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时机与控制带状疱疹疼痛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关系.方法将73例病程〈15 d且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分≥6分的患者,按病程分为Ⅰ组(病程≤7 d,37例)和Ⅱ组(病程〉7 d,36例).两组经常规治疗同时行责任神经阻滞及皮损区浸润治疗:颈椎、胸椎、腰椎椎旁神经分别用浓度为0.40%、0.40%、0.80%利多卡因液5 ml,加维生素B12 0.25 mg、地塞米松0.5 mg;神经丛和神经分支阻滞采用浓度为1.00%利多卡因液,加维生素B12 0.50 mg、地塞米松2.0 mg,剂量随部位而定;局部浸润用0.25%的利多卡因40 ml.比较两组治疗前、整个疗程完成后3 d时及1个月复诊时NRS评分的变化以及Ⅰ、Ⅱ组治愈率、有效率及治疗次数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患者经神经阻滞治疗后NR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整个疗程结束后3 d时,Ⅰ组从治疗前(7.37±1.43)分下降为(0.92±0.40)分(t=27.30,P〈0.01),Ⅱ组由(7.16±1.41)分下降为(0.75±0.39)分(t=29.62,P〈0.01);Ⅰ组、Ⅱ组患者治愈率、有效率及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73例患者NRS评分均〈3分.结论 神经阻滞能有效控制带状疱疹早期疼痛,可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科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50例,口服抗病毒药+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皮内注射消炎镇痛液,B组50例,口服抗病毒药+受损的脊神经支配区内肋间神经阻滞+皮内注射消炎镇痛液。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比较二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7天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内治疗后第7天与第3天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第7天及第3天比较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安全、有效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镇痛液神经阻滞和口服或 (和 )肌注中枢性镇痛药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对 64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治疗组 3 6例 ,对照组 2 8例 ,两组均在局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根据病变部位不同 ,行硬膜外或椎旁神经、臂丛神经、颈丛神经、颞神经、眶神经等镇痛液神经阻滞。对照组口服或 (和 )肌注中枢性镇痛药。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t=1.812 ,P <0 .0 5 ;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 =3 .873 ,P <0 .0 5。结论 镇痛液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后方入路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我院疼痛门诊收治的胸背部带状疱疹68例。结果:治疗后VAS评分、疼痛缓解度、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有效率高(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术治疗顽固性肋间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和胸部外伤后肋间神经痛患者65例,腋后线肋间神经阻滞法,采用VAS疼痛评分制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V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阻滞术治疗顽固性肋间神经痛具有起效快、发挥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是急性带状疽疹痊愈4~6周后患区的疼痛,有些病人疼痛极为剧烈且经久难愈,有的甚至可达数年之久,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本研究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PHN,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3例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33~81岁,发病部位:头面部4例,上肢2例,胸背部20例,腰背部7例,病程从l~2周到8年不等,而90%在1年内。2方法根据发病部位,分别采用相应节段的硬膜外阻滞(EPB),星状神经阻滞(SGB),眶上神经阻滞,肋门神经阻滞,推旁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7.
神经阻滞和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来说,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病人,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其病程不很长,多在皮疹出现后3周内皮肤即能痊愈,疼痛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逐渐消失,但更多的因素可促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如严重的HZ皮损、皮疹前存在前驱痛、过度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发热等[1].  相似文献   

8.
自2002年5月~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皮肤病患者390例,其中带状疱疹患者162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带状疱疹的发病特点、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14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HZ)的方法。方法采用中药、拔火罐、穴位注射及西药抗病毒、镇痛、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共114例患者,治愈90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2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缩短HZ病程,减轻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0.
疼痛是急性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以往仅用药物疗法,不但不能缩短病程、完全解除疼痛,而且易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阻滞疗法不仅能止痛,而且有助于被病毒破坏的神经组织修复,也可有效地预  相似文献   

11.
