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性激素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7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组织中ER、AR及PR进行检测,结果显示ER、AR、PR在腺体和间质中均有分布,三种性激素受体在间质中的阳性率、含量和强度均高于腺体中,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性激素受体(SR)在间质中的效应作用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理中起了重要作用。毛者还发现ER随着年龄增长而有递增的趋势,而AR随着年龄有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廖国强  倪灿荣 《上海医学》1996,19(4):202-204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9例前列腺增生,6例前列腺癌及4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EGFR和ER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上述三组EGFR阳性率分别为57.9%,83.3%和100%,BPH组NP组相关不显著;ER阳性率分别为100%、66.7%,25;0%,BPH组高于NP及CaP组;前列腺增生EGFR与E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性激素及其受体和催乳素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受体(A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的表达,探讨雌雄激素受体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80岁)和40例正常前列腺对照组中ER和AR表达。结果 60-70岁组前列腺组织中ER和A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ER:P=0.010,AR:P<0.000 1),70-80岁组前列腺组织中E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2),而AR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108)。ER和AR表达阳性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ER:P=0.745,AR:P=0.055)。结论 ER和AR在BPH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促进了BPH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分析50例前列腺增生(BPH)、6例前列腺癌(PCA)和40名对照组(C)患者血清睾丸酮(T)、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素(FSH)的测定结果。发现BPH和PCA线血清T稍低于C组,但血清FSH明显高于C组(P〈0.05).BPH组按不同年龄分成3组显示血清P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T/E2比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结果提示性激素代谢的平衡紊乱与BPH和PCA  相似文献   

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雌激素受体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的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泌尿外科(110003)卜仁戈宋永胜郭恩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其配体结合后,会引起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学者认为EGF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生中起重...  相似文献   

8.
肺癌组织中性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肺癌与性激素及其受体之间的关系,运用酶联亲合组化法对53例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ER、PR阳性率分别为49.1%、54.7%,其阳性颗粒大部分位于癌细胞浆中(占58.2%),早、中期患者的ER及PR阳性率较高,鳞癌PR阳性率(73.1%),高于小细胞癌(33.3%),腺癌ER阳性率较高,细胞分化好的ER阳性率较高(60%),提示ER,PR存在于部分肺癌组织中,癌的  相似文献   

9.
隆电熙  莫曾南 《广西医学》2005,27(9):1394-1396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BPH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有两个因素被认为是BPH发生的必要条件即高龄和有功能的睾丸。现在众多学者认为,BPH的发生与老年男性体内雌、雄激素比例失衡、生长因子和前列腺细胞凋亡有关。本文综述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性激素在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研究AR在32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ng/mL的BPH(简称高PSA组)、40例PCa组织中表达的情况;32例PSA<10ng/mL的BPH(简称低PSA组)组织为对照组。 结果低PSA组、高PSA组、PCa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38%、93.75%、65.00%,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在高PSA组上皮、间质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低PSA组和PCa组织(P<0.05)。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55.56%、30.00%,高、中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比低分化癌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表达阳性率(68.75%)比晚期前列腺癌(41.67%)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晚期前列腺癌高(P<0.05);高、中分化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低分化癌高(P<0.05)。 结论AR在高PSA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其在前列腺增生中的过表达可能是PSA增高的又一因素。AR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EVP)治疗尿道内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9月-1999年12月经TUEVP治疗的118例尿道内型BPH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0min,术后尿液转清时间平均9.5h,留置尿管时间平均4天。1例丙型肝炎病人因TUEVP术后出血持续8h改为开放性手术,其余117例病人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且恢复快。106(92%)例获得随访。随访3-39个月(平均19个月),均排尿通畅、尿线粗大有力。结论:TUEVP是治疗尿道内型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TURP相比较TREVP具有技术易掌握、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冲洗液用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ERKl)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BPH和12例正常前列腺(NP)组织中ERK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ERKl主要分布于前列腺上皮细胞,BPH组织中ERKl表达显著高于NP组织(P<0.05),而又BPH组织中ERKl表达与PCNA指数密切相关(P<0.05)。结论:ERKl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细胞增殖、增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提高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治疗效果。②方法 采用Madigan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2例。③结果 42例均手术成功,25例尿道完整,17例损伤尿道缝合修复;术后出血少,恢复快;术后随访4-85个月,病人无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并发症。④结论 Madigan手术为较理想的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并发膀胱结石安全、高效的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加膀胱镜钬激光碎石治疗BPH并膀胱结石患者85例,并分析其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除5例膀胱粘膜有散在充血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9.0分。结论:TURP结合膀胱镜钬激光碎石是治疗BPH并发膀胱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女性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患者性激素和性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选测女性CHD患者28例和对照组32例(绝经期前后各半)。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上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和雄激素受体;采用放免法检测雌二醇(E2)和睾酮(T)。结果发现绝经后组E2、E2/T、ER明显低于绝经前组(P<0.01);CHD组ER明显低于绝经后期(P<0.01)。结论女性CHD的发生与ER减少有关。并提出解释雌激素对CHD的发生和发展中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经会阴穿刺电化学治疗不适合开放或电切手术的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②方法 病人取截石位 ,局麻下经会阴穿刺 ,置针于前列腺两侧叶内行电化学治疗。③结果  2 0例中 17例经 1~ 2次电化学治疗后 ,残余尿、前列腺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t=2 .73、2 .66,P <0 .0 5 )。④结论 经会阴穿刺前列腺电化学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效果较好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982年1月至1995年1月间.开放性切除手术治疗70岁以上前列腺增生104例,无手术死亡,亦无远期并发症,对术前准备,围手术期和手术后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VEGF在前列腺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潜在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SABC技术,对31例前列腺有和17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分布状况及其与肿瘤细胞分级的关系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痛和前列腺增生中均有表达;在前列腺上皮细胞浆,基质细胞和间质中呈弥散分布,血管上皮细胞及其周围基质细胞呈强阳性表达。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强度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未发现其表达强度与前列腺癌细胞分级(或分化程度)有统计学关联,结论:该研究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分布广泛,并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们随机选择4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留置尿管时间、逼尿肌收缩力、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6(52~78)岁。43例患者中,发生逼尿肌不稳定者29例(67.4%),逼尿肌不稳定幅度5~164(97±35)cmH2O;有随意性逼尿肌收缩者36例(83.7%),明确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32例(74.4%);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01、〈0.01);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P〉0.05),逼尿肌不稳定幅度与梗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前无需留置尿管2~3周以上;有逼尿肌不稳定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强于无逼尿肌不稳定者;膀胱出口梗阻越严重,逼尿肌不稳定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附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方法:对1例68岁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施行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31。在腹腔镜下纵行切开前列腺外科包膜及膀胱颈,切除前列腺腺癌后,用2-0薇乔线(Vicry1)连续缝合前列腺外科包膜及膀胱颈切口。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约80ml。拔除导尿管后排尿通畅。术后1个月,I-PSS为5。结论: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是可行的,它既可获得开放手术相似的疗效,又具有微创手术患者痛苦少,疤痕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