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久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标准,以及简便的治疗方法,以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耳)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及疗效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第一组11例(耳)患儿行单纯外耳道胆脂瘤手术刮除后,随访3个月-12个月,其中6例治愈,5例复发,故给予二次手术加局部微波治疗,再次随访12个月,1例复发;第二组28例(耳)患儿行外耳道胆脂瘤刮除术加局部微波治疗,随访12个月,3例复发;两组治疗后复发的4例(耳)患儿,胆脂瘤侵蚀中耳乳突,并有外耳道后壁乳突腔瘘形成,经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术后随访6月-3年,无复发。强论: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突出表现是外耳道有肉芽,胆脂瘤刮除术加局部微波治疗是治疗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对于胆脂瘤侵蚀中耳乳突,并有外耳道后壁-乳突腔瘘形成,行改良乳突根治术,疗效肯定,更为将来的听力重建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标准,以及简便的治疗方法,以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耳)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及疗效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第一组11例(耳)患儿行单纯外耳道胆脂瘤手术刮除后,随访3个月~12个月,其中6例治愈,5例复发,故给予二次手术加局部微波治疗,再次随访12个月,1例复发;第二组28例(耳)患儿行外耳道胆脂瘤刮除术加局部微波治疗,随访12个月,3例复发;两组治疗后复发的4例(耳)患儿,胆脂瘤侵蚀中耳乳突,并有外耳道后壁-乳突腔瘘形成,经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术后随访6月~3年,无复发。结论: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突出表现是外耳道有肉芽,胆脂瘤刮除术加局部微波治疗是治疗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对于胆脂瘤侵蚀中耳乳突,并有外耳道后壁-乳突腔瘘形成,行改良乳突根治术,疗效肯定,更为将来的听力重建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许杰英  李蓓  覃大洋 《广西医学》2012,34(5):631-632
目的 观察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34例34耳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的同时,一期完成鼓室成形术.结果 随访2~3年,术后2~4个月干耳,鼓膜愈合良好30例,内陷3例,穿孔1例,均无胆脂瘤复发,无眩晕、面瘫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测听结果:言语频率平均气导提高15~30 dB 23耳,大于30 dB 6耳,小于15 dB或听力无改变者5耳.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绝大多数可达到干耳和提高听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内镜技术用于中耳显微及面神经手术的方法,对耳内镜下施行中耳显微及面神经手术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方法:临床确诊的中耳疾病和周围性面瘫患者135例(147耳),包括外伤性面瘫13例(定位面神经锥段、水平段、膝状神经节12例,颞骨粉碎性骨折伴内听骨折1例);慢性化脓脓性中耳炎各型共111例(122耳);传导性耳袭8例(9耳);外、中耳先天性畸形1例,先天性岩尖胆脂瘤伴面瘫1例,中耳骨1例,全部手术均在德国ASAP耳内镜系统下操作,结果:外伤性面瘫13例术后随访2-8mo,面肌功能完全恢复者76.9%,面肌以、中度功能异常3例(23.1%),鼓膜修补患者出院时鼓膜完全愈合者95%,遗有裂隙者5%,随访1-8mo,鼓膜遗有穿孔者9%,失访者11例(12耳),听骨链重建术后,平均听力较术前提高30dB,乳突治及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平均干耳时间1.5mo,结论:耳内镜技术用于耳显微,耳神经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累及颞骨岩部的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2003年2月~2006年6月该科收治的138例胆脂瘤患者中,有6例累及颞骨岩部,其中迷路上型1例,全迷路型3例,侵及岩尖者2例;先天性胆脂瘤1例,获得性胆脂瘤5例。面神经功能VI级(House-Brackmann分级)3例。6例患者中4例行耳蜗径路手术清除岩尖胆脂瘤,1例行扩大乳突根治术,1例行乳突根治术 完桥式鼓室成形术。结果6例患者术后随访2~30月。面神经功能VI级2例,IV级1例。1例行完桥式鼓室成形术后仍为轻度聋,其余均全聋。1例随访2月,其余随访至少1年,均未见胆脂瘤复发。结论累及颞骨岩部的胆脂瘤病变范围广泛,可侵及内耳、面神经、大血管、硬脑膜等重要结构。乳突根治术或耳蜗径路的手术可彻底清除胆脂瘤。CT和MRI可以判断胆脂瘤的范围,并与岩部的其他疾病鉴别。MRI判断术后胆脂瘤是否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1年9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16例(16耳)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手术经验,其中行开放式乳突切除加鼓室成型术13例,乳突根治术3例。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到4年,全部患儿胆脂瘤无复发,无面瘫,一期干耳15例(95.8%),1例术后3月术腔肉芽生长经再次清理后干耳。纯音听力测试较术前略提高3例、持平4例、下降9例。结论儿童中耳胆脂瘤侵蚀性较成人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隐匿且不典型,CT或MR I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防止并发症,手术方法应依据病变的范围、听骨链的破坏程度及残余听力情况加以选择,手术中彻底清理病灶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累及颞骨岩部的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 2003年2月~2006年6月该科收治的138例胆脂瘤患者中,有6例累及颞骨岩部,其中迷路上型1例,全迷路型3例,侵及岩尖者2例;先天性胆脂瘤1例,获得性胆脂瘤5例.面神经功能VI级(House-Brackmann分级)3例.6例患者中4例行耳蜗径路手术清除岩尖胆脂瘤,1例行扩大乳突根治术,1例行乳突根治术+完桥式鼓室成形术.结果 6例患者术后随访2~30月.面神经功能VI级2例,IV级1例.1例行完桥式鼓室成形术后仍为轻度聋,其余均全聋.1例随访2月,其余随访至少1年,均未见胆脂瘤复发.结论 累及颞骨岩部的胆脂瘤病变范围广泛,可侵及内耳、面神经、大血管、硬脑膜等重要结构.