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临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的早期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皮疹为主,易产生合并症,患儿及其母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为阳性,且患儿RPR滴度均高于其母亲RPR滴度的4倍以上。确诊后给予青霉素10~15万u/(kg.d)治疗,疗程2周,25例(78.1%)临床痊愈,5例(15.6%)临床好转。结论对于无严重合并症的早期先天性梅毒患儿临床治愈率高。预防先天性梅毒的关键是围生期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学红  杨跃萍 《海南医学》2006,17(6):118-1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999年1月-2004年11月我院收治的28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以早产、皮疹、肝脾肿大为主.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28例患儿全部阳性.选用青霉素,重症联用菌必治治疗,治愈20例,好转4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需根据临床、X线检查以及血清学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青霉素,重症联用菌必治疗效满意,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预后凶险.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梅毒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32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32例先天性梅毒患儿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均阳性,24例梅毒血清学抗体滴度较母亲高4倍以上,孕期经过治疗的先天性梅毒,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未经治疗的先天性梅毒,症状多样且严重。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先天梅毒,加强妊娠期梅毒管理是减少梅毒对患儿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胎传梅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6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36例先天性梅毒患儿快速梅毒血清试验(RPR)及血清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全部阳性,均予青霉素治疗,治疗后29例好转出院,3例放弃治疗出院,4例死亡。结论胎传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或误诊,要注意加强产前筛查,争取早期干预,对可疑患儿应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及时治疗,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孟冬娅  何丽  胡晓芳  杨婧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288-1289
为探讨门诊病人检测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的选择,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试验对487例病人的TP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TPHA试验为参照,阳性预测值92.3 %;阴性预测值90.6 %;TPHA试验结果阳性表明感染了TP,即使经过了有效治疗体内抗体仍然存在.结论:两种方法同时应用既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又有助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4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随访18月.结果 24例患者经青霉素正规治疗后效果较好,RPR18个月转阴率91.7%,TPHA在18个月后转阴率28.0%.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早发现早诊治大多能够康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门诊病人检测梅毒螺旋体 (TP)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的选择 ,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 (TPHA)试验对 4 87例病人的TP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以TPHA试验为参照 ,阳性预测值 92 .3% ;阴性预测值 90 .6 % ;TPHA试验结果阳性表明感染了TP ,即使经过了有效治疗体内抗体仍然存在。结论 :两种方法同时应用既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又有助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提高对先天性梅毒的认识,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对12例先天性梅毒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皮疹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患儿及母亲梅毒血清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17PHB)均为阳性。青霉素治疗,疗程2周,治疗1周左右皮疹消退。出院后8例随医嘱复诊,RPR均在2月内转阴。结论 对于可疑梅毒病例应尽早检查,早期正规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顾闯  潘小芬 《海南医学》2006,17(10):47-48
目的 本文主要对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加以探讨;方法 回顾性总结8例神经梅毒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文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2±12岁,其中脑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2例,脊髓痨1例,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例;所有病例血清及脑脊液(CSF)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HA)均阳性.头颅MRI检查显示6例有异常信号.所有病例经大剂量青霉素钠治疗后,6例好转,2例治愈.无死亡,预后较好.结论 神经梅毒多见于中年男性,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正规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在梅毒患者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②方法 对 78例梅毒患者和 2 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分别进行苍白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 -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对TRUST结果进行OD值分布分析 ,并对 2 0例梅毒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变化进行比较分析。③结果  78例梅毒患者阳性率分别是 1 0 0 %、1 0 0 %、84.6 % ,TRUST阳性标本的TP -ELISAOD值 90 %以上 >1 .0 ,而TRUST阴性的标本其TP -ELISAOD值 90 %以上 <1 .0 ,治疗后TPUST滴度下降 1 7例 ,无变化 2例 ,升高 1例 ,其中有 5例经治疗后完全转为阴性 ,而ELISA测定结果治疗前后均为阳性。④结论 TP -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TRUST ,与TPHA符合率高 ,是梅毒检测和筛查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了解早期梅毒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一期梅毒11例,二期梅毒18例,早期潜伏梅毒13例,RPR、TPHA检查均阳性。患者经治疗后皮疹消退,苄星青霉素治疗者RPR 1年均转阴。