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BsAg阴性、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表现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俊庆  吴俊琪  胡焉凡  徐瑞龙 《检验医学》2005,20(4):331-331,334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已形成了较完善的血清学表现模式,但近年来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可见一些特殊模式的实验结果,在检测了18260例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标本中,出现95例HBV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e抗原(HBeAg)阳性的血清学表现模式,现报告其结果并对其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特殊血清学模式的传染性。方法日常用甲试剂检测获得HBV标志物特殊结果样本,经倍比稀释法或二步法确认HBV表面抗原(HBsAg)结果,用乙试剂与丙试剂重检,剔除试剂因素造成的假性结果样本;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结果70例3种试剂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一致样本的特殊血清学模式分2类5种:A类结果为HBsAg与HBV表面抗体(HBsAb)双阳性,其HBVDNA的阳性率(>5×102拷贝/ml)为84.4%、载量为5.66±1.62;B类结果为HBsAg阴性而HBVe抗原(HBeAg)阳性,其HBVDNA的阳性率为72.0%、载量为4.41±1.12;50例HBsAg、HBeAg、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样本HBVDNA的阳性率为100.0%、载量为7.21±0.43。结论临床工作中出现特殊HBV标志物结果,应考虑用其他试剂或二步法确认,同时建议医生追加HBVDNA检测,根据HBVDNA结果作出临床解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的血清学模式与HBVDNA的关系,并探究其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筛选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确认,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HBV DNA含量。结果在选取的HBsAg和抗-HBs双阳性的56人中,共出现4种HBV血清学模式:(1)HBsAg、抗-HBs、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42.8%,HBV DNA阳性率41.6%;(2)HBsAg、抗-HBs、HBeAg、抗-HBc阳性模式占30.4%,HBV DNA阳性率70.5%;(3)HBsAg、抗-HBs、HBcAb阳性模式占25%,HBV DNA阳性率21.4%。(4)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1.8%,HBV DNA阳性率100%。56例样本中,有27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8.2%。结论 HBsAg和抗-HBs双阳性伴HBeAg阳性者,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HBV DNA。HBsAg和抗-HBs双阳性并不代表疾病好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3种血清标志物模式HBV DNA含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同份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均表现出一定的HBV DNA水平,尤以模式(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DNA含量最高,为107.16±1.79,且明显高于模式(HBsAg、抗-HBc阳性)(P0.01)和模式(HBsAg阳性、抗-HBe、抗-HBc阳性)(P0.05)。结论应用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对反映HBV复制情况及其传染性强弱优于HBV血清学检测指标,对乙型肝炎患者决定是否接受治疗以及疗效监控也优于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6089例非肝炎病区住院患者血清HBsAg及其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的HBsAg荧光速率值/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之比值(S/N值),并结合中和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 共检出HBsAg阳性616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189例,占总数的2.34%,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16%。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有84例(44.40%);1~2μg/L的有32例(17.5%);2~5μg/L的有72例(38.10%)。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60%);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4.17%;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 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论 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该院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阳性率、血清学模式以及弱反应检出率,总结该地区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导出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为EXCEL数据文件,排除重复检测者,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 2 247例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检出率为12.06%,抗-HBs阳性检出率为64.98%,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检出率为0.53%,抗-HBe阳性检出率为16.07%,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5.14%,共发现17种血清学模式。检测结果弱反应HBsAg占1.56%,HBeAg占2.76%。结论 12.06%的HBsAg阳性检出率证明该地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人群中HBV血清学标志物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共同模式。分析HBV各种血清学模式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临床诊疗信息,各种模式的定量结果动态观察对HBV感染的预防、治疗、预后判断意义极大,定量结果的变化与HBV感染机制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模式 (HBV M )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31 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HBV M、HBVDNA含量 ,并对其中 1 1 5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 血清HBVDNA含量与HBV M有关 ,模式Ⅰ (HBsAg阳性 +HBeAg阳性 +抗HBc阳性 )与HBe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 ,模式Ⅱ (HBsAg阳性 +抗HBc阳性 )、Ⅲ (HBsAg阳性 +抗HBe阳性 +抗HBc阳性 )与HBs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对于CHB患者 ,随着病毒在体内的活动 ,血清HBVDNA含量和ALT水平相应升高。结论 HBeAg与HBVDNA含量明显相关 ;HBeAg阴性或HBeAg/抗 HBe血清转换 ,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 ;CHB患者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DNA和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63例HBsAg阳性患者其血清中检出同一种抗原抗体同时存在(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或 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以HBeAg是否阳性为标准分为2组:HBeAg阳性组(n=26)与HBeAg阴性组(n=37)。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采用Olympus AU6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 、IgM)和补体(C3、C4)。