初尿意容量、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顺应性增高、逼尿肌不稳定、膀胱出口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加重BPH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BPH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能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鉴别前列腺增生术后效果不满意原因的意义.方法 对42例前列腺增生术后效果不满意的患者,按症状不同可分为排尿困难组32例和尿失禁组10例.对两组分别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 32例排尿困难组中,逼尿肌收缩乏力8例,膀胱出口梗阻24例;10例尿失禁组中,急迫性尿失禁6例,压力性尿失禁4例.结论 前列腺增生术后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以梗阻和逼尿肌功能损害为主,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效果不满意的原因分析和进一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逼尿肌功能减弱(DU)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BPH致BOO合并DU患者74例行TURP治疗,另选择同时间段接收BPH致BOO未合并DU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与有效组进行比较,分析手术疗效影响因素。结果:有效组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显著高于无效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术后治疗有效组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无效组,而残余尿量、IPSS评分、QOL评分则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术后治疗有效组留置尿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BPH致BOO合并DU患者采用TURP治疗需做好术前评估及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4.
夏金生 《安徽医药》2013,17(7):1200-1201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的疗效。方法 37例晚期前列腺癌合并BOO患者行TURP术,术后行内分泌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37例患者排尿困难改善明显,IPSS评分、Qmax、残余尿及QoL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合并BOO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能明显改善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评估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原因及尿动力学检查在治疗方法选择中的意义。方法对162例有下尿路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不稳定为主要表现,分别为77.2%(125/162)及64.2%(104/162),膀胱顺应性减低及逼尿肌收缩无力亦有表现。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留置尿管、膀胱穿刺造瘘及前列腺切除。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主要病因为膀胱出口梗阻及其引起的逼尿肌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可准确区分梗阻与非梗阻,判断逼尿肌功能状态,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临床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Laborie尿流动力学分析仪对385例合并下尿路症状的男性患者进行检查,检测其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参考国际尿控学会(ICS)标准判断其膀胱尿道功能并进行分型,并根据其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发现,385例男性LUTS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BOO) 283例,其中合并膀胱过度活动(OAB) 96例,合并逼尿肌无力38例;单纯OAB 64例;神经原性膀胱25例,尿流动力学检查正常13例.根据其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分别进行治疗,有效率93%,疗效满意.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男性LUTS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金标准[1]"。然而有部分患者TURP术后排尿困难缓解不明显或短期内再次复发,生活质量无法改善。我院2002年4月至2011年9月行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510例,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出口梗阻,术后并发排尿困难38例(7.4%,38/51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膀胱出口梗阻对逼尿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60岁以后,大约70%的男性存在前列腺增生,其中85%~95%出现下尿路功能异常症状,10%~20%需行前列腺切除。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继而引起的逼尿肌功能改变主要有两种类型: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及逼尿肌不稳定,是引起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LUTS的内容主要包括贮尿期和排尿期症状,前者如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及尿失禁等,逼尿肌不稳定是主要原因;后者如尿线细、射程短、排尿中断、排尿后尿滴沥及尿潴留等,其主要原因在于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本文阐述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膀胱出口处梗阻对逼尿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手术前的应用,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及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前列腺手术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20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流动力学检查,180例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梗阻,且与其他动力学异常同时存在;180例患者行TURP手术治疗,11例行膀胱造瘘术,17例行药物保守治疗。结论前列腺手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提供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膀胱尿道功能状况,这对于合理选择术式以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enucleation of prostate,TU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22例患者术前P/Q图检查及Schaefer分级和Lin-PURR定量分析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出口梗阻(其中Ⅲ度7例,Ⅳ度8例,Ⅴ度4例,Ⅵ度3例),逼尿肌收缩强度弱加4例、正常减11例、正常加5例和强烈2例,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IPSS评分由(23.43±3.75)分下降到(11.73±3.89)分,最大尿流率由(6.71±3.54)ml/s上升至(16.37±5.49)ml/s,而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由(78.67±23.15)cmH2O下降至(38.29±27.43)cmH2O,膀胱容量由(257.84±123.68)ml升至(378.67±182.15)ml,前列腺长度明显减小,而压力变化不明显。结论TUPKEP可显著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膀胱流出道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