乳突根治术或耳蜗径路的手术可彻底清除胆脂瘤.CT和MRI可以判断胆脂瘤的范围,并与岩部的其他疾病鉴别.MRI判断术后胆脂瘤是否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乳突根治术失败的原因分析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突根治术后胆脂瘤残留、复发或流脓不止的原因,以提高手术技巧及干耳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5年收治的34例(35耳)乳突根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仍有耳流脓者4耳,经反复局部换药2年后干耳。术后随访时间1~5年,31耳干耳,未发生面神经瘫,干耳率为88.6%;听力改善7耳,听力下降5耳,听力无变化23耳。结论乳突根治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术者中耳解剖不熟悉,基本功不过硬,临床经验不足,导致病灶残留和引流不畅及某些特殊情况所致。术中彻底清除病灶,保证术后引流通畅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是防止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01年9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16例(16耳)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手术经验,其中行开放式乳突切除加鼓室成型术13例,乳突根治术3例.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到4年,全部患儿胆脂瘤无复发,无面瘫,一期干耳15例(95.8%),1例术后3月术腔肉芽生长经再次清理后干耳.纯音听力测试较术前略提高3例、持平4例、下降9例.结论 儿童中耳胆脂瘤侵蚀性较成人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隐匿且不典型,CT或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防止并发症,手术方法应依据病变的范围、听骨链的破坏程度及残余听力情况加以选择,手术中彻底清理病灶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外耳道胆脂瘤侵犯中耳乳突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外耳道胆脂瘤侵犯中耳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87至 2 0 0 1年收入院治疗的 11例侵犯中耳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侵入中耳乳突的部位多为鼓膜松弛部 ,其余依次为外耳道后壁、紧张部。乳突片表现为乳突密度升高 ,4例有较明显的骨性外耳道扩大。 4例进行了颞骨CT检查 ,示外耳道有软组织影及外耳道骨质破坏现象。手术清理胆脂瘤上皮、肉芽及坏死骨质 ,修补外耳道后壁及鼓膜。术后均未见复发。结论 :病变侵入中耳乳突的部位多为鼓膜松弛部。颞骨CT检查和仔细询问病史在诊断外耳道胆脂瘤侵犯中耳乳突中十分重要。合理选择术式对最大限度的保存听力、预防复发同样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面神经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8例有误诊经历的面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听力、面神经功能、面神经电图、颞骨CT和MRI结果、手术径路以及术后病理报告。结果   18例患者年龄7~62岁,平均43岁。其中12例患者被误诊为贝尔式面瘫(66.7%),3例患者被误诊为胆脂瘤(16.7%),另外3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颞骨占位、中耳新生物和腮腺肿块。患者被误诊的时间为1~192个月,平均39个月。面神经麻痹(77.8%)和听力下降(66.7%)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耳鸣、耳溢液、面肌痉挛、耳痛和眩晕等症状也较为常见。16例为神经鞘膜瘤(88.9%),面神经纤维瘤和骨血管瘤各1例(5.6%)。结论   若患者面瘫进行性加重,6个月内未见好转;或诊断为中耳炎但抗感染治疗无效者; 或腮腺肿块患者若肿物与面神经关系密切,均应考虑面神经瘤可能。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对于面神经瘤的诊断至关重要,手术切除是面神经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并应积极考虑面神经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岩部胆脂瘤发病特征、对面听神经损害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2005年6月间收治的17例岩部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中16例重度耳聋及全聋,1例为中度混合性聋,15例伴有面瘫,其中11例为迷路段缺损,1例垂直段缺损,CT检查岩部均有膨胀性改变及骨性破坏,手术采用乳突迷路进路6例次,颅中窝进路8例次,乳突颅中窝联合进路3例,颞骨扩大切除术2例,行面神经全程减压4例,由内听道段与水平段面神经端端吻合5例,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1例。全部病例均顺利恢复,无感染和复发。结论岩部胆脂瘤发病率低,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中晚期可有面肌抽搐、耳流脓等症状,应详细检查,颞骨CT及MRI是最佳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对已确诊岩部胆脂瘤应争取早作手术,避免颅内感染和对面听神经的进一步损害,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破坏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A total of 3 out of 5 cases of major congenital ear malformation seen in out patient department in two years in 1997 and 1998 were operated fo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middle ear and ossicular chain. 