结果:63例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表现为5种模式,以HBsAg(+) HBsAb(+)HBeAb(+)HBcAb(+)模式检出率最高,占52.38%(33/63);各少见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检出HBV-DNA;HBeAg阳性组HBV-DNA、IgG、IgM和C4与HBe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和C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血清出现抗原与抗体共存这一个特殊阶段,虽然有HBsAb的出现,但并不意味着HBV-DNA停止复制或传染性消失;不同血清学模式,其HBV复制和体液免疫水平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一所中学872名新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8.94%,HBsAg阳性率在男性(7.86%)和女性(7.7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式以单抗-HBs阳性率最高,占52.87%;其次五项全阴性占36.47%;HBsAg阳性感染者中以HBsAg阳性合并抗-HBe、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主模式,占35.90%,其次HBsAg合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占26.92%。结论对中学生在做HBsAg感染检测时,对阳性者同时做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判断其感染程度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不同类型HBV免疫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20例血清标本进行HBV免疫标志物检测,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9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91.7%(88/96);100例HBsAg(+)/抗-HBe(+)抗-HBc(+)标本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20.0%(20/100)。HBsAg阳性组与HB-sAg阴性组、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Q-PCR可以检测HBV感染的真实性和复制情况,其与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相结合,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1,自引:2,他引:101  
目的:了解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8089例非肝炎病芡住院患者血清HBsAg及其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的HBsAg荧光速率值/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之比值(S/N值),并结合中和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816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189例,占总数的2.34%,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16%。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有84例(44.40%);1-2μg/L的有33例(17.5%);2-5μg/L的有72例(38.10%)。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60%);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4.17%;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患者的血清学模式、病毒复制情况及肝功能状况,探讨此类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标本的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此类标本HBV DNA定量值和肝功能结果并分析统计其血清学模式。结果检测25 200例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者为85例(占0.34%),85例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根据其HBV血清指标的组合模式不同分成4种类型,以HBsAg、HBeAg、抗-HBc阳性模式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最多见;85例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中,HBV DNA420 U/mL者占77.4%,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率为58.8%。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并不代表乙型肝炎恢复,相反此类患者往往持续存在HBV的复制和突变,更容易造成肝功能的慢性损伤,预后较差,应当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孕产妇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对孕产妇乙肝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并探讨HBV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 067例孕产妇进行血清HBV前S1抗原(PreS1-Ag)、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阳性211例,阳性率10.21%。在211例HBs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138例(65.40%),HBeAg阳性71例(33.65%),经χ2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小三阳模式为HBsAg(+)、抗-HBe(+)、抗-HBc(+)的PreS1-Ag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39%、75.00%和64.04%,经χ2检验,3种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1例HBeAg阳性血清标本,PreS1-Ag检出56例(78.87%);HBeAg阴性140例,PreS1-Ag检出82例(58.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阴性血清中未检出PreS1-Ag。结论 PreS1-Ag检测比HBeAg更敏感,是HBV复制的可靠指标之一,与乙肝相关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更准确反映HBV感染与复制状况,及时对孕产妇采取相关措施,对减少母婴传播乙肝,降低新生儿乙肝传播,提高优生优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抗原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不同阳性类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951例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和ALT,根据HBV标志物不同阳性情况分为3组:A组363例,HBsAg、HBeAg、抗-HBc、pre-S2阳性;B组486例,HBsAg、抗-HBc、pre-S2阳性,抗-HBe阳性或阴性;C组102例,HBsAg、抗-HBc阳性,pre-S2阴性,HBeAg和抗-HBe阳性或阴性。结果各组ALT50U/L例数及百分率分别为A组363例(46.3%),B组486例(23.5%),C组9例(8.8%),其中A组与B组ALT异常率,B组与C组ALT异常率,A组与C组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患者中大三阳合并前S2抗原人群的ALT异常率明显高于前S2抗原阴性和其他乙肝模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围产期妇女这一特定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B,HBV)血清标志物普查,了解围产期妇女HBV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采取有效措施,阻断HBV的母婴传播(maternal-fetal transmission,MFT)。方法 共1100例围产期妇女血清标本,均以Multiskan自动酶标仪检测HBV血清学五项指标。为表述方便,设定HBV血清学五项指标的排列顺序为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②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③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④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⑤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 本组血清HBV血清学五项指标检测共出现14种模式,以是否检出HBsAg,将14种模式分为:感染期模式组(1-5),恢复期模式组(6-13)和五项指标全部阴性组。<见表1>结论 经统计,本组1100例围产期妇女的HBsAg阳性率为4%,明显低于第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HBsAg阳性率为10%的结果;主、被动免疫后,保护性抗体抗-HBs的出现率为15.82%;五项指标检测全阴性血清标本805份,占总人数的71.36%,对这一易感人群进行了乙肝疫苗的主动免疫注射(0、1、6方案)。  相似文献   

16.
