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顽固性腹部癌痛是腹腔恶性肿瘤所致的剧烈腹痛,通常以中、上腹痛为主,有的患者应用大剂量麻醉性镇痛药物仍不能缓解,患者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生活质量极低.腹腔神经丛毁损作为一项神经毁损性介入治疗技术,可有效缓解腹部癌性内脏神经源性疼痛[1].我科自2006年以来,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毁损治疗74例顽固性腹部癌痛患者,不仅准确率高,而且安全、创伤小,患者痛苦也小[2].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顽固性胰腺癌痛的镇痛效果、并发症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6例顽固性胰腺癌症疼痛患者,在CT引导监视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行腹腔神经丛无水酒精阻滞治疗。结果:治疗后1周内全部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在治疗后第7、14、30、60、90天,患者的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临终前无痛或仅轻度疼痛。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顽固性胰腺癌痛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为了提高腹腔神经丛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穿刺中的并发症,扩大治疗范围,增强治疗效果。方法:应用CT引导下经皮腹腔神经丛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治疗上腹部癌痛。结果:CT引导下经腹腔神经丛穿刺20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治疗后临床观察及随访,有效率95%,优良率85%。未发现一例血管、脏器损伤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部癌痛,可清晰地分辨出腹腔神经丛及邻近血管、脏器的位置,观察肿瘤对周围淋巴的浸润情况,设计好进针途径、穿刺点、深度角度、避免穿刺时对血管、脏器的损伤,同时可以观察到针尖位置,准确地将药液注射到脚后间隙内,扩散到腹腔神经丛周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7例顽固性癌痛病人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注意病人与术者的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使25例病人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慢性顽固性腹部癌痛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行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治疗顽固性疼痛的晚期肿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术中及术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支持、对症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局部疼痛、体位性低血压和腹泻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术后1周内慢性顽固性腹部疼痛均显著减轻或消失.结论:术前心理护理以及术中、术后及时有效的支持、对症护理,对行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建芳  姚明  雷龙 《护理学报》2010,17(4):65-66
报告10例胰腺癌晚期顽固性疼痛患者行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的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有效的心理支持;术前俯卧位训练、便秘处理及其他各项准备;术后加强对低血压、腹泻、腰背部烧灼痛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本组疗效确切,疼痛缓解显效8例,中效2例,有效提高了晚期胰腺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腹部晚期恶性肿瘤常引起上腹部顽固疼痛,药物治疗难以达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腹腔神经丛阻滞术(neurolytic celiacplexusblock,NCPB)被认为是治疗疼痛的有效方法。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因具有定位准确、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59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CT导引下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8例癌痛病人,在C1、导引下经膈脚后入路,用无水乙醇行毁损性阻滞。观察阻滞后当日、阻滞后1~4周和5~8周三个时段的镇痛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个时段镇痛有效率分别是100%、77.78%和68.75%,有4例病人血压下降超过阻滞前的30%,处理后恢复正常;5例发生乙醇中毒症状,3例发生腹泻,均自愈。结论: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2.
在体大鼠经背侧入路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在体经背侧入路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的动物模型。方法:2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A组腹腔神经丛双侧分别注射美兰0.1 ml后处死全部大鼠;B组双侧分别注射无水乙醇0.1 ml,饲养72小时后处死。肉眼观察两组大鼠有无脏器损伤、出血和血肿;美兰染色的位置和范围,腹腔和腹膜后隙解剖结构改变的情况,并取神经丛组织行光镜观察。结果:A组未见腹腔脏器损伤、出血和血肿,腹腔未见蓝染,腹膜后隙蓝染;B组未见腹腔脏器损伤、出血和血肿;腹膜后隙肾周和腹主动脉前的结缔组织出现空泡、粘连,解剖结构不清;所有组织切片光镜下均见神经节,A组切片中可见正常的神经节结构,B组神经节中可见部分或大部分神经细胞出现空泡变性或坏死,或两者并存。结论:采用本法建立大鼠在体背侧入路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模型,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体大鼠经背侧入路腹腔神经丛阻滞后神经丛组织学改变和乙醇浓度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体重180~220g,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0只。A组腹腔神经丛双侧分别注射0.9%生理盐水0.1ml,B组双侧分别注射50%乙醇0.1ml,C组双侧分别注射75%乙醇0.1ml,三组饲养72小时后处死。观察各组大鼠有无脏器损伤、出血、血肿和其他异常的改变;并取腹腔神经丛行HE染色。结果:三组均未见腹腔脏器损伤、出血、血肿和其他异常;A组腹膜后隙未见异常,B组和C组可见肾周和腹主动脉前的结缔组织皂化、粘连,解剖结构不清;所有组织切片中均见神经节,A组神经节细胞未见明显异常;B组多数神经节细胞出现空泡变性,个别细胞坏死;C组大部分神经节细胞坏死,少数细胞空泡变性。结论: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大鼠腹腔神经丛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14.
