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预防PTCA支架术后迟发性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的发生,本研究对2004年8月-2006年2月住院行PTCA支架术后3 d局部出现重度出血患者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查阅相关文献得知,术后出现股动脉穿刺局部渗血、血肿者并不少见,多数出血发生在术后24h内,73.33%患者发  相似文献   

2.
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与止血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动脉穿刺技术是血管介入治疗的基础环节。术后穿刺点的有效压迫能预防穿刺部位的出血及血肿。我院均采用术后人工压迫方法预防出血,将我科2005年3-6月常规股动脉穿刺的200例患者分为4组,分别压迫1.5h、1.0h、0.5h、15min,观察其止血效果,旨在寻找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技术穿刺股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已成为目前常用的一种临床操作技术。但术后最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并发症,据文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5%,69%的出血并发症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为防止出血、血肿形成,穿刺点需加压包扎,砂袋持续压迫8h,术后常规平卧位并术侧肢体制动24h、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需平卧位卧床48h,术侧肢体制动24h,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嘱患者  相似文献   

4.
朱朝太 《现代护理》2005,11(3):219-22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并发股动脉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分析17例重度股动脉出血病人自身具有的出血危险因素,发生出血的原因、出血时间、出血量、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发现出血的方式,提出急需解决的健康问题:(1)出血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2)如何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出血;(3)如何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术前健康教育。结果 发现从2002年7月~2003年12月,实施循证护理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186例,并发重度股动脉出血5例(占2.69%);与2001年1月~2002年6月开展循证护理前,冠状动脉内支架术164例,并发重度股动脉出血12例(占7.3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99,P〈0.05。结论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求,使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总结21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术后重点加强出血的观察,以分辨突发创口出血、局部单纯性血肿、假性动脉瘤,并给予正确止血方法,同时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并给予预防再次出血指导。  相似文献   

