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文艳 《陕西中医》2003,24(7):670-671
胃脘痛是指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 ,是临床常见病证 ,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 ,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胃下垂 ,胃痉挛 ,胃神经官能症 ,十二指肠炎 ,胃癌及部分肝炎 ,胆囊炎 ,胆石症 ,胆道蛔虫症 ,胰腺炎等均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临床常见导致胃脘痛的病因有肝气犯胃 ,寒邪客胃 ,饮食伤胃 ,湿热阻胃 ,瘀血停胃 ,痰饮凝胃 ,蛔虫扰胃 ,脾胃虚损。胃痛的病因 ,虽有前述八种不同 ,便其发病机理却有共同之处 ,即胃气阻滞 ,胃失和降 ,胃之气血瘀滞不通。故胃脘痛的治疗大法为理气和胃旨在疏通气机 ,通而痛止。常见治法总…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是指胃脘部疼痛为主,常伴有上腹部胀满,嗳气吞酸,饮食不适等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胃癌、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等,中医治疗胃脘痛方法颇多,疗效显著。现将近6年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部的慢性溃疡 ,其临床特点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及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为主 ,有时疼痛可持续数天。有一定的季节性发作特点 ,秋冬、冬春之交发病较多。临床中医辨证属胃脘痛、嘈杂、反胃范畴 临床资料临床病例 2 5例 ,年龄 2 0~ 6 5岁 ,平均年龄 35 .4岁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7例 ;病程 1~ 18年 ,平均 9年。患者多以胃脘痛反复发作为主症 ,疼痛多发无定时 ,常伴泛酸脘胀 ,嗳气嘈杂等 ,个别患者无胃脘痛症状而以黑便、嘈杂为主症。中医辨证 ,脾胃虚寒 ,兼以肝胃不和。经胃镜和病理…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脾胃病之一,中医治疗胃脘痛具有一定优势。朱莹教授认为胃脘痛病位虽然在胃,但与肝、脾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肝胃不和是胃脘痛重要病机,治疗上以抑木培土为法,疏肝健脾、和胃止痛,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常伴有嗳气、反酸、呕吐等,主要因饮食伤胃、寒邪客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而致。笔者对胃脘痛进行中医护理效果较好,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胃脘痛是指因外邪犯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而致胃脘部发生以疼痛为主的疾患。一般病程较长,多有反复发作史,为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包括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等。我们根据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脾胃病组科研方案,统一辨证分型和协定处方,分两组进行临床观察。一为汤剂组观察66例,一为冲剂组(由本溪市第三  相似文献   

7.
浅谈治胃脘痛三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以疏肝和胃、健脾和胃、补肾和胃三种方法治疗胃脘痛,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探讨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医理论胃脘即胃的内腔,胃腔中部叫中脘,上口叫上脘,下口称下脘。胃脘痛也就是胃痛。因此胃脘痛可包括胃、十二指肠各种疾病的共同临床症状。中医按疼痛不同特点和不同的舌象、脉象将胃脘痛分为多种辨证类型。笔者为探索胃脘痛中医辨证的病变基础,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胃脘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部的慢性溃疡,其临床特点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及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为主,有时疼痛可持续数天.有一定的季节性发作特点,秋冬、冬春之交发病较多.临床中医辨证属胃脘痛、嘈杂、反胃范畴.  相似文献   

10.
<正> 胃脘痛属祖国医学的脾胃病范畴。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以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与吸收,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气机升降失调可导致胃脘痛。临床上,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都有胃脘痛的见证,中医对其诊治除传统的四诊辨证外尚无客观指标。本实验试图以胃电图(EGG)为指标,观察胃  相似文献   