两种类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神经阻滞疗法对两种类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43例分为激惹触痛型组(A组)及痹痛型组(B组)。A组28例,年龄(70.7±6.2)岁;B组15例,年龄(71.1±5.3)岁。两组均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加皮损区皮下浸润性注药的方法。使用药物为0.3%利多卡因50m1、曲安奈德15mg和维生素B12 1mg混合液。每周1次,4次为1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A组又较B组更低(P〈0.01);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在A组为96.4%(27/28例),B组为73.3%(11/1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较痹痛型患者显著。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神经痛中西医辨证分型针刺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辨证取穴与阿是穴取穴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间差异及不同病程针刺疗效间差异.方法 对不同病程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进行中西医辨证,分为肝火炽盛型、脾经湿盛型、肝郁气滞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四型,治疗组以辩证取穴位针刺结合泛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以阿是穴取穴针刺结合泛昔洛韦治疗.采用疼痛五级评分法,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进行评估.在第3d、第7d、1个月时段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对针刺的疗效均显著,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病程患者接受针刺治疗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治疗组辩证取远处穴位针刺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止痛效果与对照组单纯阿是穴取穴针刺差异不大.而与病程针刺治疗早晚有显著差异,提示病程早期在皮损相应脊神经根旁阿是穴排列状取穴施治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神经阻滞联合疱疹区皮内注射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联合疱疹区皮内注射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痛的疗效.方法 带状疱疹合并重度疼痛患者86例,分别采用单纯药物治疗(I组)与合用神经阻滞(II组)治疗,观察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自觉疼痛缓解程度评分、睡眠改善程度评分与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I、II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II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I组;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后自觉疼痛缓解程度评分、睡眠受影响比例均较治疗前及单纯药物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疱疹区皮内注射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阿昔洛韦0.2g,5次/d。治疗组加用腺苷钴胺肌注0.5mg,1次/d;对照组加用Vit B12肌注0.5m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21d。均于疗后1周、3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7%(17/30例)、43.3%(13/30例);治疗后3周,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例)、73.3%(22/3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苷钴胺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氦氖激光联合恩再适注射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联合恩再适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治疗组采用氦氖激光照射,同时肌注恩再适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两组患者均口服阿昔洛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改善显效分别为21例(70%)与13例(4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损改善治疗组显效25例(83.3%),对照组显效20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氦氖激光联合恩再适注射治疗带状疱疹,镇痛效果好,皮损愈合快,适合于带状疱疹初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与疱疹后神经痛是针灸科常见病,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以其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等优势在治疗该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近5年来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与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恩再适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恩再适或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带状疱疹患者50例随机分为恩再适组和常规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伐昔洛韦治疗10d及维生素B1、B12等基础治疗15d,恩再适组加用恩再适36U/日肌内注射5d。观察2组患者皮损控制情况、疼痛改善情况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结果恩再适组疼痛减轻时间(6.2±3.6)日和疼痛消失时间(15.1±5.6)日均较常规治疗组(11.3±5.6,25.3±7.9)日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采用伐昔洛韦治疗时,加用恩再适可缩短疼痛时间,减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王良琪  阚志勇  黄菲  管东权 《四川医学》2012,33(7):1190-1191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在带状疱疹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符合带状疱疹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62例,根据是否配合神经阻滞疗法分为两组:A组32例,口服药物治疗且在皮疹出现48h内给予神经阻滞;B组30例,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结果 A组治愈率93.75%;B组60.00%。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一经诊断,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及早配合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9.
布比卡因局部阻滞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局部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并与药物治疗相比较。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局部注射布比卡因镇痛复合液,头面部疱疹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臀部、双下肢疱疹加用骶管注药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抗病毒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3个疗程结束后,治愈18例(60.0%),有效11例(36.7%),无效1例(3.3%),治愈与有效者共29例(96.7%),在随访过程中有1例后遗神经痛。对照组治愈6例(20.0%),有效12例(40.0%),无效12例,后遗神经痛5例。结论布比卡因局部阻滞治疗带状疱疹能迅速减轻症状,疱疹结痂、疼痛减轻快,后遗神经痛少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与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本组28例采用神经阻滞及局部注射局麻药和糖皮质激素,9次6周为1个疗程。对VAS 7以上的患者加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疼痛的显效率达57.1%(16/28例),总有效率达到100%,特别是12例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患者显效率达83.3%(10/12例)。结论采用神经阻滞加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综合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