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同期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未见脑缺血的患者14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脑出血类型、基础疾病等,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脑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缺血组患者脑血肿、颅内创伤、脑水肿、贫血和水电解质紊乱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年龄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血肿、颅内创伤、脑水肿、贫血、水电解质紊乱和高龄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脑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与CT在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脑缺血的诊断及发生缺血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2例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结果和MRI常规序列及FLAIR序列图像表现,26例患者接受MRI检查,26例患者接受CT检查.结果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47例,皮层区出血5例,其中血肿破入脑室12例,死亡6例.CT值在52-86HU,多表现为梭形、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边缘较清晰、高密度均匀灶,周围低密度水肿环绕带,占位效应较明显,血肿量较大者.MR检查:FLAIR的图像为高信号,脑室出血的FLAIR图像见脑沟内明显呈高信号,T1W1和 T2W2信号呈不确定状态.结论 MRI较CT在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MRI能提高重型脑出血术后早期脑缺血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死率相关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42例经手术 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前意识、血压、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手术时机及方式、术后并发 症等诸多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2例中生存101例,死亡41例,病死率为28.9%。结 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意识状态、术前血压、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破入脑室和术后并 发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手术对策。方法:将我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30例总结分析,总结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GCS评分、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颅内血肿体积、手术时间间隔、术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术后24小时平均舒张压、术后甘露醇应用时间间隔、血肿形态不规则、是否发现出血动脉因素密切相关(P 〈0.05),与血糖水平、钻孔引流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术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颇多,积极有效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措施是防止其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A组),同期选择无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B组).通过对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异常、凝血块是否规则、出血量的大小和术前脑出血距手术的时间等因素的差异判断出这些因素与术后患者出现再出血现象的相关性.两组患者综合各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患者术后再出血现象与凝血功能是否异常、凝血块是否规则、出血量的大小和脑出血距手术的时间有着直接影响关系.结论:待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复后和脑出血6小时后再进行手术能够有效的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因素分析王光绿吴全理杨朝华(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北海市536000)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死亡因素我科自1991年12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经头颅CT证实的高血压脑出血并作外科手术治疗47例,死亡15例,死亡率为3...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经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29例临床资料。结果:肺部感染49例,肾功能衰竭5例,上消化道出血13例,术后再出血8例,颅内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1例,大面积脑梗死3例。除4例术后血肿、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肾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经积极处理,并发症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加强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认识,积极防治,以防为主,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90~1997年间收治的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沮除术后回顾,发现相当多的术后患者仍继续血压增高。特别是基底内侧型出血并破入脑室及小脑出血者。并建议对术后高血压患者力急把血压控制在20.0/12.0kPa以下,对年龄小于55岁,术前血压高且出血破入脑室及小脑出血者更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报告3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结合术前病情分级、血肿类型、血肿量、中线结构移位程度等,对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选择、手术方式及入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作了讨论。提出了手术治疗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5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病例进行同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5.8%(65/412),死亡率49.2%(32/65):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去骨瓣患者)。手术后血压仍持续增高且波动幅度大;66.2%(43/65)再出血发生在手术后24h内。结论: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手术中止血不彻底以及手术后血压高且波动幅度大。术中妥善的止血和术后保持血压平稳是避免和减少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在治疗时间上有两种观点,即超早期及早期手术;手术方式上大致为两种,微侵袭手术(血肿穿刺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超早期手术即在出血后6 h以内手术清除血肿,但常有术后再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血肿变化大多发生在起病后3~6 h以内,在发病6 h后进行手术,其安全系数增高。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病情较重者(GCS<8分),而小骨窗开颅、血肿穿刺、立体定向内窥镜等微创方法适用于病情较轻者(GCS≥8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硬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微创组6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微创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微创治疗,手术后1、21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与对照组比较;并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微创组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BI)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单纯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8例、亚低温联合异丙酚治疗组(治疗组)38例。监测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颅内压(ICP)、血糖、血电解质、烦躁及抽搐情况,以及术后第14天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月GO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的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血糖、体温、心率显著下降(P〈0.05),脱水剂使用量及次数减少(P〈0.05),烦躁、抽搐、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较对照组减少(P〈0.05),术后GCS,GO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结论亚低温联合异丙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具有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焦虑、抑郁评分的下降值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情况、经济状况及疾病知识密切相关。结论特定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负性情绪,可以在临床中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旨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及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DL评估预后显示,预后良好组共51例,预后差组共37例,对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预后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术前合并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出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关系密切(P〈0.05),均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性别、出血部位等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要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早期降压目标值不同分为强化降压治疗组(强化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降颅压、营养神经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强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发病24 h内予以微量泵静脉注射乌拉地尔降压治疗,强化组平均动脉压(MAP)目标值(110±5) mmHg;对照组MAP目标值(130±5) mmHg。所有患者应用心电监护仪进行血压监测,采用ABC/2方法计算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运用经颅多普勒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24 h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描述频谱形态改变。对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治疗后24 h、治疗7 d后进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24 h后强化组和对照组Vs、RI、Vm、PI进行组间比较,强化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强化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周围水肿带体积、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第7天,强化组的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NIHS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强化组和对照组各有8例和5例患者出现低血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强化降压治疗有助于减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周围水肿带体积,有助于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对患者MCA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方式不同分为急诊入院的观察组与家属送入院的对照组,比较其急救反应时间、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到达急诊科时间(17.49±6.21)min、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14.29±3.08)min、送至专科治疗时间(13.45±4.02)min、并发症发生率(6.17%)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有效率(97.5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急救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脑疝治疗办法和临床疗效。方法4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床旁采用YL-1型针穿刺抽吸部分血肿,缓解高颅压症状,尔后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微创皮层造瘘,显微镜下清除残余血肿。结果本组43例,无一例出现术后再出血,死亡6例,死亡率14%。术后随访3—12个月,根据ADL分级法判定疗效。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级5例,Ⅴ级3例。结论YL-1型针穿刺引流术联合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脑疝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远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1月期间我院颅脑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出院后对照组予常规社区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中应用远程管理模式,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11.28±3.12)分、(13.84±4.27)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SS-QLI评分分别为(48.83±8.34)分、(70.27±20.62)分、(143.96±18.53)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2.54±7.72)分、(64.71±21.43)分、(134.33±15.26)分,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管理模式对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