陈文昭  潘恩潭 《华西医学》1991,6(2):176-177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44名供血者HBV标志物(RPHA检测HBsAg均为阴性),检出HBsAg阳性3例;抗-HBs阳性5例;HBeAg阳性1例;抗-HBe阳性10例;抗-HBc阳性5例。由于RPHA检测HBsAg方法灵敏较低,使部分HBV标志物阳性的供血者漏检。为了确保血液质量,降低输血后HBV感染的发生率,应该采用较灵敏的ELISA或RIA检测HBsAg,并加测抗-HBc。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特殊模式样本HBV DNA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特殊血清学模式的传染性.方法日常用甲试剂检测获得HBV标志物特殊结果样本,经倍比稀释法或二步法确认HBV表面抗原(HBsAg)结果,用乙试剂与丙试剂重检,剔除试剂因素造成的假性结果样本;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结果 70例3种试剂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一致样本的特殊血清学模式分2类5种A类结果为HBsAg与HBV表面抗体(HBsAb)双阳性,其HBV DNA的阳性率(>5×102拷贝/ml)为84.4%、载量为5.66±1.62;B类结果为HBsAg阴性而HBV e抗原(HBeAg)阳性,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72.0%、载量为4.41±1.12;50例HBsAg、HBeAg、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样本HBV DNA的阳性率为100.0%、载量为7.21±0.43.结论临床工作中出现特殊HBV标志物结果,应考虑用其他试剂或二步法确认,同时建议医生追加HBV DNA检测,根据HBV DNA结果作出临床解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孕妇及其婴幼儿垂直感染HBV的生物特征与发展预后。方法对收集到28例HBeAg阳性孕妇及其28例婴幼儿进行乙肝5项血清学检测,采用常规病毒核酸检测(NAT)、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QPCR)、巢式PCR扩增S基因的分子检测手段确认HBV DNA存在与基因分型,并追踪随访婴幼儿感染预后情况。结果 28例HBeAg阳性母亲,75%(21/28例)为大三阳HBV感染模式(HBsAg/HBeAg/抗-HBc阳性),病毒载量范围显著最高(P0.05),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占72%);28例HBe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有28.57%(8/28例)出现HBV感染,其中5例为HBsAg阴性/HBeAg阳性、3例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该8例婴幼儿其母亲均为大三阳HBV感染,故本研究中大三阳母亲其婴幼儿HBV感染率为38.09%(8/21)。追踪随访3例HBsAg阴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婴幼儿,100%(3/3)出现HBeAg/HBV DNA均转阴而自然康复。通过比较分析发现,HBV DNA载量106IU/mL乙肝孕妇组的婴幼儿HBV感染率显著高于病毒载量106IU/mL孕妇组(P0.05)。另外获得6例HBsAg阳性孕妇脐静脉血,有50%(3/6例)出现HBeAg/HBV DNA阳性。结论 HBeAg阳性母亲群体垂直传播HBV风险性较HBsAg孕妇高,对于大三阳感染模式的高病毒载量孕妇更是如此;HBeAg可经胎盘传递给新生儿,但HBsAg阴性/HBeAg阳性婴儿在12月龄前HBeAg可转阴,而HBsAg阳性/HBeAg阳性婴幼儿感染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感染模式,探讨此类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10 939例血清标本,从中筛选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进而分析其检测结果 ,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的12000例血清标本得到的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定量检测10939例血清标本,其中HBsAg阳性3 338例,阳性率为30.5%,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者占0.8%(28/3 338);ELISA定性检测12 000例标本,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者占0.3%(12/12 000),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在检测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28例表现出4种类型HBV血清学指标的组合方式,以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模式和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模式为主,分别有8例和17例;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模式1例;其余2例仅HB-sAg和抗-HBs双阳性。结论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虽然少见,但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应当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夏邦世  潘辉  余珍波 《检验医学》2004,19(4):355-35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31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M、HBV DNA含量,并对其中1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M有关,模式Ⅰ(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与HBe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模式Ⅱ(HBsAg阳性+抗HBc阳性)、Ⅲ(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与HBs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于CHB患者,随着病毒在体内的活动,血清HBV DNA含量和ALT水平相应升高.结论 HBeAg与HBV 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或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CHB患者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 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