内镜超声无水酒精注射腹腔神经丛治疗上腹部癌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注射无水酒精对癌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无法手术的癌痛病例记录疼痛分数,用纵轴式彩色EUS显示腹主动脉第1分支,在其两侧以超声针注射无水酒精。结果胰腺癌29例、胆囊癌1例、胃癌3例、肝癌2例,18例有转移征象。注射前疼痛分数(0~10分级):胰腺癌为(6.76±0.39)分、胆囊癌5.9分、胃癌(5.53±1.24)分、肝癌(4.92±2.31)分;注射后12周胰腺癌为(1.32±1.12)分、胆囊癌为1.30分、胃癌为(1.57±0.97)分、肝癌为(2.34±1.21)分。疼痛缓解时间最长持续7个月。全部病例注射后止痛药用量减少。12例注射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腹泻10例;6例发生注射部位轻微渗血,用镜身压迫止血。全部病例无胰腺炎及穿孔发生,1例术后发热。结论EUS-CPN能够安全有效缓解上腹部癌痛。  相似文献   

15.
腰交感神经阻滞术在癌性腰腿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癌患者4例(男3,女1)因腰2、腰3椎体及骼骨转移伴严重腰腿痛,在CT引导下行腰交感神经酒精阻滞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疼痛评分(VAS)从治疗前的9 ̄10(平均9.75)降至治疗后的1 ̄3(平均2),而且完全撤掉了治疗前所必需的较大剂量的麻醉性止痛药。2例同时伴有下肢Ⅲ ̄Ⅳ度水肿的患者,经治疗后降至0 ̄1度。神经阻滞穿刺过程中及之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脊髓后正中点状切开术治疗顽固性癌性内脏痛的临床应用。方法:顽固性癌性内脏痛4例,平均疼痛病程10个月。全麻下行脊髓后正中点状切开术,胸:节段2例,胸。和胸。节段各1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MPQ)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进行疼痛状况评分,同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使用镇痛剂的种类和最大剂量。将术后不同时间的VAS、MPQ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3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例疼痛显著缓解;随访5~13个月,直至患者死亡,术后不同时间的VAS和MPQ较术前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有2例仍需每天肌注吗啡5—10mg,另2例不再使用吗啡。除暂时性双下肢轻度麻木、深感觉减退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脊髓后正中点状切开术能有效治疗腹腔和盆腔顽固性癌性内脏痛,创伤小,疗效持久,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联合125I粒子植入对晚期胰腺癌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16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乙醇毁损联合胰头病灶植入125I粒子治疗,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CT检查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及胰腺病灶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后5天、15天、1个月和3个月,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疼痛缓解率明显改善,部分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病灶明显缩小,治疗过程和治疗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上腹腔神经丛毁损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癌性疼痛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浓度阿霉素靶向治疗大鼠顽固性腹腔神经痛的作用,为临床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疼痛提供依据。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A组),无水酒精(B组),0.33%阿霉素(C组),0.5%阿霉素(D组)。2天后,观察脊髓T6-9背根神经组织中阿霉素荧光表达。第8周末,制做胃痛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和脊髓背角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Fos-like immunoreactive neuron,FLIN)阳性神经元含量分布变化。结果:C,D组背根神经节内显示阿霉素荧光表达,A,B组未见荧光。A组大鼠胃痛反应明显,B,C,D组都对胃痛有一定程度的抑制。A组FLIN神经元分布集中,区别于B,C,D组散在分布。A组脊髓背角FLIN阳性神经元出现率为33.43±6.52%,B组为23.30±7.82%,C组为27.80±10.02%,D组为23.27±6.99%,其中B,D组脊髓背角FLIN阳性神经元计数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靶向治疗大鼠顽固性腹腔神经痛能达到镇痛效果,0.33%的阿霉素副作用比0.5%的阿霉素小。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单个等中心,5mm准直仪,以血脑的腹后外核VPL或腹后内核VPM为损毁靶点,100%等剂量线敷盖靶区,以120Gy剂量进行投照,对15例癌症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73.3%。经随访4 ̄11月,无疼痛复发,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本文总结了我们成功的经验,并认为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疼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癌性疼痛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治疗系统治疗癌性疼痛患者 332例。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病人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 ,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及调整剂量分布。等剂量曲线 5 0~ 90 % ,周边照射剂量 1.5Gy~ 4 .8Gy ,分割处方剂量 3Gy~ 8Gy ,重复治疗 4~ 12次 ,隔日治疗。结果 :332例癌痛患者治疗后 ,完全缓解 (CR) 113例(34% ) ,部分缓解 (PR) 12 9例 (38.9% ) ,轻微缓解 (MR) 6 1例 (18.4 % ) ,无效 (NR) 2 9例 (8.7% ) ,有效率 91.3%。骨转移性癌痛的放射治疗剂量低、显效早 ,治疗有效率 95 .7% ,优于其它病例组。肺癌、肝癌等病例组的放射治疗止痛有效率较高。 8.7%的病例出现轻度副作用。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癌性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