2 cases of bilateral malformation of auricle grade 2 were advised otoplastic repair prior to tympanoplasty. Out of the 3 cases operated by anterior transatretic bone approach, 2 cases had good hearing improvement in air conduction threshold of up to 30 db hearing level (averages of 0.5,1.2 and 3 khz). One case developed external canal stenosis by six months post operatively and drop in hearing. There was no facial nerve injury in any of the cas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ortance of facial nerve delineation preoperatively based on its embry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emporal bone and membranous labyrinth. It also focuses on the various parameters like timing of surgery, importance of (CT) scanning, use of facial nerve monitor and surgical expertise and experience which govern the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its results in congenital ear atresia.KEY WORDS: Congenital ear atresia, Facial nerve, Transatretic bon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颞骨CT及耳内镜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2耳病历资料,从CT、耳内镜及术中发现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CT结合术中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CT分型分为单纯型、硬化灶型、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胆脂瘤型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消失或锤砧关节消失,乳突大部分呈硬化型,少部分为板障型,上鼓室鼓窦扩大,上鼓室、中鼓室甚至后鼓室乳突腔为软组织影占据,部分病例外半规管骨质破坏、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单纯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不完全气化型;硬化灶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硬化型,病变局限于中鼓室,锤骨柄及镫骨周围有“类似骨质影”包裹;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CT相似,示病变累及鼓室及乳突,听骨链基本完整,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完整,但硬化灶型与肉芽型区别之处在于前者鼓室内听骨链周围有“类骨质”样散在高密度影。②耳内镜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紧张部穿孔,鼓膜可有钙化斑;中耳胆脂瘤型则有上鼓室内陷或穿孔、后上象限穿孔、大穿孔、外耳道顶壁或后上壁下塌。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的术前CT及耳内镜评估,对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及指导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面神经管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面成像技术(CPR)在面神经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31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23例、颞骨外伤患者45例的颞骨薄层CT扫描表现,并将扫描原始数据进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观察面神经管受累情况。结果 31例慢性中耳炎累及面神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改变,CPR图像上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中断;先天性外耳道闭锁23例中,面神经管异常达18例,包括面神经管窄短(9例)、行程异位(6例)、骨壁裂缺(3例);颞骨外伤患者45例中,25例可见面神经管损伤,其中,迷路段骨折4例,鼓室部骨折9例,乳突部骨折7例,2例同时损伤乳突段、鼓室段及迷路段,3例同时损伤迷路段及鼓室段。所有征像在CPR图像上均能得到良好展示。结论 CPR技术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诊断,为治疗面神经管的解剖变异、先天畸形、外伤、中耳炎累及面神经管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王小铭  李必强  黄显龙 《铁道医学》2014,(10):1159-116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曲面重建成像在术前评价中耳乳突炎致面神经管骨质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经手术证实中耳乳突炎74耳,全部病例均行HRCT检查,并行曲面重建成像,重建面神经管全貌,分析面神经管的骨质破坏情况,并与手术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曲面重建均能显示74耳中耳乳突炎患者面神经管全程。49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中,35耳面神经管全程骨质显示连续,8耳面神经管水平段破坏,6耳垂直段有破坏;25耳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中,7耳面神经管全程骨质显示连续,11耳面神经管水平段破坏,4耳垂直段有破坏,3耳面神经管水平段、垂直段均有破坏。74耳面神经管在HRCT曲面重建图像上的表现与临床手术所见相符。结论:HRCT的曲面重建成像能够显示面神经管全程走行和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价值及术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8耳经手术病理证实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主要表现:上鼓室、鼓室、乳实区及外耳道软组织肿块影为100%;常伴有骨质破坏,其中包括听小骨破坏为82%,盾板破坏46%,面神经管破坏39%.乙状窦前壁破坏4%,可有中耳窦腔扩大,骨缘硬化;鼓膜增厚36%、鼓膜内陷21%;颅内并发症,其中包括耳源性颞叶脓肿4%,脑膜炎4%。结论:HR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有肯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对临床手术前估计及术后有无残留、复发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组(CPR)在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面神经管曲面重组表现。结果74例患者为单侧胆脂瘤,9例为双侧胆脂瘤。共92患耳,包括AustinⅠ度4耳,Ⅱ度10耳,Ⅲ度68耳,Ⅳ度10耳。面神经管CPR发现67耳面神经管骨质破坏,表现面神经管壁骨质模糊、缺损,以鼓室段最多见,占74.6%(50/67),AustinⅢ~Ⅳ度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管的比例占88.1%(59/67)。手术发现42耳面神经管骨质缺损。结论面神经管CPR能准确显示胆脂瘤型中耳炎继发的面神经管骨质破坏,可为每位患者术前提供可靠的形态学研究,有效避免术中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