6.
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包扎时间与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的包扎时间及止血效果,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芳法常规股动脉穿刺的160例患者分为4组,术后人工压迫5~15分钟,然后用"8"字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分别包扎1、2、4、8小时,观察4组患者出血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采用"8"字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小时,即能达到预防穿刺点出血的目的 ,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护理。方法对116例老年患者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出血的护理状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16例肠息肉切除术中,5例早期出血、8例迟发性出血均治愈,无穿孔、死亡的病例。结论术后早期出血和迟发性出血是老年患者肠息肉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用药指导,强调饮食和休息的重要性,有助于术后出血的预防并及时地处理,减少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的早期发现、积极内镜下治疗与娴熟的内镜下护理配合,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的止血成功率。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行治疗性ERCP患者2 400例,对出现迟发性出血18例患者,在并发症护理中能早期发现与处理,并积极采取内镜下有效治疗措施。结果 18例迟发性出血患者中,7例采用局部注射止血,4例采用内镜氩离子凝固术,5例采用金属止血夹钳夹止血,2例采用金属止血夹结合注射止血,18例患者均一次止血成功。结论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和并发症护理、采用正确的止血方法、娴熟的内镜下护理配合,提高了ERCP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的止血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二次内镜是否能够预防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伴迟发性出血及确定何种病变需要二次内镜检查。方法共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9月经组织学诊断的胃早癌患者98例,ESD术后24 h出现黏膜破损相关性出血认为是迟发性出血。回顾性研究患者病变及手术相关因素,行二次内镜检查前后的出血率。结果 98例患者整块切除率为100.0%,所有病灶切缘为阴性,无消化道穿孔及死亡严重并发症发生。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5.1%(5/98),均已在二次内镜下成功止血,无1例手术、迟发性出血阴性者,随访无再出血发生。40.0%迟发性出血者(2/5)给予输血。ESD术后二次内镜检查的时间中位数是术后第2天(1~3 d),5例ESD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出血时间中位数是术后第1天(1~10 d),手术持续时间中位数是75 min(60~150 min),预测成功率94.9%。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9.6±7.9)vs(60.9±10.1)岁,P=0.003],手术时间[(90.0±41.0)vs(66.0±42.0)min,P=0.000]是迟发性出血组和无出血组的2个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1.07,95%CI:0.73~14.63,P=0.010)是ESD迟发性出血唯一预测因素。结论二次内镜检查预防胃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可能有效,尤其在ESD术后48 h内,操作时间是胃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股静脉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早期识别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6月行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58例,总结发生迟发性血肿病例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策略。结果 在前20例患者中共4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股静脉血肿,临床表现均先出现穿刺部位疼痛,继而出现穿刺部位肿胀伴瘀斑,提示股静脉血肿形成,给予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24h后血肿未继续扩展。后38例患者有2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发生穿刺部位疼痛,立即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而未出现迟发性血肿。结论 及早发现和及时以穿刺部位疼痛主诉为起点的加压包扎可有效防止股静脉迟发性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对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24例行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12例,拔鞘管后6h即开始下床活动;对照组112例,术后24h开始活动。对两组病人术后不同下床活动时间与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发生率、腰背酸痛、术肢麻木、排尿困难、食欲下降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不同下床活动时间,两组病人的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人在腰背酸痛、术肢麻木、排尿困难、食欲下降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6h开始下床活动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且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般砂袋压迫6h,静卧24h,同时患肢制动12h,患者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并且部分患者术后还会出现尿潴留、腰部酸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明显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不适感,提高其舒适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患者股动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动脉穿刺拔针后的止血方法,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观察组107例穿刺部位采用硬纸卷按压3M胶布固定的方法止血,对照组106例则采用传统的人工按压砂袋加压的方法止血。观察2组出血/血肿等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制动时间。结果观察组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制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硬纸卷按压3M胶布固定的方法止血,能有效地减少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大大缩短了制动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更加理想的股动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道手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要点。方法对2002年2月-2006年10月施行了腹腔镜胆道手术的28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有9例(0.3%)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包括穿刺孔出血渗入腹腔2例;胆囊床出血2例;胆囊动脉分支出血1例;胆囊周围粘连组织出血1例;胆总管壁滋养血管出血1例;原发性纤溶亢进至创面渗血不止2例。结论腹腔镜胆道手术后迟发性出血具有隐蔽性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窦彩绘 《护理研究》2005,19(7):1260-1261
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是将溶栓药物用特殊的导管经股动脉送至颈内动脉甚至更小的栓塞部位的脑血管内,在局部进行药物溶栓,达到快速治疗脑梗死的目的。该方法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好、副反应小,目前已逐渐成为治疗急性脑缺血的重要手段。但是该手术由于穿刺股动脉以及术中、术后抗凝溶栓药物的使用等原因,如果术后压迫不当、患肢过早屈曲活动以及观察不仔细可导致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2000年11月-2003年11月我院行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46例,发生股动脉出血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前列腺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占我院同期前列腺手术的3.91%,出血均发生在术后3~7 d,出血的原因为术后活动过度、腹压增加、不稳定膀胱、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8例经导尿管重新牵引、输血、应用止血药物等保守治疗,出血停止;1例由于未能及时发现出血致血凝块堵塞造瘘管,行电切镜下电凝止血。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迟发性出血。嘱患者术后避免剧烈活动,注意导尿管安放时间,预防膀胱痉挛,加强抗感染,以减少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冠脉介入术后血管缝合器股动脉止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可出现股动脉出血的并发症[1]。2000年来我院股动脉血管缝合150例,成功率为91·3%,出现小血肿并伤口感染1例,发生率0·5%,术后3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年龄分别为60、6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经股动脉无肝素化和经桡动脉小剂量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简称CAG)术后,患者舒适度以及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患者217例(股动脉组),经桡动脉行小剂量肝素CAG患者198例(桡动脉组),对两组患者血管穿刺成功率、术后穿刺局部疼痛、术肢肿胀不适、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股动脉组血管穿刺成功率较桡动脉组高,股动脉组术后穿刺局部出血、血肿、疼痛、术肢肿胀不适感的发生率低于桡动脉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排尿方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穿刺成功率高,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方法与护理。方法对我科118例老年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方法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老年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成功率为99.2%,穿刺后局部无感染、肿胀、硬结等发生。结论老年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较表浅动脉穿刺可减轻患者疼痛,成功率高,避免了不必要的出血、感染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内镜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内镜检查治疗成为临床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1,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治疗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和较大的良性病变的新技术[3]。术后的迟发性出血是ESD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ESD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为 13%-38%[4]。可能会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对16例患者施行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共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