结论:多数一、二期梅毒都有典型皮疹,长效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早期潜伏梅毒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早期梅毒患者规范化治疗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对经TRUST初筛和TPHA阳性确诊的178例早期梅毒患者(包括一期梅毒12例、二期梅毒38例、早期潜伏梅毒128例)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167例,对青霉素过敏者采用多西环素治疗11例,于最后一次治疗后3、6、9、12、18及24个月复诊,分别做TRUST定性和定量试验,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不同梅毒分期及TRUST初始滴度对血清学疗效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为52.25%,苄星青霉素组和多西环素组TRUST转阴率分别为52.69%和45.45%,不同治疗方案TRUST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分别为91.67%、60.53%、46.09%,不同梅毒分期TRUST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TRUST滴度≤1∶8组和滴度>1∶8组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分别为78.05%和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和多西环素治疗疗效肯定,多西环素可作为青霉素过敏者替代药物;一期梅毒TRUST比早期潜伏梅毒转阴快,治疗前TRUST滴度越高,转阴时间越长,应加强对梅毒患者的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驱梅治疗的方法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妊娠期合并梅毒孕妇,依据确诊梅毒及首次注射首剂青霉素治疗时间分为3组,其中在妊娠早期(孕周≤12周)24例为早孕组,妊娠中期(12周<孕周<29周)31例为中孕组,妊娠晚期(孕周≥29周)34例为晚孕组,给予规范苄星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观察围产儿预后。结果:早孕组及中孕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8.33%、19.35%,明显低于晚孕组(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孕妇根据初次检测RPR滴度不同分组,其中滴度≤1∶4者53例,滴度≥1∶8者36例,滴度≤1∶4者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为7.55%,明显低于滴度≥1∶8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2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分别为3.22%、2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孕妇分娩新生儿RPR阳性率为20.83%,先天性梅毒患病率为0,中孕组分别为19.35%、3.23%,晚孕组分别为70.59%、26.47%,早孕组及中孕组RPR阳性率、先天性梅毒患病率明显低于晚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采取驱梅治疗时机与围产儿的预后及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密切相关,早期正规进行驱梅治疗能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进行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和减少新生儿病残率和死亡率的效果。方法对28例确诊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进行临床资料和治疗转归分析。结果本组25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出院后3个月复查TPHA试验均阴性。结论对高危孕妇、高危儿常规进行筛查及随访,做到早期干预确诊、早期诊治、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苄星青霉素对妊娠合并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6月在该院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妊娠期梅毒的孕妇60例,分为孕期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在孕期使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抗梅毒治疗1~2个疗程,对照组患者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孕妇在使用苄星青霉素后,妊娠结局比对照组好。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治疗组分娩出正常新生儿的例数要多,且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概率要低,流产和死胎的发生率也比较低。两组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梅毒的患者在孕期使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后,有效地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概率,是一种对于妊娠期梅毒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血前4项中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9月住院患者输血前4项检测中TP-ELISA阳性(包含弱阳性)的血清标本105例,分别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TP-ELISA(不同厂家试剂)进行平行检测。结果:105例TP-ELISA阳性患者中,TRUST阳性54例,TPHA阳性97例,TP-ELISA(不同厂家试剂)阳性103例。结论:TP-ELISA适用于梅毒流行病学调查或术前、产前、输血前等大量标本的梅毒筛查检测。输血前4项中TP-ELISA阳性的血清标本要同时行TRUST和TPHA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以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性伴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并对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期为制订相关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8例梅毒孕妇及其所生婴儿、性伴进行了临床表现、治疗及疗效、梅毒血清学的分析。结果28例梅毒孕妇中,隐性梅毒27例,TPPA均阳性,TRUS阳性27例;10例新生儿均无明显临床表现,均无骨损害,TPPA9例阳性,TRUST阳性5例,滴度均低于其生母;28例性伴中25例接受血清学检测,14例为隐性梅毒;TPPA阳性15例,TRUST阳性15例;55例患者接受青霉素治疗,治愈13例。结论应重视产前梅毒筛壹,以及妊娠梅毒患者性伴的梅毒血清学检测。实施有效的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梅毒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的临床分期特征及妊娠结局 ,降低先天梅毒发病率。方法 根据妊娠期血清学检查确诊 4 8例梅毒孕妇。治疗组 2 9例 ,经全疗程抗梅毒治疗 ,采用苄星青霉素 2 4 0万单位肌肉注射 ,每周 1次连续 3周 ,未治疗组 19例 ,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在孕 2 0周确诊 35例 (72 9% ) ,除 1例 (2 1% )为Ⅰ期梅毒 ,潜伏期梅毒 4 7例 (97 9% ) ;治疗组人流 5例 ,妊娠至围产期的孕妇有 2 4例 ,其中死胎及引产均为 0 ,新生儿先天梅毒 2例 (8 0 % ) ,P均 <0 0 1,低于未治疗组。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 ,常规筛查特别重要 ;妊娠合并梅毒有不良结局 ,但早期实施规范的抗梅毒治疗 ,能显著的控制围产儿死亡 ,并能显著地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姚文 《吉林医学》2010,(24):4040-4041
目的:研究USR、RPR、TRUST三种方法对梅毒血清试验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性病患者,梅毒48例,淋病19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70例,尖锐湿疣19例,未明原因待查167例。分别以USR、RPR、TRUST对待检定量血清进行检测。结果:48例经TPHA确证阳性标本,USR、RPR、TRUST阳性检出41例,TRUST定量试验比USR、RPR高一个滴度。结论:TRUST存在生物学假阳性现象,但从方法学及阳性检出率认为USR、RPR、TRUST试验作为筛选法在临床上观察梅毒疗效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梅毒及胎儿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及胎儿结局。方法 根据妊娠期是否行抗梅毒治疗 ,将 3 7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1例 ,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肌注 ,每日一次 ,连续 15天为一疗程。未治疗组16例 ,未行抗梅毒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 1)一期梅毒 1例 ,隐性梅毒 3 6例。 ( 2 )治疗组孕妇早产 1例 ,无流产发生 ;未治疗组早产 5例 ,流产 5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孕妇新生儿先天梅毒2例 ,未治疗组新生儿先天梅毒 6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 1)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为主 ,对孕妇行常规梅毒筛查非常重要。 ( 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在妊娠期行抗梅毒治疗能很好地控制早产、流产 ,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