11.
<正>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相当于现代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由于其与情志密切相关,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故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加减与奥美拉唑胶囊联合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120例均是秦皇岛市中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门诊患者,中医辨证属肝气犯胃型,随机分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溃疡的内镜诊断与中医分型关系探讨———附163例临床分析广东省中医院(510120)韩云陈锦锋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内镜诊断证型十二指肠溃疡是指由于胃酸及胃蛋白酶对十二指肠粘膜自身消化形成的慢性溃疡,属于中医之“胃脘痛”范畴。为探讨十二指肠溃疡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73例胃脘痛患者胃电图的观察分析,发现虚证(虚寒型、阴虚型)的胃电振幅和频率都低于正常(P>0.05);实证(气滞型、郁热型)的胃电振幅和频率都高于正常(P<0.05)。说明胃电图不仅是胃脘痛病证的临床客观诊断指标,同时也是胃腕痛中医辩证分型由定性到定量转化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胃凉是中医证候之一,是指患者感觉上腹部(即胃脘部或胃口)发凉,惧怕寒凉刺激或食生冷之物即引起胃脘部胀满或疼痛不适,甚者触及胃脘部皮肤温度低于正常。胃凉可见于胃脘痛、痞满等多种脾胃病证之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散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统一服用健脾和胃散,按中医证型和胃镜诊断分别观察其临床及胃镜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6%,胃镜观察169例,有效率89%。结论:健脾和胃散治疗各型胃脘痛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医胃脘痛是指发生在上腹部疼痛的疾病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 ,包括了上腹部多个器管的多种疾病 ,如 :胃炎、溃疡病、胃肿瘤、胃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以及发生在肝、胆、胰的疾病和部分心绞痛的疾病 ,这是比较泛义的胃脘痛。而祖国医学又云 ,胃由三脘组成 :上脘 (即贲门 ) ;下脘 (即幽门区及十二指肠球 ) ;上下脘之间为中脘。三脘有主受纳、腐熟水谷助消化的功能 ,是生命的“后天之本”。笔者对胃脘痛 ,主要是对胃三脘疼痛的各种中医辨证证型作了 X线的钡餐 ,气、钡双对比检查 ,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6 0 2例患者中男 381例 ,女 2 84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舒宝治疗湿热蕴结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湿热蕴结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90例,治疗组给予胃舒宝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临床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舒宝胶囊治疗湿热蕴结型胃脘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口服镁呼氢实验.结果虚证为主患者中胃酸分泌下降;肝胃气滞、肝胃郁热型为主患者胃酸分泌较高.结论胃泌酸功能与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笔者先后拜读了“从肝论治胃脘痛的经验探讨”(《中医杂志》1 987年第 1期 )和“夏度衡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介绍”(《新中医》1 990年第 2期 )二文后 ,按照文中介绍的夏度衡教授从肝论治胃脘痛的经验 ,以肝胃百合汤加减治疗各种胃脘痛 ,常常收到满意的疗效 ,因而成为本人治疗胃脘痛最常用的方剂。在拙作“肝胃百合汤临床运用体会”(见《中医杂志》2 0 0 0年第1 2期 )一文中曾报导了肝胃百合汤用于球部溃疡、胃粘膜脱垂和急性胃炎 ,现以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癌术后出血和膈肌痉挛为例 ,进一步谈谈运用本方的体会。1 萎缩性胃炎徐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胃脘痛中医辨证特点及其与胃镜表现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对234例胃脘痛患者中医宏观辨证与胃镜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脾胃虚弱(寒)证与胃黏膜苍白,或溃疡浅,红肿不明显相关;肝气犯胃证与胆汁反流相关;湿热中阻证与黏膜红肿明显,或溃疡有黄白苔相关;胃阴亏耗证与黏膜粗糙,血管显露,或黏液稀少相关;瘀血停胃证与黏膜隆起肿胀,糜烂相关;饮食伤胃证与水食物潴留,或可见较多黏液附着黏膜相关。脾胃虚弱(寒)证和湿热中阻证对应的内镜下表现出现的频次最高,而中医宏观辨证以脾胃虚弱(寒)证和肝气犯胃证最高。结论 胃脘痛内镜下特征性表现与中医辨证密切相关;通过胃镜等现代腔镜检查手段,可更加客观深入地把握胃脘痛的辨证特点,提高临床辨证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