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的粉碎过筛条件对吴茱萸含量测定的影响规律,提出能反映取样代表性的粉碎过筛方法,以减小实验误差。方法以绿原酸、金丝桃苷、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新碱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粉碎过筛条件对其含量测定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各指标成分的含量及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剖析粉碎过筛影响含量测定结果的原因,进而确定合适的粉碎过筛方法。结果吴茱萸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内果皮在粉末中的比例呈负相关。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处理样品,6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日内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结果多数不符合要求(RSD5.0%)。当所有粉末都过2号筛时,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重复性都符合分析要求(RSD2.0%)。结论内果皮等纤维素颗粒在粉末中的比例是药材粉碎过筛环节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所有粉末都能过2号筛的粉碎过筛方式既保证了取样的代表性,又解决了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分析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不同丹参制剂中原儿茶醛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Salviamiltiorhiza)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其剂型有注射液、片剂、气雾剂、粉针剂、滴丸剂等,尤其是注射剂和粉针剂由于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而广泛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及其复方注射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冠脉流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不同粉碎方法对檀香挥发油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收集5个檀香样品,以中国药典方法提取挥发油,测定并比较檀香心材和边材挥发油含量,进一步考察心材1号筛、2号筛、3号筛、4号筛过筛的粉末及刨花薄片的挥发油含量。结果:檀香心材挥发油含量显著高于边材;心材刨花薄片提取的挥发油显著高于粉碎粉末提取的挥发油;粉碎粉末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得率:过3号筛过4号筛过2号筛过1号筛,以过3号筛为宜。结论:不同粉碎方法对檀香挥发油的含量测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七药材粉碎效果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实验主要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七药材粉碎效果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三七微粉粒径大小为指标,利用马尔文粒径测定仪测定粉碎不同时间所得到三七微粉的粒径并采用HPLC-ELSD对三七超微粉碎前后,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超微粉碎2 h的药材粉末粒径均一,达到了细胞级粉碎,D50约为9.599 μm,粒径分布为单峰,粉碎0.5,1,1.5 h的粒径分布均为双峰;超微粉碎0.5,1,1.5,2 h所得三七微粉中3种皂苷类成分总量分别为7.7%,7.5%,7.5%,8.3%,普通粉碎所得三七药粉中的3种皂苷总量约为5.0%,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超微粉碎与否对三七粉粒径均匀度及其主要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与普通粉碎药粉相比,超微粉碎2 h药粉粒径较为均一,3种皂苷含量明显增加,为临床减少三七用药剂量及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依据;但其皂苷总量与粉碎时间不成正比关系,可以结合粒径大小需求选择不同的粉碎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相同提取条件下六味地黄饮片及各个粉碎程度的微粉样品水浸出物及丹皮酚含量的变化特点;方法:运用热浸法测定并比较饮片及各个粉末的水浸出物;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丹皮酚含量;结果:在该实验条件下可以较好的测定水浸出物以及丹皮酚含量;结论:在相同提取条件下,微粉化条件不同,对六味地黄饮片水浸出物量无显著影响,而经过粉碎后的微粉样品中丹皮酚提取率则高于饮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五味子-黄芪不同比例配伍对混合多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五味子、黄芪9个不同配伍比例(3:1、2.5:1、2:1、1.5:1、1:1、1:1.5、1:2、1:2.5、1:3),分别提取制得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计算得率和多糖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测定不同配伍比例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的抗氧... 相似文献
9.
苏孝共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1997,(2)
<正> 挥发油含量多少直接关系到药材的质量和疗效。由于挥发油易挥发散失,采收、加工、贮藏过程都影响到挥发油含量和药材外观、气味及质量。因此,《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了二十种中药材的挥发油含量标准作为质量指标。为了进一步了解现有该类中药的质量情况,本人参照《药典》,对其中10种中药饮片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提取溶剂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考察水饱和正丁醇与甲醇对芍药苷的提取差异。方法;用HPLC法,对不同溶剂提取得芍药苷样品进行 测定。结果;以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的效果优于甲醇提取。结论:对含淀粉较多的药材,以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为佳。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采用HPLC测定丹参分散片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丹参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德国CenturySIL BDS C18柱;分别以甲醇-水(85:15)、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和甲醇-1%醋酸溶液(8:9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70,286,280nm;柱温:室温。结果:丹参酮ⅡA在10~110μg·mL^-1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0.9998;丹酚酸B在32~128μg·mL^-1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0.9999;丹参素钠在30~270μg·mL^-1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6%,99.9%;RSD分别为0.78%,0.89%,0.94%(n=5)。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作为丹参分散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丹参中指标性成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为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HPLC测定了10批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采用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冷浸法)和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测定了其浸出物含量。结果:指标性成分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大多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结论:不同产地丹参的指标性成分含量和浸出物含量存在差异,且不同加工方法对指标成分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芒齿小檗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齿小檗(Berberis triacanthophora Fedde.)系小檗科小檗属常绿植物组植物,四季可采,广泛分布于我国四川东部、湖北西部。迄今为止无人研究。笔者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芒齿小檗中小檗碱的含量,以期为芒齿小檗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1 仪器、试剂及试药 CS-9000型薄层扫描仪(日本岛津公司),Drum-mond毛细管(USA);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0713-9906);芒齿小檗(2000年9月采自恩施州利川县忠路区,中科院武汉植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gela C18;柱温:25℃;流动相;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270nm;流速:lmL/min。结果:各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不同,山东日照(丹参酮IIA,0.31%)陕西商洛(丹参酮IIA,0.22%)四川中江(丹参酮IIA,0.14%)浙江(丹参酮IIA,0.08%)河北行唐(丹参酮IIA,0.04%)。结论:山东日照和陕西商洛丹参中丹参酮IIA含量符合药典标准,其余3个产地丹参中丹参酮IIA含量低于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19.
20.
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LichrospherC1 8(5 μm ,2 5 0mm×4 6mm) ,流动相 :甲醇 -乙腈 -水 -冰醋酸 (4 0 :1 0 :5 0 :1 ) ,流速 :1ml/min ,检测波长 :2 80nm ;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为 1 2 8~ 8 0 0 μg ,r=0 9999;平均回收率为 1 0 1 1 1 % ,RSD为 1 84 % (n =5 )。说明本法操作简单 ,分析快速、准确、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可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